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2020-11-30 前瞻網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Connor Feng • 2019-10-30 09:00:00 來源:前瞻網 E65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星際太空旅行是每個5歲孩子的幻想,在各種科幻系列小說中,它們的主角都會以奇妙的方式大膽地飛去那些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外星世界。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我們的火箭和太空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我們能指望殖民其他星球嗎?如果說這個夢想太遙遠的話,我們能不能至少向外星球發射太空探測器,讓它們告訴我們它們看到了什麼?

星際旅行和探索在技術上其實是可能的,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物理定律,但這不代表它很容易,也不意味著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星際旅行,更別說在這個世紀了。星際旅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向外旅行

如果你很有耐心的話,那麼其實我們已經達到了星際探索的狀態。我們有幾個太空飛行器已經在逃逸軌道上,這意味著它們即將離開太陽系,並且再也不會回來。美國宇航局的先驅者任務,旅行者任務,以及最近的新視野號任務都已經開始了它們漫長的太空之旅。人們現在認為旅行者號已經離開了太陽系,因為與太陽風相比,旅行者號探測到更多銀河系背景粒子和塵埃。

我們早就已經有星際空間探測器了,聽著是不是挺好?但是,它們的速度很慢。我們的每一個星際探索器都以每小時數萬英裡的速度飛行,這聽起來相當快,但放到宇宙的尺度來說,這根本就微不足道。而且,由於它們之前的任務是探索太陽系內的行星,所以它們也並沒有朝著任何特定恆星的方向前進。如果這些宇宙飛船裡面的任何一個最終會朝著我們最近的鄰居——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距離我們只有4光年)飛去的話,那麼它們要在大約8萬年之後才會抵達。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但是我不認為NASA的任務預算有這麼長的時間跨度,而且,在這些探測器到達任何地方之前,它們的核電池早就沒電了,它們最終只會變成一堆鐵塊。不過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成功,你想想看:雖然它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星際旅行,而且看起來好像也只是在恆星之間隨便丟了一塊垃圾而已,但我們的祖先就不見得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

速度比賽

為了進行星際飛行,探測器必須要飛得非常快,它的速度最起碼要有光速的十分之一。以這樣的速度,宇宙飛船可以在幾十年內就到達比鄰星,並且在幾年後傳回照片,而這一切都可以在人類的一生中完成。

要達到這樣的速度需要大量的能量。我們可以選擇通過燃料來獲得這些能量,但使用燃料作為能量來源的話,大量燃料將會增加飛船的質量,使飛船更難推進到那麼快的速度。一些核動力宇宙飛船的設計和草圖也正在試圖實現這個目標,但除非我們可以把成千上萬顆核彈放進火箭裡,否則的話,我們需要想出其他的主意。

也許,最有希望的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固定飛船的能量來源,並在飛船飛行時以某種方式將能量輸送到飛船上,而雷射就是可以實現這種想法的其中一種方法。輻射非常擅長把能量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在廣闊的宇宙空間當中更是如此,太空飛行器可以在太空中捕獲這些能量並推動自身前進。

這就是「突破攝星計劃」背後的基本理念,該計劃旨在設計一艘能夠在幾十年內到達最近恆星的太空飛行器。在這個項目的簡述中,一個大約100千兆瓦的巨型雷射陣列將會射向地球軌道上的一艘宇宙飛船,這艘宇宙飛船有一個反射能力很強的巨大太陽帆,雷射射到太陽帆之後會反彈,給飛船提供動力。但問題是,這100千兆瓦雷射的威力和一個背包差不多,是的,你沒看錯,如果我們向飛船發射10分鐘的雷射,然後要求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的話,那麼這艘飛船的重量不能超過1克。

要知道,那是一個回形針的重量。

給螞蟻坐的宇宙飛船

使宇宙飛船以所需的速度飛行是星際旅行的關鍵。100千兆瓦的雷射本身已經比我們設計過的任何雷射都要強大很多個數量級了。(100千兆瓦是美國所有運行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的總和)。而這個質量不能超過1克的飛船還必須包括一個攝像頭、計算機、電源、電路、外殼、與地球通信的天線以及整個光帆本身。

此外,那個光帆還必須要有著無可挑剔的反射度,哪怕它只是吸收了一點點雷射,它都會把雷射轉換成熱量而不是動量,在100千兆瓦的條件下,這就意味著光帆會直接熔化,這對太空飛行器非常不利。

