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登月後怎麼把人送回地球,難道月球上有火箭或飛船嗎?

2020-11-25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飛出地球,登上其他星球不算厲害,還能回來才是「高手」!美國登月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情了,隨著科學認知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質疑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多。其中飛船登陸之後,如何返航就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特別還是在上個世紀。

要知道阿波羅號是土衛五號運載火箭給帶上天的,該火箭的推力至今都穩坐世界第二,而月球上並沒有如此強大的火箭與發射塔。

返航的問題關鍵在於引力,因為事件的背景是地月系統,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從地球到月球像是在爬坡,而從月球返回地球則是下坡的順風路。返航方案只限於月球,火星、金星都不適用。下面我們就來破除一下外界對人類第一次登月的質疑。

登月

從地球到月球分為:

火箭加速,克服地球引力升空進入環地球軌道火箭再次加速脫離地球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飛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切入環月球軌道,具備一定速度,克服月球引力,繞月球運行,緩慢減速,讓月球引力稍佔上風,利用引力繞月緩緩降落。

登陸過程沒有什麼瑕疵可挑,一切順理成章,但是這個過程中存在一些細節,這些細節為阿波羅號返航埋下了伏筆。

返回的準備

在飛出地球的過程中,隨著燃料耗盡,土衛五一節節脫離,當它們進入地月軌道時,火箭最前端的部分,也就是那個尖尖的部分為指令艙和中間的服務艙,脫離了火箭,來了一個180度大旋轉。

圖:調過頭來的指令艙,準備與登月艙「接吻」

「頭」和「腳」調了個個之後,又回來了與處於中間的登月艙進行對接,看看服務艙「腳」上那個大噴氣孔,用腳想也知道服務艙攜帶著燃料。緊接著指令艙與服務艙帶著登月艙與土衛五最後一節推進器分離進入地月軌道。

當阿波羅號登入月球後,人類下來溜達了「一大步」,插上了小旗,撿了石頭,就準備往回走了。眼尖的小朋友,可能發現了,剛才那個調了個的「尖尖」指令艙和服務艙哪去了?還有登月計劃一共派出去3個太空人,為什麼下船的只有兩人?

其實船上沒人了,因為另一個太空人壓根就沒在月球上,在組合狀態下環月軌道運行時,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躲進了登月艙,然後與指令艙脫離,減速降落月球。而麥可·柯林斯繼續留在了指令艙中,圍著月球轉圈圈,指令艙才是返程車,他在等待下一個任務——帶大家回家。

火箭的逃逸速度

阿波羅號起飛的關鍵因素在於月球的引力。在操場上,扔個球,能扔出30米開外,如果在珠穆朗瑪峰上,你能扔更遠,因為山與地面有一個坡度。地球並不是平的,而是圓的,如果球離手時擁有足夠的初速度,使得球都已經離開地球了還沒有落地,那麼會發生下面的情況:

球環地球運行,要達到環地球運行的初始速度,稱之為第一宇宙速度,7.9 km/s。如果勁再大點,地球的引力也無法讓它回心轉意,它就會發生下面的情況:

這種情況叫逃逸,地球的逃逸速度也叫第二宇宙速度,11.2km/s。逃逸速度只有天體的質量與半徑有關,而質量與半徑又決定了天體的引力,因此科學家也經常用逃逸速度來描繪天體的引力強弱,例如黑洞,宇宙至高速度的光都無法逃逸,所以黑洞引力極強。

從月球返航

月球引力很小,它的逃逸速度為2.4km/s,阿姆斯特朗穿著厚重的太空衣,小心翼翼的走起來都一蹦一跳的,如果它使勁一跳,估計能秒了地球上的撐杆跳記錄。這意味著月球上根本不需要土衛五這麼強勁的推進器,只需要配備一個「迷你火箭」和「迷你發射臺」。

