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建基地:星際「搬家」有多難

2020-11-25 中國軍網

核心提示:

近日,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宣布,俄羅斯計劃在2030年登陸月球並建立永久基地。月球計劃的構想草案將由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航天局以及莫斯科大學共同起草。該計劃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期在月球建立起有人居住、能開採月球礦產資源的基地和月球火箭發射場。

那麼,俄羅斯真的有能力在2030年登陸月球嗎?在月球建基地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形象地說,從一個星球向另一個星球「搬家」到底有多難?

資料圖

月球建基地選址很重要

俄科院副院長、航天研究所所長列夫·澤列內表示,俄羅斯新的太空飛行器名稱將根據蘇聯時期研製的月球探測器排列的序號而來,預計分別將在2016年發射月球25號,2018年發射月球26號,2019年發射月球27號探測器。

據有關資料統計,蘇聯在1958~1976年間共向月球發射了4個系列64顆月球探測器。其中,成功21次,失敗43次,成功率僅為32.8%。在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中,有的從月球軌道飛掠而過,有的直接到達月球表面硬著陸而撞毀,有的繞月飛行後成功返回地球,有的則在月面軟著陸後挖掘月巖樣品後返回地球,在這些成功探月的太空飛行器中以返回式自動站獲得的成果最為成功。其中,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三個返回式自動站共取回月巖樣品320克。毫無疑問,在40多年後的今天,俄羅斯的探月技術水平肯定比過去提高了很多。

在月球建基地,月球的南極和北極無疑是建立月球基地兩個較為合適的地點。月球南極地處月球環形山邊緣地帶,幾乎可以提供全時段的日照。此外,月球南極氣溫適宜人的居住,其日照條件又對計劃研製太陽能發電的電力系統起到重要作用。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一直傾向於在月球南極區域選擇建設基地的原因所在。

建造重型火箭是前提

近日,俄羅斯宣布將研製能把航天員送上火星的超重型運載火箭。

俄航天局局長奧列格·奧斯塔片科介紹說,俄羅斯第一階段的超級火箭科研工作已經開始,目標是研製運載能力為80噸的火箭;第二階段的目標是研製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120噸的火箭。

在研製火箭的過程中,俄羅斯可能會重啟能源號運載火箭,該火箭是蘇聯/俄羅斯有史以來建造的有效載荷最大的火箭,但該項目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危機期間被取消。

能源號火箭的起飛推力達到了3500噸,超過了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3400噸,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能源號」的近地軌道運輸能力為105噸,火箭在加滿燃料的情況下,總體重量達到2400噸。

毫無疑問,俄羅斯要研製能夠發射載人登月飛船的大型運載火箭,重新啟用能源號火箭無疑是最便捷的途徑。當然,要實現航天員登陸月球,還需要研製大型載人飛船和相應的逃逸塔。鑑於俄羅斯聯盟TMA 號載人飛船已裝備有逃逸塔,因此俄羅斯研製出更加先進的逃逸塔應該不是難事。

未來可在月球建航天發射場

雖然俄羅斯並未公布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的具體實施計劃,但是建立月球基地顯然不能離開載人飛往月球,基地選址的規劃與設計,建設基地的物資設備逐步送上月球,以及建設永久性月球基地這幾大步驟。而整個月球基地需要由航天員生活區、日常工作場所、科研儀器設備、移動月球車、電力供應、生活保障和通信系統等設施組成。

在建成月球永久性基地後,可以不斷擴大範圍,陸續完善其功能,逐步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

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學術負責人伊萬·莫伊謝耶夫表示,月球只是俄羅斯飛向深空的第一步,未來將月球用做航天發射基地才有意義。毫無疑問,在月球基地進一步擴充和建成完善的載人航天發射系統之後,如果還能在月球製造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就可以在月球進行航天發射。相反,如不能在月球製造這些裝備,可從地球上把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零部件運送到月球上再組裝起來,經測試檢驗合格後,運往月球航天發射基地發射。

