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上月球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挖「窯洞」,建基地做準備

2020-12-05 鐵血觀世界

就在前幾天,我方航天事業迎來一個令人激動的好消息,「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護送下成功進入太空奔向月球。如今「嫦五」已經成功在月球著陸,下一步就是進行「挖土」,將寶貴的「月壤」帶回地球供我國科學家研究,增強我們對外天體的了解。

相信關注這次發射計劃的人都知道,「嫦五」是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器組成的,是我國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那麼這麼複雜的探測器只是去挖把土嗎?其實不然,我們要做的遠遠不止這些,這次登月也是為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做準備。

在今年11月25日,中國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文昌國際航天航空論壇上發表講話稱,我國目前正在對此進行規劃。作為我們常說的月球基地,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成將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勘測月球,人類將能夠勘探、開採月球。就連之前暢想的月球工廠、月球農場,我們在科幻小說、電影中看到的一切都有可能實現,那麼月球科研站會是什麼樣子的?

可以肯定得說,並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樣子。對人類來說,月球的自然環境相當惡劣,沒有地球上的大氣層,人無法在這裡自由呼吸,來自宇宙與陽光中的射線將不受阻礙地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而這種強烈的射線將殺死表面的所有生命。另外,月球表面溫差極大,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溫度極高,反之則極冷,在這種溫差之下,即便身穿太空衣也無法堅持太久。

而想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對材料的要求也十分嚴格,由於陽光直射,所有材料與設備都會比地球上的老化快得多。國際空間站發射20年以來已經出現老化現象,在1000公裡電離層的隔離下尚且如此,直接照射下的老化程度將更加嚴重。那麼,月球科研站該怎樣建才能最大化保證壽命?其實在2010年我國科學家就給出答案了。

當時,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曾提出,月球基地應該向延安那樣「挖窯洞」,利用其自身的土壤與巖石當作屋頂與牆壁,這樣一來既能避免老化問題也能夠減少運送成本。有月球土壤做外牆宇宙輻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接下來只要解決「窯洞」內的呼吸循環系統等問題就可以了。

想要建成「月球窯洞」就得充分了解月球表面的土質與巖石,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挖掘與研發機械的工作,而這也是「嫦五」此次挖土的目的。從這一點看,我國的宇宙計劃有用非常遠的前瞻性,甚至遠超美國,因為美國下次的登月計劃至少在2024年以後,這也是美航天局要求我們公開月壤數據的原因。因為除此之外,人類也沒有別的途徑可以研究月球了。

