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是騙局: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2020-12-04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阿波羅登月是人類航天史上最重大的一次進步,但一直以來就有一個登月騙局的說法,除了當時計算機技術太差,遠程控制技術不足,近年來還冒出一個說法,土星五號從地球上出發時巨大的火箭和發射場讓大家記憶猶新!

那麼飛船要在月球上起飛,必定需要一個巨大的發射場地,阿波羅登月前又沒有人建造這個發射場,那麼飛船是怎麼返回的呢?所以認為這就是一個騙局!

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的發射臺,是從地球上帶上去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搞明白這個道理了,登月艙有兩個關鍵結構組成,一個是下降段,還有一個上升段以及登月艙!如下圖結構:

登月艙中的下降段在落月時候提供變軌、減速、下降選址以及著陸等任務,成功著陸月面後飛船上的艙門打開,太空人通過梯子爬到月面!任務完成後,上面級炸斷爆炸螺栓,將上升段和下降段分離,啟動火箭,脫離月面 ,然後返回近月軌道與服務艙對接!

阿波羅15號登月艙「鷹」從月球起飛

這兩個動圖應該很清楚能看到阿波羅飛船是怎麼飛離「發射臺」了,它將下降段作為發射臺,直接起飛,拋棄了登月後無用的下降段死重,還順便從這個平穩的臺子上起飛,一舉兩得!

地球上起飛要那麼大發射塔,月球上為什麼只要一丟丟?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月球上起飛的發射臺只要一點點大,但很明顯地球上土星五號起飛時那個發射塔是個巨大的建築,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月球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在地球上發射一艘飛船,需要將其加速到7.9千米/秒的速度才能到達近地軌道,需要11.2千米/秒才能脫離地球前往月球,而月球只要1.68千米/秒即可到達近月軌道,2.4千米/秒即可逃離月球飛回地球,因此發射同樣質量的物體,在月球上那是容易多了!

從地球出發,和從月球回來質量不一樣!

質量不是守恆麼,為什麼來回不一樣?很簡單,從地球上出發時候帶了所有的燃料和補給,然後火箭將在飛行途中依次丟掉一級火箭、二級火箭和三級火箭!當登月飛船從地球軌道上前往月球時,總重達3000多噸的登月飛船+火箭,只剩下不到50噸(約46噸)的質量!

而登月時,只有登月艙獨立登陸,質量為16.5噸左右,最後完成任務時,從月面起飛的上升段質量不超過10噸,所以我們可以比較下,3000多噸的需要有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才能發射,但10噸的小火箭,隨便玩玩不是嗎?

登月艙

從近地軌道出發時的狀態

因此阿波羅計劃中的飛船,從月面返回時,一個小小的發射臺即可!

嫦娥五號又將怎麼返回?

環球網11月17日報導,今天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經過此前發射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

嫦娥五號執行的是繞落回的終極任務「回」,此前有消息稱,將於11月24日發射,預計將在月球正面的風暴洋北部呂姆克火山附近登陸,攜帶了鑽地設備,將在鑽地採樣將樣品裝回返回器後,深空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然後再返回地球!

那麼嫦娥五號又將如何從月面發射返回呢?

一直到現在,月面降落並且返回的飛船,採用的都是經典的阿波羅登月飛船結構,也就是說,軌道器和登月器在月球軌道上分離,然後登月器在月面降落,完成任務後登月器中的著陸器和上升器返分離,上升器返回月球軌道!

上升器+著陸器就是要登陸月面的,而返回器和軌道器則在任務期間繞月飛行,等待上升器返回!上升器的結構和登月飛船是類似的!

嫦娥五號整個階段任務

這部分就是在月面登陸的狀態

這個狀態是月面起飛的狀態

著陸器就被拋棄在月面上了,然後上升器和軌道器對接,將月巖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然後軌道器和返回器就開始返回地球,到達地球軌道時兩者分離,返回器穿過大氣層返回地球!