阿波羅號登月艙分為兩部分,下部分為下降級,攜帶少量的燃料可以穩穩的把飛船降落在月球表面。當飛船要離開時則與上半部分解鎖,變身成發射臺。而上半部分為上升級,也攜帶了少量燃料和發動機,這個迷你構造足以支撐它克服引力飛離月球表面。當登月艙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和指令艙對接,回家的事就傳遞給「大容量噴氣口」(服務艙)了。

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中,除了人和石頭,整個登入月球的部分都被拋棄在了月球上。下降級作為發射架永遠停留在月球表面。而上級部分在於指令艙對接之後,登月艙的兩位太空人帶著「石頭」進入指令艙,隨後上升段的登月艙就與指令艙分離,被拋棄在月球的軌道上,隨著它慢慢減速最終也會墜入月球表面。那麼好好一個登月為什麼要分分合合的?

多種方案的選擇

登月的方案當時設想了幾種:

直接起飛由火箭帶著飛船起飛到達月球登入,拿完石頭,火箭再次起飛,回到地球。

在地球軌道會合火箭可以小一點,但用兩艘,分別把登月艙和指令艙送到地球軌道進行對接,再飛往月球,再整體返回。

圖: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設想圖

月球表面會合也是用兩艘,一艘無人駕駛,帶著推進器登入月球,然後載人的登月艙到達月球,太空人拿完石頭進入到之前先到的太空飛行器中,然後推進上升返回地球。

圖:月球軌道會合方案全過程

月球軌道會合這個方案就是阿波羅號登月所用的方案,一個大型火箭帶著兩個太空飛行器,較大的裝載著返回地球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裝配進入地球大氣所需的隔熱板,這部分不登月,只環月。另外一個,輕裝上陣,質量較小的只載人,還有少量登入月球以及從月球表面返回月球軌道所需的燃料。耗盡了服務艙所有燃料,最終只剩下個小圓錐的指令艙進入大氣層掉入海中。

能量

選擇最後一種方案是出於對能量的考慮。太空飛行器所需能量的地方主要在克服引力起飛與變軌。飛向月球時並不需要考慮能量問題,因為我們有完善的發射臺與強大的火箭。

而在月球上升空就提襟見肘了。雖然月球引力較小,但也需要達到一定初速度才能起飛上升到月球軌道,質量越大,起飛加速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所以登月部分的質量需要儘可能壓縮到最小。

阿波羅11號的徽章為一隻老鷹降落在月球上,從側面看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登月艙就像一隻老鷹,它看似體型很大,實際上並不重,主要的質量都濃縮在羽毛之下。鷹爪代表著登月艙的下降段,著陸時兩爪可以分開,穩穩的鎖住地面。

翅膀代表著起飛,完成任務之後,鷹爪變為固定在地面的發射架,留在月球,上升段攜帶的燃料與推進器就像老鷹的扇起翅膀帶著它們起飛。最後老鷹完成了任務,留在了月球上。較大的太空飛行器(服務號)擁有充足的燃料,可以進行幾次變軌,加上地月系統中作為主導的地球引力牽引,最終石頭與太空人回家。

火星回不來

登月整個過程非常流暢,完美,並沒有什麼好質疑的。現在的他們已經瞄了火星好久,火星的單程路程需要至少39天,而月球來回只用8天,距離預示著燃料。而火星比月球大得多得多,逃逸速度約為5km/s。往火星送個探測器,登陸車對於人類來說問題不大。

如果想要從火星起飛,並且攜帶大量燃料以及生活物資返回地球就是難事了,迷你發射架與發動機無法使龐然大物達到逃逸的速度。我們需要在火星有發射基地,並且能利用並開採火星上的燃料才能返航,因此至今為止美國人都還沒有把人送到火星上。

阿波羅計劃結束

從阿波羅11號,阿姆斯特朗打了個頭後,阿波羅計劃多次成功登月,在月球各處插了不少旗子,最後也插累了,石頭該撿的也撿了,沒有什麼新鮮感了,關鍵超級費錢。於是在阿波羅17號之後,美國人終止了阿波羅計劃。能邁出一大步,再邁回來,這是高手的操作!

