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落月挖土,淺析漫畫家們曾對月球有過哪些遐想

2020-12-03 二次元大佬

導讀: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把她當作母親,對她倍加依賴。不過,再頑皮的孩子也有長大離家的一天,我們享受母親溫暖懷抱的同時,從未停止對外界的探索,月球就是人類外太空探索的第一站,也將會是人類邁入太空文明的起點。今天一早,筆者就注意到一則消息,由中國發射的登月車嫦娥五號已經成功落月,正式開始挖土之旅。


人類走出地球懷抱的必然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球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如今已經突破70億大關。根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100年全球人口數量會突破百億!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可地球就那麼大,蘊含的自然資源就那麼多。當資源消耗速度大於資源再生速度成為常態,地球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鑑於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當那一天完全到來之前,人類文明就會主動尋找出路,而此時「走出去」就成了必然選擇。


人類生於地球,長於地球,可就在人類誕生的那一刻,客觀規律就決定了他終有一天會離開地球母親。只有當人類走出地球搖籃,邁向廣袤宇宙,步入太空文明的時候,人類文明才算真正長大。這樣宏偉的工程註定是在人類世代努力下才實現的,而對月球的探索就是「太空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載人登月的前哨

正因為明白太空探索對人類整個族群的重要意義,中國向來對這塊領域不吝資源,此前已經多次發射月球探測器。和前面歷次探索相比,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備受關注,因為它是帶了特殊使命的 - 月球挖土。根據國家科普介紹,嫦娥五號的目標是挖2公斤左右的月壤。土都挖了,肯定不是為了撒到太空裡,而是要帶回地球。單從理論上來講,把2公斤的月壤帶回地球,和把200公斤的太空人帶回地球,需要的技術是大同小異的。只要這次嫦娥五號成功把月壤帶回來,就意味著中國初步掌握了載人登月技術,剩下的就只是技術調整、時間和時機問題。

就像前不久「天問」火星車成功升空時,中國航天人喊出的那句那樣,「我們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漫畫家們對月球的遐想

聊到這裡,筆者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漫畫家們是人類思維最活躍、最不受拘束的群體之一,那麼在他們的認知中,月球是什麼樣的呢?本篇接下來就簡單和漫迷們聊一聊,漫畫家們曾對月球有過哪些遐想。


毀滅的文明都市,宇宙海盜的樂園

日本大師級人物尾田榮一郎創作的《海賊王》裡,就有一段關於月球的描述。他的暢想中,月球上曾有一個極度輝煌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人工智慧時代。該文明最輝煌的時候,月球上建滿了恢宏建築,到處都有智慧機器人忙碌的身影。只是當時間軸快進到主角時代,不知道什麼原因月球文明已經湮滅在時間長河中,只留下斷壁殘垣。文明毀滅了,月球沒有了主人,逐漸成為宇宙海盜們的樂園。再後來,空島之主艾尼路從青海來到月球,似乎為這塊曾經無比輝煌如今卻寸草不生的土地帶來了新生。


太空堡壘,地球的天然屏障

相信喜歡二次元的漫迷們對「高達」都非常熟悉,它是日本著名系列動漫《高達XXX》中誕生的一個概念。經過高達的系列的南徵北戰,高達已經成了人類最尖端兵器的代名詞,也是人類對武器最終極的夢想。正因為高達的設定太先進、太超前,所以高達系列故事的時間線都發生在遙遠的未來。此時人類步入太空時代,有能力步入和開發外太空,而月球已經被人類打造成太空堡壘,既是人類宇宙徵途的前哨站,又是地球的最後堡壘。


高科技星球,不死藥基地

不止是日本漫畫家對月球有遐想,中國漫畫家同樣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就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西遊記》系列,月球上就有廣寒宮、桂樹、嫦娥等仙神元素。除了《西遊記》系列,給筆者留下過深刻印象的則是作品《星遊記》中塑造的月球。


這部作品中,和我們熟知的一樣,月球是一片不毛之地,可這裡卻居住著一位神秘人物 - 嫦娥。和傳統印象中不同,作品中的嫦娥是一位擅長煉藥的藥師,她曾蠱惑亞亞羅王子煉製不死藥。王子真心熱愛自己的臣民,他也想獲得不死藥,和子民們一起長生,欣然同意了嫦娥的建議。煉製不死藥需要大量資源,為此亞亞羅王子賣掉了星球賴以生存的跳躍裝置,最終導致了「亞亞羅覆滅」的悲劇。這場星球滅絕的災禍中,獲利最大的人則是嫦娥,原來要想練出不死藥,就必須有一位亡國之人做藥引,而亞亞羅王子就是嫦娥煉製不死藥的藥引。


