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20年前,為啥不直接在月球上蓋國際空間站呢?
理由很簡單: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首先,我們要明白兩者的距離差異,如今的國際空間站與月球基地(或實驗室)的有天淵之別。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最近的地方(近地點)僅僅是319.6 km, 距離地面最遠的地方(遠地點)也僅僅是346.9 km。
而月球呢?作為地球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距離地面最近的地方(近地點)至少是363300 km, 距離地面最遠的地方(遠地點)也僅僅是405493 km,平均下來的半長軸距離也有384403km。
所以,咱們可以很直觀看出兩者的當量是差了足足3個數量級,將近1200多倍。舉個通俗的例子,若把地球人去國際空間站,比作深圳的人圍繞自家小區跑一圈這樣子,那麼去月球的距離,就等同於,你要跑步到杭州西湖那樣的距離。
你想像一下這個差距!所以,如今國際空間站還能地去補充物資,就像你串門遛狗那樣方便,但若到杭州呢?僅僅靠走路,我估計你會瘋掉。
所以,你天天吃著白米飯是OK的,但要是頓頓都是鮑魚翅肚,我估計你家財神爺會瘋掉!
另外,你也要考慮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11月,第一個模塊發射升空,它其實到現在為止已服役超過20多年了。而20年前的科技技術、遙控通訊技術、火箭動力技術、航天科工水平,真能與今天相媲美?要不是迫於特殊時期的壓力,人家蘇美也不至於弄了幾回登月競賽,折損了多名太空人之後,就擱淺至今。
所以,別拿現在技術的成熟累積的今天,與過去還在娃娃學走步的萌芽階段的宇航技術相比,在20年前,你要在月球上別說蓋個能長期維持生命的空間站,連登月都是極高風險的事情。爬到珠穆朗瑪峰或許不比登天還難的事,可要你在珠穆朗瑪峰頂蓋個房子,要你在上面生存3個月,估計哪怕是最厲害的探險者也會望而卻步。
好歹理智點,花點腦子想想問題呀!
所以,人類要蓋空間站到月球上,並非人力不可為,只要我們努力,終究是可以的。別說蓋一個實驗室,甚至人類未來遷移,把它開拓成走向太空的堡壘和基地,也是可能的。但你要考慮循序漸進,要掌握時機,昨天幹不成的事情,可以今天幹,今天幹不了可以想法子明天的明天幹。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空間站,從來不是個空殼子,它承載著無數的任務,科考研究實驗,但開展這一切事情,都得靠太空人在上面操作控制。這就決定了,你得安排人跑上去了,太空人在上面要活下去,還能實現定期的資源往來。
那就需要我們的月球基地,不能是空殼子,它需要有支撐月球空間站長期生存的條件。國際空間站,因為就在家門口,可以做到缺啥補啥,這好比,你在你家小區跑累了、口渴了,還能回家找口吃弄點喝的,但去到了月球呢?這可不行,總不能你跑到了非洲沙漠裡,你還能靠著家裡的水解渴?
所以,若真要在月球上蓋個空間站、基地之類,並長期維續,並生存下去。就必須在月球上實現基本的自給自足。解決淡水資源問題、解決往來能源問題,解決呼吸所用的氧氣問題......
在過去,月球到底有沒有水,哪裡有水都是兩眼一抹黑。直到今天,我們才剛剛發現它的端倪,而有水才有一切的可能。
所以,甭隨便質疑我們的前人們,野心不夠雄大,為何不一步登天,直接把空間站蓋月球上。誰不曉得腳踏實地很舒爽,誰不知道躲月球上,遠比太空中無根漂浮要安全。可大哥,人既然不能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那我們也不能拍著腦袋妄想,用第一步就將空間站直接蓋在月球上。
但昨天不行,今天或許有機會,明天必然會實現。有足夠的錢、攢足了技術能力,在月球上又找到了立足之地。只要翻越了這三座大山,人類真正紮根月球,其實並不遠矣!
特別是距離國際空間站退役的那一天,已然越來越近!又有誰說得上,人家老美的是不是早已悄悄,部署下更長遠的計劃呢?
我們再復盤一下,他們正執行的阿爾特彌斯計劃:2024年,重返月球;在2030年前,在月球表面建立長期的人類營地,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就是在蓋一個月球的空間站而已!但能拉攏多少小夥伴支持,會不會形成新的聯盟,頂替如今的國際空間站,一切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