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2020-06-27 技術力量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

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約翰·尼科爾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約翰·尼科爾(John Nichol)說:「我們的研究證明,即使沒有光子,即使粒子從未相互作用,我們也能在兩個電子之間產生糾纏,以及實現量子門隱形傳態。」

糾纏是物理學術語。通俗來說,如果你從商店買了一雙鞋,但遺忘了一隻在店裡,你一回家就會自動知道它屬於哪只腳。這雙鞋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糾纏在一起的。

如果在你回來的時候,店主拿出了另外一隻鞋,你會認為他們要麼是記得你的銷售情況,要麼是剛好猜測對。

在你看這隻鞋子之前,真正的詭異的事情就出現了,你不知道這隻鞋是左腳還是右腳。就在那一刻,店裡遺留的那隻也會因為你觀察家中的鞋子而突然變形。

在物理學家提出量子糾纏理論後近一個世紀後,我們現在知道糾纏粒子之間的傳送是宇宙在基本層面上的運作方式。

雖然這並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傳送方式,但描述這種信息跳躍在進行特殊類型的計算時可能會非常有用。

典型的計算機邏輯是由位的二進位語言組成的,標記為1和0。量子計算是用可以同時佔據兩種狀態的量子位構建的,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這是經典技術無法觸及的。

問題在於,宇宙就像一雙大鞋,當任何一個量子比特與環境互動的那一刻,都有可能將你「猜哪只腳」 的遊戲變成一場噩夢般的賭博。

由於光子可以通過真空或光纖在巨大的距離內以光速快速分離,操縱光子傳輸其糾纏狀態變得更加容易。

但分離糾纏電子對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因為它們在反彈時的笨拙相互作用幾乎肯定會破壞它們數學上的純量子狀態。

不過,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努力的挑戰。

尼科爾說:「單個電子是很有前途的量子,因為它們非常容易相互作用,而且半導體中的單個電子量子也是可擴展的。可靠地創建電子之間的長距離相互作用對於量子計算來說至關重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團隊利用了支配構成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粒子保持其位置的法則。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上圖中,a為有條件糾纏交換的電路圖。b左側的無條件單子概率p(SL)沒有振蕩,但p(SL∣SR)和p(SL∣TR)有明顯的單子-三子振蕩。模擬預測以相同的顏色顯示。 c在量子位1和2上測量的提取振蕩頻率與重複數與測量的超細梯度的比較。d 條件門傳送的電路圖。 e只顯示出微弱的振蕩,但p(SR∣SL)和p(SR∣TL)顯示出突出的單三態振蕩。f 提取的糾纏交換和門-遠傳振蕩頻率與重複次數的比較。

任何兩個具有相同量子自旋狀態的電子都不能佔據空間中的同一位置。但有一點漏洞:附近的電子可以交換它們的自旋,就像你的腳可以交換鞋子一樣,如果你把它們帶到足夠近的地方。

之前的研究已經證明,這種交換可以被操縱,根本不需要移動電子,這為遠程傳輸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方法。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上圖中,a量子電路將一個狀態從量子位1傳送到量子位4。b 實驗測得a中65536次單次實現遠傳序列的概率分布,白色的交叉點表示用於計算概率的閾值。c 從 b 中的分布中提取的概率 p。 d 模擬計算的概率,忽略了任何誤差。e模擬概率考慮了讀出誤差、狀態準備誤差、電荷噪聲和超細場。所有的概率都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百分之一。

最新的研究有助於使這一過程更接近技術現實,克服了將量子怪異與現有計算技術連接起來的障礙。

尼科爾認為:「我們為糾纏交換提供了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兩個電子之間創造了糾纏,即使粒子從來沒有相互作用,以及量子門隱形傳態。我們的研究證明,即使沒有光子,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當然,我們距離用電子代替光子進行這種量子信息傳輸還有一段距離。研究人員還沒有走到測量電子本身狀態的地步,這意味著仍可能有各種問題需要克服。

