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2020-10-03 黑瞳宇宙探秘

毋庸置疑,人類最終的確需要逃離地球才能延續,因為太陽將在大約10億年之後就會變亮10%,讓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當然星際殖民的意義可遠遠不止讓人類避免滅絕的宿命,星際殖民意味著開發宇宙中海量的資源,創造難以計算的財富,將人類文明發展到難以想像的高度。

有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如果人類文明殖民我們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團(半徑1億光年,約100個星系群),那麼每個世紀就會有大約1046個新人類文明降生於世。

這麼多源於地球文明的新人類文明誕生,對地球母星文明意味著什麼?很難預料。

因為根據人類走出東非,遍布地球的歷史經驗,情況不容樂觀。

當然討論人類星際殖民必須先定義兩個基本不變。

第一,真空中的光速不可超越,光速約等於300000km/s

第二,人類始終以肉身的形式存在,不會數據化;若人類信息化,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虛擬生存,則人類沒有動力和必要進行星際殖民。

上圖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距離太陽50光年以內的可宜居行星(在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已知的有10顆。

若人類不能突破光速,由於人類殖民點之間巨大的空間距離,再加上每個行星具有的獨特環境,並隨著時光流逝產生新的物種。

(生活在人造太空生存環境「奧尼爾圓柱」,人類同樣會發生不同於地球環境的進化)

人類殖民星空大概率會出現以下情況。

1,光速的不可超越會導致殖民社會之間以及同母星的隔離。

距離人類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僅有4.22光年,就算以光速飛船的速度飛行,一個來回也需要8.44年,長久以往將導致分散開來的地球文明走向不同的方向。

2,由於環境的不同,殖民地社會之間會出現科技水平和人種上的差異。

3,未來的星際戰爭更可能是人類殖民點之間的戰爭。

自然選擇和賽博格化,會導致人類在殖民宇宙的過程中分裂為多個物種,而且由於互相難於溝通,會將對方視為「他者」

用劉慈欣在《三體》中描述的情況:a,三體人和地球人互視對方為蟲子。

b,眼中沒有對方的存在,「毀滅你與你無關」,就類似人類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播灑農藥殺死害蟲,同樣也殺死了益蟲。

4,若有非地球系統的外星文明介入,情況將變得更加複雜。

當然不管有多大的風險,人類一定會走向星際殖民,因為太空就在哪裡!

