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真的可行嗎?人類什麼時候能夠建立銀河帝國

2020-11-23 騰訊網

  飛出地球進行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是多麼迷人。它總是吸引人們的興趣,因此成為經久不衰的科幻電影和電視作品的主題。

  是的,誰不喜歡幻想?誰不喜歡做夢。但是回到現實,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真的可行嗎?銀河帝國真的能建立嗎

  我們經常把大數描述成天文數字,但是星際空間之間的距離確實是天文數字。以距離我們最近的半人馬座比鄰島為例,距離我們4.22光年。這是什麼概念?以光速飛行也需要4.22年才能到達,相當於133438次往返於太陽和地球之間,這相當於每天使用40萬億公裡。目前,人類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73.7公裡/秒,這是由NASA的朱諾木星探測器創造的。與恆星之間的天文距離相比,這種看似高速的速度實際上可以忽略不計。

  在空間科學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之前,人類飛出銀河系,甚至飛到最近的恆星系統,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目前,火箭燃料都是化學物質,能夠釋放非常有限的能量,因此燃料重量至少佔火箭總重量的80 %,有效載荷非常小。

  藉助天體的重力彈弓效應,人造探測器達到的最快飛行速度只有70公裡/秒。請注意,這只是一個小探頭。如果你以這種速度飛到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半人馬座( proxima Centauri ) 4.24光年之外,將需要18000年,比人類的壽命要長得多。

  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是一個圓盤狀的螺旋星系,包括1000 - 4000億顆恆星和其他巨大的星際物質。銀河系圓盤的直徑估計為100,000光年,而從太陽到銀中心的距離約為26,000光年。我們目前探測到的系外行星都集中在離太陽300光年的狹窄空間。

  圓盤的厚度是幾千光年,以70公裡/秒的速度飛出銀河系至少需要幾千萬年的時間。如果我們選擇250萬光年以外的仙女座星系作為我們飛出銀河系的目的地,這一次將會更長。雖然仙女座星系正在向我們靠近,但所需的時間仍然很長。

  以這樣的規模,普通飛機是沒有希望的。即使光速飛行,人類的飛機也需要數萬年才能飛出銀河系,而且在人類的生命周期內,它們也無法飛出銀河系。除非是穿越太空的飛機,否則它可以直接穿過蟲洞。或者已經掌握了人工冬眠技術,人們的壽命可以相對無限期地延長,但是即使如此,當來自銀河系以外的消息回來時,也需要幾萬年的時間。那時,要說人類是否仍然存在並不容易。

  我們的科學水平在太陽系內仍處於一個簡單的範圍之內,人們的注意力僅僅是達到它,而不是被探索和利用。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是我們的科學基礎,不可能發展足夠的星際探索技術。

  想要飛出銀河系,只有當人類科技達到銀河系文明的水平時才能實現。根據腰果指數,人類至少需要幾十萬年才能達到這個水平。到那時,人類可能能夠建造一艘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然後利用時間膨脹效應飛出銀河系。

  例如,當宇宙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的99.99999225 %時,飛船上的人只需要10年就能飛到仙女座星系。除了提高飛船的速度,建造蟲孔是一種更有效的方法。蟲孔可以將兩個非常遙遠的時間和空間連接在一起,只要它們穿過蟲孔,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長距離的空間轉移。

