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記者3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近日,《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這一成果。

潘建偉小組選取單光子自旋和軌道角動量作為研究對象,創造性地發展了多項新穎的多粒子多自由度的糾纏操縱技術,巧妙地設計了利用單光子非破壞測量技術實現自旋和軌道角動量多自由度貝爾態測量的新方案。

研究人員成功製備了國際上最高亮度的自旋—軌道角動量超糾纏源、高效率的軌道角動量測量器件,突破了以往國際上只能操縱兩光子軌道角動量的局限,搭建了6光子11量子比特的自旋—軌道角動量糾纏實驗平臺,成功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

這是自1997年國際上首次實現單一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以來,科學家經過18年努力在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為發展可擴展的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然》邀請國際知名量子光學專家Wolfgang Tittel在同期的「新聞視角」欄目撰文評論稱:「該實驗實現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個最深遠和最令人費解的預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並可以作為未來量子網絡的一個強大的基本單元。」

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在概念上類似於科幻小說中的「星際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糾纏把量子態傳輸到遙遠地點,而無須傳輸載體本身。量子隱形傳態作為量子信息處理的基本單元,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997年,國際上首次報導了單一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的實驗驗證,該工作隨後入選《自然》雜誌「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然而,以往所有的實驗都只能傳輸單個自由度的量子狀態,而真正的量子物理體系自然地擁有多種自由度的性質。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作為發展可拓展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技術的必經途徑,成為近20年來量子信息基礎研究領域的一個巨大挑戰。(丁佳)

《中國科學報》 (2015-03-09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了路徑比特的相干性問題,製備出了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解決路逕自由度的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  2017年起,研究組開始了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驗研究。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解決路逕自由度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
  • 科學家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解決路逕自由度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
  • 中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新社合肥12月19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如何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而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是當前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中科大團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解決路逕自由度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
  • 中科大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我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科技日報合肥12月20日電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解決路逕自由度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
  • 【科技日報】我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諸多優點。  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解決路逕自由度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2017年起,他們將目標瞄準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 重大進展,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IT之家獲悉,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而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是當前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瞬間傳輸 量子隱形傳態有多神奇
    「瞬間傳輸」還是個夢,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已經實現了地面與量子衛星「墨子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全球化量子網絡的關鍵   華商報:量子隱形傳態,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湯衛東:「墨子號」之前,量子隱形傳態的相關實驗技術經過了多年發展,但由於光纖的損耗,最遠的傳輸距離只能達到100公裡量級。這次實驗完成了1400公裡距離的量子隱形傳態。
  • 我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 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解決路逕自由度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
  •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 中科大團隊: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公示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本報合肥8月18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以編輯推薦的形式於8月1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隱形傳態 傳的是信息不是物質
    」還是個夢,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已經實現了地面與量子衛星「墨子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全球化量子網絡的關鍵   華商報:量子隱形傳態,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湯衛東:「墨子號」之前,量子隱形傳態的相關實驗技術經過了多年發展,但由於光纖的損耗,最遠的傳輸距離只能達到100公裡量級。這次實驗完成了1400公裡距離的量子隱形傳態。
  • 「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能實現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嗎?
    中國16日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科學家將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這顆衛星之間開展「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這與《星際迷航》中的超時空傳輸很類似。當然,它們並不相同——在中國科學家開展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中,被傳輸的是信息而非實物。什麼是量子隱形傳態?
  • 科學家首次用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實現量子三元通信
    請和我們共同慶祝量子物理學領域的一個新成就:科學家能夠「傳送」一條qutrit,即同時具有三種狀態的量子信息,為量子計算和通信開闢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在那之前,量子隱形傳態只能通過量子位(qubits)實現,儘管其可傳輸的距離之遙遠令人印象深刻。
  • 星地量子隱形傳態成功 「瞬間轉移」不遠了?
    8月10日凌晨,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單位宣布,「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華商報:這次量子隱形傳態實驗有啥不一樣的地方?  湯衛東:量子隱形傳態最早應該是1997年實現的,當時潘老師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塞林格教授組裡讀博士,他們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的文章,這篇文章後來入選了《自然》雜誌的「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不過,1997年實現的是單個光子的單個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
  • 華東師範大學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荊傑泰團隊利用前期發展的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結合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成功構建了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