「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

2020-11-24 金臺資訊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李迪克 攝)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託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呼嘯升空。隨後,「嫦娥五號」成功入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歷經十年,大火箭「胖五」終於和「嫦娥」攜手奔月。而此前,探月工程的發射任務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此次發射有哪些看點?記者邀請「胖五」的「娘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設計師,進行了詳細解讀。

看點一:15選1,最優軌道奔月

「嫦娥五號」與「大火箭」分離後,還要飛行數天才能夠到達月球。奔月之旅,路途遙遠,「大火箭」為了讓「嫦娥」姑娘省點兒力氣,可以說貼心至極。

常規任務,一枚火箭有一條軌道就行了。探月工程三期對火箭發射概率和發射窗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克服颱風過境影響、提升故障適應性,設計團隊精心優化設計了連續三天、每天連續50分鐘的主份和備份多彈道奔月發射方案。

長徵五號火箭總體副主任計師劉秉介紹,與近地軌道任務相比,探月任務的軌道設計更加複雜。由於地月距離較遠,探測器用於中途修正所需的推進劑有限,而地球和月球的相對位置在不斷發生變化,還要考慮火箭與探測器分離後的光照因素,這對軌道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為了讓「嫦娥五號」更節省推進劑,在研製階段,火箭開展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關鍵技術驗證攻關,可以在連續3天內,每天有50分鐘的窗口,每10分鐘一條軌道,共規劃15條軌道,每條軌道均可以將探測器準確送入軌道。這樣的話,「嫦娥五號」踏上奔月旅程後,可以減少軌道偏差的修正次數,既能節省燃料,也能更快地到達月球。

這項技術,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也就是幾個月前,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天問一號」時,已經得到成功驗證。因此,長徵五號火箭託舉「嫦娥五號」奔月,雖然要求比較高,但「大火箭」卻照樣應對自如。

看點二:為了奔月,「大火箭」挑戰高難度動作

長徵五號火箭點火升空後,要飛行2000多秒才能夠到達地月轉移軌道。為了把「嫦娥五號」精準送達目的地,它要在太空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長時間滑行。

滑行,是指火箭主發動機關機後,火箭靠慣性向前飛行。聽上去絲毫不費力氣,但實際上,長時間滑行對一枚火箭特別是一枚零下200多度的「冰箭」來說,可是個不小的考驗。

劉秉說,「從長徵五號火箭二級發動機一次關機到再次點火,中間要間隔最長約935秒。在這一開一關之間,『大火箭』需要完成箭體姿態調整、真空狀態下推進劑沉底、低溫發動機二次啟動前預冷等工作,動作非常多。另外,滑行時間越長,火箭在空間輻射影響下的環境變化更加複雜,低溫推進劑溫度和貯箱承受的壓力也在不斷的變化,設計人員在研製階段對大火箭長時間滑行適應性開展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

為了確保「嫦娥五號」發射萬無一失,研製人員從立項之初就將長時間滑行作為一大關鍵技術加以攻克,並在長徵五號火箭首飛以及後來的多次飛行中得到了成功驗證。

看點三:「座椅」更舒適、更安全

到達月球後,「嫦娥五號」要降落到月球,在月面採樣後返回地球,因此「嫦娥五號」既包含軌道器、著陸器,也包含上升器、返回器,結構更複雜、塊頭更大、重量更重。

為了讓「嫦娥五號」坐得更安全、更舒適,研製人員開展了大量的器箭聯合試驗和分析,對它們所處的電磁環境、力學環境、機械接口進行了多輪綜合優化。

劉秉介紹,「既要讓火箭與探測器的固有頻率錯開,彼此之間更『默契』,不產生共振,同時還要讓『嫦娥五號』坐得舒舒服服、穩穩噹噹。」

在長徵五號火箭上,「嫦娥五號」的「座椅」是定製的。「原來,衛星與火箭之間通常用包帶相連,就像一個腰帶一樣。但『嫦娥五號』塊頭太大,以往的包帶連接方式最大只能滿足2.8米直徑的連接要求,而嫦娥五號探測器與火箭的接口直徑達到了3.1米,傳統的包帶連接已無法滿足嫦娥五號任務的需求。所以,長徵五號火箭採用了一種低衝擊分離裝置。它既要在飛行過程中連接可靠、安全,讓『嫦娥五號』坐得穩當,又能在器箭分離時降低衝擊,讓器箭安全舒適地分離。」劉秉說。

