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太空旅行趣事多

2020-09-03 蓬萊島勇士科學站

5月31號我國 的「太空專車」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把光學遙感衛星九號02星和物聯網信息採集衛星和德四號衛星成功送到預定軌道。同一天,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又順利將載有2名發射飛龍號送到太空,和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那麼今天來聊聊上了太空的太空人是怎麼生活的。

在太空中,由於沒有了地球引力,處於失重狀態,所以任何東西只要輕輕一碰,就會飄浮起來。在這樣的條件下,太空人怎麼生活呢?

太空的失重狀態帶來的飲食不便


人們想像的太空生活是這樣的

什麼?還想在太空當中愜意的喝點咖啡?喝點酒?別想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生活在地球上,吃飯喝水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到了失重的環境中就不再簡單了,太空當中不存在水往低處流這麼一說,等你舉起杯子準備喝的時候咖啡是不會乖乖流進嘴裡的,它們只會撲面而來。因此,在太空中喝水是不能直接端杯子的,而是用一個帶吸管的密封的容器來吸飲。

關於吃飯,如果就像地進球上一樣端著一碗米飯,用筷子撥著吃肯定是不可行的。一撥,米飯會飄滿整個空間,張大嘴也沒用的。就算有一些米順利進入嘴裡,它們仍舊是漂浮在那的,你一吸氣就可能把米飯吸入呼吸道。這樣是很危險的。那怎麼辦呢?

圖片來自NASA

在早期,像歐美和俄羅斯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依靠牙膏狀半流體食物, 或者像板磚一樣的的壓縮食物來充飢。現在這都是過去式了,現在早已達到了「小康水平」,太空人們的食譜還是比較豐富的。比如天宮二號上的食品就更加豐富了,有100多種。航天員入駐天宮二號以後,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裡生活一樣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他們的吃飯時間與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類產品,醬牛肉、土豆燒牛肉等傳統菜餚都有,五天之內菜譜不會重。不僅有美味的菜餚,航天員還可以享用甜點。

太空人專用食材、餐具


總的來說,大多數食品是一些體積小,重量輕,營養豐富,方便進食的即食食物。當然,航天員的食品還有很多需要加熱和復水,而且種類較多,這就需要一名航天員擔任廚師,在就餐前30至60分鐘,負責準備食品。天宮二號就配備了專用的食品加熱器,加熱之後,航天員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飯菜。

突然內急,太空人如何太空解手

失重狀態下,肯定不能像地球上一樣用衝水馬桶了。那麼怎麼麼解決呢?我國神舟」六號飛船中特意在軌道艙裡加裝了我國科學家自己研製的「太空馬桶」,也就是大小便收集器。航天員需要方便時,只需要將馬桶上的塑料軟管緊貼到排洩器管上,馬桶內的抽氣設備就會把大小便強力吸到一個固定的容器裡,同時通過除臭裝置除去異味。

太空馬桶

太空艙裡怎麼睡個好覺

如果按照平時的方式睡在太空中的話,睡夢中一個小動作就有可能讓自己飄到別處,試想一下如果不受限制,第二點早晨起來就可能飄到了另一個星球附近了(開個玩笑)。因此,太空人都睡在睡袋當中,而且睡袋要用捆綁固定好。這樣才能睡個安穩覺。

