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太空旅行指南

2020-09-03 HELLOChengdu雜誌




行前課程:《那些提早探訪太空的「骨灰級玩家」》


現在的我們說起地球的樣子就好像照鏡子看自己的模樣一樣簡單。可就在幾十年前,人們都還在為了搞清楚地球到底長什麼樣而苦苦研究。

1946年,搭載了35mm照相機的美國V-2火箭拍下了第一張地球的黑白照片。▼

1961年,尤裡加加林代表人類第一次完成了108分鐘的繞地球飛行,彼時,他終於看到了地球真實的模樣。

1967年,搭載三位美國太空人的阿波羅8號在繞月球軌道任務中給人們帶來了第一張彩色地球的照片。▼

自那之後,外太空的模樣漸漸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之中,人們對宇宙、對各類星球的探索也開始不斷展開。也正是這種從未知到逐漸清晰,不斷勾起了我們對外太空的好奇,更讓人類萌發了開展「太空旅行」的想法。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如何讓私人太空旅行得以實現。當我們還在為了去過哪個國家打卡而得意時,「高級玩家」已經開著私人飛機滿世界跑了,而「骨灰級玩家」則已經衝出地球馳騁太空了。

早在2001年,美國商人Dennis Tito就搭乘俄羅斯聯合號火箭登陸國際空間站,開啟了他為期一周的太空觀光生活。此行花費了他2000萬美元,不過Dennis本身也是幹航天商業業務的,這些錢對於大佬來說還沒他在旅程中做的科學實驗有價值,可能這就是有錢任性吧。▼

從2002年-2009年,又陸續有6名私人遊客進入太空,每一次的花費都超過2000萬美元。是不是覺得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自己此生再沒機會了?No no no,不僅地球有窮遊,太空旅行又怎麼可能少得了「窮遊」呢?

項目一:物美價廉套餐

2016年世界首富——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老闆貝佐斯宣布,預計將在2018年打造6枚New Shepard火箭,將6名乘客送上離地球62英裡(約103公裡)以上的高空,在這個高度,乘客能夠體驗數分鐘的失重狀態,並觀看地球的全貌,實現短暫的太空旅行。而作為旅客你只需要付夠燃料費,預計價格在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70萬。

到現在,該項目已經登記了8000名乘客,包括了賈斯丁·比伯、「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不少明星也赫然在列。

相對於幾千萬的驚天費用來說,花費25萬美元,既可以讓你看清地球長啥樣,還有可能跟同船的明星來張自拍,四捨五入相當於不要錢!不說了,HC君這就去搬磚!

項目二:土豪請隨意套餐

Axiom Space是休斯頓的一家私人太空公司,它計劃在2020年推出國際空間站旅行業務。遊客將可以在國際空間站停留7至10天,而每個人的費用為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4億元)。這筆費用包括為期15周的培訓計劃和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交通費用。▼

他們還計劃在2022年推出連接國際空間站的居住艙,只要報他家的旅遊項目,吃穿住行一條龍全包。數一數,HC君今年只要實現3個小目標,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呢。

雖暫未得到任何一家經營「太空旅遊」的公司認可,HC君還憑藉過人智慧,總結了部分太空經典景點。誰知道呢,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沒準在不久之後,我們也能很快造訪這些地方啦!

第一站:月球Moon▼

在這裡,我們可以盡情體驗日食(Solar Eclipse),不過時機十分重要,大家如果想看日食的話一定要挑新月的時間去。

喜歡自然景觀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哥白尼環形山(Copernicus)。它是月球上最突出的環形山之一,直徑為93千米,是比較年輕和保持完好的一座環形山,也是月球上亮輻射紋的發源地。

除了自然現象,網紅打卡地也不能錯過。在這裡,大家可以參觀到「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的腳印。▼

在月球上開探測車是什麼感覺?▼

第二站:火星Mars▼

看過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的電影迷朋友們想必已經迫不及待的跳到了這裡。是的沒錯,在火星我們可以打卡電影同款劇照,體驗火星土種植土豆等明星項目。