相關焦點

  • 登月是騙局: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阿波羅登月是人類航天史上最重大的一次進步,但一直以來就有一個登月騙局的說法,除了當時計算機技術太差,遠程控制技術不足,近年來還冒出一個說法,土星五號從地球上出發時巨大的火箭和發射場讓大家記憶猶新!那麼飛船要在月球上起飛,必定需要一個巨大的發射場地,阿波羅登月前又沒有人建造這個發射場,那麼飛船是怎麼返回的呢?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上個世紀美國登月,質疑聲卻延續到了這個世紀。到目前為止,人類一共成功登月6次,全都是來美國人,為什麼就美國能登月,其他國家怎麼就沒人上去? 過程 我們基於美國50年內不斷爆出的登月細節,重新演示一遍過程,看看美國是如何完成的。首先大背景是地月系統,這個很關鍵。 1.火箭不斷加速起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克服地球的引力,部分推進器脫落,到達近地軌道,環繞地球。
  • 登月是騙局?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50多年前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月球表面這個消息看起來很突然,似乎是一下子就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從地球到月球,技術跨度之大,超乎想像,讓人感到很不可思議,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說法,那就是美國根本就沒有登月,所謂的登月畫面,只是在攝影棚拍攝的。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美國人登月時只剩登月艙,他們如何返回地球?月球上有備用火箭?
    美國人登月早已登「吐」了,阿波羅計劃一共有6次載人登月返回,阿姆斯特朗只是打響了第一槍,他們現在的目標是火星。阿波羅計劃返程的「火箭」並沒有在月球上著陸,而是盤旋在環月球軌道上,這個過程就像是你從家打了個計程車,到了池塘邊,你跟司機說:你繞著池塘轉幾圈,我下去摸條魚再上來與你會合,然後回家。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此次火箭成功發射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海上移動平臺的發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國執行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阿波羅11號是1969年成功發射並且登月,那是在51年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為止載人登月任務沒有國家進行過,因此有些網友對於載人登月的真實性產生懷疑,為什么半個多世紀前人類登月之後現在不再繼續載人登月?其次太空人是如何從月球上乘坐「火箭」起飛,並且最終返回地球的。
  • 美國登月計劃騙局疑云:1972年後,美國人再也沒有登陸月球
    然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是美國人創造的。但是卻有一個很大的疑問。1957年,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1961年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蘇聯人加加林)美國人也是這一年, 1969年美國人登月返回。人類從開創衛星到登月只用了8年時間。
  • 載人登月成功後,月球上沒有發射站,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載人登月成功後,月球上沒有發射站,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自從上個世紀第一次載人登月開始之後,徹底的拉開了人類對於月球的研究,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在我們實現載人登月之後,飛船到底是如何從月球飛回地球的呢?
  • 美國登月真實性再遭質疑,月球上沒有發射臺,太空人怎麼回地球?
    先是前蘇聯在五十年代首次實現了將太空人送出地球,然後是美國首次實現載人登月。相比起前蘇聯將太空人首次送出地球的壯舉,美國的載人登月給後人留下了更多的印象。在感受到前蘇聯航天上的成功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六十年代初就發表演講,正式確定要執行載人登月計劃。這一計劃一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實現,第一艘登上月球的飛船是阿波羅11號,那三位太空人的事跡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
  • 美國登月成功6次,月球上沒有建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美國登月是真是假?由於當年美國登月的影像資料遺失了不少,再加上當時觀看過登月直播的6億人不少都已經離世,所以不少人都懷疑美國當年根本沒有登上月球,直播畫面很可能是在幕布後期處理的效果。而到現在為止,美國依然是唯一有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並且是在遙遠的50多年前就連續6次登上月球,即便是當時這個領域技術同樣優秀的前蘇聯,也一次也沒有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任務。不管是否認同,很多人都知道阿波羅11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但鮮有人知第一個實現在月球附近環繞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卻是前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一號無人探測器,而美國提出阿波羅系列月球探測計劃都已經是幾年後了。
