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帶回月球風暴洋區域的鑽取和表取樣品,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樣返回的國家。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不應忘了,在這場歷時16年的科技壯舉中,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辛苦付出。今天,老馬主要想和您一起,盤點一下,那些為了「嫦五」默默奉獻的高校。
1、「嫦五」總設計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校友——楊孟飛
楊孟飛,1962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現任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2、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長五」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副總設計師楊虎軍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總設計師李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1985級本科生。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副總設計師楊虎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5屆空間飛行器與應用專業畢業生。
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飛行力學專業。
3、哈爾濱工業大學:攻關四大核心技術之一:月面採樣
4、國防科技大學:參與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
(1)為嫦五「挖土」裝上「慧眼」
(2)為嫦五回「家」保駕護航
(3)為嫦五安全著陸提供支撐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嫦五」助力、護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擔任嫦娥系列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並是嫦娥一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9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
同時還有一大批校友在探月工程中擔任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和一線工程師,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6、西安交通大學:空間視覺團隊,完成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
7、西北工業大學:培養了大批航天領域的英才
8、天津大學:助力「嫦娥」升空,鋪就中國人的探月坦途
9、東南大學:校友胡旭東擔任嫦娥五號「01」號指揮員
10、北京化工大學:三位校友助力「嫦五」成功發射
北京化工大學三位校友胡紹華、馮振華和劉青烽為「嫦五」成功發射做出了貢獻。
1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近10年
12、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唯一擁有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的高校
上述高校,排名不分先後,只是老馬順手來著。
除了老馬提到的高校和科學家外,還有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參與到「嫦娥五號」任務中,他們每個人都是「嫦娥五號」團隊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