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自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了月球以來,除了冷冰冰的機械之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第二批人類訪問月球,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人類繼續探索月球呢?
除了資金限制以外,太空人在去往太空之前還需要考慮各種危險的因素,而當年美國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他們在返回途中還因為控制器的塑料壞了,差一點就沒有辦法回到地球。
那麼,人類為什麼不直接在月球上建基地呢?這樣一來,人類不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前往月球探索,甚至可以改造月球的環境,使其成為人類的殖民地了嗎?
其實,在月球建基地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不要說月球,人類一直想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以便未來可以依據火星,緩解地球的人口壓力。
但相比起火星,月球的環境也同樣惡劣,首先,我們都知道月球是一顆貧瘠的星球,這顆星球的內核幾乎已經冷卻,這就意味著月球沒有了地殼活動,但同時,月球也失去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地殼。
在地球上,晝夜溫差不大,而除了大氣層起到了保溫的作用外,最重要的就是地熱了,地熱來源於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其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量以及伽馬射線。
而缺少了地熱的月球溫度異常寒冷,到了晚上,月球的溫度甚至低至零下183度,而到了白天,由於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月球的溫度會高達127度,如此大的溫差就連機器也難以承受,更別說是人類,而即使在月球上建基地,人類也只能在基地內部活動,其意義並不大。
而除去溫差可怕影響,在月面上生活的人還離不開水、電、網以及食物和氧氣等等,在月球的南極地區確實發現了冰層,但冰層位於月球的內部,且分布極不均勻,開採月球的水需要重型機器的幫助,而且還離不開過濾系統。
而關於氧氣的提供,很多人會想到通過電解水獲取氧氣,確實,這個方法可以獲取少量的氧氣,但你會發現,電解出來的氧氣或許還不夠一個太空人一天的用量。
而最後,對月球空間站危險最大的就是「流星雨」了,別看月球的表面坑坑窪窪的,就是因為為地球抵擋了大量的隕石,如果沒有月球的幫忙,地球遭受到隕石襲擊的機率至少會增加一千倍,而空間站一旦被隕石擊中,那麼所有的努力都會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