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

2020-11-24 南京市政協辦公廳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聞新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更好地研究月球起源,並探索月球生命的存在,會推動我國探月計劃的實施前進一大步。

為什麼要去月球表面「挖土」?

聞新教授介紹,為了實現在月球「挖土」的目標,我國科研工作者已經奮鬥了16年。2004年,我國正式立項實施探月工程,確定了「繞、落、回」三期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已圓滿完成前兩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這意味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肩負著「返回」的重要使命,將月球表面的土壤帶回地球。

在此之前,實現了在月球「挖土」目標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國家。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俄羅斯採用探測器無人採樣,一共獲得了300多克樣品。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實現載人登月,12名航天員曾抵達月球,一共採集了約381.7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1978年,美國曾經贈送了1克月球土壤給中國,中國科學家研究了其中0.5克,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將分別來自月表和2米深度之下。「這一次『嫦娥五號』登月採集月壤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探尋『月球起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採集讓科學家進一步分析,月球上有沒有生命或是水的存在。」聞新告訴記者,關於月球起源,科學界有過多種假說,其中「撞擊說」目前較為可行。「這一假說認為,地球早期受到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撞擊的碎片和灰塵飄到太空中,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最終形成了月球。『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壤後,科學家通過分析,可以對月球起源的多種假說進行更好的論證。」

「怎樣回來」比「怎麼挖」更難

「怎麼挖」也是讀者們重點關心的內容之一。經過十三天的飛行,嫦娥五號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著陸,此後進行鑽月取樣本大約2公斤左右。

不少讀者興許已經開始「腦補」一隻機器手從「嫦娥五號」中伸出,進行挖掘的「科幻畫面」。能把「挖掘機」開到月球上去,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但聞新教授告訴記者,相比「怎麼挖」,怎麼返回才是「嫦娥五號」要面臨的最大難題。

「返回是『嫦娥五號』要面臨的最大難題,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的起飛相對會容易一些,但一旦進入大氣層,就是考驗科研人員的關鍵期了。」不同於之前的嫦娥一至四號的「單程票」,「嫦娥五號」此次的探月之旅,科研人員們預備的是一套往返雙程的旅行「套餐」。因此,它的「行李」也更多一些。聞新教授介紹,「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會在月球軌道、月球表面、地球上空進行多次分離和對接。

「嫦娥五號」返回時,必須脫離月球引力才能離開月球。在快速回到地球時,要是來不及「剎車」,返回時會有撞毀的可能。科研人員為此設計了一種「打水漂」式的返回方案。「嫦娥五號」返回時先進入大氣層,依靠大氣層的升力再跳出去,然後再次進入,一進一出,便實現了減速。

未來會不會送太空人上月球?那是一定的

「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讓不少讀者升騰起新的念想:在未來,我們能不能把太空人送到月球上去?聞新教授給了一個肯定的答覆,「載人登月」已經是中國航天的「小目標」之一。「這一次我們發射的是『嫦娥五號』,在未來還會有『嫦娥六號』『嫦娥七號』,目前至少已經規劃到了『嫦娥八號』。」

此次「嫦娥五號」在月球著陸的地點並不是月球的南極,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的計劃,對月球南極的探索將由嫦娥六號和七號來完成,而嫦娥八號則將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為建設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據媒體報導,2019年,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曾透露,未來10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在那之前,會在2022年或2023年做些實驗。至於萬眾矚目的載人登月,吳偉仁表示,也將在未來10年左右實現。

連結:探測器的發射為啥選在清晨?

聞新教授告訴記者,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時間相當有講究。地球的晝夜交替是源於地球自轉與太陽直射,「黑夜」對於人類意味著伸手不見五指,但在清晨時,在地平線之外的太空裡,其實依然明亮。太空飛行器在黑夜跟隨著火箭升空,一離開地球後,它就能呈現出「光環效果」,太陽直射的亮光反射到太空飛行器上,科研工作者的光學望遠鏡就能夠迅速檢測到太空飛行器的動態,「捕捉」太空飛行器的蹤跡會更加方便。

