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了宏觀對象的量子糾纏

2020-10-05 微塵匆忙客

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製造了一個13納米厚,線長1毫米的氮化矽膜「光子鼓」——當光子撞擊到薄膜時,微型鼓會嗡嗡作響。

鼓雖然小,但本身沒什麼了不起。真正激動人心之處在於:科學家將鼓和一團原子云糾纏在一起。儘管分屬宏觀和微觀領域的對象,但在毫米級的鼓和原子云之間實現量子糾纏——突破了量子力學認知的極限。

高級研究員尤金·波爾齊克(Eugene Polzik)說:「物體越大,之間的距離越遠,從基礎和應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量子糾纏就越有趣。」

量子糾纏是比鬼魂更神秘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獨立於時間和空間而存在的對象之間的聯繫。

無論相距多遠,或經過了多少年,糾纏系統的局部變化都會立即引發其它部分的變化。

愛因斯坦不止一次地把這個概念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認為它顯示了理論(量子力學)的不足,而非真正存在如此離奇的事物。

經過我們對量子物理學長達一個世紀的探索,不僅為給這一鬼魅效應留下了立足之地,甚至發展出了令人震驚的應用領域。

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量子物理學家Michał Parniak說:「量子力學就像一把雙刃劍。它為我們提供了很棒的新技術,但也限制了測量的精度。」

當粒子與其他對象相互作用時,自身的不確定性不會立即消失,而是以複雜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幸好,我們可以通過數學工具刻畫這種不確定性。同時,量子計算機就依賴於這些描述不確定性的數學。當然,量子計算機在硬體上還需要確定量子的自旋方向。

這就是最新突破如此重要的原因——肉眼可見的小鼓隨著光子的撞擊微微振動。能夠在更大規模下觀察量子糾纏,知道它們的量子概率是如何組合的,還涉及多種材料,其意義堪比給生物學家發明了第一臺顯微鏡。

理論上,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的巨大陣列或雷射器的內核,也可以與微觀粒子糾纏在一起。像這樣的宏觀糾纏系統可以使研究人員更好地解釋由量子不確定性帶來的測量誤差。

相比之下,毫米的鼓無疑是很小的一步。但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契機,讓我們可以認真聆聽現實在我們腳下的震動。

