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光年,如何溝通?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

2020-08-20 智慧黑科技

最早在我們的太陽系之外殖民世界的人,可能很難向地球上的人們描述他們的新家。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離我們只有4.2光年。如此遙遠,以至於要使用目前的技術到達那裡要花費數萬年的時間。當然,大多數恆星都遠不止於此,我們的銀河系大約有100,000光年寬。

經過10光年,如何溝通?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

因此,除非取得重大突破(例如,開發物質反物質引擎,或者精通蟲洞旅行或懸浮動畫技術),任何載人的星際任務都將是多代人的事務。(對於星際機器人的努力前景有些樂觀,如果這項耗資1億美元的突破攝星項目獲得成功,那麼第一個這樣的任務可能會在幾十年後啟動。)

最近的研究指出,不便的星際航行的長度可能最終會影響到交流,這表明語言的可塑性。堪薩斯大學和伊利諾州南部大學的語言學家安德魯·麥肯齊和傑弗裡·普恩斯克分別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對於現代英語使用者來說,印刷字體是非常困難的。」

二人寫道:「如果大聲朗讀,幾乎沒人會認出來。即使沒有學習另一種語言,即使是1600年的莎士比亞也無法聽到它,而且莎士比亞的方言也與現代方言完全不同。」

經過10光年,如何溝通?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

對於星際航行者來說,語言上的分歧可能會更加戲劇化,因為他們將與自己的家鄉物理隔離,並且可能僅與家鄉之間進行少量交流。畢竟,您無法與10光年以外的人進行對話。您的「狀態如何」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到達那裡,再過十年獲得回應。

麥肯齊說:「如果您在這地球上經歷了10代,將會出現新的概念,會出現新的社會問題,人們將創造出談論它們的方式,這些將成為該船特有的詞彙。」

麥肯齊說:「除非有理由告訴他們,否則地球上的人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這些詞。越遠,您與家中的人交談的機會就越少。幾代人過去了,沒有人真正回到家中與您交談。您不想告訴他們太多東西,因為他們只會找出答案,然後在數年後再回復他們。」

語言學家說,結果,殖民者和居家世界者可能不得不使用英語的「保留」版本(或中文,俄語,或所選擇的任何語言)進行交流。

「這種保存可能被視為類似於在禮拜儀式或其他宗教環境中保存和使用休眠語言的方式,例如天主教堂使用拉丁語,猶太傳統中的聖經希伯來語,伊斯蘭教中的古典阿拉伯語或印度宗教中的梵語。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經過10光年,如何溝通?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

科學家們認為,現在制定一個詳細的策略以對抗星際語言分歧還為時過早。但他們確實強調,應在發射前使星際機組成員意識到這一潛在問題,並接受廣泛的語言培訓,以幫助避免其最壞的後果。

語言學家在研究中寫道:「在船上需要一種知情的語言政策,該政策可以在不參考基於地球的法規的情況下得以維持。更不用說,這次航行將為語言科學提供一個重大的自然實驗,只要機組人員有能力進行的話。金屬語言意識將不僅對任務至關重要,而且還將增加其科學價值。」