  資料來源:財業網

相關焦點

  •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我們的火箭和太空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我們能指望殖民其他星球嗎?如果說這個夢想太遙遠的話,我們能不能至少向外星球發射太空探測器,讓它們告訴我們它們看到了什麼?星際旅行和探索在技術上其實是可能的,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物理定律,但這不代表它很容易,也不意味著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星際旅行,更別說在這個世紀了。星際旅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 星際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當然星際殖民的意義可遠遠不止讓人類避免滅絕的宿命,星際殖民意味著開發宇宙中海量的資源,創造難以計算的財富,,對地球母星文明意味著什麼?因為根據人類走出東非,遍布地球的歷史經驗,情況不容樂觀。當然討論人類星際殖民必須先定義兩個基本不變。第一,真空中的光速不可超越,光速約等於300000km/s第二,人類始終以肉身的形式存在,不會數據化;若人類信息化,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虛擬生存,則人類沒有動力和必要進行星際殖民。
  • 《黑豹》瓦坎達星際帝國已經腐朽,黑豹將帶領起義軍對戰帝國!
    在裡德和神君杜姆戰鬥之時,當起源之力即將吞噬一切的時候,黑豹將現實寶石從無限手套中拿下,他發動了無限手套的力量。黑豹成功的修改了現實,但是這影響似乎有些太大了。似乎這位黑豹成功的來到了兩千年之前,他將一顆用於殖民的星球告訴了這些先驅者。
  • 《銀河帝國:基地》:人類未來2萬年的遙想
    美國政府曾將一個匪夷所思的稱號授予他——「國家的資源與自然的奇蹟」,以表彰他在「拓展人類想像力」上做出的傑出貢獻。他曾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是當代機器人學的基本法則,他預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預言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圖書館,預言了人類將進行太空殖民……4月10日,他最引以為豪的作品《銀河帝國》系列小說將再版。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提到星際旅行,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電影中,有很多當時預言的先進的東西,最後都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比如:船長使用的可攜式電腦,就變成了今天幾乎人手一個的Ipad。當然,這些發展迅速的科技主要是在通信和顯示技術方面。然而,電影中提到的「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卻仍未實現,因此,人們感覺現實與電影中的那個科幻世界還是差距太遙遠。
  • 薦書 | 《銀河帝國》:星空在上,那一個龐大的帝國
    《銀河帝國》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銀河帝國》,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機器人的幫助下,人類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啟了恢弘的星際殖民運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擴張,帶著他們永不磨滅的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
  • 第二銀河:如何進行星際旅行?這三種方法一定要記住!
    科幻類電影一直以來都廣受影迷歡迎,尤其是太空星際類型的電影,像《星際迷航》、《重返地球》、《星球大戰》、《星河戰隊》等科幻電影,對於宇宙空間和星際旅行的描述十分生動,讓人對真正的星際旅行十分嚮往。雖然以目前的科技發展,實現星際旅行並不現實,但是在遊戲中,這些想法都可以成真!
  • 純愛推文:星際帝國《長官信息素要嗎》《銀河帝國之刃》駛向黎明
    大家好,歡迎來到素言推書,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本星際帝國的abo,希望大家喜歡。《長官,信息素要嗎》——荒川黛文案:五年前,裴行遇是帝國軍校最優秀的畢業生,畢業前夕被安排給新生上輔導課,還順便跟素未謀面的小狼狗結了個婚。
  • 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古時候的人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走遍世界,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而這個夢想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很快就實現了。實現這個夢想的是不斷進步的交通工具,從最初的出門基本靠走,逐漸發展為自行車,摩託車,汽車,火車,飛機等。不斷提升的交通工具速度,讓人類能夠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地球在人類發達的交通面前已經變越來越小。
  • 《星際穿越》中的時光旅行:蟲洞理論上能夠實現這一切
