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為何中國多次上太空卻不直接登月?

2021-01-09 飛哥聊科學

中國很早就有了登月計劃,並且可能在203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現在我國正處於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登月籌備的階段。一旦技術條件達到要求,我國隨時可能完成登月任務。

作為登月的前奏,我國已經進行過多次月球探測,早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升空,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升空。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發射升空。

嫦娥三號和以往不同,它攜帶著中國第一艘月球車「玉兔號」實現首次月面軟著陸,取得大量成果,成功證明月球上沒有水。嫦娥五號更是功勞卓著,攜帶月壤返回地球。至此,探月三期工程完美收官。

我國對月球不斷地探索,每次探索都能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實現載人登月並不容易,美國自1972年最後登月以來,由於登月所需經費數額巨大,對經濟造成衝擊,已經近半個世紀沒有再次登月。

幾十年前美國登月,一次就要花費數百億美元。我國沒有登月的意向,只是把登月的時間向後推遲,先把這筆錢用到更需要的地方。過去幾年,我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如果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到載人登月上,確實要仔細考慮和衡量一下。

載人登月是高尖端科技,光有錢是遠遠不夠的,登月最先要解決的是科學技術問題。從大推力火箭發射、登陸器繞月運行、軟著陸再到返回地球以及救生技術,中間困難重重,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大量科研人員辛苦工作才能逐步實現。

想要把太空人也通過火箭送上月球,那麼就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才能完成,長徵五號能夠完成任務,但需要多次發射。後續也有可能研製出推力更大的火箭「長徵九號」一次性實現載人登月的發射環節。

當年美國登月也不是一帆風順。阿波羅1號的3位太空人在模擬發射的過程中,由於指令艙起火與世長辭。阿波羅13號在發射兩天後氧氣罐爆炸,太空艙嚴重損毀,所幸無人員傷亡。這次失敗過後,美國終止了登月計劃。

美國為登月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中國一定會吸取美國的教訓,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下,不會輕易載人登月。一旦出現事故,功虧一簣,不但損失了精銳的航天員,而且為登月所付出的成本也得不到回報,再次載人登月可能就要等待很長的時間。

中國載人登月的目的不同於當時的美國。不會以誰先登上月球、誰登上月球的次數多、搞星球大戰為目的,而是為了探索未知的宇宙,為了服務科研。

對待載人登月這件事,謹慎一點總沒錯。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完全能夠支持一次次地發射月球探測器,失敗的概率很低,是相對保險的辦法,即便失敗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和影響。

在一次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我們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由此可見,我國準備等空間站建好後才會進一步考慮載人登月。