太空中無盡的資源、無限的財富、無比巨大的生存空間等待著人類去獲取去徵服。

相關焦點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但是跨星際生存將對人類文明造成重大的影響,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在以光年計算距離的宇宙,千差萬別的星球環境將對人類文明造成什麼影響呢?
  • 殖民火星是人類成為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人類越來越多,欲望越來越強;地球上的空間相對越來越小,資源越來越稀缺。為了爭奪資源人類在小小的地球上爭奪不休,甚至發明了可以毀滅人類的文明的核武器。人類文明如果再繼續生存在一個小小的地球上,極度危險。(若當下人類可以用所有的軍費投入殖民火星的行動中,殖民火星應在10年內成功)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種手段向太空要生存空間和資源。以人來目前的科技水平,月球,火星,泰坦是進行太空殖民的首選。(火星,金星,月球都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
  • 人類需要怎樣的科技才能殖民外太空,從而成為真正的宇宙文明?。
    人類文明科技在過去的幾百年時間裡取得了極為快速的飛躍式發展,速度之快甚至讓人不敢想像接下來的幾百年時間裡,人類科技能達到何等的高度,人工智慧,生物科技以及量子技術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不過或許是我們對於人類科技發展期待過高了,很多人顯然並不滿足於目前的科技水平,他們想看到的是類似科幻電影和小說裡的那種在浩瀚太空遨遊的科技,甚至殖民外太空的夢想。
  • 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真的可行嗎?人類什麼時候能夠建立銀河帝國
    飛出地球進行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是多麼迷人。它總是吸引人們的興趣,因此成為經久不衰的科幻電影和電視作品的主題。但是回到現實,星際旅行和星際殖民真的可行嗎?
  • 我們可能來自金星文明,將要殖民火星,最終成為星際掠奪者
    人類不是地球人?金星文明的發達程度肯定比現在的文明發達程度還要高,他們也能預測到未來,比如金星在什麼時候將不再適合居住(就像現在我們預測地球什麼時候將不再適合居住是一樣的)。於是有規劃有節奏的實行遷移殖民。所以金星上的資源被無情的開採揮霍,這也加速了金星的環境惡劣。
  • 解讀神話文明(二)飛船降落後人類的起源與殖民計劃
    上期講到飛船於450萬年前降落地球與人類起源是一致的,這期主要講關於人類起源的兩種推測。第一種推測就是他們的殖民計劃,這種如果成立的話,那麼我們和他們的DNA是一樣的,試想一下未來如果我們人類也進入星際文明也會帶上人類的基因遠航,因為在山海經裡有一個故事記載,龍生九子,說的是他們用龍的基因與其他物種配型成功後誕生的新物種。
  • 星際殖民第一步?從「建立月球精子庫」開始
    人類在科幻影視作品中展望星際殖民已有多年,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 宇宙射線可能對 DNA(以及人類的生殖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結果是相當令人欣喜的,儘管其 DNA 確實顯示有所損傷,但後代小鼠的健康似乎毫無問題,且未影響它們的繁殖能力
  • 未來可能會以傳輸「生命信息」方式來實現「星際殖民」。
    地球出現了生命,並且發展出人類文明。當人類發現自己實際生存在小小的地球,就有要在廣漠宇宙尋找智慧生命的渴望。同時人類也要為人類文明的未來考慮。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太陽會在五十億年後,演化成紅巨星走向末路。那時地球也因進入太陽紅巨星內部而化為一綹青煙。
  • 殖民火星後,人類身體將發生重大變化,新人類將誕生!
    若殖民火星成功,人類將以火星為更遠處太空探索的前沿基地。因為逃逸速度小,屆時的宇宙飛船可以以更小的能量就能進入太空,星際探索的難度、成本都將下降,當然,前提是人類能在火星基地上用來自火星的原材料製造飛船。大家在乘坐飛機、電梯等交通工具時,都有失重的體驗,感覺身體變輕,心裡空落落的不踏實。若身處火星表面,相比於在地球上,你的身體會感覺到自身好像變輕了一半多。
  • 人類想要進行星際移民?先通過大過濾器理論在說吧
    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曾經無數次的幻想,如果能夠走出走出太陽系,到廣闊的銀河之間擴展人類領地,將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可現實的情況是,人類就連登上最近的天體月球都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更何況走出太陽系了。也有人認為人類是永遠不會成為一個星際文明的,原因來自「大過濾器理論」。沒錯,就是為了解釋費米悖論而存在的。大過濾器理論認為:我們沒有辦法發現或者聯繫到外星人,是因為沒有外星人能夠發展到讓我們聯繫到。
  • 如果人類可以充分利用太陽散發的能量,人類文明將會怎樣?
    按照卡爾達舍夫文明體系的分法,如果人類能利用整個太陽的能源,將被分為Ⅱ類到Ⅲ文明之間。然而,如今的人類社會被分為0.7類文明,所以人類文明會經歷從I類文明的變化開始。天氣控制現在天氣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大,農作物生長、飛機航行、船隻遠洋等都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大雨,颶風,雪災,酷暑等每年都給人類社會造成大量損失。溫室效應,又會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一些沿海地區。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太陽的能量,我們就能控制氣候。
  • 外星人和極光效應——過去有文明在地球上殖民過?
    在尋求建造我們未來的星際飛船時,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它們的成本可能太高了。,除非一個物種的成員壽命很長,否則銀河級別的文化將很難出現。星際旅行的想法一直吸引著我們這個物種,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出生在地球上。因此,星際旅行對一個文明來說可能是不可行的。然而,研究人員研究了科幻小說的另一個方面,這是一個可以幫助回答著名的費米悖論的問題,即為什麼我們沒有看到外星生命的存在,因為有大量的世界可以發展。它們很大的機會出現,意味著我們應該已經直接或間接地發現它們的存在。
  • 宇宙物種起源,以科學的角度告訴你,星系殖民文明有多恐怖?
    這些殖民地會繼續發展,也會派遣更多的宇宙殖民飛船。一股意識流在星系中傳播開來,喚醒了整個星系,而這僅僅是星系生命周期的一小部分而已。即使飛船以可憐的亞光速航行,但每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都被佔領了,每一顆有潛力的行星都變成了星際網絡的一員,它們現在已經佔據了這個曾經沉睡星系的每一個角落和縫隙。但這僅僅只是一個故事。
  • 火星作為人類首選外星殖民地的優勢,殖民火星的步驟及巨大意義
    以人類未來一百年內的科技水平,火星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殖民外星的唯一選擇。一,火星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優勢。a,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 馬斯克再談「星際飛船」與「火星殖民」未來,這些或許都將會實現?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水,這些問題人類一直都非常急切地想要獲得答案,為此人們發射了不少的探測器前往火星,結果證明火星上確實有水,不過另一個問題「火星到底有沒有生命」目前還有待考究。當然在研究火星的同時,人們也曾多次嚮往殖民於火星,那麼火星殖民到底有沒有可能呢?
  • 殖民火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計劃嗎?
    他們認為火星不僅是一個由死去的微生物組成的行星陵墓,而且是人類的下一個行星家園。他們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地球或將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變得無法居住,或許是溫度上升、海平面上漲、全球核戰、彗星撞擊地球,甚至可能是太陽的衰變。科學家和航空工程師已經在為這場大災難做準備,他們建造了越來越大的火箭,並在夏威夷的一座火山上模擬了火星上的人類生活,但結果並不均衡。
  • 星際殖民2全種族詳解 StarDrive2九大種族圖文介紹
    在太空即時戰略遊戲星際殖民下面小編帶來星際殖民2全種族詳解,將StarDrive2中的九大種族進行詳細的圖文介紹,來看看你可以在遊戲中殖民統治哪些種族吧。
  • 人類為什麼還沒有發現外星文明?大過濾器摧毀了這些文明?
    ,外星文明會是什麼樣的?大過濾器理論大過濾器理論認為,從誕生生命到發展出星際文明需要9個階段:可自我複製的分子(比如RNA); 簡單(原核)單細胞生命; 複雜(真核)單細胞生命; 有性生殖; 多細胞生命; 腦量較大、使用工具的動物; 星際殖民擴張。只要不能達到星際文明,這個文明就最終會消失。
  • 火星殖民時間表定了?2024年人類登錄 2050年建城市
    眾所周知,馬斯克和他的公司SpaceX,最近完成了飛船全尺寸原型的第二次「跳躍」測試,將利用這種飛行器送太空人開啟星際旅行,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已公司名義開啟的星際殖民活動!據透露該公司研究的重型推進器,可以實現將飛船送入太空!
  • 如果火星殖民成功,未來會是什麼樣?看看科學家的分析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永遠都是不變的自然法則,目前地球上所有存在的生物都經過了這道法則的篩選,人類同樣也不例外,而這也正是人類能夠走上生物鏈頂端的原因,因為人類對於環境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一種高度社群化的生物,抱團取暖的生存方式讓人類孕育出了農業文明,而農業文明又進一步地增加了人類整個族群的數量,進而產生了部落、民族、國家等諸多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