相關焦點

  • 量子研究重大突破!量子糾纏首次在宏觀物體中實現!
    宏觀物體的量子糾纏1935年,愛因斯坦與其他物理學家提出數十年過去了,量子力學已經發展成為自然的基本理論,這種被稱作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也已經被證實。量子糾纏允許物體在任意距離上相互影響,且不需要任何直接的交互。這一現象既違背了經典物理學,也顛覆了我們對現實的常識性理解。如今,量子糾纏被認為是量子力學的基石,此前已經在微觀粒子(比如原子)的實驗中被證明存在。
  • 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宏觀物體之間成功地實現了量子糾纏
    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宏觀物體之間發生成功地展示了量子糾纏——愛因斯坦著名的描述為「遠距離的幽靈行動」——這是我們對量子物理學的理解的一個重大進步。量子糾纏將粒子以一種即時相互影響的方式聯繫在一起,即使相隔很遠。
  • 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9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的那些事兒。,量子糾纏中粒子的感應速度顯然違背的相對論中關於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的定論,所以愛因斯坦稱量子糾纏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 量子糾纏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量子糾纏和宏觀宇宙到底有什麼聯繫
    可是我們要知道這些宏觀世界的東西,根本離不開量子糾纏,上述我們說到這些科學技術,實際上就是量子糾纏帶來的一種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量子糾纏和我們人類生活的世界息息相關。同時量子是組成宇宙的基礎,科學家在研究微觀世界的時候,只能將最小的物質稱為量子,至於更小的夸克,目前是一種理論上的研究,並沒有實際的直接證據。
  • 量子糾纏!唯一可以實現「瞬間轉移」的理論!
    但人們帶著這種宏觀尺度下的思維定式去理解微觀世界的量子運動 就會顯得摸不著頭腦!在微觀世界中 量子的運動極其詭異,只要我們不去測量它,那麼它就有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在微觀世界,量子不會像宏觀世界那麼守規矩。也可以這樣說 ,家和公司之間只有兩條路,而量子可以同時經過這兩條路回家, 它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疊加狀態,只要我們不去測量它,它不會有任何改變!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先說一下量子糾纏的定義  它是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著名預測 。
  • 量子糾纏或讓「絕熱量子計算機」有了實現途徑
    相對經典計算機而言,基於量子力學的量子計算機,越來越成為科學家關注的熱點。如何通過量子計算實現量子霸權,也成為理論研究者建模的重點對象。近日,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學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名為《量子可積條件下的量子退火和熱化》的論文,提出一種引入了量子糾纏機制、嚴格可解的絕熱量子計算模型。
  • 讓愛因斯坦困擾的,量子糾纏是什麼?
    量子糾纏是什麼?就像你和對象相隔千裡,一邊綠了另一邊的你也綠了你有沒有想過兩個物體相隔千裡也能存在一種微妙的聯繫,這絕不是科幻電影中的超能力,就連愛因斯坦也認為這是一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根本不存在。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和量子密碼學等新興技術中得到了應用,並已被用於通過實驗實現量子隱形傳態。
  • 量子的孤立性導致,量子糾纏只能發生在微觀物體
    量子糾纏,這是前些時期十分火熱的一個物理詞彙,量子通訊衛星的誕生更是將量子糾纏的熱度推向了巔峰,雖然很多人至今還並未理解量子糾纏的本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量子糾纏已經成為了量子力學的基本特徵之一,不過在量子力學剛剛發展的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量子糾纏並未得到物理學屆的一致認可,反而遭到了很多保守物理學家的挑戰與攻擊
  • 在遙遠的大物體之間實現量子糾纏
    由於與光的相互作用,原子自旋的進動與膜的振動變得量子相關。這就是原子和膜之間糾纏的本質。資料來源:尼爾斯波爾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成功地纏繞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量子物體。這一研究結果在超精密傳感和量子通信方面有幾個潛在的應用,目前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上。糾纏是量子通信和量子傳感的基礎。
  • 在人眼可見的物質上實現量子糾纏是什麼概念?芬蘭科學家闖入禁區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20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芬蘭物理學家使用宏觀物質實現量子糾纏的這項實驗。現代物理學體系的兩大支柱是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牛頓的經典力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主要是解釋宏觀物質世界的,而量子力學是興起20世紀初、主要解釋微觀粒子世界的物理學分支,眾所周知,宇宙中宏觀物質是由微觀世界的粒子組成的,根據這一認知進行推理,應用於宏觀世界的經典力學與相對論也應該同樣適用於微觀粒子世界,但是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興起卻徹底改變了這一認知。
  • 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清華大學突破量子糾纏接口新紀錄,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相比於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保持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世界紀錄,糾纏的量子接口數目提高了約6倍。該成果4月20日發表於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
  • 「量子糾纏」揭示的宇宙真相
    即便如此完美,他一生卻有兩大憾事:一件是臨終前未實現「大統一理論」的夢想;另一件是關於EPR之爭(量子糾纏)輸給了玻爾。愛因斯坦堅決否定「量子糾纏」這種鬼魅現象,但後來實驗驗證了它的存在。量子糾纏有何神秘,它揭露了什麼樣的宇宙真相?
  • 無人機的量子糾纏分發首次實現,中國科學家再次創造量子通訊奇蹟
    量子理論雖然目前和宏觀宇宙的理論,沒有辦法結合起來,但是從基本的物理研究中來看,還是可以直接進行使用,現在我們很多的高端科研設備,都是在量子架構下形成,而且效率要遠遠高於任何一種已知的科學技術。量子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無可限量,因此每一個國家都會全力以赴的研究量子科學。
  • 【人民網】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一、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所謂的宏觀世界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在物理學上中等尺度、中等速度、中等溫度……總之,物理量的值是在一個恰當的中間範圍的世界
  • 量子糾纏態
    糾纏是一種由量子力學規則描述的現象,該現象指出兩個物理上分離的對象可以「糾纏」或彼此關聯,以使它們之間的關聯比經典的預測更強。1964年,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在數學上證明了量子糾纏的存在,並且設計了一種測試(稱為貝爾測試),此後科學家將其應用於許多情況,以確定某些空間遙遠的粒子或系統是否按照經典,真實的方式工作。世界物理學,或者它們是否可能表現出一些量子糾纏態。
  • 我國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中國航空報訊:研究團隊通過中科大校園與合肥軟體園之間的光纖,實現了遠距離的量子糾纏。儘管量子糾纏理論上不存在距離限制,但在實際技術層面,實現遠距離的傳輸卻面臨眾多挑戰。 量子中繼器 2017年,潘建偉團隊曾利用「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在相距1200千米的青海德令哈基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基站之間,實現糾纏態光子的傳輸,創下量子糾纏傳輸距離的紀錄。
  • 實現「量子霸權」,糾纏態製備是關鍵
    有人估計,當處於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達到50左右,量子計算機就可以在某些特定任務上令任何一臺經典計算機望塵莫及,即所謂的「量子霸權」。除量子計算以外,對於量子科學的其他領域來說,糾纏都是極其重要的資源。比如,量子保密通信、量子隱形傳態,就是藉助了糾纏,才實現了量子態的傳送。「有了對於糾纏粒子的操控,才能實現量子世界的神奇和瑰麗。」 劉乃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