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2020-12-02 孔帆在巴黎

12月1日晚,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風暴洋」區域軟著陸。此次探月任務需要在星球表面鑽孔,取得大約2公斤的樣本後返回地球。上一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要追溯到1976年的蘇聯探測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對於這次中國「嫦娥奔月」,歐洲媒體怎麼看?說實話,有點酸。我們看到,德國媒體DW報導的標題是:

嫦娥開始挖土 有去還得有回

這個標題的意思很明顯,「嫦娥」光「奔月」還不行,安全返回地面,才算真正成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12月1日晚間著陸在月球表面預定區域。探測器是在一星期前(11月24日夜間)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從中國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當嫦娥五號到達靠近月球軌道的近地點時,要點火,形成環月軌道

以中國月亮女神嫦娥命名的「嫦娥5號」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和返回器等4部分組成。著陸器降落在月球表面後,嫦娥5號探測器的機械臂將分別從月表以及鑽孔中取樣,鑽孔深度約2米。隨後將樣品裝入樣品箱。

月球的白天而非黑夜

報導說,探測器將從月球發射,並與上空的軌道器對接後,將巖石樣品裝入太空艙,然後返回地球。該太空船計劃於12月16日或17日著落內蒙古。如果發射,採樣,返回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的第三個成功實現這一探月計劃的太空國家。前蘇聯已於1960年代以及美國於70年代成功實現了月球探測任務。此次為期三周的複雜月球探測之旅也被視為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

交會對接的軌道距離地球有幾十萬公裡之遙

其實,國際航天業非常看好中國嫦娥5號此次奔月,歐洲航天局的專家認為:

嫦娥奔月 意在測試載人技術

中國嫦娥5號此次奔月受到了航天業的廣泛關注。這次的登月計劃是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歐洲航天局航天專家費裡表示這個複雜的任務可能也是對未來載人登月的一個測試。

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他認為,嫦娥5號的探測之旅也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他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說:「中國選擇了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從月球採集樣本送回地球。」 這次行動可能是為未來載人登月做準備。費裡曾是歐洲空間業務中心任務運營負責人。

按照計劃,採集月球土壤後,嫦娥5號的上升器將會攜帶採集的樣本從月面上升,回到月球軌道,和繞月飛行的返回器交會對接,返回器飛回地球。

費裡表示:「在另一個天體上降落總是很複雜的「。不過由於月球缺乏大氣層,引力低,降落要比在火星上要容易。飛入軌道相對簡單。降落在月球,中國已經成功過兩次。他認為,這次的關鍵點是最後的對接,並且降落地球時,要計算精準。

點火升空

中國這次探月工程對費裡來說並不意外。「他們已經按部就班地準備好了一切。「先是進入軌道,然後降落月球,返程也已經測試過了。他還補充說:「這並不奇怪,甚至是早就計劃好了。「

他還表示,目前很難判斷載人登月方面,中國是否已經比美國航天局的技術更勝一籌。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所使用的技術用途廣泛。費裡說:「在月球上的許多操作都可以用在火星上。"

德國航天局一負責人表示,來自中國的飛船,搭載著德國的儀器,前往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這說明,中國擁有國際化的科研團隊,也有著雄心勃勃的目標。

中國信心很強:嫦娥四號已經「前無古人」

英國媒體BBC認為,「嫦娥奔月」顯示中國信心很強。因為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後,中國信心應該很強。十多年前,這些任務從幾顆衛星開始。

中國最近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首次月背軟著陸,此前任何航天國家都沒有完成過。

中國最近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首次月背軟著陸,此前任何航天國家都沒有完成過。

嫦娥五號的目標是接近位於月面風暴洋高火山呂姆克山的近地位置。與美國「阿波羅號」上的太空人和蘇聯「月球3號」無人月球探測器的取樣相比,這個地方的巖石非常年輕。與早期任務中採集到的30-40億年前的巖石不同,它們大概有13億年的歷史。

這將為科學家們測定太陽系事件發生時間的方法提供另一個數據支持。

這個任務是進行下一個月球複雜工程的前奏。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凱蒂·喬伊博士(Katie Joy)說,嫦娥五號採集的新樣品也會改善我們對月球火山史的認知。

「這次任務被派往一個有火山爆發史的區域。我們想準確地知道爆發時間,這將告訴我們關於月球的巖漿和熱力歷史的時間,由此我們可以開始更廣泛地回答關於所有太陽系內星球何時發生火山和巖漿活動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月球可以比其他一些天體更早地耗盡能量形成火山。」

嫦娥五號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紅色表示嫦娥五號的採樣任務地點。黃色代表阿波羅號任務曾經的採樣地點。

英國專家認為,我們現在看到各國在月球的擴張活動。由美國領導的(讓太空人返回月球)的 『阿爾忒彌斯計劃』(Artemis)和圍繞該計劃建立的夥伴關係;中國有非常雄心勃勃的探索計劃;但也有更多的新參與者。

看得出來,歐洲航天界和媒體,對於中國的「嫦娥奔月」給予了非常大的希望,雖然有一絲酸意,但這畢竟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大事,很多媒體和專家還是傳達了積極的評價。

返回艙會以極快速度接近地球大氣層。

只要中國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推動人類進步的事情,世界各國會對我們越來越了解,也會有更多個合作。這次我們的嫦娥奔月團隊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科研團隊,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頭條熱榜

