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剛剛實現了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首次量子隱形傳態

2020-11-26 騰訊網

隨著2019年臨近尾聲,全面實現量子計算的旅程仍在繼續:物理學家首次能夠證明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

簡而言之,這一突破意味著信息不是通過物理電子連接而是通過量子糾纏在晶片之間傳遞,而是通過使用量子物理學原理將兩個粒子連接在一個間隙上來實現的。

我們還不了解有關量子糾纏的一切(這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名的「怪異動作」的現象),但是即使到目前為止我們僅限於使用量子糾纏,也能夠使用它來在計算機晶片之間發送信息很重要。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環境。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Dan Llewellyn解釋說: 「我們能夠在實驗室中的兩個晶片上演示高質量的糾纏連結,其中每個晶片上的光子共享一個量子態。」

「然後對每個晶片進行完全編程,以執行一系列利用糾纏的演示。」

假設地,量子糾纏可以在任何距離上起作用。兩個粒子密不可分地連接在一起,這意味著無論一個粒子在哪裡(在這種情況下,在單獨的計算機晶片上),它們都可以告訴我們有關另一個粒子的一些信息。

為了獲得結果,該團隊生成了糾纏的光子對,以確保低幹擾水平和高準確性的方式對量子信息進行編碼。最多四個量子位(與傳統計算位的量子等效)連結在一起。

Llewellyn說: 「旗艦演示是一個兩晶片的隱形傳態實驗,通過該實驗,在執行量子測量之後,粒子的單個量子態將在兩個晶片之間傳輸。」

「這種測量利用了量子物理學的奇怪行為,它同時破壞了糾纏連結,並將粒子狀態轉移到了已經在接收器晶片上的另一個粒子上。」

然後,研究人員能夠進行保真度達到91%的實驗,因為幾乎所有信息都可以準確地傳輸和記錄。

科學家越來越了解量子糾纏的工作原理,但目前很難控制。這不是您可以安裝在筆記本電腦中的東西:您需要大量笨重,昂貴的科學設備才能使其正常工作。

但是希望這樣的實驗室的進步有一天可能會導致計算的進步,每個人都可以利用–超強大的處理能力和具有內置黑客保護功能的下一代網際網路。

隱形傳輸的低數據丟失和高穩定性,以及科學家能夠克服實驗的高度控制,這些都是後續研究的有希望的跡象。

對於努力使量子物理學與當今計算機中使用的矽晶片(Si-chip)技術以及用於製造這些晶片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一起工作,這也是一項有用的研究。

