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三探月器發現月球有水 20年內建月球基地

2020-11-25 搜狐網

  美印三個探月器發現月球有水

  據英國《泰晤士報》23日報導,自從人類首次踏上月球的土地,並將月球巖石樣本帶回地球以來,科學家一直都認為月球表面乾燥、堅硬。然而,美印三個空間探測器的最新觀測結果將徹底顛覆這種看法,因為它們發現了水遍及月球表面的「確鑿證據」。

  3艘飛船提供有水證據

  據報導,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失去聯繫前傳回的數據顯示,月球表面存在大量的水。

  1999年,「卡西尼」號飛船掠過月球並朝土星進發。

這艘飛船探測到強度稍高的水/羥基信號,證實了「月船一號」的發現。「卡西尼」號獲取的數據顯示,整個月球分布著水信號,在靠近極地以及月海低處的區域,水信號似乎更為強烈。美國「深度撞擊號也揭示了整個月表處於含水狀態。

  夏威夷大學的保羅·拉塞在有關這3項研究的評論中指出:「所有3艘飛船的發現均提供了羥基或水存在的確鑿證據。」面對這些新數據,人們必須重新審視對月球所持的「乾旱世界」這種一貫看法。拉塞並沒有參加任何一項研究。

  一噸土壤含900克水

  研究小組成員、美國馬裡蘭大學天文學家桑塞尼說:「它粘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上,我們總是把月球看作一個沒有生機的地方,這多少有點像正在發生的動態進程。」但來自三個不同的探測器觀測顯示,月球表面遍及水的化學特徵,但數量極少,一噸月球表層土壤約含32盎司(約900克)水。

  據悉,這項突破性成果將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公布。

  20年內建月球基地

  《泰晤士報》在文章中指出,對於正在與中國等亞洲國家進行太空競賽的印度來說,這一發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它大大提高了印度在宇宙探索領域的競爭力,儘管其目前在這場比賽中尚處於落後地位。

  長期以來,科學家希望太空人能夠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但前提是在那裡找到水。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人類20年內在月球建立基地的夢想或許不再遙不可及。