到那時,從地球上發射的載人飛船就可直接降落在月面的著陸場。航天員或遊客需要返回地球時,就乘坐可以重複使用的飛船或新的載人飛船,從月球火箭發射基地發射升空,並進入地球軌道,最終安全返回地球。

相關焦點

  • 為何人類不把空間站直接建在月球上,有多難?
    到底有什麼困難。其實上面我們也說了一部分,大家應該也看明白來看,建立在實體上確實比飄在太空中好,關鍵是能不能做到。沒得吃的,沒得喝的,如果叫研究月球的科學家們上去搞「空間站」,這如何做得下來,更加別說有人願意待在月球上去了,根本就不會有人選擇上去,這是一個事實。 所以上月球的人要必須有生成的能力才行,不然上去了就是死亡,這跟去不去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 SpaceX的Starship星際飛船為建立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做準備
    SpaceX的Starship星際飛船和Super Heavy火箭(統稱為Starship)代表了一種完全可重複使用的運輸系統,將機組人員和貨物運送到地球軌道,月球,火星及其他地方。
  • 嫦五設計師:建月球村已被提上議程,星際旅行不再是科幻場景
    嫦五設計師:建月球村已被提上議程,星際旅行不再是科幻場景 @中國新聞網 11月24日消息,嫦娥、玉兔、廣寒宮……你對月球的想像還只停留在神話故事?
  • 人類建造月球基地究竟有多難?
    這部電視劇對當時年輕時代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留下了深刻印象,2017年8月,馬斯克披露了他們在月球建造人類基地的計劃,並將其命名為「月球基地阿爾法」,這個名字源自電視劇《太空:1999》中的太空月球基地。馬斯克在推特上稱,這部電視劇並未帶給觀眾轟動效應,但是他個人非常喜歡。據悉,並非只有SpaceX公司制訂了人類登月計劃。
  • 在月球建太空基地不是夢,義大利發現月球熔巖管,住裡面可防輻射
    隨著人類航天科技的不斷發展,不少國家都已經有能力發射太空探測器,例如今年夏天以色列、中國和美國都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人類進行地外星球探索的目的是尋找一個宜居星球,然後在上面建造移民基地,目前看來火星的希望較大。而在建立火星基地之前,人類同樣需要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因為月球基地可以充當人類登陸火星的中轉站。
  • 月球基地為什麼要建在地下?
    月球自轉一周大約相當於地球上的28天。也就是說,月球上的一晚要持續354小時——比地球上的14天還多。如此漫長的夜晚會導致氣溫急劇下降。月球赤道上的晝夜溫差極大,白天高達116攝氏度(240華氏度),夜間低至-173攝氏度(-279華氏度)。倘若把基地建在月球的南極或北極,夜晚時間將會縮短。
  • 在月球上建基地風險極大!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人類的探月歷史並不短,由美國充當排頭兵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現載人登月到現在已經有將近50年的時間,但是大多數人所期盼的月球基地一直都沒有建立起來。近些年來對月球表現出興趣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堅定地執行探月工程,印度多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美國總統去年也聲稱美國將要重返月球。
  • 「基地」在月球的盲區進行安裝,斯巴克揭露星際之門的存在
    ,參與的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挪威,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和智利,斯巴克繼續說道:一些人類聯盟的權力中介人,從友好的外星人之中獲得了一些情報,我們地球上有好幾個地方,可以透過先進技術操縱當地磁場來創建門戶,就像是空間通道一樣,這種技術可以允許物體在幾秒內從a點瞬間跳躍到b點,斯巴克二號繼續對琳達說道:我們被告知,這樣星際跳躍的門戶存在於地球,月球,火星,以及其他星系的特有空間位置,而地球上已經有幾個相當強大的門戶
  • 美印三探月器發現月球有水 20年內建月球基地
    美印三個探月器發現月球有水  據英國《泰晤士報》23日報導,自從人類首次踏上月球的土地,並將月球巖石樣本帶回地球以來,科學家一直都認為月球表面乾燥、堅硬。然而,美印三個空間探測器的最新觀測結果將徹底顛覆這種看法,因為它們發現了水遍及月球表面的「確鑿證據」。
  • 有人說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的基地,中國嫦娥之父收到很多外星人警告...
    凡是能通過星際旅行到達地球的外星智能生物,都必然擁有遠超過我們現在技術的實力,更何況還都在月球背面建基地了從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的各種公開演講和談話中,他認為目前所有的外星人事件全部是假的,沒有一個是真的,月球背面被人類各種探測器早已看的清清楚楚,從來沒有任何外星人的基地。
  • 空間站為什麼不建在月球上?建實地上不是比一直在太空飄著強嗎?
