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了解下在太空中的太空人的生活。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都要首先解決好吃飯問題。那麼,太空人在太空倉裡吃什麼食物?
對於太空人來說,在太空這種特殊的生存環境中從事科學研究,更要保證吃好東西。
在太空中,由於失去了地球引力,一切物體都處於失重狀態。如果不固定位置的話,都可以漂浮在空間。像「炒麥粉」之類的粉末狀食物,極易飄得太空倉內到處都是,一不小心,進入太空人的肺中,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險。所以早期太空人吃東西的時候,就要像擠牙膏那樣把食物擠進嘴裡。
從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各國到太空中從事科學研究的太空人越來越多,而且在太空中工作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各國開始更為重視太空人的飲食問題,航天食品也大為改觀,壓縮食品、脫水食物、軟包裝罐頭食品等紛紛問世,除此外還設立了專門的簡易食堂,不僅使食物更加科學、可口、營養,而且還增添了民族特色。
太空裡沒有空氣,幾乎是一個真空環境,溫度在一270℃左右,還有許多有害射線、宇宙微流星體等。航天服為何能在這種特殊環境中保護太空人?
航天服是科學家專門為太空人設計的、能防止各種環境因素危害的密閉裝備。航天服由14層不同的鋁箔和化學合成纖維壓制而成,具有隔熱、隔冷、防輻射的作用。太空人的內衣上盤繞著很長的微型冷卻管,能散發掉太空人身上多餘的熱量。內衣下部裝有尿液貯存器。太空衣上衣連著金屬頭盔,頭盔前面裝有護目鏡、話筒和耳機。太空衣背部有一背囊,裡面裝有液氧瓶。另外,太空衣裡還裝有調節氣壓、溫度、溼度、氧氣含量等等的電腦控制裝置。
月球有多大,你知道嗎?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如果把月球比作一隻網球,那麼地球就像一隻籃球!月球的表面積只有地球的十四分之一,比4個中國還要小。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人在太空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只有保證睡眠充足,才能使科學實驗工作順利進行。那麼,太空人在太空中怎樣睡覺呢?
在太空睡覺不能像在地面那樣躺在床上,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太空人的身體會飄浮起來,所以他們要鑽進特製的睡袋裡睡覺。更加特別的是太空中沒有前後左右之分,所以太空人睡覺時不僅可以躺著,而且可以站著甚至是倒立著睡,這對他們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有的太空人喜歡用繩子把睡袋一頭吊在艙壁上,讓睡袋在半空漂浮著,體會飄在空中睡覺的情趣,多數太空人受地面睡覺習慣的影響,喜歡讓睡袋緊貼著艙壁睡覺,這種感覺更接近於睡在床上。
太空衣主要有三種。艙內工作服是在登月艙裡穿的普通衣服,艙內太空衣,是登月艙裡發生危急情況時穿的密封衣服,裡面藏著氧氣;太空人如果要到登月艙外面去,那就必須穿上艙外太空衣。
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遼闊無比的太空行走,應該是自由自在、無比舒適的。那麼,太空漫步會有危險嗎?
太空漫步是指太空人在太空中離開宇宙飛船或太空梭,獨自在太空中騰空飄遊。實際上是充滿危險的。太空漫步的主要危險來自於太空的特殊環境,除真空、低壓、缺氧、溫差等不利因素外,還包括塵埃、流星、太空輻射等因素對人的危害。為了克服這些不利因素,科學家已經為太空人設計了專門的服裝一太空衣,來保護字航員的生命安全。
人類第一個實現太空漫步的是前蘇聯太空人昂諾夫,他於1965年3月18日乘「上升2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並獨自跨入太空飄遊了十分鐘。繼之又有美國的太空人懷特、塞爾南、柯林斯、戈登、奧爾德林等相繼做過太空漫步。進行太空漫步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航天實驗、登月以及維修空間站、人造衛星做準備。
「月中嫦娥」、「吳剛伐桂」、「玉免搗藥」在我們童年時隨著奶奶的催眠曲已印入我們的腦海,真美呀!可惜的是我們只能看見月亮的一面,這是為什麼?
古時候,人們就發現月亮上的景色是不變的,總是以面對著地球,好像故意不讓人看到它的背面似的,於是有人認為月球不會自轉。但後來人們終於知道,月球不僅進行自轉,而且自轉一圈的時間和公轉一圈的時間完全一樣,這是一種複雜而有趣的運動。
月球繞地球公轉,同時自轉,旋轉的兩個周期完全相同,都是27.3天,而且方向相同,結果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看不到它的另一面。有人比喻說,這就像一群人手拉手圍著一個人跳舞,這時站在中間的人不論怎樣轉都看不到跳舞人的後背。我們也可以做個小實驗來說明這種情況:在房中央放把椅子代表地球,你代表月球繞它走了一圈,你會發現你的身體的一面總是對著椅子,而另一面總是背對著椅子。
對月球的探索,我們可以發展更強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