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2020-11-26 中國政府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以編輯推薦的形式於8月1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通過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精確主動操縱,量子信息以一種變革性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傳輸,在信息安全與計算速度等方面可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量子通信是目前唯一被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訊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傳輸問題。量子計算由於其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有望為密碼分析、大數據處理和材料設計等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解決方案。量子隱形傳態能夠藉助量子糾纏將未知的量子態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遠距離量子通信和分布式量子計算的核心功能單元。

在此之前,所有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都局限於量子態的二維子空間。高維量子態的隱形傳態作為完整傳輸一個量子系統的最後一個待解決挑戰,由於其可行性理論方案和實驗技術上的雙重困難,一直懸而未決。對於高維體系,由於其以維度的平方項增多的貝爾態數量和隨之增加的複雜糾纏特性,必須發展出一套全新的可行理論方案。在實驗技術上,高維貝爾態測量需要等效地實現獨立光子的高維量子態之間的控制邏輯門,這也是量子信息技術的「無人區」。

解決這個關鍵問題需要理論和實驗的同步創新。2014年,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後,隨即投入了對高維度課題的潛心研究。在理論上,該團隊首次提出了光子體系中可擴展至任意維度的貝爾態測量和量子隱形傳態方案;在實驗上,該團隊引入一個額外輔助光子,發展了高穩定性多通道路徑幹涉技術,開創了多光子多維度相互作用的實驗先河,在此基礎上實現了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實驗測試了三維量子態的全部12個無偏基矢,測量了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為75%,以25個統計標準偏差超出了經典界限,嚴格證明了該過程的非經典性以及高維特性。

審稿人指出,高維量子隱形傳態是量子通信領域的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解決這個挑戰將開啟量子力學基礎檢驗和量子技術的激動人心的新應用,這是一個非常英雄式的努力,這明顯是量子通信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科技部、教育部、安徽省等的支持。(記者 常河)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公示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本報合肥8月18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以編輯推薦的形式於8月1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瞬間轉移將實現?我國取得突破: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
    ,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實現了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這個消息傳出之後,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甚至也有許多權威的媒體爭先恐後的對這一件事情進行了報導。那麼高緯度量子隱形傳態究竟是什麼呢?它與瞬間轉移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2020-12-21 19:58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為構建高效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
  • 我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科技日報合肥12月20日電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
  • 「人體」的瞬間轉移將實現?中國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
    ,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實現了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這個消息傳出之後,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甚至也有許多權威的媒體爭先恐後的對這一件事情進行了報導。那麼高緯度量子隱形傳態究竟是什麼呢?它與瞬間轉移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原標題: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記者3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近日,《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這一成果。
  • 科學家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
  • 【科技日報】我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科技日報】我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2020-12-21 科技日報 吳長鋒 桂運安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大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我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 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
  • 科學家首次實現: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量子隱形傳態|華人一作
    然而,這些技術都依賴於「量子信息」 ,這些信息通常編碼在單個量子粒子中,極難控制和測量。而最近,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丹麥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實現了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也就是說,在不需要任何物理和電子連接的情況下,信息能夠從一個晶片即時傳送到另一個晶片。
  • 重大進展,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發布,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IT之家獲悉,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而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是當前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能實現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嗎?
    中國16日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科學家將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這顆衛星之間開展「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這與《星際迷航》中的超時空傳輸很類似。當然,它們並不相同——在中國科學家開展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中,被傳輸的是信息而非實物。什麼是量子隱形傳態?
  • 中科大團隊: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科大團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
  • 科學家首次用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實現量子三元通信
    請和我們共同慶祝量子物理學領域的一個新成就:科學家能夠「傳送」一條qutrit,即同時具有三種狀態的量子信息,為量子計算和通信開闢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在那之前,量子隱形傳態只能通過量子位(qubits)實現,儘管其可傳輸的距離之遙遠令人印象深刻。
  • 物理學家剛剛實現了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首次量子隱形傳態
    隨著2019年臨近尾聲,全面實現量子計算的旅程仍在繼續:物理學家首次能夠證明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
  •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科學家實現地星間量子隱形傳態
    雖然我們目前離瞬間傳輸人類還很遙遠,但中國科學家已經藉助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實現了地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報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的兩項最新成果,其中一項就是地星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