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從11月24日起,嫦娥五號探測器經歷了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11個階段,歷時23天。
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裡,嫦娥五號探測器多次刷新了中國深空探測技術的高度,完成了多項國內首次,包括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等。不僅如此,嫦娥五號完成的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動作,更是世界首次,書寫了世界探月歷史的新紀錄。
作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研製團隊與嫦娥五號探測器相伴了十年之久。2011年1月,探月三期工程立項,嫦娥五號探測器啟動研製工作;2012年12月,探測器系統轉入初樣研製階段;2015年12月,探測器系統轉入正樣研製階段;2020年6月,探測器出廠評審工作完成;2020年7月,探測器空運抵達發射場,此後開展了將近5個月的發射場工作。2020年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讓中國航天人「九天攬月」的夢想成真。
十年時間裡,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一次次技術驗證,一步步優化方案,「僅採樣封裝的各個環節,整個試驗團隊就做了將近500次試驗。」航天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助理史偉說。
【相關連結】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邁出了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它承擔了驗證技術、深化月球科學探測的使命。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開啟了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實現了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
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T作為嫦娥五號的「探路先鋒」,完成了地球軌道以外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的返回驗證任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中繼星「鵲橋」的幫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對這塊「處女地」展開了人類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任務,攜帶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為探月工程「繞、落、回」完美收官。
原標題:返回器順利降落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成功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航
流程編輯:u00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