北京大學量子物理學家王建偉說: 「將來,量子光子器件和經典電子控制項的單矽晶片集成將為完全基於晶片的CMOS兼容量子通信和信息處理網絡打開大門。」 。

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物理學》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實現: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量子隱形傳態|華人一作
    然而,這些技術都依賴於「量子信息」 ,這些信息通常編碼在單個量子粒子中,極難控制和測量。而最近,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丹麥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實現了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也就是說,在不需要任何物理和電子連接的情況下,信息能夠從一個晶片即時傳送到另一個晶片。
  • 矽光子晶片首次實現晶片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和多光子糾纏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信息是無法複製的,然而在經典世界中卻是可能發生的。儘管如此,信息原則上可以通過稱為量子隱形傳態的現象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許多應用,例如量子通信、傳感和分布式雲量子計算,都需要在獨立的晶片系統之間實現相干光子互連。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架構和系統可能最終需要量子互連來實現超越單個晶圓片限制的擴展,並向多晶片系統發展。集成光學為量子信息處理和收發提供了一個通用的平臺。量子協議的實現要求能夠產生多個高質量的單光子,並使用多個高保真操作器處理光子。
  • 「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能實現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嗎?
    中國16日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科學家將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這顆衛星之間開展「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這與《星際迷航》中的超時空傳輸很類似。當然,它們並不相同——在中國科學家開展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中,被傳輸的是信息而非實物。什麼是量子隱形傳態?
  • 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原標題: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記者3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近日,《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這一成果。
  •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 科學家們發現,電子之間也有量子隱形傳態,這對量子計算機來說很重要
    羅徹斯特大學和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量子隱形傳態不僅可以發生在光子之間,還可以發生在電子之間。這項研究對改善量子計算的效率至關重要,而量子計算又有望促進更快,更高效的傳感器和處理器單元的發展。
  • 中國科學家實現地星間量子隱形傳態
    雖然我們目前離瞬間傳輸人類還很遙遠,但中國科學家已經藉助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實現了地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報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的兩項最新成果,其中一項就是地星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
  • 遠距離高保真量子隱形傳態實現!向建立量子網際網路邁出重要一步
    據《PRX量子》報導,美國研究團隊利用現有材料和最先進的量子裝置,搭建了兩個測試臺,首次在44公裡的遠距離內實現了保真度大於90%的量子隱形傳態。此研究是建立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舉措,或將徹底改變安全通信、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在量子網際網路中,儲存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通過糾纏,實現遠距離信息傳輸。
  • 中科大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8月10日,從中科大傳來有關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區的新突破:量子隱形傳態的距離從2010年的16公裡,首次達到了97公裡。通俗地打個比方來解釋,原本咱們像哈利·波特那樣「嗖」的一聲「幻影移形」,只能從中科大「瞬移」到大蜀山;這一次突破,則讓咱們有望一下子「幻影移形」上太空。
  • 科學家首次用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實現量子三元通信
    請和我們共同慶祝量子物理學領域的一個新成就:科學家能夠「傳送」一條qutrit,即同時具有三種狀態的量子信息,為量子計算和通信開闢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在那之前,量子隱形傳態只能通過量子位(qubits)實現,儘管其可傳輸的距離之遙遠令人印象深刻。
  • 物理學家發現在物質粒子之間量子傳送信息
    羅切斯特大學/亞當·芬斯特一種用於量子處理的半導體晶片物理學家認為,通過利用量子糾纏背後的「幽靈」定律,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讓信息在一對相隔一定距離的電子之間跳躍。在光子——無質量的光粒子——之間傳送基本狀態正迅速成為舊新聞,這是一個我們仍在學習在計算和加密通信技術中利用的技巧。
  • 量子隱形傳態新技術:讓物體「瞬間移動」成為可能?
    全球首次推出 VELDT智能手錶:數字與模擬技術的融合 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東京)與俄羅斯科學院6月30日宣布「成功開發出了新的宏觀物體瞬移方法」。 科幻片中的隱形傳態是指瞬間將人和物體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瞬間移動」。看到這則消息,恐怕每個人都會好奇:像「任意門」一樣的瞬間移動真的能夠實現嗎?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2020-12-21 19:58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為構建高效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中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新社合肥12月19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如何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而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是當前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科學家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本報訊(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研究人員實現了持續、高保真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科學家們與五家機構的合作夥伴在實現量子網際網路的方向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發表在PRX Quantum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該團隊首次展示了一種由保真度大於90%的光子(光粒子)構成的量子比特的持續遠程傳送實驗。
  • 量子通信之量子隱形傳態,到底能不能實現「瞬移」?
    很多人認為「量子隱形傳態」也許能讓它成為可能,那「量子隱形傳態」是什麼呢?量子隱形傳態1993年,美國科學家貝內特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之後,貝尼特同另外5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聯合發表了一篇題為《由經典和EPR通道傳送未知量子態》的論文,論文基於量子糾纏理論,提出了利用經典和量子相結合的方法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方案,由此開創了研究量子隱形傳態的先河,也因此激發了人們對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興趣。
  • 量子隱形傳態,實現安全地傳送量子信息!
    橫濱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實現在鑽石內安全地傳送量子信息,這項研究對量子信息技術(共享和存儲敏感信息的未來)具有重大意義。其研究成果於2019年6月28日發表在《通信物理學》上。橫濱國立大學工程學教授、該研究作者小坂秀夫(Hideo Kosaka)說:量子隱形傳態允許把量子信息轉移到一個原本無法進入的空間,它還允許將信息傳輸到量子內存中,而不會洩露或破壞存儲的量子信息。
  • 固體系統中首次實現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
    OFweek通信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5日報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科學家首次在一個類似計算機晶片的電子電路中,將信息從其一角「隱形傳輸」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在一個固體系統中成功實現了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從發送方到接收方不用傳輸信息載體,這種電路是未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