相關焦點

  • 外星人老師講解外星人太空人乘坐UFO星際旅行,如何實現長壽?
    外星人學生:老師,我們的太空人,常常要到幾千甚至上萬年光年的星球上去探索和考察,而我們的壽命才百來歲,這怎麼才能做到食物補給,實現長壽呢?外星人老師: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是因為我們的UFO太空艙裡,有一個專用的特別艙體,叫做絕對真空艙,太空人在旅途中,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這個絕對真空艙裡面度過的。外星人學生:老師,為什麼要呆在絕對真空艙裡面呢?這危險嗎?
  • 星際旅行狂想曲:飛出外太空 我們該怎樣做?
    舉個簡單的例子,與我們距離最近的阿爾法半人馬座比鄰星,離太陽大約有4.4光年(1光年大約等於9.6萬億公裡);人類迄今製造出的航行速度最快的飛行器是「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它的速度是每秒18公裡。這就是說,即使生活在11000年前冰川時期的洞穴人就開始用「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去探測半人馬座比鄰星,就算沒有任何意外,它目前還正在茫茫太空中孜孜不倦地飛行,僅僅完成了全部旅程的1/15。
  • 看電影學智慧-《星際旅行-航海家號》之有效溝通
    今天我們的「小生活」是電影星際旅行,「大智慧」是有效溝通。我算是一個輕度trekkies(星際旅行粉絲的叫法),每每看到劇中Captain面對困難沉著冷靜指揮全船,最終靠著勇氣,智慧和全船人員親密合作的團隊力量取得成功的時候,總會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最近在追憶老版經典之作《星際旅行-航海家號》。
  • 科學家和小說家熱議「星際旅行」 諸多想法荒誕
    舉個簡單的例子,與我們距離最近的阿爾法半人馬座比鄰星,離太陽大約有4.4光年(1光年大約等於9.6萬億公裡);人類迄今製造出的航行速度最快的飛行器是「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它的速度是每秒18公裡。這就是說,即使生活在11000年前冰川時期的洞穴人就開始用「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去探測半人馬座比鄰星,就算沒有任何意外,它目前還正在茫茫太空中孜孜不倦地飛行,僅僅完成了全部旅程的1/15。
  • 恆星際旅行有多難?為什麼旅行者1號40年才飛了1/450光年?
    上世紀70年代,NASA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類的足跡。2050年左右,載人登陸火星有望成真。目前,人類共有5個深空探測器正在向太陽系邊緣挺進,飛的最遠的旅行者1號已經距離地球212億公裡。茫茫星海似乎就在人類觸手可及之處,但星際旅行真的如此簡單嗎?人類離星際文明時代還有多遠?下面讓我們解讀一下!
  • 經過幾光年的旅行之後,在我們太陽系中,應該有隱藏的星際彗星!
    在經過幾光年的旅行之後,應該有隱藏在我們太陽系中的星際彗星。蘇黎世大學天體物理學家、NCCR行星成員湯姆·漢茲(Tom Hands)表示:也許我們已經看到了一顆彗星,但認為它是太陽系中形成的一顆「正常」彗星。幾個世紀以來,彗星一直令人類著迷,這些奇異的物體是從哪裡來的?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人類的星際之旅又將怎樣開啟?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新聞提示11月10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 人類何時能實現載人星際旅行?或至少需要滿足這四個方面要求
    星際旅行的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麼按照我們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載人星際旅行到底如何才能實現呢?這當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了,科學家認為必須先突破人類的身體極限,除此,人類在進行長距離的星際航行時還必須要考慮各種資源、生存環境以及飛船社會結構等諸多問題,當然,所有的一切都應以維持飛船上太空人的生命為目的,甚至還要考慮在飛船上延續他們的後代。而具體以下這四點要求尤為重要。
  • 星際飛船SN5原型在第一次試飛成功 太空旅行近啦
    星際飛船SN5原型在第一次試飛成功 太空旅行近啦星際飛船SN5隻是第二艘飛船原型機,也是近一年來首次這樣做的原型機。一款名為星際跳躍的蹲坐式飛行器於2019年夏季進行了幾次簡短的飛行,在八月份飛躍了自己的150米高的躍點後返回地球。星際飛船SN5的一些前身在加壓或發動機點火測試中被摧毀後,結束了這一飛行停滯。
  •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我們的火箭和太空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我們能指望殖民其他星球嗎?如果說這個夢想太遙遠的話,我們能不能至少向外星球發射太空探測器,讓它們告訴我們它們看到了什麼?星際旅行和探索在技術上其實是可能的,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物理定律,但這不代表它很容易,也不意味著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星際旅行,更別說在這個世紀了。星際旅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 NASA 研究太空城市,人類星際旅行能否實現?
