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宏觀物體之間成功地實現了量子糾纏

2020-12-03 鳥叔教程

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宏觀物體之間發生成功地展示了量子糾纏——愛因斯坦著名的描述為「遠距離的幽靈行動」——這是我們對量子物理學的理解的一個重大進步。

量子糾纏將粒子以一種即時相互影響的方式聯繫在一起,即使相隔很遠。從表面上看,這種強大的紐帶把經典物理學和我們對現實的理解結合在了一起,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發現它如此恐怖。但這一現象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的基石。

直到現在,量子糾纏還只是在最小的尺度上被證明,比如在基於光和原子的系統中。任何增加尺寸的嘗試都會導致穩定性問題,最輕微的環境幹擾破壞了連接。但是新的研究改變了這一切,通過證明這種「幽靈般的行動」確實可以成為巨大物體之間的現實。這裡說的宏觀不是再宇宙層面,而是相對宏觀——兩個15微米寬的振動鼓。下一步將是測試這些振動是否被傳送到兩個物體之間。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的工作在質量上擴展了糾纏物理系統的範圍,並對量子信息處理、精確測量和量子力學極限的測試有影響。」

在2014年的研究基礎上,新的實驗使用了兩個振動鼓來代表大質量的物體,或者是大規模的機械振蕩器來使用技術術語。

每一個都有15微米的直徑,大約是人的頭髮的寬度。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很大,但與之前用來證明量子糾纏的原子尺度相比是巨大的——每個鼓點都由數萬億的原子組成。

為了實現這一結果,研究小組將超導電路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約為-273攝氏度(-459.4華氏度)。然後用弱微波場對其進行控制和測量。

通過微波的應用,電路中的鼓頭能夠以高的超聲頻率振動,產生了在上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撓他腦袋的奇特量子態的振動。

當然,「這是非常令人滿意的視覺布局完成,和令人興奮的想像這樣的實驗最終可能走向何處,以及基本的見解和技術發展他們可能最終屈服,」說的一個團隊,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馬特·伍利在澳大利亞。

極低的溫度和電路的電場消除了所有形式的幹擾和幹擾,只留下了量子力學的振動。

另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是將糾纏態保持了近半小時——之前的實驗一直難以達到幾分之一秒。

現在已經取得了突破規模接近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它有可能導致各種各樣的領域的新發現:從引力和量子力學如何一起工作的可能性傳送機械振動在糾纏對象。

「下一步是演示機械振動的傳輸,」伍利說。在心靈傳輸中,物體的物理屬性可以通過「幽靈行動」的通道來傳輸。

愛因斯坦本人把它描述為同一枚硬幣的兩半,分開:如果你有正面,另一半一定是反面,即使它在幾百萬光年之外。

芬蘭阿爾託大學的研究團隊說:「在量子隱形傳態中,物理物體的屬性可以通過任意距離通過『幽靈行動』的通道來傳輸。」

雖然很難說這項工作將引領我們走向何方,但我們不能低估它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已經邁出了宏觀量子力學的第一步。

「很明顯,大規模量子機器時代已經到來」伍利在一篇文章中解釋道。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相關焦點