太空艙裡的睡袋

不知道太空人本人是什麼樣的體驗。現在,商用衛星發射成功了,我們離太空旅行還遠嗎?有朝一日,我們也上太空旅行一圈,再回來談談我們自己的感受!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識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太空生活趣事多》課內外知識相結合,讓孩子從小學科學,愛科學
    但是,如果坐上宇宙飛船在廣闊無垠的太空裡遨遊一番,那你就會覺得發生在天上的許多事情非常稀奇,而且還有點古怪了。《太空生活趣事多》,就為我們介紹了太空人在太空的一些趣事。知識點二:理解課文,感受有趣1.課文主要內容讀了課文,我知道太空生活趣事很多,(睡覺)有趣,(喝水)有趣,(活動)有趣,(洗澡)有趣。我還知道,這些有趣現象的原因是,在宇宙飛船裡存在 (失重)現象。2.第一自然段——總起第一句是疑問句,引起讀者興趣,吸引大家繼續讀下去。
  • 太空旅行安全嗎?史上最大太空人數據集揭曉答案
    作者 |唐鳳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不止這些。但是,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可謂至關重要。11月26日,在Cell、Cell Reports、Cell Systems、Patterns和iScience出版的論文特輯中,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學術、政府、航空航天和工業組織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數據和太空生物學數據集
  • 不是職業太空人,怎麼去太空旅行?
    如果不想以從事太空人為職業,可以自費成為太空旅客去太空旅行遊玩,開拓眼界。
  • 調查發現太空旅行後太空人大腦增大
    一份新研究顯示,太空人回到地面後,大腦質量增加了高達6%,而且這種變化很可能是永久性的,不會恢復。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出任何太空人有與此相關的健康問題,但是科學家可不認為這是一種好的變化。這份研究對11名在國際太空站(ISS)工作了170天後返回地面的太空人進行調查顯示
  • 長時間的太空旅行會影響太空人的脊柱健康
    一項有關在零重力環境下長期旅行的健康狀況研究,給太空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計劃帶來了新的打擊。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Katelyn Burkhart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顯示,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肌肉結構發生的變化在長達4年的時間裡仍然存在。他們寫道,「長時間的太空飛行會使椎旁肌肉發生肌肉萎縮,會導致太空人的背部肌肉疼痛。」研究人員分析了17名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太空人的腰椎CT掃描結果。
  •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突變?不會的! 美國宇航局發現太空人與他的雙胞胎...
    隨著人類向太空進發,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和在太空中生長的變異植物那樣,如果人類也長時間在太空停留,我們的身體會不會發生變化?本版文字王裳餘落美國航天局之前發布了「雙胞胎太空實驗」的結果,引起了不少人流傳太空人在外太空待340天,8.7%的基因發生突變等言論,實際上這只是誤解。
  •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太空人心理造成什麼影響?
    太空人們後來稱之為「罷工」,其他人則稱之為「暴動」。無論如何定性,這起事件都說明,長期太空任務會給太空人帶來額外的挑戰。而隨著人們對火星探索任務越來越認真,這類任務必將對太空人的心理狀態產生嚴重威脅。 研究人員希望借南極來研究長期太空旅行對人類精神健康的影響。將南極比作太空確實合適。
  • 研究果蠅發現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心臟有影響
    這項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表明,太空人在太空中花費很長的時間(前往月球殖民地或前往遙遠的火星需要這些時間)可能會遭受類似的影響,並且可能會受益於保護性措施他們的心臟健康。這項研究還揭示了新的見解,有一天可以幫助地球上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人。
  • 小學生跟名師筆記學《太空生活趣事多》,從小熱愛科學了解宇宙
    《太空生活趣事多》,這篇課文用非常簡潔,淺顯,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航天員在太空中睡覺、活動、喝水、洗澡的趣事,讓我們了解了太空生活的樂趣,激發了孩子們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美好願望。下面,就跟著慄子老師整理的教學筆記,一起學習《太空生活趣事多》這篇課文吧。
  • 二年級用思維導圖展示——《太空生活趣事多》理解起來更方便
    我是彩田老師,今天跟大家分享二年級的一篇有趣的課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您一定會喜歡。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課文介紹了太空人在宇宙飛船裡怎樣睡覺、喝水、走路和洗澡,是不是很新奇?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按照「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全文總起段,以設問句的方式說出太空生活很有趣。
  • 研究證實:長時間的太空旅行 對太空人免疫系統有較大影響
    本周公布的一項新研究稱,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似乎會對太空人免疫系統的 NK 細胞造成損傷。這意味著,在 NASA 預期的星際旅途中,太空人的免疫系統可能會變得相當脆弱。據悉,這項研究由亞利桑那大學、休斯頓大學、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和 NASA 詹森航天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觀察對象是那些經歷了至少 6 個月太空旅行的太空人們。(研究配圖 - 1)結果發現,長時間的航天飛行,將對 NK 細胞產生一定的影響。
  • 二年級下冊18課《太空生活趣事多》知識點易錯點
    今天謝林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了解太空生活是怎樣的。一、字詞理解同學們可以在書中圈出自己不熟練的字音。前鼻音:穩、飲、件、澡後鼻音:航、艙、桶、容翹舌音:宙、失、容平舌音:艙、澡1.生字。
  • 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原標題: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乘坐太空飛船長時間「旅行」,對太空人的影響遠非此前所想。據《科學美國人》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胞胎研究」項目的初步結果顯示,太空旅行強烈地影響著基因的表達方式。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進入2020年,人們對太空旅行的討論似乎格外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被人類暢想了數百年的概念,正在慢慢變得切實可行。一個足以被記入歷史的標誌是SpaceX公司的太空飛行器「龍飛船(Crew Dragon)」的成功飛行。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進入2020年,人們對太空旅行的討論似乎格外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被人類暢想了數百年的概念,正在慢慢變得切實可行。一個足以被記入歷史的標誌是SpaceX公司的太空飛行器「龍飛船(Crew Dragon)」的成功飛行。
  • 2020太空旅行指南
    1967年,搭載三位美國太空人的阿波羅8號在繞月球軌道任務中給人們帶來了第一張彩色地球的照片。▼自那之後,外太空的模樣漸漸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之中,人們對宇宙、對各類星球的探索也開始不斷展開。也正是這種從未知到逐漸清晰,不斷勾起了我們對外太空的好奇,更讓人類萌發了開展「太空旅行」的想法。
  • 人教二年級下18課《太空生活趣事多》課文及課後題解析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太空生活趣事多》來揭開大自然的奧秘。首先讓我們一起複習鞏固一下這一課的生字詞,看看自己掌握得怎樣?課文主題: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結構嚴謹工整,語言輕鬆活潑、淺顯易懂,介紹了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現象,巧妙地交代了造成這些有趣現象的科學原理。
  • 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
    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因此,除非取得重大突破(例如,開發物質反物質引擎,或者精通蟲洞旅行或懸浮動畫技術),任何載人的星際任務都將是多代人的事務。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對於星際航行者來說,語言上的分歧可能會更加戲劇化,因為他們將與自己的家鄉物理隔離,並且可能僅與家鄉之間進行少量交流。畢竟,您無法與10光年以外的人進行對話。您的「狀態如何」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到達那裡,再過十年獲得回應。
  • 太空人要在太空烤餅乾了?
    今天看到一個挺有趣的新聞:據說有公司準備在國際空間站上測試烤餅乾,但是烤完之後還並不給太空人吃。
  • 太空旅行男性不如女性?科學家:女性的身體有優勢
    因此現在的女航天員比例逐漸多了起來,未來甚至會超過男航天員的數量,因為未來人類要進行的太空探索都會是長時間的深空旅行;例如去往火星,任務時間至少3年;殖民太陽系去往木星和土星的衛星,這個任務時間至少都需要7-8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