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月球表面無人採樣返回地球,美國科技領先,為何不做?

2020-12-15 老粥科普

阿波羅計劃前無古人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的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登上月球,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兩名太空人在月球上度過了21小時36分。他們插了星條旗;放置了一個雷射角反射鏡和月震儀;從著陸器附近採集了20千克玄武巖、角礫巖石和一些月壤;與尼克森總統通了電話、還拍了許多照片和視頻錄像帶;甚至還通過無線電向地球傳送了太空人在月面活動的影像。

阿波羅11號太空人月面活動錄像

在幹完所有事情後,兩名太空人回到代號為「鷹」的著陸器,準備回到地球。就在這時候,奧爾德林的航天服把儀錶板上一個控制發動機開關的手柄給碰斷了,如果開關打不開,上升火箭無法供電,「鷹」就沒辦法離開月球。兩名太空人折騰了好一會兒,出了許多汗,最後用一支筆插進去把開關給擰開了。

奧爾德林用這支筆觸發了開關

國際標準時間7月21日17:54:00,隨著爆炸螺栓解鎖,「鷹」從月球表面騰空而起,向上進入環月軌道;21:24與等候在環月軌道上的「哥倫比亞」指令艙會合;21:35兩艙成功對接;23:41「鷹」被拋棄,阿波羅飛船開始返回地球;7月24日,阿波羅返回艙濺落在太平洋上。

阿波羅11號在環月軌道上純手動對接

阿波羅11號登月的整個過程出乎意料地順利。除了奧爾德林將開關碰斷又奇蹟般地用一支筆挽救了「鷹」之外,另一個可以拿出來說道的波折發生在地面:在阿波羅飛船返回的過程中,關島地面站的天線「軸承卡住了」,為了保證通訊暢通,站長先生10歲的兒子格雷格站了出來,用他的小手伸入機器為軸承抹上黃油,再一次拯救飛船。為此阿姆斯特朗特意向這個孩子表達了感謝。

美國是如何做到的?

經常有人以阿波羅登月為例,說美國科技領先我們50年。那麼50年前美國人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

太空人在月面上放置地震儀

從大環境講,當時正處於美蘇全方位爭霸的時期,蘇聯在太空探索方面先行一步,他們第一個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個將太空人加加林送入太空,第一個發射了環月衛星並在月球實現了無人探測器軟著陸。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新興超級大國自然不甘人後,甘迺迪總統發誓要在1970年前將人類送上月球。

鑑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主流計算機仍處於龐大笨重的電子管時代,電晶體是新生事物,由幾個電晶體集合而成的集成電路剛剛被發明,即便是美國也沒有能力實施遠距離的無人深空探測,因為這需要計算機強大算力支持,並且這臺計算機要足夠小足夠輕,沒有人能做得到。

1960年代計算機部件快速發展,阿波羅依然採用磁芯存儲器

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人。用經過長時間反覆訓練的人來完成本應由計算機完成的大量工作,算計力有限的算機則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彈道運算,而將人送上月球就需要依賴龐大的運載火箭。

馮·布勞恩與土星五號引擎

二戰之後,美國和蘇聯從德國網羅了一大批科學家,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航天科學家馮·布勞恩。在他的領導下,美國打造出了空前絕後的F-1火箭發動機和同樣空前絕後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美國人的思路是這樣:既然我無法實現登月的自動化,乾脆就用大火箭把人送上天,讓人去充當傳感器和計算機,這樣一舉多得

如果你翻一翻阿波羅計算機留下來的檔案文件,就會赫然發現,阿波羅的太空人們個個都是"話癆",他們與休斯頓中心的通話從來就沒中斷過,事無巨細都會與地面溝通,包括聽到了什麼聲音、哪個指示燈亮了、將要撥動哪個開關等等,簡直是「口水多過茶」,無線電因此成了阿波羅機組的生命線。

太空人通過語音與休斯頓密切溝通

最原始的導航

儘管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但38萬公裡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依然是徵途漫漫。中國古人說「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用在登月之旅上是一點也不為過。阿波羅的太空人是怎麼把飛船開到月球又準確登陸的呢?

首先,NASA讓麻省理工學院和雷神、IBM公司一起聯合打造了幾臺導航計算機,分別裝在土星五號火箭、阿波羅指令艙(返回艙)和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鷹」裡。這幾臺計算機主要用於計算火箭彈道,調整發動機推力及控制方向。

阿波羅指令艙控制面板密布開關,中部偏右是導航計算機

但那時候計算機的算力和存儲量不僅不如今天的一臺計算器,甚至比一張音樂賀卡的晶片還差,你不能指望它做太多的事情。阿波羅登月主要依靠人

在阿波羅飛船裡安裝了複雜的光學觀測設備,包括帶刻度的望遠鏡、還有可調節的太空六分儀。太空人需要記住太空中一些恆星的位置,以及它們與太陽、月亮的相互關係,用望遠鏡和六分儀測量角度,再把參數手動輸入計算機,看飛船是不是偏離了目標。

