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陸月球後是怎麼返航的,難道月球上有火箭發射基地?

2020-08-10 小柯——青澀

在上個世紀時,美國就已經把太空人送入過太空,並平安接回來了。但時至今日,仍舊有人好奇,想要將太空人送入到月球必須需要用火箭助推,但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那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回地球呢?

地球的逃逸速度

牛頓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在世時,曾經提出過一個思想實驗,他認為如果有一個理想的大炮,將該大炮架設在高山上,然後發射炮彈,按理說炮彈會呈拋物線一樣,先是向前飛一段距離,然後會重新落到地面上。

但如果我們提高炮彈的初始速度,讓炮彈的速度足夠快,雖然炮彈也會像拋物線一樣向下墜落,但由於地球並不是平面的,而是一個球體,有一個曲面。這就導致炮彈每下落多少米,地球曲面也下落多少米,所以炮彈始終不會落到地球上,這個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大炮發射的炮彈初速度更快,那麼炮彈將會直接衝出地球引力的限制,跑向宇宙。這個速度也被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又叫做逃逸速度,是指地球上的物體想要離開地球表面的最低速度。每個天體的第二宇宙速度並不相同,在地球上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

科學家們想要發射衛星或者飛船擺脫地球引力,需要達到11.2千米/秒。而如今,任何飛行器都無法直接達到這個速度,只能使用火箭助推,所以我們會看到在發射衛星時,會將衛星綁在火箭上一起發射。

在上個世紀70年代,阿波羅11號也是這樣發射的,它搭乘的火箭是土星5號SA-506,在火箭助推下,阿波羅11號進入到月球軌道。

阿波羅11號如何離開月球

首先我們要知道,並不是阿波羅整個飛船都進入到了月球表面,其實阿波羅飛船包含了好幾個部分,分別是:登月艙的下降段,登月艙的上升段,指令艙和服務艙。

在阿波羅11號進入到月球表面時,呼號為「鷹號」的登月艙上升段和下降段從呼號為「哥倫比亞號」的指令艙中分離,只有太空人柯林斯一個人留在哥倫比亞號上,其他兩個太空人進入到登月艙。

留在哥倫比亞號上的太空人柯林斯的工作是在指令艙中圍繞著月球飛行,等待著他們的歸來,如果他們無法歸來,那麼他只能一個人返回地球。

留在登月艙的兩名太空人會進入到月球表面,並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完成這些工作之後,它們會進入到登月艙的上升段。此時,上升段會向下噴出猛烈的氣體,使得上升段具有一定的初速度與哥倫比亞號上的太空人重新聚合。

也就是說,太空人們想要離開月球,並不需要火箭的助推,那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月球的逃逸速度非常小,逃逸速度和天體的質量有關,天體質量越大,逃逸速度越大;天體的質量越小,逃逸速度就越小。月球的質量相對於地球而言較小,而且在地月系統中,地球的引力才是主導,所以月球的逃逸速度並不高,只有2.4千米/秒。

由於月球的逃逸速度不高,所以即使不使用火箭助推,飛行器也能達到逃逸速度,因此登陸月球之後,太空人們能夠再次從月球上返回地球。

但是登陸火星計劃就沒那麼幸運了,國外曾經招募過100名未來進入火星的勇士,而招募的條件就是:一輩子都無法返回地球。

這是因為火星離地球較遠,而且火星的逃逸速度是5.02千米/秒,如果不使用火箭助推,飛行器無法達到該速度。而火星表面沒有人類建設的火箭基地,所以載人登陸火星,本質上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單程旅行。

總結

目前,我們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把太空人送入到太空,並返回到地球,之所以目前沒有實行載人登月計劃,其實是因為載人登月的危險性較高,再者,人類能完成的工作,機器也能夠完成,而且機器能夠在月球上休眠等,可以持續向人類提供月球信息。

