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出現了生命,並且發展出人類文明。當人類發現自己實際生存在小小的地球,就有要在廣漠宇宙尋找智慧生命的渴望。同時人類也要為人類文明的未來考慮。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太陽會在五十億年後,演化成紅巨星走向末路。那時地球也因進入太陽紅巨星內部而化為一綹青煙。
人類文明如果希望存續,就需要在宇宙中尋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恆星系。但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也有四光年。適合人類生存的恆星系即使找到,也是大大超過這個距離。就是說人類即便找到了適宜的恆星系,也很難到達那裡。
不過人類還是熱衷於尋找第二家園。並且設想如何到達那裡讓地球文明在那裡延續。
建造可以容納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的宇宙飛船,經過漫長的歲月到達目的地。這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案。但由於路途遙遠,需要的時間可能是幾萬年。人類需要考慮在漫長歲月裡,如何在飛船裡保持人類的繁衍生息。在空間有限的飛船裡,這確實不易辦到。於是劉慈欣設想「流浪地球」方案,以一個完整星球來替代飛船,形成人類生存環境。不過這僅僅是幻想,相比飛船更不可能。
地球的生命個體都是有壽命的,無法長生不老。這是熵增定律使然。地球生命如何應對的呢?是繁殖。生命一生的努力最終是通過繁殖保持了種族的延續。頑強生命常會以生命的種子來挨過不利於生命生存的時期。種子會以較低的生命要求來抵抗外界環境的嚴酷。
如果在漫長的宇宙路途中,只是將生命的種子置於飛船,由生命的種子來完成生命的播撒。影片《星際穿越》裡的方案B就是飛船裡搭載人類胚胎、受精卵來完成人類文明在異星的發展。這樣的方案更容易實行。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會發現生命的種子其實是生命信息的濃縮。人類如此長途跋涉將生命的種子輸送到遙遠的異星,實質是在輸送生命信息。飛船是種子的載體,而種子又其實是生命信息的載體。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簡化,不但去掉飛船這樣的載體,更進一步去除生命信息的載體,例如種子。我們僅想辦法做到只傳輸生命信息,那麼一切將變得容易。
我們可以設想將來,我們可以通過光速的傳輸手段,將人類乃至地球其他生命信息,傳輸到遙遠的適宜異星,實現人類文明的「星際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