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團隊已經實現了量子之間「瞬移」生活中哪裡用得到這項科技呢

2020-09-05 小宇看事件

量子隱形傳態是改進量子計算的重要一步

雖然人類的隱形傳態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但在量子力學的亞原子世界中,隱形傳態是可能的,儘管這並非電視上通常描繪的方式。在量子世界中,隱形傳態涉及信息的傳輸,而不是物質的傳輸。


去年,科學家證實,即使光子沒有物理連接,信息也可以在計算機晶片上的光子之間傳遞。現在,根據最新研究,電子之間也可能實現隱形傳送。

&39;

量子隱形傳態是愛因斯坦著名的「遠距離的鬼動作」的例證,也被稱為量子糾纏。在糾纏(量子物理學的基本概念之一)中,一個粒子的性質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性質,即使粒子之間相距很遠也是如此。量子隱形傳態涉及兩個遙遠的糾纏粒子,其中第三個粒子的狀態立即將其狀態「傳送」到兩個糾纏粒子上。


量子隱形傳態是量子計算中傳輸信息的重要手段。雖然典型的計算機由數十億個稱為位的電晶體組成,但量子計算機將信息編碼為量子位或qubit。一個位具有單個二進位值,可以為「 0」或「 1」,但量子位可以同時為「 0」和「 1」。單個量子位同時佔據多個狀態的能力是量子計算機巨大潛力的基礎。


科學家最近通過使用電磁光子創建了遙遠糾纏的量子位對,證明了量子隱形傳態。並且,由單個電子製成的量子位也有望在半導體中傳輸信息。單個電子是有前途的量子位,因為它們彼此之間非常容易相互作用,並且半導體中的單個電子量子位也是可擴展的。可靠地在電子之間建立長距離相互作用對於量子計算至關重要。事實證明,創建遠距離糾纏的電子量子位對是遙不可及的,儘管這項任務頗具挑戰性:儘管光子自然地在遠距離內傳播,但電子通常被限制在一個地方。


糾纏的電子對

為了證明使用電子進行量子隱形傳態,研究人員利用了基於海森堡交換耦合原理的最新開發技術。單個電子就像條形磁鐵,其北極和南極可以向上或向下指向。極的方向(例如北極是否指向上方或下方)被稱為電子的磁矩或量子自旋狀態。如果某些種類的粒子具有相同的磁矩,則它們不能同時在同一位置。即,處於相同量子態的兩個電子不能彼此重疊。研究人員使用該技術分配糾纏的電子對並傳送其自旋態。


在糾纏交換中,即使粒子永不相互作用,也會在兩個電子之間產生糾纏,而「量子門隱形傳態」是使用隱形傳態進行量子計算的一種潛在有用技術,工作表明,即使沒有光子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些結果為涉及所有物質的自旋態而不僅僅是光子的量子遠傳研究的未來鋪平了道路,並為量子電子在量子位半導體中令人驚奇地有用的能力提供了更多證據。