其次是因為,載人航天的發展,已經不是彰顯大國實力的標誌,所以我們沒必要把太空人送入到月球表面。

相關焦點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難道有貓膩?
    月亮是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意象,很多詩人都曾經寫過關於月亮的詩歌,而美國人更是將登上月球視作一項重大的航天成就,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地球上發射飛船要用到非常巨大的火箭,但是這些東西在月球上可沒有。那麼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後又是如何返航的呢?
  • 月球沒有火箭發射基地,當初登月的太空人們是如何返航的?
    然而現如今有很多人質疑他們是否真的登上了月球,原因是因為:月球和地球一樣有引力,在地球上想要擺脫引力需要用火箭發射,而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場,那麼太空人們是怎麼離開月球的呢?
  • 月球沒有火箭發射基地,可是登陸了月球,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其實除了以上的這些質疑聲之外,有不少人對此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月球沒有發射基地,登月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相信很多人都明白,航天設備想要從地球進入太空,都是需要強大火箭的助推才行的。所以在地球上,我們需要一個發射基地,然後才能夠將航天設備送入太空。而將阿波羅11號送入太空,更是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火箭助推才行。
  • 美國人登月後怎麼把人送回地球,難道月球上有火箭或飛船嗎?
    美國登月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情了,隨著科學認知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質疑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多。其中飛船登陸之後,如何返航就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特別還是在上個世紀。要知道阿波羅號是土衛五號運載火箭給帶上天的,該火箭的推力至今都穩坐世界第二,而月球上並沒有如此強大的火箭與發射塔。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發射火箭用特別簡單的裝備平地而起,或者採用便捷的可移動發射平臺,這些都是人類航天探測之夢。如果可以實現簡單的發射,那麼將節約大量的經費。大約兩個星期前9月15日,我國就在黃海海域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將9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發射火箭用特別簡單的裝備平地而起,或者採用便捷的可移動發射平臺,這些都是人類航天探測之夢。如果可以實現簡單的發射,那麼將節約大量的經費。大約兩個星期前9月15日,我國就在黃海海域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將9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此次火箭成功發射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海上移動平臺的發射。
  • 登陸月成功後怎麼返回地球?月球上有發射臺,還是有巨大火箭?
    很多朋友心中可能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阿波羅11號從地球出發時土星五號龐大的身軀矗立在發射臺上,點火那一刻地動山搖、天地變色!如此大張旗鼓的高調出發,到了月球上登陸的時候,卻只有小房子大小登月飛船,又沒有人事先準備發射場,更沒有龐大的發射火箭,他們是怎麼回來的?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是如何返航?
    一直以來,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上個世紀的成功登月是一個假新聞,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再也沒有任何太空人登上月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時,需要用到火箭助推,而月球表面沒有任何火箭發射器,那麼到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航的呢?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怎樣離開月球和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的地月之旅,代表著人類世界的最高科學成就,這也是人類文明44年來首次重返月球獲取月壤,對人類探索宇宙深空有著無與倫比的重大意義。>長徵五號那問題來了,月球上並沒有大型發射基地以及新的並且從月球上發射升空,還可以藉助地月系統中的地球引力,所以太空飛行器要真正脫離月球引力,只需達到1.8千米/秒的速度就行。不僅如此,嫦娥五號在返回時,還會將登月艙留在月球以減輕發射重量,真正升空的,只有裝著2公斤月壤的上升器。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科學家:搭順風車
    美國登月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情了,隨著科學認知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質疑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多。其中飛船登陸之後,如何返航就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特別還是在上個世紀。返航方案只限於月球,火星、金星都不適用。下面我們就來破除一下外界對人類第一次登月的質疑。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美國人是如何返航的?
    一直以來,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上個世紀的成功登月是一個假新聞,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然而再也沒有任何太空人登上月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從地球上發射到月球上時,需要用到火箭助推,而月球表面沒有任何火箭發射器,那麼到達月球表面的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航的呢?
  • 月球沒有發射塔與火箭,阿波羅號與嫦娥五號如何返航?數據說話
    登月艙在月球上起飛的重量僅相當於「兩頭豬」,而燃料有2.4噸,因此很容易返航!嫦娥五號和阿波羅11號,登陸與返航的原理基本上一樣。不過,嫦娥五號難度係數更高,但我們不能否認,美國50年前就已經載人登陸了。
  • 美國登月返回時,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那人類是怎麼回來的?
    我們從很早以前就知道登月,就算是到了現在也經常聽到一些或者是看到一些新聞報導說又有哪一個國家的火箭要登陸月球了,那大家都覺得登月就是相當容易的,不知道是否有人想過登入月球之後他們要返回地球的時候怎樣做呢?就比如說美國登月返回時,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 月球沒有發射場,當初阿波羅計劃太空人,是如何返航的?
    在50多年前,美國掀起了長達數十年的「太空狂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阿波羅計劃,成功地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月球。阿波羅登月計劃把太空人送入到月球,本身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對此保持質疑,因為他們認為憑藉當時的技術,即便是美國也是難以做到登陸月球的,就算登上了月球也是無法返回。那麼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呢?
  • 阿波羅號在月球沒有火箭發射場的情況下,是如何返回的?
    返回的關鍵在於引力,返回的引力系統為地月系統,並月球返航方案,只適用於月球。一旦解決引力問題就可以返航,不然就會成為單程旅行了,所以這在當時有很多的質疑。登陸月球和返回地球牛頓提出的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逃逸速度就是專門解決這個問題的。
  • 美國登月成功6次,月球上沒有建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不管是否認同,很多人都知道阿波羅11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但鮮有人知第一個實現在月球附近環繞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卻是前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一號無人探測器,而美國提出阿波羅系列月球探測計劃都已經是幾年後了。其實,不僅有人質疑美國登月造假,還有人懷疑當時美國太空人是因為看到什麼不為人知的東西,所以阿波羅17號才成為了他們最後一次執行的載人登月任務。
  • 月球沒有發射場,當初阿波羅計劃太空人,是如何返航的?
    隨後,阿姆斯特朗跳上爬梯的第三級,並爬進了登月艙。經過長時間勞累,他倆的確需要休息了。於是,在經過一系列準備後,他們對登月艙進行加壓,接著就去睡覺了。睡了約7個小時後,指揮中心叫醒了兩名太空人,並指示他們進行返航準備。
  • 月球建基地:星際「搬家」有多難
    該計劃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期在月球建立起有人居住、能開採月球礦產資源的基地和月球火箭發射場。那麼,俄羅斯真的有能力在2030年登陸月球嗎?在月球建基地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形象地說,從一個星球向另一個星球「搬家」到底有多難?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這次,人類將不再滿足於蜻蜓點水的逗留,志在發展真正的月球據點。在選址問題上,各國紛紛瞄準人類從未涉足的月球南極:這裡有豐富的水資源,可以產生氫氣和氧氣;這裡長期黑暗,減少宇宙和太陽輻射的傷害;這裡遭遇微小隕石和極端溫度的風險也更小。至於月球基地的具體怎麼建設,一個熱門思路是開採月球本地資源,在機器人的幫助下進行3D列印。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上個世紀美國登月,質疑聲卻延續到了這個世紀。到目前為止,人類一共成功登月6次,全都是來美國人,為什麼就美國能登月,其他國家怎麼就沒人上去? 火箭在地球上升空,這個大家都能接受,但月球上沒有發射臺,沒有那麼多設施、後勤、準備,太空人如何在月球上升空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