但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電子之間有可能進行遠距離傳輸,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為未來工程師們帶來一種技術層面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相關焦點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在光子之間傳送信息已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以實現。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原子系統間可實現遠距離量子隱形傳輸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7日報導,幾年前,科學家們就成功地實現了光與光系統間的量子信息隱形傳輸。2006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實現了光和氣態原子間的量子信息隱形傳輸。現在,他們又實現了量子信息在兩團氣態原子云間的隱形傳輸,且已取得了穩定的結果,數次嘗試均告成功,這被研究人員視為非常重要的一步。論文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用到了兩個相互獨立的玻璃容器,每個容器內包含有由數十億個銫氣態原子組成的雲團。他們首先朝第一個玻璃容器內發送雷射,接著,奇異的量子現象發生了:光和氣體相互糾纏在一起,這意味著它們已經建立了某種量子連接。
  • 固體系統中首次實現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
    OFweek通信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5日報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科學家首次在一個類似計算機晶片的電子電路中,將信息從其一角「隱形傳輸」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在一個固體系統中成功實現了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從發送方到接收方不用傳輸信息載體,這種電路是未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環。
  • 物理學家發現在物質粒子之間量子傳送信息
    羅切斯特大學/亞當·芬斯特一種用於量子處理的半導體晶片物理學家認為,通過利用量子糾纏背後的「幽靈」定律,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讓信息在一對相隔一定距離的電子之間跳躍。在光子——無質量的光粒子——之間傳送基本狀態正迅速成為舊新聞,這是一個我們仍在學習在計算和加密通信技術中利用的技巧。
  • 物理學家剛剛實現了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首次量子隱形傳態
    隨著2019年臨近尾聲,全面實現量子計算的旅程仍在繼續:物理學家首次能夠證明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
  • 量子態隱形傳輸達到143公裡 創造最遠距離紀錄
    核心提示: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物理學家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最遠距離——143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5日報導,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物理學家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最遠距離——143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實驗向基於衛星的量子通信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量子態隱形傳輸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是未來量子通信網絡的核心要素。
  • 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信息 「瞬間」傳輸
    布裡斯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一款晶片,能在電路中生成光粒子,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遠距離瞬間通信。量子晶片渲染圖英國和丹麥科學家稱,他們首次實現了信息在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瞬間傳輸」,此舉可能催生更安全的「量子網絡」。
  • 遠距離高保真量子隱形傳態實現!向建立量子網際網路邁出重要一步
    據《PRX量子》報導,美國研究團隊利用現有材料和最先進的量子裝置,搭建了兩個測試臺,首次在44公裡的遠距離內實現了保真度大於90%的量子隱形傳態。此研究是建立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舉措,或將徹底改變安全通信、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在量子網際網路中,儲存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通過糾纏,實現遠距離信息傳輸。
  • 北大郭弘團隊實現國際傳輸距離最遠的相干態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
    相干態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Continuous-Variabl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簡稱CV-QKD)具有成碼高、採用光通信通用器件實現、可與現有光通信業務共纖同傳等突出優勢,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由於CV-QKD系統量子態本身非常微弱,長距離傳輸會進一步降低信號的功率,增加系統的噪聲,導致信噪比極低,提取安全密鑰非常困難。
  • 如何實現量子密鑰分發的最遠光纖傳輸距離
