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沒有發射臺,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2020-12-04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上成功分離,它將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登陸!

組合體進入月球軌道

嫦娥5號的登陸行動是如此引人矚目,因為這是自1976年來第一次有探測器將要從月球帶回樣品,而且是月球上年輕的呂姆克火山,這裡的月巖樣品炙手可熱,NASA阿波羅計劃帶回的月巖不再是唯二(前蘇聯帶回了384克,自己用還不夠呢)!

但估計有一個問題橫亙在大家面前,這嫦娥五號怎麼回來呢?從海南文昌發射時那巨大的發射塔還記憶猶新,這轉眼就到了月球,又沒人建造發射塔,它是怎麼回來的呢?

嫦娥五號得先下去,才能考慮回來

30日凌晨軌道器與返回器和著陸器和上升器分離後,兩者都在距離月面20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準備登陸時,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會進入一個近月點為15千米的落月軌道,當然你不用懷疑,近月點的就在呂姆克火山上空附近。

由於月面無大氣環境,所以探測器可以非常接近月面,但很少會低於15千米,幾乎就是是登月專用軌道,到近月點時候著陸器上的主火箭發動機點火,組合體正式進入登月下降曲線!一般會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1、距月面15公裡:

主動減速段,探測器實現動力下降,速度從相對於月面的1.68千米/秒速度逐漸降低到零

2、距月面8公裡:

快速調整段,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

3、距月面6公裡:

接近段,探測器不斷接近月球

懸停段,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在大約2千米左右時會金星光學初避障,識別出月面上大的障礙物,首先要避開這些區域。

4、距月面100米

避障段,100米時會精確避障,利用雷射掃描精準避障,自主避障距月面30米

緩速下降段,組合體會自主選定相對平坦的區域後,開始緩速垂直下降

最後在反推發動機和著陸緩衝機構輔助下,組合體將成功著陸於月球表面沒有障礙物且相對平坦的位置!

嫦娥五號8.2噸的飛船,只為取這2千克月巖?

嫦娥5號著陸器上的機械臂和鑽探設備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籌備如何鑽孔取樣,為了鑽取2M以下的月巖,月球表面的鑽探結構重達70-80千克,加上表面取土結構也要幾十千克,這100多千克佔了組合體的很大比例!

機械臂展開取樣示意圖

另外為了保護這2千克月巖,還需要容器將其送回來,如何保證這些月巖能到達地球,這又是一套極其複雜的結構,當年前蘇聯第一次無人取樣,帶回來180克左右,還是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所以這2千克是非常不容易的!

嫦娥五號採樣完畢,它怎麼回來?

要了解它是怎麼回來的,我們得先來了解嫦娥五號的結構,自阿波羅登月以來,幾乎所有在月面上登陸並且重新返回的結構都類似,都是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這不是互相抄襲,而是工程技術上妥協的結果!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器結構圖

因為現代火箭的比衝都差不大,即使有高低還是處在同一個量級,因此在月面返回階段儘可能丟掉下降到月面時已經用過的死重是最明智的選擇,所以原本是單級火箭的登月組合體,被強行分成了兩個結構,一個下降的著陸器,另一個則是上升的返回上升器!

而這個著陸器鞠躬盡瘁後還要被狠狠的踩上一腳,因為上升器需要踩著它的屍體回來,上升器直接在著陸器構成的平臺上直接點火起飛,然後將上升器加速到1.68千米/秒的速度,在200千米的軌道上和軌道器對接!

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示意圖

其中樣品轉移也會在軌道上完成,樣品轉移工作完成後,上升器也會被狠狠的拋棄,軌道器會在月球軌道上帶著返回器,點火加速,一直到2.4千米/秒的月球逃逸速度,它將逃離月球返回地球!

接下來就是返回器的重頭戲了,和嫦娥五號的T1試驗飛行器一樣,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臨近地球軌道時候會將返回器分離,然後軌道器將以第二宇宙速度與地球擦肩而過,而返回器則開始進入返回軌道!