  據中國日報

相關焦點

  • 在月球上建基地風險極大!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人類的探月歷史並不短,由美國充當排頭兵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現載人登月到現在已經有將近50年的時間,但是大多數人所期盼的月球基地一直都沒有建立起來。近些年來對月球表現出興趣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堅定地執行探月工程,印度多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美國總統去年也聲稱美國將要重返月球。
  • 月球建基地:星際「搬家」有多難
    該計劃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期在月球建立起有人居住、能開採月球礦產資源的基地和月球火箭發射場。那麼,俄羅斯真的有能力在2030年登陸月球嗎?在月球建基地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形象地說,從一個星球向另一個星球「搬家」到底有多難?
  • 月球南極為何受到世界各國關注?
    而歐洲航天局計劃2024年在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隕石坑打造首個月球基地,並稱之為「月球村」。月球村中不僅有科技活動,還有採礦業和旅遊業。年期間在月球南極建基地,並在基地周圍建造戰略天文臺,用於射電天文學、宇宙線研究和其他任務。
  • 嫦娥四號今年探月分兩步走 我國未來或建「月球基地」
    今年是我國的航天發射大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日前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在今年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嫦娥四號我們計劃2018年下半年來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1970年9月12日,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個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月球16號」。它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級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它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
  • 科技|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它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級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它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由於遇上了玄武巖,只從月球阿波羅尼厄斯高地採集到了55克月球樣品。
  • NASA官宣:月球有水!未來月球基地,迎來3大利好消息
    NASA,在當地時間10月26日,正式官宣:他們首次在月球日照區域發現的水,且宣布月球的水要遠比人們之前所預想還要多。克拉維斯環形山,也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形山之一,同時也位于澄海的低緯度地區。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地方的水的含量,大約是1 ~4 左右。而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水很可能「夾藏」在月球表面的坑窪等特殊環境的間。 這些新的發現,都意味著什麼呢?為老美NASA的科學家們,會如此興奮?
  • NASA官宣:月球有水!未來月球基地,迎來3大利好消息
    克拉維斯環形山,也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形山之一,同時也位于澄海的低緯度地區。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地方的水的含量,大約是1‱~4‱左右。而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水很可能「夾藏」在月球表面的坑窪等特殊環境的間。這些新的發現,都意味著什麼呢?為老美NASA的科學家們,會如此興奮?
  • 人類探月史之三,「嫦娥一號」繪製月球全景圖,美國探尋礦產氦3
    二、1998年1月6日,美國發射了「月球勘探者號」,這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後美國發射的第一個探月器。與以往的阿波羅登月任務不同,這是一個在100千米上空對月球進行全面勘察的衛星,為人類未來建立基地以及星際探索的跳板提供全面的數據。勘察的任務就是找水、找空氣、找礦,月面上大量存在的「完美能源」氦3就是勘探任務之一。
  • 月球基地為什麼要建在地下?
    幾十年來,科學家和夢想家們一直都在暢想移民月球的美好願景。從1999《月球基地阿爾法》到月球上的小型採礦殖民地,各種各樣的移民方案充斥著各類銀屏。2015年10月,歐洲航天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也都表示正在規劃一系列探月之旅,評估建立永久定居點的可行性。
  • 空間站為什麼不建在月球上?建實地上不是比一直在太空飄著強嗎?
    工程難易方面的原因把空間站建在實體上確實比在太空中漂著強,可你不知道的是,把空間站建月球上比載人登月都難,這就相當於建月球基地。我國的探月計劃的順序是「探」、「登」、「駐」,即無人探月、載人登月、有人值守月球基地,把載人登月放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前,就是因為建立月球基地比載人登月難,科學工程總是由易到難。
  • 嫦娥四號探月進入科學探索階段,人類離月球建房還有多久
    「探月工程實施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深空探測基礎設施,繼美、歐之後建成了全球布局的深空測控網,培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吳豔華表示,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因為通過大量地總結和分析以往探月的經驗、教訓和成果表明,探月具有多方面意義,對人類社會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美國於1994年1月21日和1998年1月6日分別發射的「克萊門汀」、「月球勘探者」探測器,發現月球兩極存在大量水冰,從而進一步激發了人類新的探月熱情,於是拉開了第二次探月高潮的序幕。在進入21世紀後,全球探月再掀高潮,並呈現出許多與以往不同的新特點。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美國提出重返月球,歐洲、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國家也相繼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測計劃,世界上掀起第二輪探月熱潮時,我國也組織相關專家對開展中國月球探測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過初步的分析與論證,並認為我國已經有能力開展月球的探測,可用有限的資金髮射一顆繞月探測器,並有一個簡易的月球探測方案。
  • 月球地表下存在巨大坑洞 將來或可作為探月基地
    月球地表下存在巨大坑洞將來或可作為探月基地 (1/1) "← →"翻頁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作者 郭超凱 中國將在2020年實施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也讓外界對未來中國探月計劃倍加期待。
  • 月球發現活嫦娥,阿波羅20號發現嫦娥飛船?
    ,不過有傳言阿波羅20號在月球發現活嫦娥,讓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不過這件事已經被證實是假的了。其實早在美國第一次登月時,拍了一張照片,它背景是廣袤黑暗的太空,腳下是月球,一個身穿太空衣的美國人站在國旗邊上,但這張照片其實是被美國官方給處理了的,本來的月球上,其實那裡各種建築物,但已經荒廢了,並且還在月球竟發現活嫦娥。2009年,美國一人士在網際網路上解密了美國宇航局刻意掩蓋的真相,1976年,美蘇曾聯手發射阿波羅-20號飛船秘密登陸月球。
  • 美國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欲在月球建基地,以此進軍火星
    1961年,美國的阿波羅計劃開始實施。這項浩大的工程旨在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創造人類第一的登月奇蹟。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的任務中,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成為登月第一人。「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 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這句名言必將載入人類史冊。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在選址問題上,各國紛紛瞄準人類從未涉足的月球南極:這裡有豐富的水資源,可以產生氫氣和氧氣;這裡長期黑暗,減少宇宙和太陽輻射的傷害;這裡遭遇微小隕石和極端溫度的風險也更小。至於月球基地的具體怎麼建設,一個熱門思路是開採月球本地資源,在機器人的幫助下進行3D列印。
  • 嫦娥四號和馬斯克太空船的規劃,這樣的月球基地離我們還遠嗎?
    ,才能保證月球基地的運轉2009年10月NASA的LCROSS探測器撞擊月球時,在月球南極發現了冰層,月球兩極永久陰影區的黑暗和極寒中使得冰層困在其中,但是如何開採是一個難題。,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魏建彥稱:「我們測量了月球地表層以上水的含量,得到了有史以來最低的一個測量值,這個測量值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