    讀者朋友可能要問了,Charlie作為探測器,一旦被攻擊了,敵人不還是能知道發送的信息嗎?這就要說到這個協議的巧妙之處了。Alice或Bob除了擁有一套用來發送光子的系統,還有一套虛擬系統,這兩個系統之間存在糾纏。
  • 科學家成功實現遠距離量子隱形傳態,人類開始邁向量子網際網路
    一個研究組第一次實現了遠距離量子隱形傳輸(Quantum Teleportation),傳輸的距離可達44公裡,較之前其它研究實現的6公裡紀錄有了顯著的提高。
  • 科研團隊證實量子糾纏 或打破愛因斯坦光速原理
    但是,在最近在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一名荷蘭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表示,他們的實驗據說可以證明量子力學最根本的理論之一:物質的確可以遠隔萬裡卻互相作用。這或許會打破愛因斯坦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說法,有科學家表示,該研究證實微觀世界中成對的亞原子粒子( sub-atomic particle)之間存在超越時空的信息傳遞方式。
  • 原子之間驚人的通信可以改善量子計算
    來源:德尼茲·亞武茲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組物理學家已經確定了相對遙遠的原子之間相互交流的條件,這種方式以前只在原子之間更緊密地看到,這種發展可以應用到量子計算。物理學家的發現發表在10月14日出版的《物理評論A》雜誌上,為產生糾纏原子開闢了新的前景,這個術語被賦予了遠距離共享信息的原子,這對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非常重要。
  • 科學家已經實現44公裡距離的量子傳輸,量子網際網路可能即將到來
    #量子通信#科學家們正在逐步接近實現超安全,超快速量子網際網路的可能性: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在44公裡(27英裡)的總距離上「傳送」高保真量子信息。當要建立一個真正的,有效的量子網際網路時,數據保真度和傳輸距離都至關重要,而在這兩個領域中取得進展對於建立下一代通信網絡的人們來說都是值得慶祝的。
  • 「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能實現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嗎?
    中國16日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科學家將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這顆衛星之間開展「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這與《星際迷航》中的超時空傳輸很類似。當然,它們並不相同——在中國科學家開展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中,被傳輸的是信息而非實物。什麼是量子隱形傳態?
  • 國外團隊已經實現了量子之間「瞬移」生活中哪裡用得到這項科技呢
    量子隱形傳態是改進量子計算的重要一步雖然人類的隱形傳態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但在量子力學的亞原子世界中,隱形傳態是可能的,儘管這並非電視上通常描繪的方式。在量子世界中,隱形傳態涉及信息的傳輸,而不是物質的傳輸。
  • 1.9倍光速傳輸信息 量子糾纏態是如何做到的
    而中科大的研究團隊此次則成功地通過實驗驗證:在PT對稱理論的世界中,糾纏可以被用來實現超光速的信息傳輸。   量子力學誕生100多年以來,幾乎在所有物理學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對於量子力學的基礎,特別是它如何與廣義相對論理論相融合的問題,直到現在,量子力學理論仍不能給出滿意的答案。
  • 量子傳輸的倫理悖論,《星際迷航》的人體傳輸後你還是原來的你嗎
    愛因斯坦曾稱這種現象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可被用於遠距離傳輸信息。處於糾纏態的量子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無論相隔多遠,他們總是會做出相同的舉動,所以這兩兄弟中的任意一個都可以完美複製出另一個的當前狀態。利用這種神奇的性質,我們就可以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為此,我們需要三個光子:一個最初的光子A,一對糾纏光子B和C。我們要做一次測量,但不是對A或者B進行測量,而是把它們輸入到一個測量裝置裡,測量它們之間的關係,然後我們就能得到兩個比特的信息。一旦得到這個信息,A、B兩個光子就被破壞了。
  • 我國實現16公裡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
    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成功實現了16公裡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個距離是目前世界紀錄的20多倍。該實驗首次證實了在自由空間進行遠距離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可行性,向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的最終實現邁出了重要一步。6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以封面文章發表了這一成果。
  • ...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證實量子糾纏 或打破愛因斯坦光速不變原理
    但是,在最近在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一名荷蘭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表示,他們的實驗據說可以證明量子力學最根本的理論之一:物質的確可以遠隔萬裡卻互相作用。這或許會打破愛因斯坦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說法,有科學家表示,該研究證實微觀世界中成對的亞原子粒子( sub-atomic particle)之間存在超越時空的信息傳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