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設計師:建月球村已被提上議程,星際旅行不再是科幻場景

2020-11-25 澎湃新聞

嫦五設計師:建月球村已被提上議程,星際旅行不再是科幻場景

@中國新聞網 11月24日消息,嫦娥、玉兔、廣寒宮……你對月球的想像還只停留在神話故事?24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根據月球探測歷程所取得的成果和未來的月球探測計劃,建立月球家園或月球村,即支持長期人員生存的綜合型月球基地,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從技術上講,雖然還有很多關鍵技術有待突破,但已經沒有太多的科幻成分。這也是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相信在更遠的未來,建立火星家園或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實現星際旅行、星際移民等也將不再是科幻片裡的場景。

(原題為:《廣寒宮將不再是神話?專家:建立月球村已無科幻成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廣寒宮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廣寒宮將不再是神話?專家:建立月球村已無科幻成分
    【廣寒宮將不再是神話?專家:建立月球村沒有已無科幻成分】中國焦點面對面嫦娥、玉兔、廣寒宮……你對月球的想像還只停留在神話故事?24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根據月球探測歷程所取得的成果和未來的月球探測計劃,建立月球家園或月球村,即支持長期人員生存的綜合型月球基地,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從技術上講,雖然還有很多關鍵技術有待突破,但已經沒有太多的科幻成分。
  • 廣寒宮將不再是神話?專家:建立月球村已無科幻成分
    嫦娥、玉兔、廣寒宮……你對月球的想像還只停留在神話故事?24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根據月球探測歷程所取得的成果和未來的月球探測計劃,建立月球家園或月球村,即支持長期人員生存的綜合型月球基地,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從技術上講,雖然還有很多關鍵技術有待突破,但已經沒有太多的科幻成分。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表示,以這種無人交會對接的方式來進行月球樣品的採集返回,在世界歷史上還是首次。裴照宇:過去的蘇聯進行過無人的月球採樣返回,他們沒有使用交會對接的方式,每次採集的樣品大概是百克量級。美國實施阿波羅載人探月,他們是有人採樣的方式,所以他們在樣品採集方面就有很大的便利。
  • 「嫦五」上月球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挖「窯洞」,建基地做準備
    就在前幾天,我方航天事業迎來一個令人激動的好消息,「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護送下成功進入太空奔向月球。如今「嫦五」已經成功在月球著陸,下一步就是進行「挖土」,將寶貴的「月壤」帶回地球供我國科學家研究,增強我們對外天體的了解。
  • 盤點那些為「嫦五」升天出力的高校
    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樣返回的國家。今天,老馬主要想和您一起,盤點一下,那些為了「嫦五」默默奉獻的高校。「挖土」裝上「慧眼」(2)為嫦五回「家」保駕護航(3)為嫦五安全著陸提供支撐5、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嫦五」助力、護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當著陸器託舉上升器實現月面起飛上升後,嫦娥五號一路飛奔而去。但是僅僅依靠上升器是不能返回地球的,它需要飛到月球軌道上,在這裡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採集到的月壤轉移到返回器。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經熟練掌握了近地軌道交會對接技術,但是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不僅在中國尚屬首次,而且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為什麼這次發射窗口時間會選在凌晨,最佳發射時間要滿足什麼條件?  李青:最佳發射時間取決於任務設計。
  • 故事:50年前預言了月球登陸,太空旅行,史上最偉大的科幻作品!
    從時間線上看,大家質疑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這部被認為是現世最偉大、最經典的科幻電影,創作確實早於阿波羅登月,甚至早於整個登月計劃。厲害的,還不光如此。在影片上映之前,我們還沒有離開過近地軌道。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看到太空飛船、空間站、星際旅行等等這些之前從未經歷過的情景和事物,也是在這部電影裡。拍攝過《人工智慧》的史匹柏、《星際穿越》的諾蘭,都表示自己的創作受到了「太空漫遊」的影響和啟發。他們還在自己的電影裡,放入了大量的致敬鏡頭。
  • 在月球上建旅店如何選址?「老航天」深思熟慮後寫下答案
    肖家遠的遠大計劃正是吳季的現實願景:應用商業航天,實現月球旅行。書裡的內容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如同一份項目計劃書,目的是吸引業內合作者、投資人和公眾對月球的興趣。而在現實中,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已經啟動。2020年1月,吳季牽頭成立了通信公司,致力於實現深空通信。科幻作家韓鬆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感覺仿佛親自到月球上走了一趟」。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沒關係這還有個真人演繹的通俗易懂版本了解一下1 「嫦五」去月球做什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說。2 「嫦五」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務?為了成功完成此次任務,嫦娥五號必須跨過以下五道難關: 1.火箭發射:即便到了21世紀的今天,火箭發射仍然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這一關已成功闖過。
  •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為「長五」
  • 「嫦五」回家 英雄凱旋
    記者 付毅飛攝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了隆重歡迎活動。五院院長張洪太、黨委書記趙小津等領導,院綜合管理部門及京區各單位共5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嫦五」擇機著陸月球!著陸區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達……
    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嫦五」擇機著陸月球!著陸區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達……
    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嫦五」擁抱月球著陸區選擇有講究此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著陸點選擇了位於月球西北部的風暴洋。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該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據悉,兩者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已於11月17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月球建4G網絡應吸取教訓,不要再打水漂了
    NASA的星際網際網路已經提上日程。美國宇航局今天高調發布消息,稱已和諾基亞公司籤訂141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在月球上打造蜂窩網絡,具體時間雖然未定,但2028年NASA在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時,應該看到這個網絡成型。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嫦五」奔月,高校立功。本文小編帶大家揭秘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大學力量」。 「嫦五」總設計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校友——楊孟飛 楊孟飛,1962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在「嫦五」奔月的任務中,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貢獻出科大力量。 為嫦五「挖土」裝上「慧眼」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即將開啟「挖土」之旅,中國將實現首次機械臂表層月壤自主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