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將是人類進軍太空的前哨所、未來太空基地!這幾乎都是地球人一致的共識,所以對於這樣的戰略要地,世界各大航天大國們,都各自使盡法寶,尋求對它有更多的認知。
而最近,一個中國聯合德國的科研團隊,在學術權威雜誌《科學進展》,一項關於中國嫦娥4號,在月球表明上所採集的數據研究、已經2019的實現結果披露,第一次向人類科學、公開地展示了:月球上,到底會有多少輻射!
實測數據,遠遠比人們想像中的要高,德國的天體物理學家 溫默-施溫格魯伯Robert Wimmer-Schweingruber,擔憂地表示:月球的輻射,比國際空間站要高2~3倍。因此,若太空人在月球上停留,他們最大的停留時間,最好在2個月內。這還必須考慮包括了往返月球時的那部分輻射。
相比地球,月亮表面所受到的宇宙輻射量,會是地表的200倍以上,不同於藍色星球,有厚厚的大氣為人類遮擋住了大量的宇宙輻射和太陽粒子輻射。一旦背負著太空任務的太空人們,被暴露在太空時,他們會面臨來自太空輻射的巨大威脅,這種輻射,不僅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持久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導致白內障、癌症和神經衰弱多種疾病。
所以,這個課題研究,對於蓄意要在未來的十年裡,2024年實現重返月球、2030年前蓋好長期駐紮的基地,提供頻繁月地往來旅行的宏偉計劃來說,有重大意義。
雖然,早在上世紀的60~70年代,冷戰時期的阿波羅任務,美國太空人一度親身證明:人們在月球表面停留幾天,是安全的!但那時候的人類,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於宇宙輻射給人體造成的傷害有全面的評估,所以,美國宇航局,那時候,也並沒有進行每日輻射測量,以幫助科學家、醫學專家們,科學地量化,太空人到底可在月球停留多長時間。
而中德這次的專題研究,給出了比較權威的看法!
另外,研究小組的數據研究發現:月球上的輻射,若暴露的情況下,每天預估會有1369微西弗microsieverts(微西弗,專指人體組織吸收輻射量的量化單位)。這個量級,大約是太空人們,在國際空間站工作時,每天所接收到的輻射量的2.6倍。
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一般位處地面420公裡高空的國際空間站,仍被地球的部分磁泡保護著,屏蔽隔絕了來自太空的大部分輻射,這種地球磁氣圈對大部分的帶電粒子是可以產生偏移運動的。
而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所受到的輻射,主要由幾部分組成:
一、來自銀河宇宙的射線;
二、零星的太陽粒子事件(例如太陽耀斑) ,可能造就的強大輻射;
三、來自空間輻射與月球土壤相互作用的中子和伽馬射線。
所以,按照人體所能承受的輻射極限,科學家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意見:因此,你在月球表面停留的時間限制在兩個月左右,並且,還得把往來月球所需要的一周時間,也考慮在內。
如何讓人類走出地磁保護圈時,可以獲得合理的保護,不至於對人類的健康造就不可逆的影響,這也是醫學領域和太空衣防護,一直想攻克的難題。
德國科學家溫默-施溫格魯伯,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暢想:比如,人類可以用80釐米厚的月球土壤,蓋一個保護罩,隔絕大部分的太空輻射,確保太空人有一個較為安全的棲息地。
當然,如何保護太空人,讓他們在月球表面,不受幹擾地進行長期探月科學研究工作。估計也早有不同的預案擺在中國探月計劃的項目成員那裡。這樣的情形,也同樣適用於美國人,所披露的2024年的阿爾特彌斯任務,重返月球的詳細計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