  • 量子研究重大突破!量子糾纏首次在宏觀物體中實現!
    宏觀物體的量子糾纏1935年,愛因斯坦與其他物理學家提出數十年過去了,量子力學已經發展成為自然的基本理論,這種被稱作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也已經被證實。量子糾纏允許物體在任意距離上相互影響,且不需要任何直接的交互。這一現象既違背了經典物理學,也顛覆了我們對現實的常識性理解。如今,量子糾纏被認為是量子力學的基石,此前已經在微觀粒子(比如原子)的實驗中被證明存在。
  • 實現了宏觀對象的量子糾纏
    真正激動人心之處在於:科學家將鼓和一團原子云糾纏在一起。儘管分屬宏觀和微觀領域的對象,但在毫米級的鼓和原子云之間實現量子糾纏——突破了量子力學認知的極限。高級研究員尤金·波爾齊克(Eugene Polzik)說:「物體越大,之間的距離越遠,從基礎和應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量子糾纏就越有趣。」量子糾纏是比鬼魂更神秘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獨立於時間和空間而存在的對象之間的聯繫。
  • 在遙遠的大物體之間實現量子糾纏
    由於與光的相互作用,原子自旋的進動與膜的振動變得量子相關。這就是原子和膜之間糾纏的本質。資料來源:尼爾斯波爾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成功地纏繞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量子物體。這一研究結果在超精密傳感和量子通信方面有幾個潛在的應用,目前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上。糾纏是量子通信和量子傳感的基礎。
  • 全球量子網絡的突破,科學家成功本地面和衛星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連結
    而最近,這群科學家們又有新的突破,他們成功地從地球傳送光子(photon)到 500 公裡遠以外的衛星上。這一次中國科學家的突破是從 2016 年墨子號升空以後,就一直在測試的目標之一。團隊不只成功的第一次將光子傳送到衛星上,他們也成功地在衛星和地球之間建立了量子網絡連接。
  • 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9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的那些事兒。雖然微觀量子世界的很多理論、現象顛覆了人們經典的認知,但是粒子所表現出的不可思議還是僅僅局限於微觀粒子世界,人類所生存的宏觀世界還是被經典力學、相對論所統治,但是近期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刊登的一篇論文或許將顛覆經典力學與相對論,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 量子的孤立性導致,量子糾纏只能發生在微觀物體
    量子糾纏,如果僅僅從物理定義上來說,量子糾纏可以適用於任何量子系統,從極小的微觀粒子到肉眼可見的宏觀物質,理論上都可以適用與量子糾纏現象,但實際上,量子糾纏是十分脆弱的,想要實現量子糾纏的難度極大,就算在光子上實現量子糾纏都需要極其苛刻的條件,只要稍加幹擾,脆弱的量子糾纏就有可能被打破,更別是說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了,探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量子的孤立性與頻率範圍
  • 量子糾纏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量子糾纏和宏觀宇宙到底有什麼聯繫
    可是我們要知道這些宏觀世界的東西,根本離不開量子糾纏,上述我們說到這些科學技術,實際上就是量子糾纏帶來的一種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量子糾纏和我們人類生活的世界息息相關。同時量子是組成宇宙的基礎,科學家在研究微觀世界的時候,只能將最小的物質稱為量子,至於更小的夸克,目前是一種理論上的研究,並沒有實際的直接證據。
  • 量子生物學的裡程碑:科學家成功觀察到生物體中的量子糾纏
    量子生物學的裡程碑:科學家成功觀察到生物體中的量子糾纏  Connor Feng • 2018-11-07 18:53:05
  • 宏觀量子物體時代正在到來
    愛因斯坦和兩位年輕的同事——鮑裡斯·波多爾斯基(Boris Podolsky)和內森·羅森(Nathan Rosen)進行了一次「量子烘乾機」式的思想實驗,試圖證明量子理論是如何推導出悖論的。但是1980年代對雷射光子的測量結果表明,量子糾纏確實存在——它不是靠「超光速」實現的通訊方式,而是因為這種量子特性能夠跨越時空而發生。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你能想像,這些物體可能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在人們觀察的時候,就會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如果你覺得這種想法只是天方夜譚,那麼你並不孤單——1927年的愛因斯坦,就是這麼認為的。  科學家發現,一些非常小的粒子,比如原子,在觀察時確實會有變化。那麼有沒有可能組成椅子的這些原子在發現我們到來以後也會互相提醒,然後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呢?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在此之前,已經有過使「宏觀」物體相互糾纏的實驗。在來自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勞弗斯基(Alexander Lvovsky)和他的同事們進行的實驗中,他們通過一個半透明的鏡子使一個光子達到量子態——其中一個狀態是這個光子通過了鏡子,另一個狀態是光子被鏡子反射,而且他們使得光子的這兩種狀態相互糾纏。接下來,這組科學家通過雷射使光子的其中一種狀態被放大。
  • 量子糾纏超光速,為什麼沒有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在潘建偉等科學家的領導下,我國已經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量子糾纏的概念也隨之火熱了起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認為:光速不可超越,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能超過真空中的光速。截止目前,沒有發現任何違反相對論的物理現象。
  • 量子糾纏超光速,為什麼沒有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在潘建偉等科學家的領導下,我國已經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量子糾纏的概念也隨之火熱了起來。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認為:光速不可超越,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能超過真空中的光速。截止目前,沒有發現任何違反相對論的物理現象。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之間的感應速度比光速快,但這並沒有違反相對論。這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 人類能否通過量子糾纏實現人與物體遠距離傳送即「乾坤大挪移」?
    如量子通信應用於量子態隱形傳輸;量子計算應用於量子計算機等等。我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是應用了量子糾纏的原理,實現了世界首個星地間的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隱形傳態。量子糾纏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其神秘之處在於兩個相互糾纏的量子之間沒有通過任何其它方式接觸,無論距離多遠,都可以實現瞬移
  • 量子糾纏!唯一可以實現「瞬間轉移」的理論!
    但人們帶著這種宏觀尺度下的思維定式去理解微觀世界的量子運動 就會顯得摸不著頭腦!在微觀世界中 量子的運動極其詭異,只要我們不去測量它,那麼它就有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在微觀世界,量子不會像宏觀世界那麼守規矩。也可以這樣說 ,家和公司之間只有兩條路,而量子可以同時經過這兩條路回家, 它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疊加狀態,只要我們不去測量它,它不會有任何改變!
  • 什麼是量子糾纏?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科學成果越來越多地湧現出來,好多曾經象牙塔中的專業名詞流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聊天當中。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
  • 實現「按需」生成量子糾纏態!荷蘭將挑戰無法竊聽的量子網際網路
    據《自然》雜誌6月13日刊發的一篇論文稱,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下屬的量子計算實驗室(QuTech)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地在兩塊量子晶片之間以比消失速度更快的速度生成了量子糾纏現象。由TU Delft的羅納德·漢森(Ronald Hanson)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小組通過運用一個新穎改良的智能糾纏協議以及對量子糾纏態的精心投射,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批能夠按需生成這類量子連結的開山鼻祖,這一成果為將來實現多個量子節點的連結打開大門,並為打造世界上第一個量子網絡打下基礎。在理論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力量,科學家們能夠建立一個信息無法被截取或竊聽的量子網際網路。
  • 量子糾纏很好地解釋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量子糾纏很好地解釋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量子科學,隨著中國量子衛星的發射成功、將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但是,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科,因為量子的特性很詭異,它不但存在「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量子疊加」、「量子吸引」、「量子幹擾」等特性,而且粒狀的量子不遵循牛頓力學,波狀的量子不遵循波函數。這讓研究量子科學的物理學家們一頭霧水,這是因為,量子科學,已經觸及到了靈魂世界!
  • 量子糾纏很好地解釋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量子科學,隨著中國量子衛星的發射成功,將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但是,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科,因為量子的特性很詭異,它不但存在「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量子疊加」、「量子吸引」、「量子幹擾」等特性,而且粒狀的量子不遵循牛頓力學,波狀的量子不遵循波函數。
  • 緣分之間的量子糾纏
    《當科學與佛法不謀而合》之量子糾纏與靈魂不滅 量子科學 隨著中國量子衛星的發射成功,將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但是,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科,因為量子的特性很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