相關焦點

  • 人類可以通過量子糾纏實現「瞬移」,但卻不敢人體實驗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們來說說「瞬移」。「瞬移」是一種超級牛的超能力,看過電影「心靈傳輸者」的朋友,都會為電影中主人公那種瞬間移動的能力感到驚奇和羨慕,想去哪裡時,瞬間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想要某種超能力,反正對我來說,瞬移就是最好的超能力了。
  • 人類可以通過量子糾纏實現「瞬移」,但卻不敢人體實驗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們來說說「瞬移」。「瞬移」是一種超級牛的超能力,看過電影「心靈傳輸者」的朋友,都會為電影中主人公那種瞬間移動的能力感到驚奇和羨慕,想去哪裡時,瞬間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想要某種超能力,反正對我來說,瞬移就是最好的超能力了。
  • 量子通信之量子隱形傳態,到底能不能實現「瞬移」?
    有沒有很羨慕科幻電影裡瞬時傳送的科技,或者玄幻小說裡瞬時移動的能力,我不僅羨慕過而且還幻想過,幻想著自己擁有了瞬移的能力,做了很多不可描述的事情。要是現實裡真的擁有了這種能力,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可是現實裡真的能實現嗎?曾經小說電影裡出現的超能力:意念操控,現在不就是成為了現實了嗎?
  • 網友問:量子糾纏技術,是否可以實現人體的瞬移?
    類似「量子瞬移」的新聞和文章,艾伯菌在很多地方見到過,讓我感覺荒謬百出、不切實際。大部分人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大致意思為:傳輸一個人,需要把這個人所有物質的狀態,包括量子狀態進行複製和傳送,然後在另外一個地方使用對應物質進行重組,然後簡單計算數據量太大,所以無法實現!對於這個解釋,艾伯菌就覺得不可思議!
  • 100公裡光子瞬移成功實現 人體瞬移已不遙遠
    在一項聽上去幾乎像是《星際迷航》中場景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成功地將一束光在光纖中「瞬間傳送」了大約100公裡的距離。這項技術未來可能會在密碼學領域擁有應用前景,後者的主要目的便是實現對信息的安全傳輸,其中也包括地球與飛船之間的信息傳輸。
  • 人類距離瞬移還有多遠,量子糾纏能否根本解決瞬移問題?
    二、瞬移的理論基礎 這麼說,那人類想要實現瞬移就真的沒有一點希望了嗎?下面就要來說說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這或許人類打開瞬移大門的金鑰匙。 量子力學,是屬於微觀的概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科學家們深入到了微觀世界之後,發現這個世界的規則與我們宏觀世界的規則很不一樣。科學家們發現,在微觀世界裡,如果我們把一個量子系統(可以是一個原子,或者是一束雷射等等)用某種辦法把它們「切割」開,分成兩個更小的粒子,則這兩個小粒子之間就會具有「心靈感應」的特點。
  • 量子傳送!實現人類"瞬移"不是夢!
    今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雖然「星際迷航」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稱,中國科技大學在合肥市進行的研究以及卡爾加裡大學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市的研究,均已經證明利用光纖進行量子隱形傳輸的可行性。
  • 現實中如何實現瞬移?
    追求高速,當然不能止步——在浩瀚的宇宙中,哪怕用光速飛行都會耗時彌久。怎樣才能更快地位移呢?比光速更快的,只有思想了……思想比光速更快,只是一種比喻啦。不過我們人類的想像力真的很強大!不少科學技術,最初就來自於一個幻想。但是,在這個話題上,我們碰到的是物理學的玻璃天花板。
  • 科學家實現100公裡光子瞬移
    在一項聽上去幾乎像是《星際迷航》中場景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成功地將一束光在光纖中「瞬間傳送」了大約100公裡的距離。這項技術未來可能會在密碼學領域擁有應用前景,後者的主要目的便是實現對信息的安全傳輸,其中也包括地球與飛船之間的信息傳輸。「量子瞬間傳送」技術依賴的基礎是一種被稱作「量子糾纏」的現象。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來源:環球科學研究團隊通過中科大校園與合肥軟體園之間的光纖,實現了遠距離的量子糾纏。近些年來,量子通信因其無與倫比的安全性備受關注,但在技術層面,遠距離的傳輸卻面臨大量挑戰。其中之一,便是減少光纖中的信號損耗,以提升傳輸距離。
  • 量子世界的瞬移,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佩雷斯的回答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幽默笑話,還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釋,用一個隱喻來詮釋我們在科幻小說中見過無數次的過程的真實性。事實上,確實存在隱形傳態,在現實世界中,儘管它與星際迷航系列中著名的《星際迷航,史考特!》大不相同。得益於佩雷斯和其他五位研究人員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理論研究,真實科學中的隱形傳態理論於1993年開始形成,為量子隱形傳態奠定了基礎。
  • 人類能否通過量子糾纏實現人與物體遠距離傳送即「乾坤大挪移」?
    自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以來,人類對量子的研究已經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其中,對量子糾纏現象的研究和應用成果最為顯著。那麼什麼是量子糾纏呢?所謂量子糾纏是指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距離遙遠,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潘建偉、包小輝及其同事利用一種名為腔增強的量子效應,來製備糾纏原子和光子,再將這些糾纏原子和光子轉換為適合於電信傳輸的頻率,最後在兩個由 50 公裡長光纖連接的節點之間實現了糾纏。就像計算機中的硬碟驅動器一樣,量子儲存器存儲量子信息。它們是構建量子網際網路的必要部分,並將促進實現超安全的量子通信,允許遠程量子計算機一起工作。以前,科學家已經實現了相距 1200 公裡的單個光粒子糾纏,但是這種糾纏無法存儲,而量子儲存器糾纏之前最大物理距離只有一公裡之遙。
  • 三箱口罩成功實現量子瞬移——記武漢紅會科研創新
    一個問題:同一箱口罩,為什麼能先從峇里島飛到武漢,繼而瞬移到麗江,然後再被中學生重新捐給麗江紅會呢?一定是量子糾纏、量子波動、量子塌陷、量子瞬移。的零花錢在國外採購4萬個口罩捐獻給麗江紅十字會?想幹嘛呢? 能幹嘛呢?
  • 上海交大金賢敏團隊與合作者在光子晶片中實現量子與非邏輯門
    10月14日,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以「Integrated Quantum-Walk Structure and NAND Tree o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與南方科技大學翁文康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種通過耦合鏈產生高斯波包的量子滑梯結構,並利用該量子滑梯實現了量子與非邏輯門器件
  • 中國團隊首次實現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成果被《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宣布,由該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 原子和一個銣-87 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
  • 科幻電影中的「瞬間移動」,人類能實現嗎?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將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場景。一去十萬八千裡,費時幾乎為零,聽起來就很酷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場景能實現嗎?「瞬間傳送」有沒有什麼可靠的技術支持呢?
  • 量子通信是什麼?量子計算到底好在哪裡?
    國外發展 為了解國外的發展歷程,下面列出國外的幾個量子通信實驗: (1)1993年,英國國防部研究局實現了在光纖中利用BB84協議進行了10km距離上的量子密鑰分發。 (2)2000年,美國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實現了1.6km自由空間的量子密鑰分發。
  • 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宏觀物體之間成功地實現了量子糾纏
    但這一現象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的基石。直到現在,量子糾纏還只是在最小的尺度上被證明,比如在基於光和原子的系統中。任何增加尺寸的嘗試都會導致穩定性問題,最輕微的環境幹擾破壞了連接。但是新的研究改變了這一切,通過證明這種「幽靈般的行動」確實可以成為巨大物體之間的現實。這裡說的宏觀不是再宇宙層面,而是相對宏觀——兩個15微米寬的振動鼓。
  • 廣州科普大講壇|量子科技走向大眾生活
    》特別直播節目,在廣東廣播電視臺直播間熱烈開講,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物理與天文學院量子信息和測控團隊負責人羅樂,就量子科技的應用與影響、實用化發展方向、廣東量子科技發展的現狀、粵港灣大灣區能否成為量子信息科技時代的矽谷灣區等方面,給觀眾和網友們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知識盛宴,讓公眾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量子力學,打開了量子思維,了解了最新量子科技發展態勢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