這種拋棄死重的結構是火箭比衝不夠高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未來火箭推力增加,可以使用單級火箭入軌時,那麼在月球或者火箭著陸時將不再使用下降段作為發射臺,直接利用撐腳撐起飛船起飛!

未來的月面登陸

這種條件下,下降和上升將會使用同一級火箭,儘管會增加一些死重,但減少了研發和製造成本,不太清楚2024年美國重返月球使用何種結構,據資料,就是上圖的模式,但筆者不太確定,哪位高手留言告知下!

相關焦點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太空人是怎樣返回地球的?登月是「騙局」嗎?
    但是自從這項計劃實施以來,就有許多陰謀論者認為,這自始至終就是一場騙局。那個時候的人類科技水平非常局限,遠程技術也遠遠不足。如果飛船想要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那麼一定要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射場地,但是阿波羅登月計劃卻沒有建造這個發射場,那麼飛船是怎麼返回的呢?因此很多人認為人類根本就沒有登上過。
  • 登月是騙局?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50多年前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月球表面這個消息看起來很突然,似乎是一下子就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從地球到月球,技術跨度之大,超乎想像,讓人感到很不可思議,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說法,那就是美國根本就沒有登月,所謂的登月畫面,只是在攝影棚拍攝的。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阿波羅登月是人類航天史上最重大的一次進步,但一直以來就有一個登月騙局的說法,除了當時計算機技術太差,遠程控制技術不足,近年來還冒出一個說法,土星五號從地球上出發時巨大的火箭和發射場讓大家記憶猶新!地球上起飛要那麼大發射塔,月球上為什麼只要一丟丟?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月球上起飛的發射臺只要一點點大,但很明顯地球上土星五號起飛時那個發射塔是個巨大的建築,為什麼會這樣?
  • 登月是騙局嗎?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
    一直以來,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上個世紀的成功登月是一個假新聞,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再也沒有任何太空人登上月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時,需要用到火箭助推,而月球表面沒有任何火箭發射器,那麼到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航的呢?
  • 登月是否騙局?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是如何返航?
    一直以來,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上個世紀的成功登月是一個假新聞,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再也沒有任何太空人登上月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時,需要用到火箭助推,而月球表面沒有任何火箭發射器,那麼到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航的呢?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樣飛離月球,返回地球?
    我國並沒有提早在月球上建造發射塔架,也沒有把發射塔送到月球上,那麼,嫦娥五號第一次在地外天體上如何起飛呢?嫦娥五號的登月太空飛行器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位於下方的著陸器,還有一個是位於上方的上升器。在登月時,著陸器的反推火箭將會啟動,讓太空飛行器減速,並最終降落月表。而在離開月球時,著陸器將會被留在月表上,它會成為臨時的發射塔。
  • 載人登月成功後,月球上沒有發射站,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載人登月成功後,月球上沒有發射站,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自從上個世紀第一次載人登月開始之後,徹底的拉開了人類對於月球的研究,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在我們實現載人登月之後,飛船到底是如何從月球飛回地球的呢?
  • 美國阿波羅登月,月球上又沒有發射平臺,航天員怎麼返回地球的?
    這個問題乍一看上去好像有些道理,畢竟火箭發射我們都看過,都必須有一個龐大的發射平臺去支撐火箭,在平臺上還有很多輔助裝置,然而當年阿波羅登月,航天員在月球完成任務後,又是如何從月球逃離的呢?畢竟不可能在月球表面上建造一個發射平臺啊!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難道有貓膩?