來源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議政金陵

政治協商

民主監督

參政議政

相關焦點

  • 奔月在即!嫦娥五號為啥要在凌晨發射?
    這是「胖五」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航天科普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對此進行了解讀——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這一類型的任務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
  • 「嫦娥五號」為何選在凌晨奔月?專家詳解
    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正是「胖五」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技術跨度最大的一型運載火箭,採用3型12臺全新研製的大推力發動機,主發動機均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推進技術,實現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表示,多個因素決定了「嫦娥五號」選在凌晨發射。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長徵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錢航表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係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窗口。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
    隨後,「嫦娥五號」成功入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十年,大火箭「胖五」終於和「嫦娥」攜手奔月。而此前,探月工程的發射任務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此次發射有哪些看點?記者邀請「胖五」的「娘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設計師,進行了詳細解讀。
  • 嫦娥五號奔月
    此前,長徵三號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以及長徵三號乙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
  • 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探測器「怎樣返回」比「怎麼挖」更有難度
    交匯點訊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
  • 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探測器「怎樣返回」比「怎麼挖」更有難度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已圓滿完成前兩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這意味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肩負著「返回」的重要使命,將月球表面的土壤帶回地球。在此之前,實現了在月球「挖土」目標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國家。
  • 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探測器怎樣返回比怎麼挖更有難度
    交匯點訊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已圓滿完成前兩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這意味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肩負著「返回」的重要使命,將月球表面的土壤帶回地球。在此之前,實現了在月球「挖土」目標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國家。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俄羅斯採用探測器無人採樣,一共獲得了300多克樣品。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後來由於嫦娥三號表現出色,嫦娥四號該幹什麼還曾一度引起專家們的激烈討論。」相關的軟體著作信息共有12條,其中包括嫦娥五號有效載荷測試序列執行軟體、嫦娥五號有效載荷數據自動判讀軟體、嫦娥五號著陸器數管仿真軟體等。
  • 「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原標題:「瀋陽元素」助力「嫦娥五號」奔月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
  • ...嫦娥五號的電源如何保證?|嫦娥五號|奔月|電源|蓄電池|嫦娥四號...
    效果圖,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鄭瑩瑩 攝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鄭瑩瑩 郭超凱 繆新培)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任務中,探測器所需能源超過了中國此前任何一項月球探測、深空探測任務,那麼,「嫦娥五號奔月」的電源如何保證?
  • 又變軌了,嫦娥五號奔月跟「姐姐們」有何不同?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兩臺150牛發動機工作約6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自11月24日凌晨發射升空之後,嫦娥五號已於當晚實施了首次中途軌道修正。截至第二次軌道修正,它已在軌飛行約41小時,距離地球約27萬公裡,目前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組圖」
    嫦娥五號發射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立項研製後較早明確的國家重大工程任務。歷經十年,「大火箭」終於與「嫦娥」攜手奔月,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發射凸顯三大看點。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進入發射倒計時。中國網 楊佳 攝影看點一:15選1,最優軌道奔月「嫦娥五號」與「大火箭」分離後,還要飛行數天才能夠到達月球。奔月之旅,路途遙遠,「大火箭」為了讓「嫦娥」姑娘省點兒力氣,可以說貼心至極。常規任務,一枚火箭有一條軌道就行了。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作為「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繞月工程就是研製和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國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中國人「奔月」的決心。圖片來源:房大川 攝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嫦娥五號的「探路先鋒」2014年11月1日清晨,為嫦娥五號探路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按既定方案平安著陸。作為探月工程三部曲中「回」的這部重頭戲,與以往任何衛星任務相比,影響其成敗的風險因素要多了許多。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哪些「名場面」將上演?
    圖/國家航天局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據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踏上奔月之旅。目前,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火箭已經矗立在發射塔架,各系統正在進行各項測試等最後準備工作。嫦娥五號執行的是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100秒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11月下旬擇機發射探月,中國人的千年夢想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嫦娥五號即將奔月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屆時「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將圓滿完成加油,中國航天!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 人類對太空的憧憬與夢想也從未止步。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51年後的11月底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即將發射,同時將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我們看到,德國媒體DW報導的標題是: 嫦娥開始挖土 有去還得有回 這個標題的意思很明顯,「嫦娥」光「奔月」還不行,安全返回地面,才算真正成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12月1日晚間著陸在月球表面預定區域。探測器是在一星期前(11月24日夜間)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從中國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基於第23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玄武巖方向和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前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西北方。
  • 明早再次「奔月」!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此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時間,是在綜合考慮地月位置關係等因素基礎上,經過軌道設計選擇出的最佳發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