此外,長徵五號火箭整流罩上還專門為探測器設置了15個操作口和透波口,以便於探測器進行操作和傳輸數據。此次任務火箭整流罩的開口數量和總面積超過了以往發射任務,對整流罩的設計及發射場聯合操作提出了更要的要求。

對於我國探月工程來說,這次任務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對於長徵五號系列火箭來說,這也是今年的收官之戰。

從去年年底開始,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進入了高密度發射階段,預計到明年初,長徵五號B火箭還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一年內4次成功,15個月間5發任務,進入密集發射階段,「大火箭」迎來了新跨越。

相關焦點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組圖」
    嫦娥五號發射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立項研製後較早明確的國家重大工程任務。歷經十年,「大火箭」終於與「嫦娥」攜手奔月,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發射凸顯三大看點。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進入發射倒計時。中國網 楊佳 攝影看點一:15選1,最優軌道奔月「嫦娥五號」與「大火箭」分離後,還要飛行數天才能夠到達月球。奔月之旅,路途遙遠,「大火箭」為了讓「嫦娥」姑娘省點兒力氣,可以說貼心至極。常規任務,一枚火箭有一條軌道就行了。
  • 嫦娥五號發射三大看點
    3看點 為嫦娥五號定製「專屬座椅」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呼嘯升空。不同的是,此前任務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而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是嫦娥四號的2倍有餘,因此要由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胖五」發射,將其直接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記者從一院了解到,此次發射凸顯三大看點。
  • 長五送「嫦五」,揭秘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三大看點
    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是今年最具「分量」的發射。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長徵五號火箭騰空而起,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記者採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錢航,揭秘背後原因。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錢航表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
  • 嫦娥五號奔月
    來源:北京商報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奔月成功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在中國嫦娥五號升空後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始密謀組建一支大型火箭。NASA表示,該火箭將成為阿爾忒彌斯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 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加緊組裝大型火箭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一直到25日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2次軌道修正,這趟回到廣寒宮的奔月之旅一切正常。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26日報導,就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有了大動作。NASA的工程師正在佛羅裡達州趕工,組裝一支大型火箭。NASA回應稱,這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嫦娥五號直接送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緊急組裝大火箭
    2020-11-27 15:57:56 來源: 卟嘰卟嘰 舉報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
  • 「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原標題:「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
  • 嫦娥五號昨天奔月 兩位浙江的年輕人正在守望嫦娥
    ,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標誌著長徵系列火箭圓滿完成我國探月工程三期所有發射任務,成功率達100%。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升空。熱烈的掌聲在發射現場響起,網絡上也熱鬧一片。但此刻,指揮控制大廳樓上一層的機房裡仍寂靜無聲,沈菊鴻和同事們正緊張地盯著屏幕,為任務進程進行實時可視化呈現。從點火,到升空、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直到入軌,嫦娥五號奔月的每個瞬間都清晰又形象地呈現在大屏幕中。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無論是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是即將開展的科學探測及自主採樣返回等任務,都看點多多、令人期待。險!600公裡外「全自主跳傘」在距月面1.5公裡時,嫦娥五號利用光學成像敏感器進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礙物;距月面僅百米時,嫦娥五號上的備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進行精確避障,精準識別選好落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為什麼要選在凌晨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重達800多噸,一直被大家親切稱為「胖五」,「胖五」大火箭家族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先後運送了實踐二十號衛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等重磅「乘客」。
  • 奔月在即!嫦娥五號為啥要在凌晨發射?
    這是「胖五」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航天科普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對此進行了解讀——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這一類型的任務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去哪?50分鐘,一旦在發射窗口時間內不能實施發射,「嫦娥五號」的奔月計劃就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