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家航天局稱,後續中國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還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後續中國還將重點發展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和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進一步提高進入空間能力。
據透露,中國即將興建的月球科研站的目標是支持長時段、較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
中國「月球基地」時間表出籠
這件大事的時間表是這樣的——2030年至2035年,滿足短期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需求。在2036年-2045年間,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實現人類長期駐留,並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
眾所周知,中國探月工程分為大三步:探、登、駐。其中「探」又分為小三步:繞、落、回。嫦娥五號正在完成「回」這一步。五號成功之後,最多六、七、八號再做些其他實驗驗證,再接下去,就很可能會開始載人登月了。
事情再清楚不過——從時間表上來看,2020-2030年,是初步建立一個無人的月球科研站;2030-2035年,實現載人登月,建成短期有人值守月球站,為長期自動運行做準備;2036-2045年,地月運輸常態化,人類長期駐留,形成全面、大規模的月球基地!
大家算算,只要能努力活到2040年後,應該都能趕上「月球旅遊」哈。
中國建「月球基地」意義何在?
表面上看,建設月球科研站是為了合理地開發利用月球的資源。但往深層次想想,還可以利用月亮的地利。
在月球上建空間站以後可能會比建地球軌道空間站要更容易些,另外,做出前出深空的進步基地和中轉站,也是有著在地球所沒有的便利之處的。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科研和經濟價值外,其政治意義則更要大得多了。現代人都明白,航空航天是人類的未來!誰執牛耳就是引領人類的未來!
率先建成中國人自己的月球基地,不但是為了子孫後代開拓出新的生存空間,也是為人類永續發展建起了一座燈塔。
月球基地應該如何建設?
誠然,現在建設月面空間站的技術、材料和前期科研探索的基礎都比較成熟了,所謂桃子已熟,先下手為強,我國應當儘快建設好人類第一個可實現生態良性循環的月面空間基地。
除了前述的相關火箭和運載工具外,我們還應全力發展組合動力空天運載平臺,和火箭形成鼎立之勢。
同時考慮到財政負擔,要儘量地,有選擇性地讓有實力的國家共同參與,共同分享,共同分攤。原則就是,誰投資誰受益。不投資沒收益。千萬莫被人家幾句好話,又搞成了免費的共享資源。
總而言之,太空和海洋一樣,誰有實力,誰先搶佔制高點誰的受益就能最大化。四百年前,我們在海洋上面吃過大虧了,今後絕不能再在太空方面吃虧了。
那些借用「我們還有許多問題沒解決,不能太激進」等理由帶動輿論妄想拖慢國家發展的言論,需要充分警惕。
「月球基地」該叫啥名字?
我認為吧,中國人99%都會認同的,必須叫廣寒宮,不接受反駁。我曉得的,剩下的1%,也許會說,叫太陰宮也可以啊,太陰是月亮的古稱,對應太陽也不錯。
那啥,蟾宮折桂,蟾宮這個彩頭好啊!先是星辰大海,然後是瓊樓玉宇,所以月球站叫瓊樓才是最好的……
對這事我是這樣看的,廣寒、玉兔、玉蟾、月桂、玉盤、太陰、瓊樓、嬋娟等等這些名字,感覺都是可以的,但第一個必然會是廣寒宮。唉,誰叫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博大精深的呢,要不然多建幾個基地,把名字都分一分。
廣寒宮可以有,玉兔行宮和吳剛別殿也可以搞起來!還有什麼天蓬苑小區啦,桂樹嶺公園什麼的,這些物業通通都可以搞起!
說句暖心窩的話,還是先建好廣寒宮吧,讓嫦娥姑娘也能常回家看看不是!至於八戒該住哪兒?給他在宮外門建個門房就得了唄。
話說就基建那點事,咱中國人還需要謙虛麼!誰叫我們中國人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精神和情懷的呢。
「月球基地」裡最期待的事兒
穩步前進!首先攻佔月球橋頭堡!月亮上那點事兒,還是咱中國人靠譜。趁西方回過神來,締造什麼月球公約之前,趕緊的先下手造建,等到我們基建狂魔都上天了,啥公約也就只能是馬後炮了。
什麼星球大戰不星球大戰的,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熱愛和平,不愛搞那些玩意兒。至於有少數人想搞星球大戰,那就自己去琢磨下,跟還是不跟吧。
作為我們普通吃瓜群眾而言,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以後是肯定要運送一批建築工人上月球的啊!那啥,基建狂魔果然眼光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長遠,我兔還肯定會先把蔬菜大棚建起來的,這樣一看,上月球的新型農民也不會少……
所以做為家長的我們,還是趁早對孩子加強規劃引導吧,在這事兒上可千萬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啊。
還有,聚變堆應該要加速了吧,不然等挖出來的氦3都沒地方用不是。另外,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電子對撞機實驗結果又會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地球上真的被智子所控制了,還是很值得期待的一個謎底哈。
當然了,做為一個資深的吃貨,我還是最關心,哪一年能吃到正宗的原裝的原產地的月餅了哈!
你看看,還有這麼多好事等我們在,所以請好好活著吧。我這個中年人也一樣有信心,在未來可期的有生之年,看到中國的月球探測工作站落成,吃上我們自產的原產地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