由於是第二宇宙速度返回,無法直接減速,因此會有一個水漂彈道減速的過程,這個咱已經輕車熟路了,順利的話它將在傳統的內蒙古降落場落地,給大家帶回月球是如何死亡的信息。

相關焦點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在月球軌道上成功分離,它將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登陸!,才能考慮回來30日凌晨軌道器與返回器和著陸器和上升器分離後,兩者都在距離月面20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準備登陸時,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會進入一個近月點為15千米的落月軌道,當然你不用懷疑,近月點的就在呂姆克火山上空附近。
  • 月球上沒有大型發射臺,嫦娥五號如何返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目前已經從月球成功取土完成,開始踏上回家的旅程。但是,不少網友好奇,在月球上沒有人類的發射基地,也無法搭建大型的發射臺,那麼嫦娥五號如何從月球上發射升空的呢?而在月球上沒有提前建好的發射塔,更沒有長徵五號這樣的大型火箭,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時,真正降落到月球表面的也只有一個小小的著陸器和上升器。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這兩個動圖應該很清楚能看到阿波羅飛船是怎麼飛離「發射臺」了,它將下降段作為發射臺,直接起飛,拋棄了登月後無用的下降段死重,還順便從這個平穩的臺子上起飛,一舉兩得!地球上起飛要那麼大發射塔,月球上為什麼只要一丟丟?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月球上起飛的發射臺只要一點點大,但很明顯地球上土星五號起飛時那個發射塔是個巨大的建築,為什麼會這樣?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樣飛離月球,返回地球?
    在月球上成功「挖土」之後,嫦娥五號帶著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飛入預定的環月軌道,準備踏上回家之路。這是時隔44年之後,或者說人類進入21億世紀以來,太空飛行器首次從月表起飛,這也是中國航天的第一次。在嫦娥五號之前,我國已經成功進行過兩次無人登月,這幾次登月地點相距都非常遙遠。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工作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也即將進入最後一個任務階段——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此次任務的「終極挑戰」。
  • 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新華社發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 「嫦娥」去月球上「挖土」,如何返回地球?這張圖說明白了
    「嫦娥」去月球上「挖土」,如何返回地球? 24日夜間到25日白天間斷小雨轉陰天氣溫10~13℃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落月挖土 期待「嫦娥」帶回月球「禮物」
    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歷時7天、歷經38萬公裡,嫦娥五號遠赴月球成功著陸,開啟本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夢想更近一步。從繞月拍攝到飛躍探測,從月背著陸到落月採樣,我國探月工程的每一個進展,都是中國航天人逐夢蒼穹的堅實足跡。期待「嫦娥」送去人類的問候,帶回月球的「禮物」。
  • 月球「挖土」簡史:嫦娥五號將帶2公斤「土特產」返回地球
    月球「挖土」簡史■耿國虎 王鈺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淺析漫畫家們曾對月球有過哪些遐想
    今天一早,筆者就注意到一則消息,由中國發射的登月車嫦娥五號已經成功落月,正式開始挖土之旅。嫦娥五號落月挖土,載人登月的前哨和前面歷次探索相比,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備受關注,因為它是帶了特殊使命的 - 月球挖土。根據國家科普介紹,嫦娥五號的目標是挖2公斤左右的月壤。土都挖了,肯定不是為了撒到太空裡,而是要帶回地球。單從理論上來講,把2公斤的月壤帶回地球,和把200公斤的太空人帶回地球,需要的技術是大同小異的。
  • 月球沒有發射塔與火箭,阿波羅號與嫦娥五號如何返航?數據說話
    月球降落與升空:火箭垂直穩穩著陸是馬斯克近兩年的研究結果,一般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都是直接「掉」下來,開降落傘減速,那麼50年前阿波羅號是如何穩穩降落月球表面,還具備再次發射條件的?圖:胖五起飛月球上可是連連發射臺都沒有。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繞一圈,探探路拍些照片回來,這次她要做的是到月球上「挖土」,並將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國,可以稱得上是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繞、落、回」三步走據探月三期的計劃來看,「嫦娥五號」要實現的是月球取樣並返回地球的任務,替我國帶回月球上的第一抔土。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來源:央視新聞正直播這次「嫦娥」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繞一圈,探探路拍些照片回來,這次她要做的是到月球上「挖土」,並將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國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
  • 登月是騙局: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的發射臺,是從地球上帶上去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搞明白這個道理了,登月艙有兩個關鍵結構組成,一個是下降段,還有一個上升段以及登月艙!如下圖結構:登月艙中的下降段在落月時候提供變軌、減速、下降選址以及著陸等任務,成功著陸月面後飛船上的艙門打開,太空人通過梯子爬到月面!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分別是:①首次月面自動採樣;②首次月面起飛上升;③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④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
  • 科技|到月球了!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現場視頻⬇️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國家航天局)嫦娥五號任務落月的著陸區,選擇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