  • 登月是騙局嗎?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
    一直以來,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上個世紀的成功登月是一個假新聞,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再也沒有任何太空人登上月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時,需要用到火箭助推,而月球表面沒有任何火箭發射器,那麼到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航的呢?
  • 美國人登上月球後,到底是怎麼返回地球的?看完明白背後的真相
    說起49年前,美國人登陸月球,很多人都覺得是天方夜譚,甚至懷疑它的真實性,如今,各國的月球探測器都能拍攝到月球上有大量遺留物和痕跡,既然登月是鐵一般的事實,那麼問題來了,月球上什麼都沒有,阿波羅號是怎麼發射升空返回到地球的的呢?
  • 月球沒有火箭,登月太空人怎麼返回地球?如果沒法返回地球怎麼辦
    雖然航天技術已經飛速發展了幾十年,運載火箭、載人飛船都越來越先進,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火箭,但是載人航天還是一個風險很大的項目。在人類歷史上,就出現過一些事故,有一些太空人最後成功脫險,返回了地球家園,有一些太空人則沒那麼幸運了。就目前而言,我們人類最遠的足跡留在了38萬公裡外的月球表面。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難道有貓膩?
    月亮是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意象,很多詩人都曾經寫過關於月亮的詩歌,而美國人更是將登上月球視作一項重大的航天成就,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地球上發射飛船要用到非常巨大的火箭,但是這些東西在月球上可沒有。那麼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後又是如何返航的呢?
  • 美國成功登月後,太空人怎樣從月球回來的?難道都是假的?
    美國成功登月後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時代,自從美國登月後,關於外界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止,從上個世紀開始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全都是質疑美國是否成功登月言論。據了解目前為止,美國一共成功登月6次,即便如此大家還沒有打消質疑聲,讓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僅僅只有美國能夠登月,其他國家無法實現登月呢?即使有很多人向美國學習載人航天知識,全都遭受拒絕,在上個世紀美國是如何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呢?如何把人類帶回來?
  • 人類登陸月球後是怎麼返航的,難道月球上有火箭發射基地?
    在上個世紀時,美國就已經把太空人送入過太空,並平安接回來了。但時至今日,仍舊有人好奇,想要將太空人送入到月球必須需要用火箭助推,但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那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回地球呢?地球的逃逸速度牛頓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在世時,曾經提出過一個思想實驗,他認為如果有一個理想的大炮,將該大炮架設在高山上,然後發射炮彈,按理說炮彈會呈拋物線一樣,先是向前飛一段距離,然後會重新落到地面上。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的發射臺,是從地球上帶上去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搞明白這個道理了,登月艙有兩個關鍵結構組成,一個是下降段,還有一個上升段以及登月艙!「鷹」從月球起飛這兩個動圖應該很清楚能看到阿波羅飛船是怎麼飛離「發射臺」了,它將下降段作為發射臺,直接起飛,拋棄了登月後無用的下降段死重,還順便從這個平穩的臺子上起飛,一舉兩得!
  • 美國阿波羅飛船是怎麼飛離月球表面的?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阿波羅飛船如何飛離月球表面?這大概是所有對登陸月球感興趣,以及對美國登月存有質疑想法的人最關注的問題之一。雖然,對於阿波羅飛船登月的全過程,不管大家是否只是單純性地感興趣,還是認為美國人載人登月不過是天方夜譚,都可以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找到答案。
  • 45年美國不再登月的真相竟是這樣,難道再次登月真只靠中國了嗎?
    趣味探索訊 自從美國飛船阿波羅17號於1972年12月最後一次登陸月球後,人類就再也沒有去過月球。時隔至今已整整過去45年,45年對於人類而言這絕對是個漫長的歲月。難道美國永遠放棄月球計劃嗎?難道是在等待中國實現登陸月球。有科學家稱:再次登陸月球只能靠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