一旦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真正的旅程就開始了。在40年的時間裡,這艘小宇宙飛船將會經受星際空間的考驗和痛苦。它將會受到高速運動塵埃顆粒的影響,雖然這些塵埃非常微小,但在這樣的高速之下,這些塵埃也能造成難以置信的破壞。除此之外,各種恆星發射的宇宙射線(高能粒子)也會擾亂太空飛行器內部的精密電路。一旦旅程開始,宇宙飛船將會受到這些宇宙射線的不停轟擊。

突破攝星計劃可行嗎?原則上來說確實是可行的,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的物理定律。但是,依靠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或者對我們未來技術的合理預測),完成這樣的任務並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我們真的能造出那麼小、那麼輕的宇宙飛船嗎?我們真的能製造出如此強大的雷射嗎?像這樣的任務真的能經受住深空的挑戰嗎?

答案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究竟願不願意花這麼多錢去探討這個計劃的可能性。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星際穿越是否可行?科學家發話了:要解決這3個難題!
    事到如今我們運送了多位太空人進入宇宙,也向太空中發射了多顆探測器,這些都標誌著人類航天時代的來臨,在科幻電影中我們時常能看到星際旅行的場面。很多人也幻想有朝一日人類也可以乘坐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漫遊,那麼星際旅行是否可行呢?科學家認為,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還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想要把夢想變成現實,那麼必須突破以下三個難題。
  • 星際旅行狂想曲:飛出外太空 我們該怎樣做?
    科學家們指出,宇宙飛船推進器的重量和推動力是目前星際旅行遇到的最大難題:今天的太空飛行器靠火箭推動,要想達到一個足夠快的速度,使我們可以在長短合理的時間內到達任何想要去的太空目的地,那麼火箭就需要充足的燃料,得到足夠大的推動力。但這樣的話,火箭攜帶的燃料重量就太大了,大得足以阻止它獲得足夠的速度。
  • NASA 研究太空城市,人類星際旅行能否實現?
    星際旅行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未來的憧憬和永恆的話題,很多科幻電影也描述了人類實現星際旅行後的種種壯麗畫面和離奇的故事。但如果真的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還需要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以及人力和物力。而且高速飛行在太空中與星際塵埃和小行星發生碰撞所產生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核彈,速度越快面臨的困難也就越大。能源方面,大家可以查一下『代達羅斯計劃』,這是著名的實現聚變星際飛船概念,載質量54000噸、速度可達到12.2%光速的無人星際探測器。不過這只是核聚變引擎的概念,並不是真正的工程設計。
  • 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某某山中,有位老神仙,他有一隻寶貝葫蘆,閒來無事,他會打開葫蘆看看: 只見凌晨天空,藍的純粹,只一種顏色
  •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飛行在茫茫太空中的太空飛行器是如何「認路」的?未來人類的星際之旅又將怎樣開啟?讓我們一起揭開脈衝星導航的神秘面紗——   探尋星光閃耀的「太空燈塔」  ■鍾海榮 張乃千 張家皓一旦脈衝星導航得到應用,將解決現有地面導航方式精度不足問題,更好地服務於未來星際航行和深空探測,具有重要的戰略研究價值。  「天文時鐘」指引太空旅行  現有的導航方式是利用飛船向地球發回無線電信號,根據信號到達地面時間推算出飛船的具體運動位置。
  • 星際飛船SN5原型在第一次試飛成功 太空旅行近啦
    SpaceX 首次飛行了其星際飛船殖民化太空船的全尺寸原型。8月4日下午,星際飛船SN5測試車在南德克薩斯Boca Chica村附近的SpaceX發射場上空飛行了約40秒,進行了一次小跳躍,最終可能是邁向人類探索火星的一大步。「火星看起來真實,」 馬斯克在今天的試飛之後不久發推文。
  • 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真的可行嗎?人類什麼時候能夠建立銀河帝國
    飛出地球進行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是多麼迷人。它總是吸引人們的興趣,因此成為經久不衰的科幻電影和電視作品的主題。但是回到現實,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真的可行嗎?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人類的星際之旅又將怎樣開啟?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一旦脈衝星導航得到應用,將解決現有地面導航方式精度不足問題,更好地服務於未來星際航行和深空探測,具有重要的戰略研究價值。「天文時鐘」指引太空旅行現有的導航方式是利用飛船向地球發回無線電信號,根據信號到達地面時間推算出飛船的具體運動位置。
  • 2020太空旅行指南
    也正是這種從未知到逐漸清晰,不斷勾起了我們對外太空的好奇,更讓人類萌發了開展「太空旅行」的想法。一直以來,人類都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如何讓私人太空旅行得以實現。當我們還在為了去過哪個國家打卡而得意時,「高級玩家」已經開著私人飛機滿世界跑了,而「骨灰級玩家」則已經衝出地球馳騁太空了。