太空人依賴六分儀和星圖導航

而在登月的過程中,太空人則需要記住登月艙下方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哪兒有一座山、哪兒有一個坑、哪兒有一條溝,用六分儀瞄準它,再用計算機計算。當計算機死機時,太空人需要手動控制操縱杆引導飛船著陸,當然,這時候太空人很忙,他們沒時間再去翻厚厚的導航日誌。因此在長時間的地面訓練中,太空人需要反覆對照畫師們畫在牆上的月面照片,把它背下來並諳熟於心。

太空人需要記住月面地形以便手動降落和起飛

50年前美國能完成嫦娥五號的任務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

50年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儘管已經突飛猛進,但完全無法做到自動化和智能化。當時的美國為了奪得太空競賽的領先地位,不惜血本打造強大推力的土星五號飛船,將人送上太空、以人的眼睛代替傳感器、以人的大腦代替計算機、以人的雙手代替自動控制設備,加上地面強大通信能力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載人登月的壯舉。

而對於月球無人軟著陸、月面無人探測、採樣和封裝、月球軌道無人控制、交會對接等等技術,你首先需要的是高靈敏度的傳感器和控制器、強大的計算機、部分人工智慧、地面精準遙測技術以及高速超遠程無線數字通信支持。而這一切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都是無法想像的。

阿波羅11號拍攝的地球更漂亮

在阿波羅計劃結束後的幾年裡,蘇聯人一共完成了三次月面無人採樣和返回,他們採用的辦法是上升器跳過環月軌道接力,直接從月球表面發射回到地球。在嚴格的荷載限制下,月球-24號飛船僅取回170.1克月壤樣本,但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航天科學成就了,美國一次也沒有做。

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美國在月球探索上確實曾經走在世界的前面。同時我們也看到,四十多年來美國人再沒有踏足過月球,未來十年他們也沒有能力再次回到那裡。我們正迎頭趕上,嫦娥五號不僅實現了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完成了技術驗證,只要我們願意,就必然能夠做到。

嫦娥五號月面起飛返回地球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魏宇晨)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本次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此外,嫦娥五號本次月球之旅肩負著重要使命 —— 從月球採集樣本並順利返回。如果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對媒體介紹稱,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
  •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美國50年前就已登月,為何至今不能無人採樣?
    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土壤採樣與封裝,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月球採樣,成為世界上繼美國蘇聯後的第三個在月球採樣的國家。嫦娥五號月球無人採樣,體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大進步,全球媒體都對我國表現出高度認同,《華盛頓郵報》報導稱,這是中國一系列探月工程中最新的一次,顯示了中國作為太空探索力量的崛起。嫦娥五號的成功不禁讓我們想起美國航天事業,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登月取樣返回的壯舉。
  • 嫦娥五號將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任務計劃於今年底實施發射,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作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屆時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文章回顧了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
  • 回顧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嫦娥五號要來了!將實現月球採樣返回,創多項「第一」
    而此次的4個首次任務也將由這四部分來完成,其中著陸器和上升器為一個組合體,擔負「月表採樣」和「月面起飛」的2個首次任務,軌道器和返回器為一個組合體,擔負「月軌對接」和「返回地球」的2個首次任務。公裡的環月軌道,而後一分為二,著陸器和上升器的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的組合體分離,著陸器和上升器的組合體將會擇機降落到月球表面,而軌道器和返回器的組合體則繼續留在環月軌道飛行。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進行分析。在今後兩天時間裡,該探測器預計將對其周圍環境進行勘測並採集月球表面物質。報導稱,為進行這一任務,嫦娥五號配備了攝像機、光譜儀、雷達、一隻進行表取採樣的機械挖掘臂及一臺進行鑽取採樣的鑽具。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過程細節披露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福州市召開的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情況的技術細節。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此外,娥五號本次月球之旅肩負著重要使命 —— 從月球採集樣本並順利返回。如果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對媒體介紹稱,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落」,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及月球車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第三步——「回」,發射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我國計劃於今年擇機發射嫦娥工程第三階段——「採樣返回」的首顆探測器「嫦娥五號」。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2日報導,據中國中央電視臺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的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嫦娥五號是在北京時間12月1日晚間11時許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進行分析。在今後兩天時間裡,該探測器預計將對其周圍環境進行勘測並採集月球表面物質。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計劃在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於登雲說,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新京報訊(記者倪偉)12月17日凌晨,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獲得成功。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是返回器將兩次進入大氣層,仿佛打了個水漂。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中國嫦娥五號技術反超美國阿波羅登月
    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這也意味著中國深空探索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擁有了無人交會對接技術之後,中國將在以後的載人登月技術上擁有更高的可靠性,而且更有利於以後火星探測以及採樣返回,要知道火星距離地球最遠4億公裡,測控通信時延來回有幾十分鐘,地面支持力度會更弱,對探測器的精密化、智能化、自動化要求更高。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周二(11月24日)早上4時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是嘗試將月球巖石樣品帶回地球。如果成功,飛船將於12月中旬返回地球。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講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十多年前,任務從幾顆衛星開始。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嫦娥五號」之所以選擇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降落並實施採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一區域比起之前美國和前蘇聯落月採樣的區域,從地質上來說,可能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巖,如果能獲得這裡新的樣本,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多長時間到月球+返回地球時間
    2020年11月24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金色弧線,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今年航天發射的重磅任務,更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將實現包括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內的一系列高難度任務。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過程細節披露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福州市召開的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情況的技術細節。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
    據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