打完卡後我們可以接著參觀「火星探路者」號(Mars Pathfinder, MPF)與「機遇」號(Opportunity, MER-B),學習火星探測器的工作原理。

在介於火星水手號谷和塔爾西斯之間的火星鳳凰湖區,隱藏著一處無與倫比的區域——諾克提斯迷宮(Noctis Labyrinthus)。該區域因為其型態是類似迷宮的深而邊緣陡峭峽谷而聞名,長度約1263公裡。▼

看到圖片你是不是和HC君一樣已經迫不及待地體驗這個神秘又浪漫的星球了?

第三站:水星Mercury▼

到了水星一定不能錯過的是觀賞超級太陽。水星是我們能到達的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所以在水星上,你可以看到比地球上大2倍還多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在地球上日出日落的壯美瞬間,錯過了就要等下一天。

雖然在水星上下一天要等很久很久,但是每次看日出日落,都有第二次機會。由於公轉的速度快,日出或者日落之後,太陽都會在地平線上反彈一次,也就是每天有兩次日出和兩次日落。

因為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所以不建議大家逗留太久,不過喜歡研究地貌的朋友可以順帶參觀幽靈撞擊坑(Goethe Basin)、倫勃朗撞擊坑(Rembrandt)和貝多芬盆地(Beethoven Basin),一定要記得加強防曬哦。

不考慮價格的話,你們最想去哪座星球旅遊呢?

趕緊下方評論告訴HC君吧。

現在的我們說起地球的樣子就好像照鏡子看自己的模樣一樣簡單。可就在幾十年前,人們都還在為了搞清楚地球到底長什麼樣而苦苦研究。


1946年,搭載了35mm照相機的美國V-2火箭拍下了第一張地球的黑白照片。▼



1961年,尤裡加加林代表人類第一次完成了108分鐘的繞地球飛行,彼時,他終於看到了地球真實的模樣。



1967年,搭載三位美國太空人的阿波羅8號在繞月球軌道任務中給人們帶來了第一張彩色地球的照片。▼



自那之後,外太空的模樣漸漸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之中,人們對宇宙、對各類星球的探索也開始不斷展開。也正是這種從未知到逐漸清晰,不斷勾起了我們對外太空的好奇,更讓人類萌發了開展「太空旅行」的想法。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如何讓私人太空旅行得以實現。當我們還在為了去過哪個國家打卡而得意時,「高級玩家」已經開著私人飛機滿世界跑了,而「骨灰級玩家」則已經衝出地球馳騁太空了。


早在2001年,美國商人Dennis Tito就搭乘俄羅斯聯合號火箭登陸國際空間站,開啟了他為期一周的太空觀光生活。此行花費了他2000萬美元,不過Dennis本身也是幹航天商業業務的,這些錢對於大佬來說還沒他在旅程中做的科學實驗有價值,可能這就是有錢任性吧。▼



從2002年-2009年,又陸續有6名私人遊客進入太空,每一次的花費都超過2000萬美元。是不是覺得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自己此生再沒機會了?No no no,不僅地球有窮遊,太空旅行又怎麼可能少得了「窮遊」呢?


套餐請選擇!


項目一:物美價廉套餐


2016年世界首富——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老闆貝佐斯宣布,預計將在2018年打造6枚New Shepard火箭,將6名乘客送上離地球62英裡(約103公裡)以上的高空,在這個高度,乘客能夠體驗數分鐘的失重狀態,並觀看地球的全貌,實現短暫的太空旅行。而作為旅客你只需要付夠燃料費,預計價格在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70萬。



到現在,該項目已經登記了8000名乘客,包括了賈斯丁·比伯、「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不少明星也赫然在列。



相對於幾千萬的驚天費用來說,花費25萬美元,既可以讓你看清地球長啥樣,還有可能跟同船的明星來張自拍,四捨五入相當於不要錢!不說了,HC君這就去搬磚!