相關焦點

  • 中國嫦娥「奔月」,崔娃「暴露」了
    12月5日發布的《每日秀》(Daily Show)中,崔娃照例為觀眾分享每周新聞,而在談到近期廣受全球關注的嫦娥五號「奔月」的新聞時,他開始「夾帶私貨」,陰陽怪氣抹黑中國「隱瞞疫情相關片段中,《每日秀》先是播放了一段有關中國嫦娥五號奔月、鑽取月球土壤的新聞視頻。
  • 終於輪到美國求中國了!嫦娥五號奔月之際,美國人:希望共享數據
    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發展,中國的探索目光已經從地球望向了太空,中國從沒有落下航天技術的開發。太空從來都是神秘的,探索太空是人類認知地球外世界的必經之路,作為地球最大的衛星,月球就是目前人類最好的探索目標。
  • 美國有了危機感?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中國航天事業也是屢創佳績,引得業界的一致好評。美國眼紅於中國的迅速發展,已經採取諸多不道德的方式對中國加以限制,為了在世界範圍內組建起「反華」包圍圈,美國可謂煞費苦心。儘管如此,中國依舊憑藉著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尋找出了走出困境的方法。
  • 美國有了危機感?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 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
  • 嫦娥奔月與蝸角之爭
    中國的嫦娥奔月再一次將人類的視線由喧囂的世界拉向浩瀚的宇宙。
  • 月餅與嫦娥奔月:后羿嫦娥原不是夫妻,嫦娥奔月後變蟾蜍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朝大詩人李商隱詩中的這一名句早已家喻戶曉。關於嫦娥與后羿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純情的少男少女。然而,你是否想過這個傳說故事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一開始的版本又是什麼樣的?嫦娥奔月和月餅又是如何扯上關係的?
  • 嫦娥奔月起源地——數星星的孩子
    張衡不僅僅是南陽人的榮耀,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不僅僅是地震及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的鼻祖,更是世界科學界的始祖。正如郭沫若為張衡墓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的張衡,他發明的渾天儀以及天文名著《靈憲》,均涉及到玉兔、月球及「嫦娥奔月」神話傳說,其中對隕石也進行了深入考究。
  • 「嫦娥」奔月靠什麼?
    自2007年起,先後有長徵三號甲火箭(簡稱「長三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簡稱「長三丙火箭」)、長徵三號乙火箭(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即將成為參與探月工程的第四型火箭。我們祖先嚮往月球,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奔月已不再是神話。
  •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由於他喜歡鑽研技巧,尤其是對技術發明方面特別痴迷,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坐在綁了很多火箭的椅子上,手裡拿著風箏,想飛向天去,結果摔的粉身碎骨,這反映出中國人很早就想飛天的希望。蔡律攝  嫦娥奔月,這是中國古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據《淮南子》的記載,后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卻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裡的孤獨,倍覺悽涼。到底人間歡樂多,后羿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后羿團聚。
  • 嫦娥五號奔月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 嫦娥為什麼奔月
    嫦娥為什麼奔月       古代有嫦娥奔月的傳說,那嫦娥為什麼奔月呢
  • 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將直接進入奔月軌道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目前,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進展順利,「嫦娥二號」衛星、「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正在做發射前的測試準備工作,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實施飛行試驗任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與「嫦娥一號」任務相比,「嫦娥二號」任務技術更新、難度更大、系統更複雜。
  • 中國夢——嫦娥奔月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你覺得它像什麼?」「我覺得有點像月亮的月!」心心湊過來說道。「沒錯,這是以中國書法的筆觸勾勒出的一輪圓月,而圓月中間的這一雙腳印,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登陸月球,建設月球基地。而起筆處狀似龍頭,象徵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處由一群自由飛翔的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願望。」「這個標誌的創意實在太好了。
  • 火箭加注燃料 嫦娥三號明晨奔月
    「座椅」量身打造  承擔此次運載任務的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在長徵三號乙火箭的基礎上開展了六大專項技術攻關,以確保「嫦娥三號」完美落月。  據介紹, 火箭長56米多,捆綁有4個助推器,起飛質量約為456噸,發射的「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 人類對太空的憧憬與夢想也從未止步。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51年後的11月底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即將發射,同時將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
  • 嫦娥奔月手抄報
    首先我們要在手抄報的下方畫上月亮、嫦娥與雲朵,然後在畫面中添加燈籠、星星、小草等裝飾圖案和用於書寫文字的文字框,等我們給手抄報中的圖案都添上顏色之後,再往文字框和空白的地方畫上間距相近的橫線就可以了。嫦娥奔月手抄報教程1、想要繪畫一個嫦娥奔月主題的手抄報的話,我們就要先在畫面的下方畫一個被雲朵託起的月亮,然後在雲朵上畫出奔向月亮的嫦娥,並寫下「嫦娥奔月」四個字點明這幅手抄報的主題。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據統計,從1959年至2017年年底,人類共發射132個月球探測器,其中美國60個,蘇聯64個,中國4個,日本2個,歐洲1個,印度1個,成功率約為50%。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了中國探測月球的序幕。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再到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明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中國探月之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屢創奇蹟。
  • 中國是否會向美國分享月壤?國務院給出肯定回答,但提出前提條件
    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成功發射到12月17日順利返回地球,23天內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嫦娥五號這次奔月所順利取得的兩公斤月壤更是具備非凡的意義,代表著人類探索外,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於12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中國願意基於《外空條約》與各國志同道合機構和和科學家分享人類共同的財富,但美國此前通過了限制中美航天領域合作的「沃爾夫」條款,因此中國是否會向美國分享月壤的前提條件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也就是說美國想要獲得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取決於其政府的態度
  • 怕被中國甩在身後?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緊急組裝大火箭
    2020-11-27 15:57:56 來源: 卟嘰卟嘰 舉報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11月下旬登陸月球,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採取約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如果嫦娥五號能夠圓滿實現任務,我國將是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