除了藥引之外,嫦娥是用什麼煉製不死藥的呢?作品中嫦娥使用了一種高科技「丹爐」,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桂樹」。當然了,《星遊記》中的此桂樹非彼桂樹,它的真正面目是一件超高科技能量轉換裝置,作用原理大概是把整個星球的生命力轉化為可控的「丹藥」,這也正是「不死藥」的真正秘密。


好了,以上就是筆者了解到的漫畫家眼中3個有代表性的月球。除了上面這些之外,漫畫中還有哪些有趣的月球呢?歡迎漫迷們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落月挖土 期待「嫦娥」帶回月球「禮物」
    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歷時7天、歷經38萬公裡,嫦娥五號遠赴月球成功著陸,開啟本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夢想更近一步。從繞月拍攝到飛躍探測,從月背著陸到落月採樣,我國探月工程的每一個進展,都是中國航天人逐夢蒼穹的堅實足跡。期待「嫦娥」送去人類的問候,帶回月球的「禮物」。
  • 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嫦娥五號探測器這穩健的一落,蘊藏著無數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究竟有哪些黑科技助力嫦娥五號完美落月?一起去看看。
  • 嫦娥五號飛去月球挖土,美國疫情死亡人數創新高
    ;宋詞曰:「三五嫦娥月,夜色正嬋娟,」;《西廂記》裡說:「秋霽嫦娥二八,寒光逼散浮雲」。可見皎潔的月光帶有幾分冷色,尤其是在月球,古人只能夢想,且無法到達,唯有嫦娥,身居冷寒宮。玉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惜與誰臨。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
  • 嫦娥五號正在月球「挖土」,人類還獲得過哪些星球的「土」?
    此時此刻,中國嫦娥五號正在月球表面「挖土」。據央視新聞消息,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之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月球有著45億年的歷史,目前人類對月球歷史的了解在45億年前到30億年前之間,此前人類從月球帶回的土壤巖石也基本都在這一時間段內。此前曾有研究表明,就在風暴洋的西北部區域,可能有比較「年輕」的月巖、月壤。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嫦娥五號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嫦娥五號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力,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關鍵技術難題。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 「挖土」視頻來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完成首次採樣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如何在月球表面採樣?「嫦五」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解讀鳳凰網獨家對話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師彭兢:首先怎麼採樣取決於月球表面到底什麼樣,如果是粉末狀的,像麵粉一樣的風化層,我們直接用採樣器,我們有兩套採樣器,採樣器直接鏟就可以。如果粉末黏在一塊變成一大馱,我們就用八個花瓣結構的採樣器儀把它打成鬆散的小塊採起來。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嫦娥五號落月視頻:(視頻來源:央視新聞)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落在哪?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 粗精接力靈巧避障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還涉及採樣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月球衛星曾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據稱,這次「嫦娥五號」要完成的任務被稱為至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這次任務到底複雜在哪?以前的「嫦娥」探測器都完成了什麼任務?如果這次「挖土」任務完成對我國和地球人類有什麼意義?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文章探尋。一、 十年磨一「器」從昨晚6點至今,智東西一直在屏幕前關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進展。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如果這次「挖土」任務完成對我國和地球人類有什麼意義?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文章探尋。一、 十年磨一「器」從昨晚6點至今,智東西一直在屏幕前關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進展。隨著發射塔周邊的燈越來越亮,我們知道,這意味著距離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今夜的月亮在肉眼看來略微有些發紅,不知道是不是月兔紅了眼,在迎接著「嫦娥五號」的到來。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
    嫦娥五號計劃實現自動採集月壤再返回地球,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月球上的「土」是怎樣的?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而且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未見外星人:嫦娥五號拍攝的月球高清大片來了!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從月球累計帶回380多千克月球樣品,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共獲得了300餘克月壤;但美國、蘇聯等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均未到訪過呂姆克山脈附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工作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也即將進入最後一個任務階段——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此次任務的「終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