編輯:席樂

相關焦點

  • 「嫦娥」到月球上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上去挖窯洞建基地做準備
    很多人已經開始議論,這樣複雜的探測器,就是去月球上挖把土嗎?我們要做的事情,可遠不止這些呢。在2020年11月25日的文昌國際航天航空論壇上,中國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大會發言時指出,中國目前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 嫦娥五號去月球只為挖一把土?究竟有何用處?引得全世界眼紅
    所謂國際月球科研站,通俗地講就是月球基地,是人類長期在月球進行科研活動的臨時居住地。外星球基地是很久以前就提出來的一個概念,但是這麼多年來,即使美國和當初的蘇聯也沒能做到真正施工進行建設。而此次嫦娥五號所背負的任務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今後月球基地的建設做好準備。
  • 嫦娥五號奔月,為在月球上搞基建做準備
    很多人已經開始議論,這樣複雜的探測器,就是去月球上挖把土嗎?我們要做的事情,可遠不止這些呢。所謂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就是人們常說的月球基地,它一旦建成必然為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勘測月球,勘探月球資源,開發月球資源,乃至建立月球工廠,月球農場和月球城市奠定重要的基礎。那麼,月球科研站會長成什麼樣子呢?他會不會像是諸多科幻小說中所表現的那樣,有一大片閃閃發光的科幻建築組成,有著金屬質感的牆壁和透明的穹頂?
  • 五問「嫦五」,怎樣去月球挖把土?
    一問: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嫦娥五號將經過11個階段、20 餘天的任務過程,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設計師為嫦娥五號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 鑽取和表取,嫦娥五號著陸後將開展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嫦娥五號隨身攜帶了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科技「神器」。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以陝北的黃土高原為例,這裡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毫米—650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66%—78%,非常適合建造窯洞。就是這些由黃土層構築的獨特地理環境,成了窯洞天然的建造場。窯洞這一特殊的傳統民居,除了能達到冬暖夏涼的居住效果,還具有就地取材節省建築材料、節省建築用地、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優勢。
  • 飛到月亮上,挖兩公斤土帶回來
    約2千克容器內的月球樣本質量嫦娥五號就在火箭整流罩內長五遙五送嫦五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中國航天超級2020的年末重頭戲……林林總總對於嫦娥五號任務的描述歸根到底不過是一句話飛到月亮上,挖兩公斤土帶回來!
  • 嫦五月宮取壤有何意義?這兩公斤的寶貝能揭開多少月亮的神秘?
    引子:記得在嫦五發射的前後,曾在媒體上流傳著一句話,叫作:"胖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這句看似簡單的平常話,卻在字裡行間中折射出了中國科學家的艱苦奮鬥歷程和追趕登月的步伐。
  • 下沉式窯洞——中國北方特色的民居古建築
    建築營造「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這是進到下沉式窯洞建築民居的奇特體驗,進去村裡看不到房屋,只看到院落裡伸出的樹梢。下沉式窯洞是古老的生土建築,屬減法營造的負建築形態,它的營造技藝比較複雜,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
  • 嫦娥五號去月球幹什麼,難道只是挖來一把土?
    大家已經開始議論,嫦娥五號只是去月球上挖把土嗎?據多方消息,中國目前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它一旦建成必然為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勘測月球,勘探月球資源,開發月球資源,乃至建立月球工廠,月球農場和月球城市奠定重要的基礎。
  • 她被雷劈後獲田園空間,一挖一個人參再挖得個金塊!隨身空間文
    喬妹比較喜歡空間文哦,所以今天喬妹給大家帶來是4本空間文,她被雷劈後獲田園空間,一挖一個人參再挖得個金塊!第一本:《爆笑修仙,萌狐不準逃》——寶寶要吃土某個美好的夜晚,洛安安童鞋被一個西瓜砸到了修仙界,成為九尾狐幼崽一枚。好吧,從此順應天意成為白富美迎娶高富帥走上狐生巔峰。怎麼可能!「你確定你真的是狐狸嗎,你的智商讓我很懷疑!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嫦五奔月沒關係這還有個真人演繹的通俗易懂版本了解一下1 「嫦五」去月球做什麼?2 「嫦五」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軌道器組成。
  • NASA吵翻天的「嫦娥」要幹大事,這事美國做不到
    據《環球時報》報導,12月1日嫦娥五號就要開始完成自己備受世界矚目的使命,落月「挖土」,而此次嫦娥五號的落點選在了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區域,以往人類太空飛行器還從未到過,除此之外,這次嫦娥五號組所承載的重要使命,遠沒有「挖把土」那麼簡單。
  • 多挖真相11年
    警方以村民蘿蔔窖為中心,開始搜尋。    11月28日,警方在一棵桐樹旁的新墳下,發現郭雲燕的已經白骨化的遺骸,旁邊有兩孔廢棄的窯洞。在東側的窯洞口內,發現一條被撕爛的女式內褲。    郭雲燕失蹤當月,就在同一窯洞內,陳旭將另一位被害人張某(女)拉來,進行毆打、恐嚇,逼張陪其睡覺,張某趁陳旭熟睡逃走。陳旭因此被銅川市公安局虹橋分局行政拘留10日,並處罰款500元。
  • 嫦娥五號 挖塊「月亮」帶回來
    來源:河南青年時報·快樂少年 作者:谷爽漪最新一期少先隊隊報,新鮮出爐啦:本期的故事有:嫦娥五號 挖塊兒月亮帶回來
  • 蘇聯挖了一萬多米的洞為什麼不繼續挖了,難道是什麼嚇到他們了?
    蘇聯挖了一萬多米的洞為什麼不繼續挖了,難道是什麼嚇到他們了?1970年位於科拉半島的鑽探計劃開始了,蘇聯花了23年的時間鑽孔了12262米的深度,最終放棄了繼續鑽孔的念頭,因為蘇聯鑽孔到12000米的深度花了13年的時間,而最後的262米深度蘇聯花了10年的時間才挖到。之所以做這個工程,是為了和美國競爭。
  • 「嫦五」為何探月、如何探月?這裡有答案
    很多人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請「嫦娥」不辭辛勞趕赴38萬公裡外的月球挖「土」?她選擇降落和挖「土」的地方有何特點?大致要經歷一段怎樣的旅程?對此記者採訪了著名航天科普專家龐之浩。困惑1:研究月壤有何科研價值?龐之浩說。
  • 窯洞的變遷
    致敬經典,尊重傳統···《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為我們還原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黃土高原上底層人民史詩級一般的生存畫卷。那時候,人們居住在窯洞中,每家只要能夠箍一口窯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窯洞,一種古老而悠久的住宅形式。
  • 說說建月球基地的那些事兒
    事情再清楚不過——從時間表上來看,2020-2030年,是初步建立一個無人的月球科研站;2030-2035年,實現載人登月,建成短期有人值守月球站,為長期自動運行做準備;2036-2045年,地月運輸常態化,人類長期駐留,形成全面、大規模的月球基地! 大家算算,只要能努力活到2040年後,應該都能趕上「月球旅遊」哈。
  • 蘇聯曾經準備挖穿地球,為何挖到一萬多米後,便不敢再挖了?
    是什麼原因讓世界第一大社會主義的蘇聯一夜之間消失了呢,其實這與美蘇之間的冷戰有很大關係。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在科拉半島和羅偉的交界處選擇了一個地點,隨後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地底挖掘計劃,這個計劃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當時在蘇聯不惜血本的情況下一直挖到了12263米的地下,達到了人類歷史鑽井最深的記錄,據說當時打井的鑽頭在繼續挖的時候都變軟了。
  • 盤點那些為「嫦五」升天出力的高校
    今天,老馬主要想和您一起,盤點一下,那些為了「嫦五」默默奉獻的高校。3、哈爾濱工業大學:攻關四大核心技術之一:月面採樣4、國防科技大學:參與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1)為嫦五「挖土」裝上「慧眼」(2)為嫦五回「家」保駕護航(3)為嫦五安全著陸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