    在很多的科幻小說中,時光旅行永遠都是非常熱門的話題,比如說14年非常火爆的電影《星際穿越》就講到了時空旅行,還有很多人記憶非常深的電影《終結者》系列,都讓人感嘆時空旅行的奇妙,對時空旅行充滿了幻想,那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可能實現時空穿越嗎?
  • 科學家和小說家熱議「星際旅行」 諸多想法荒誕
    非常明顯,人類壽命的極限決定了這批太空人「有去無回」的命運,但它畢竟可以由一代人完成。  如果想走得更遠,就需要構思多代宇宙飛船的模型。自帶引擎和燃料是必需的,燃料的供給也許可以採用能夠產生巨大能量的核能或物質與反物質碰撞的形式。  當然,飛船還要具備適合長期旅行的舒適環境。飛船始終以每分鐘1-2轉的速度輕微自旋,從而創造出一個類似地球的重力環境。
  • 星際殖民第一步?從「建立月球精子庫」開始
    人類在科幻影視作品中展望星際殖民已有多年,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 宇宙射線可能對 DNA(以及人類的生殖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項研究為很多設想打開了大門,包括在人類向其它星球進行星際殖民的時候,帶上許多種類的動物(以及植物的種子)。舉例說,如果人類在火星上開闢了新的棲息地,就可以適當地開展種植業和畜牧業。
  • 人類的未來會是移民火星和星際旅行嗎?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在他的那本《我們為什麼愛做企業家》(後續會分享)中,推薦了一本用來打開視野、暢想未來的著作《人類的未來——移民火星、星際旅行、永生以及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者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超弦理論創始人之一加來道雄。這是一本非虛構類的科普著作。
  • 星際飛船SN5原型在第一次試飛成功 太空旅行近啦
    SpaceX 首次飛行了其星際飛船殖民化太空船的全尺寸原型。8月4日下午,星際飛船SN5測試車在南德克薩斯Boca Chica村附近的SpaceX發射場上空飛行了約40秒,進行了一次小跳躍,最終可能是邁向人類探索火星的一大步。「火星看起來真實,」 馬斯克在今天的試飛之後不久發推文。
  • 成就了馬斯克的《銀河帝國》,到底有多震撼!
    但馬斯克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繼續加速研發星際飛船。 也許,他視作夢想與使命的「移民火星」計劃,真的會很快實現。 但這位大神中的大神,究竟為什麼會有了「星辰大海」的太空夢?他在接受採訪中說到,《銀河帝國》教會了他「文明是周而復始的」;也是在《銀河帝國》中,他看到「45億年來,人類首次有可能將生命延續至地球之外。
  • 科幻電影《星際迷航》的諸多技術正在成為現實
    9月9日消息,據CNET報導,有關《星際迷航》的大多數故事都發生在23世紀和24世紀,當時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長足進步,有些甚至超出人類的想像。可是隨著現實科技的發展,這些技術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早成為現實,幫助人類更快步入太空時代。在《星際迷航》中,最重要的技術——曲速科技於2063年首次測試。你可能認為,在接下來的47年中,人類或許依然無法實現超光速的旅行。
  • 人類想要進行星際移民?先通過大過濾器理論在說吧
    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曾經無數次的幻想,如果能夠走出走出太陽系,到廣闊的銀河之間擴展人類領地,將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可現實的情況是,人類就連登上最近的天體月球都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更何況走出太陽系了。也有人認為人類是永遠不會成為一個星際文明的,原因來自「大過濾器理論」。沒錯,就是為了解釋費米悖論而存在的。大過濾器理論認為:我們沒有辦法發現或者聯繫到外星人,是因為沒有外星人能夠發展到讓我們聯繫到。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一樣,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在思考:《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兩者之間哪一個拯救方式最靠譜?也有兩個計劃:A計劃是由太空人庫珀駕駛飛船尋找新星球,等到他回來教授就能夠解決重力的技術問題,從而能夠帶領地球上的人類到達新的星球;B計劃則是讓飛船帶著5000個人類的受精卵到新星球建立殖民地。這種計劃和《流浪地球》中的領航者號的「火種」計劃很像。
  • 《第二銀河》旅行指南 一場無以倫比的太空之旅
    這是第二銀河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的中心區域,由五個不同的強權--新歐羅巴聯邦、晨曦經合體、斯瓦羅斯共和國、天啟帝國和星際合眾國統治著,一片不安的秩序和文明的空間。外圍星域擁有至少10倍於源點星域的恆星系,法外之地、犯罪天堂,無數流浪者、冒險家、亡命之徒、海盜和遊牧民們的「樂園」。如果你確信自己準備對付他們,那麼可以去那裡看看。
  • 電影|《星際穿越》和《銀河護衛隊1-2》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 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