    工程難易方面的原因把空間站建在實體上確實比在太空中漂著強,可你不知道的是,把空間站建月球上比載人登月都難,這就相當於建月球基地。我國的探月計劃的順序是「探」、「登」、「駐」,即無人探月、載人登月、有人值守月球基地,把載人登月放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前,就是因為建立月球基地比載人登月難,科學工程總是由易到難。
  • 俄計劃2030年後建常駐月球基地 2050年開採礦物
    資料圖:東方航天發射場曝光場景超科幻 酷似在外星球原標題:俄計劃2030年後建常駐月球基地實際上,月球基地計劃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開始,當時蘇聯對月球表面進行了長期調查。儘管目前月球計劃面臨財政困難,但在2030年後建立月球基地仍是俄羅斯航天戰略目標之一。目前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和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正在進行設計工作,長期月球基地的一些參數已經確定。報導稱,扎羅娃表示,俄準備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可容納12人的基地。
  • 說說建月球基地的那些事兒
    中國建「月球基地」意義何在? 表面上看,建設月球科研站是為了合理地開發利用月球的資源。但往深層次想想,還可以利用月亮的地利。 在月球上建空間站以後可能會比建地球軌道空間站要更容易些,另外,做出前出深空的進步基地和中轉站,也是有著在地球所沒有的便利之處的。
  • 去月球有多難?中國人終於做到了
    我們為什麼如此鍾情月亮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每一個夜晚都有月亮陪伴。對於這每天都能見到的事物,人們對它的認知卻是少之又少。人們只知道它掛在天上,具體它是什麼毫無概念。以前受限於落後的科技水平,人類也無法對月球進行探索。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人類為何不在月球建基地?其實不是不行,而是不敢
    筆者-小文自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了月球以來,除了冷冰冰的機械之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第二批人類訪問月球,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人類繼續探索月球呢?那麼,人類為什麼不直接在月球上建基地呢?這樣一來,人類不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前往月球探索,甚至可以改造月球的環境,使其成為人類的殖民地了嗎?
  • 月球建4G網絡應吸取教訓,不要再打水漂了
    美國宇航局今天高調發布消息,稱已和諾基亞公司籤訂141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在月球上打造蜂窩網絡,具體時間雖然未定,但2028年NASA在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時,應該看到這個網絡成型。月球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幾乎可以肯定會對人類文明的擴展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第一個星際網際網路建在月球,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 人類步入星際時代?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廠",預計在2035年完工
    日本一直在與美國開展合作,據悉前段時間雙方宣布將會建立一個月球空間站,並且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廠,這也是日本的最終目的。整個計劃預計在2035年完工,若是能夠成功實現這一目標,那麼人類步入星際時代指日可待。日本一直都希望能夠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燃料廠,這樣的話發射的衛星以及飛船,就能夠直接在月球進行燃料補給,能夠節約很多成本,而且還能夠避免意外的發生。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2025年日本月球建基地(圖)
    點擊進入>>>   日本月球基地設想圖日本空間探測局夢想登月已經有30多年了,日前,他們更是提出了大膽的太空設想:於2025年獨立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讓人性化的機器人打頭陣,做與眾不同的月球「拓荒者」。
  • 美國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欲在月球建基地,以此進軍火星
    經過中華兒女的不懈奮鬥,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附近。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的國家。據悉,可收集月球巖石並在後續任務中,將其帶回地球的「嫦娥五號」已整裝待發,最遲將在今年10月底奔赴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