    月亮是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意象,很多詩人都曾經寫過關於月亮的詩歌,而美國人更是將登上月球視作一項重大的航天成就,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地球上發射飛船要用到非常巨大的火箭,但是這些東西在月球上可沒有。那麼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後又是如何返航的呢?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科學家:搭順風車
    這意味著月球上根本不需要土衛五這麼強勁的推進器,只需要配備一個「迷你火箭」和「迷你發射臺」。而上半部分為上升級,也攜帶了少量燃料和發動機,這個迷你構造足以支撐它克服引力飛離月球表面。當登月艙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和指令艙對接,回家的事就傳遞給「大容量噴氣口」(服務艙)了。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落月挖土後,怎樣返回地球?
    從海南文昌發射時那巨大的發射塔還記憶猶新,這轉眼就到了月球,又沒人建造發射塔,它是怎麼回來的呢?嫦娥五號採樣完畢,它怎麼回來?要了解它是怎麼回來的,我們得先來了解嫦娥五號的結構,自阿波羅登月以來,幾乎所有在月面上登陸並且重新返回的結構都類似,都是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這不是互相抄襲,而是工程技術上妥協的結果!
  • 月球沒有發射場,登月太空人怎麼返回地球?難道登月是「騙局」?
    當年阿波羅載人登月任務的成功實施,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因為當時只有這一款運載火箭才能將登月飛船送上月球。奇怪的是,我們從地球出發,需要這麼強大的運載火箭才能到達月球,而月球表面並沒有這麼強大的運載火箭,太空人是怎麼從月球出發返回地球的呢?
  • 月球沒有火箭,登月太空人怎麼返回地球?如果沒法返回地球怎麼辦
    雖然航天技術已經飛速發展了幾十年,運載火箭、載人飛船都越來越先進,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火箭,但是載人航天還是一個風險很大的項目。在人類歷史上,就出現過一些事故,有一些太空人最後成功脫險,返回了地球家園,有一些太空人則沒那麼幸運了。就目前而言,我們人類最遠的足跡留在了38萬公裡外的月球表面。
  • 美國登月返回時,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那人類是怎麼回來的?
    我們從很早以前就知道登月,就算是到了現在也經常聽到一些或者是看到一些新聞報導說又有哪一個國家的火箭要登陸月球了,那大家都覺得登月就是相當容易的,不知道是否有人想過登入月球之後他們要返回地球的時候怎樣做呢?就比如說美國登月返回時,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上個世紀美國登月,質疑聲卻延續到了這個世紀。到目前為止,人類一共成功登月6次,全都是來美國人,為什麼就美國能登月,其他國家怎麼就沒人上去? 火箭在地球上升空,這個大家都能接受,但月球上沒有發射臺,沒有那麼多設施、後勤、準備,太空人如何在月球上升空返回地球
  • 美國人登月後怎麼把人送回地球,難道月球上有火箭或飛船嗎?
    要知道阿波羅號是土衛五號運載火箭給帶上天的,該火箭的推力至今都穩坐世界第二,而月球上並沒有如此強大的火箭與發射塔。阿波羅號登月艙分為兩部分,下部分為下降級,攜帶少量的燃料可以穩穩的把飛船降落在月球表面。當飛船要離開時則與上半部分解鎖,變身成發射臺。而上半部分為上升級,也攜帶了少量燃料和發動機,這個迷你構造足以支撐它克服引力飛離月球表面。當登月艙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和指令艙對接,回家的事就傳遞給「大容量噴氣口」(服務艙)了。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此次火箭成功發射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海上移動平臺的發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國執行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阿波羅11號是1969年成功發射並且登月,那是在51年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為止載人登月任務沒有國家進行過,因此有些網友對於載人登月的真實性產生懷疑,為什么半個多世紀前人類登月之後現在不再繼續載人登月?其次太空人是如何從月球上乘坐「火箭」起飛,並且最終返回地球的。
  • 美國人登月時只剩登月艙,他們如何返回地球?月球上有備用火箭?
    美國人登月早已登「吐」了,阿波羅計劃一共有6次載人登月返回,阿姆斯特朗只是打響了第一槍,他們現在的目標是火星。阿波羅計劃返程的「火箭」並沒有在月球上著陸,而是盤旋在環月球軌道上,這個過程就像是你從家打了個計程車,到了池塘邊,你跟司機說:你繞著池塘轉幾圈,我下去摸條魚再上來與你會合,然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