我國將在2021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預計在2022年建成第一座空間站,屆時太空中可能只剩下我們中國唯一的空間站。我國的航天事業正在蓬勃發展,若干年後,我國一定會實現載人登月,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打水漂」是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時要驗證的一項的基本技能,以後會經常用,並且這項技能也不是嫦娥第一個用,當初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是碰巧打著水漂回到地球的為什麼不直接降落?嫦娥五號返回器結構很簡單,它的使命很單一,就是攜帶月壤返回地球。這東西是摔不壞的,也不怕什麼過載,只要把防熱做到位直接返回就好了,為什麼中國科學家要「自找麻煩」選擇「打水漂」呢?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 38 萬公裡以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球土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為什麼說嫦娥五號將是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基本就體現在這四個「首次」裡了。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則解決了這個問題,探測器採樣後不直接飛回地球,而是由上升器將土壤樣本轉移到月球軌道上飛行的返回器中,再由返回器帶回地球。四個月前 「胖五」就已經將天問一號送上太空。嫦娥五號月球軌道多次分離和對接,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類似。
  • 嫦娥五號苦等6天才返回,為什麼比阿波羅飛船直接返回地球更先進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嫦娥五號終於帶著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了。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以來,嫦娥五號探測器先後完成登月、月面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等過程,最後返回地球,整個月球任務耗時23天。
  • 嫦娥五號為何「冒險」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NASA至今未成功
    一、為何要在凌晨發射和返回是因為月亮只在晚上才出現,所以登月設備晚上才發射嗎?當然不是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錢航博士對此作了專門的詳細介紹,主要五個原因:1.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在凌晨發射最有利於火箭奔月軌道的設計。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任務:取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中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縮小版的全程預演,是對載人登月全程技術的一次全程驗證。再看嫦娥五號的任務過程嫦娥五號的任務過程分為這些個步驟:火箭發射--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進入環月軌道--著陸器+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分離--著陸器+上升器在月球表面著陸--機械手臂在月球進行採樣,月球樣品放入上升器--上升器帶月球樣品從月球起飛--上升器與返回器對接--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上--上升器分離--軌道器+返回器從環月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返回地球軌道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如果成功,飛船將於12月中旬返回地球。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後,(中國)信心應該很強。
  • 長徵5號矗立發射架,嫦娥五號已嚴陣以待,登月挖土還要返回地球
    如今在海口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長徵5號運載火箭已經矗立在發射架上,嫦娥五號飛船也是嚴陣以待,與往常的嫦娥系列探測器的發射不同,這次的嫦娥五號要承擔在月球挖土並且返回的動作,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的一個突破目前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是不具備返回地球的能力,這次即將要發射的嫦娥五號是經過改進的型號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創造了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嫦娥五號這一路走來,不得不說是困難重重,但我國航天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完成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那麼,同樣是穿越地球大氣層,為什麼嫦娥五號返回時會遭遇溫度升高,表面劇烈燃燒的情況,而升空時卻沒有呢?相比之前的嫦娥系列探測器,嫦娥五號的結構更加複雜,重量也要大得多,嫦娥五號總質量高達8.2噸。
  • 除了嫦娥五號,還有哪些探測器從太空採樣返回?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凌晨,去去就回的嫦娥五號歷時23天,順利從月球挖土而歸。 而就在11天前的12月6日清晨,日本JAXA的隼鳥2號探測器歷經6年的跋涉,將來自小行星「龍宮」的樣品送回了地球。 主動前往太空採回樣品,在人類歷史上還不多見。
  • 嫦娥五號月球表面無人採樣返回地球,美國科技領先,為何不做?
    「哥倫比亞」指令艙會合;21:35兩艙成功對接;23:41「鷹」被拋棄,阿波羅飛船開始返回地球;7月24日,阿波羅返回艙濺落在太平洋上。中國古人說「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用在登月之旅上是一點也不為過。阿波羅的太空人是怎麼把飛船開到月球又準確登陸的呢?
  • 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樣飛離月球,返回地球?
    在月球上成功「挖土」之後,嫦娥五號帶著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飛入預定的環月軌道,準備踏上回家之路。這是時隔44年之後,或者說人類進入21億世紀以來,太空飛行器首次從月表起飛,這也是中國航天的第一次。在嫦娥五號之前,我國已經成功進行過兩次無人登月,這幾次登月地點相距都非常遙遠。
  • 嫦娥五號使用第二宇宙速度「回家」,為何?NASA從未成功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它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返回地球,回歸祖國的懷抱,中國航天不斷創造世界奇蹟。嫦娥五號此次在前去太空耗費23天,最終成功帶回月壤回歸,為中國嫦娥探月工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 美國曾6次登月,卻「鍾情」嫦娥五號,NASA為何討要土壤和數據?
    近日,中國嫦娥五號「登月取樣」的計劃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關注。這次嫦娥五號登月的任務是完成在月球取樣(約為2公斤的巖石和土壤),然後通過探測器送回地球。美國NASA要求中國公開嫦娥五號登月數據嫦娥五號「奔月計劃」的眾多粉絲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NS)絕對是頭號鐵桿。NASA無時無刻不關注嫦娥五號登月的一舉一動,用「虎視眈眈」來形容NASA對嫦娥五號的關注毫不誇張。
  • 嫦娥五號返回後,NASA轉發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以後,歐洲航天局以官方身份發來了賀電,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應有意思:在計劃成功數小時後,他們轉發了一段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視頻。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數小時後,NASA轉發了一段登月計劃的視頻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採用打水漂方式著陸,令人疑惑
    12月16日早上9點15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地月轉移軌道修正,目前組合體狀態並無異樣!嫦娥五號於今年11月24日升空,現已完成月球採樣並且在返回途中,這期間一共經歷了二十多天,在短暫的二十多天中,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也即將收官!
  • 有祝賀也有「雜音」,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後,世界各國態度不同
    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後,ESA開心地在社交媒體打出「Welcome home, Chang』e 5!」(歡迎回家,嫦娥五號!)。ESA的下屬帳號ESA Operations(ESA運營),一直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實時關注最新任務進展,特別是ESA的西班牙地面站一直在協助中國國家航天局追蹤嫦娥五號返回器的位置,直到嫦娥五號進入大氣層。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怎樣離開月球和返回地球?
    長徵五號全高約57米,最大直徑5米,這意味著長徵五號有20層樓高,其腰身粗細約等於一套80平米的小戶型,只有如此龐然大物,才能將小小的「嫦娥五號」登月艙送到月球。>月球上並沒有大型發射基地以及新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嫦娥五號」要怎樣才能從月球上起飛,返回地球呢?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時隔44年再由月球取樣返回 將模擬載人登月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之間的2014年10月單獨發射了名為「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對探月工程三期的繞月高速返回地球技術的實踐驗證。第三步「回」的第一階段也就是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即探測器軟著陸後收集月球土壤和巖石並返回地球,同時為下一階段載人登月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