  • 如果將月球大小的空心飛船,在月球上發射,太空旅行是否可行?
    如果將月球般大小的空心飛船,在月球上發射,太空旅行是否可行?我們來認真分析分析:首先在太空中飛行,需要克服3大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太空飛行器沿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時必須具備的發射速度,也叫環繞速度。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1=7.9公裡/秒。
  • 科學家和小說家熱議「星際旅行」 諸多想法荒誕
    科學家們指出,宇宙飛船推進器的重量和推動力是目前星際旅行遇到的最大難題:今天的太空飛行器靠火箭推動,要想達到一個足夠快的速度,使我們可以在長短合理的時間內到達任何想要去的太空目的地,那麼火箭就需要充足的燃料,得到足夠大的推動力。但這樣的話,火箭攜帶的燃料重量就太大了,大得足以阻止它獲得足夠的速度。
  • 科學家:穿越回過去是可行的!創造蟲洞就能進行太空旅行!
    早在兩百多年前,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多位科學家就提出時間相對論,他們認為宇宙中存在不同緯度和不同時空,或許時間根本就不存在,穿越時空進入不同維度是有可行度的,只是目前這把打開「時空之門」的鑰匙還沒有被發現。而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如果你的速度無限接近光速,就能穿越到未來,而這個速度如果超越宇宙的極限,時光就將會倒流,能回到過去。
  • 如果將月球般大小的空心飛船,在月球上發射,太空旅行是否可行?
    如果將月球般大小的空心飛船,在月球上發射,太空旅行是否可行?我們來認真分析分析:首先在太空中飛行,需要克服3大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太空飛行器沿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時必須具備的發射速度,也叫環繞速度。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1=7.9公裡/秒。
  • 你覺得人類還要經過多少年,才有可能實現「星際旅行」?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目前人類對於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的地球,已經非常了解了,進行全球旅行也不是一件難事了,至此,人類把目前望向了廣闊的太空,希望能夠實現「星際旅行」。那麼,怎樣的旅行算是「星際旅行」呢?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探尋平凡之樹的非凡生命
    ——菲奧娜·斯塔福德《那些活了很久很久沒有樹》菲奧娜·斯塔福德(Fiona Stafford):英國牛津大學教授,主攻英國文學。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牛頓家裡的那棵蘋果樹後來怎樣了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菲奧娜·斯塔福德在其科普讀物《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探尋平凡之樹的非凡生命》中就介紹了蘋果樹,稱其為「樹木界的頭一號」。「萬事萬物的開端都有它的存在。」斯塔福德寫道。蘋果樹常常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裡,象徵誘惑。在古老的民間傳說裡,它是「森林中最令人嚮往的樹」。
  • 人類的未來會是移民火星和星際旅行嗎?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在他的那本《我們為什麼愛做企業家》(後續會分享)中,推薦了一本用來打開視野、暢想未來的著作《人類的未來——移民火星、星際旅行、永生以及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者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超弦理論創始人之一加來道雄。這是一本非虛構類的科普著作。
  • 情侶頭像:第一眼心動的人,真的會喜歡很久
    情侶頭像:第一眼心動的人,真的會喜歡很久 只不過那些單身狗還是用不上的了,不過可以自己和自己的小號一起用起來哦。如果第一張也是我比較喜歡的類型了,看起來非常的甜蜜,相信即使是陌生人的看到這一對情侶頭像的時候,也知道你們是一對了吧。
  • 恆星際旅行有多難?為什麼旅行者1號40年才飛了1/450光年?
    人類最快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的速度僅有光速的1/18,000,用40年的時間飛過了1光年的1/450,照這個速度還要3萬年才能穿過奧爾特雲,抵達半人馬座比鄰星估計要花8萬年。難以想像的能耗影響人類深空探索的另一個因素是星際旅行的能源消耗極其巨大。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提到星際旅行,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電影中,有很多當時預言的先進的東西,最後都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比如:船長使用的可攜式電腦,就變成了今天幾乎人手一個的Ipad。當然,這些發展迅速的科技主要是在通信和顯示技術方面。然而,電影中提到的「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卻仍未實現,因此,人們感覺現實與電影中的那個科幻世界還是差距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