    星際旅行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未來的憧憬和永恆的話題,很多科幻電影也描述了人類實現星際旅行後的種種壯麗畫面和離奇的故事。但如果真的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還需要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以及人力和物力。而且高速飛行在太空中與星際塵埃和小行星發生碰撞所產生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核彈,速度越快面臨的困難也就越大。能源方面,大家可以查一下『代達羅斯計劃』,這是著名的實現聚變星際飛船概念,載質量54000噸、速度可達到12.2%光速的無人星際探測器。不過這只是核聚變引擎的概念,並不是真正的工程設計。
  • 你覺得人類還要經過多少年,才有可能實現「星際旅行」?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目前人類對於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的地球,已經非常了解了,進行全球旅行也不是一件難事了,至此,人類把目前望向了廣闊的太空,希望能夠實現「星際旅行」。那麼,怎樣的旅行算是「星際旅行」呢?
  • 從《2001》到《星際穿越》,人類如何在電影裡探索太空
    不久前,獵戶座主星——恆星參宿四的生命進入晚期,有可能爆發變為超新星,在這個過程中它將變得極其明亮,由於它離地球只有700光年,一旦爆發,亮度足以讓我們在白天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夜晚也會變得比現在更明亮。當然,我們此刻觀察到的變化發生700年前,到底何時爆發,是否已經爆發一切都還是未知的。
  • 太空人太空旅行趣事多
    5月31號我國 的「太空專車」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把光學遙感衛星九號02星和物聯網信息採集衛星和德四號衛星成功送到預定軌道。同一天,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又順利將載有2名發射飛龍號送到太空,和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那麼今天來聊聊上了太空的太空人是怎麼生活的。
  • 如何成為太空人?他們有什麼嚴格要求?太空最年輕的太空人是誰?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裡的人被稱為太空人。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裡。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裡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個全體乘員天。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實現 歷程一波三折2002年,航天愛好者馬斯克創辦了SpaceX太空探索公司——這也是全球首家民營的航天業務公司。SpaceX致力於研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和飛船來降低成本,以實現人類星際旅行,以及移民其他星球的夢想。
  • 等待出發的時候,看起來我們迎來了星際旅行
    今天,就著一個已不算太及時的熱點——NASA聯手SpaceX發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並成功抵達國際空間站,準備和你們聊一些由此觸發的,有關浩瀚宇宙、太空旅行的隨想。要說前往火星的決心和信心,大概沒有人能比得過他。「你想要懷抱著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在每個清晨醒來——這就是一個有能力倘遊星際的文明,意義所在。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讓人激動不已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
    對太空人心理素質要求如此之高,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之巨大,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從電影《星際探索》的故事發展之中可以感受到。布拉德·皮特在電影中扮演了一位「根正苗紅」的太空人,他的父親是美國航天事業的先驅並且在一次星際探索任務之中壯烈犧牲。正是在父親光榮事跡的感召之下,他在成年後毅然投入航天事業追尋著先輩的夢想,繼續探索宇宙。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然後發動機會關閉,「代達羅斯」太空飛行器將在茫茫太空中航行46年,最後到達目的地。因為沒有留下任何可供減速的燃料,長達50年的漫長旅行之後,太空飛行器將對目的地系統進行70小時的飛掠,然後加速進入星際空間。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行星科學教授兼太空生物學專家伊恩·克羅弗德稱,「代達羅斯」太空飛行器太大了,或許無法從地球表面起飛,因此不得不在軌道上建造,但目前我們還不具備在太空製造太空飛行器的能力。
  • 太空旅行五大殺手:從宇宙輻射到病原微生物
    一次次載人航天的成功實現,激勵著各領域對太空探索的熱切追求。昨日成功完成的「綠航星際」項目是否讓你開始暢想太空旅行、星際穿越,對黑漆漆宇宙太空最初的畏懼之心也開始慢慢消融?然而宇宙兇險,太空旅行都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危險因素?近日《科學》雜誌列舉了星際旅行中太空人將面臨的五大最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