項目二:土豪請隨意套餐


Axiom Space是休斯頓的一家私人太空公司,它計劃在2020年推出國際空間站旅行業務。遊客將可以在國際空間站停留7至10天,而每個人的費用為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4億元)。這筆費用包括為期15周的培訓計劃和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交通費用。▼



他們還計劃在2022年推出連接國際空間站的居住艙,只要報他家的旅遊項目,吃穿住行一條龍全包。數一數,HC君今年只要實現3個小目標,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呢。


太空經典景點


雖暫未得到任何一家經營「太空旅遊」的公司認可,HC君還憑藉過人智慧,總結了部分太空經典景點。誰知道呢,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沒準在不久之後,我們也能很快造訪這些地方啦!


第一站:月球Moon▼



在這裡,我們可以盡情體驗日食(Solar Eclipse),不過時機十分重要,大家如果想看日食的話一定要挑新月的時間去。



喜歡自然景觀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哥白尼環形山(Copernicus)。它是月球上最突出的環形山之一,直徑為93千米,是比較年輕和保持完好的一座環形山,也是月球上亮輻射紋的發源地。



除了自然現象,網紅打卡地也不能錯過。在這裡,大家可以參觀到「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的腳印。▼



在月球上開探測車是什麼感覺?▼



第二站:火星Mars▼



看過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的電影迷朋友們想必已經迫不及待的跳到了這裡。是的沒錯,在火星我們可以打卡電影同款劇照,體驗火星土種植土豆等明星項目。




打完卡後我們可以接著參觀「火星探路者」號(Mars Pathfinder, MPF)與「機遇」號(Opportunity, MER-B),學習火星探測器的工作原理。



在介於火星水手號谷和塔爾西斯之間的火星鳳凰湖區,隱藏著一處無與倫比的區域——諾克提斯迷宮(Noctis Labyrinthus)。該區域因為其型態是類似迷宮的深而邊緣陡峭峽谷而聞名,長度約1263公裡。▼



看到圖片你是不是和HC君一樣已經迫不及待地體驗這個神秘又浪漫的星球了?


第三站:水星Mercury▼



到了水星一定不能錯過的是觀賞超級太陽。水星是我們能到達的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所以在水星上,你可以看到比地球上大2倍還多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在地球上日出日落的壯美瞬間,錯過了就要等下一天。



雖然在水星上下一天要等很久很久,但是每次看日出日落,都有第二次機會。由於公轉的速度快,日出或者日落之後,太陽都會在地平線上反彈一次,也就是每天有兩次日出和兩次日落。


因為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所以不建議大家逗留太久,不過喜歡研究地貌的朋友可以順帶參觀幽靈撞擊坑(Goethe Basin)、倫勃朗撞擊坑(Rembrandt)和貝多芬盆地(Beethoven Basin),一定要記得加強防曬哦。



太空旅行小tips:


1、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買票才是王道。


2、鍛鍊好身體。HC君可不想一上飛船就頭暈想吐,花的每一分錢都要用來看風景!


3、學會如何在失重狀態下進食。不然很有可能出現你在半空中追著一隻雞腿跑的畫面。


4、如果害怕的話,可以像SpaceX的太空人一樣帶上一隻小恐龍陪你噢。



不考慮價格的話,你們最想去哪座星球旅遊呢?

趕緊下方評論告訴HC君吧。


相關焦點

  • 「直播預告」宇宙生活指南: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鈦媒體「全球...
    2020年,我們正在步入一個人類社會的新時代,看似很遙遠的航天科技正在一點點改變我們的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轉折點,鈦媒體聯合百家號,將在7月5日起進行《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線上直播,並將其作為T-EDGE-X全球連線科技月的線上直播活動之一。7月5日的第一期《宇宙生活指南》系列直播中,4位航天專家將遠程連線前歐洲航天局科學家、資深太空旅遊行業專家,一起探討太空旅行與普通人的關係:太空旅遊為什麼吸引人?
  • 太空旅行並不遙遠,了解這三點有望圓太空夢
    #2020年必將在人類航天史上劃下重要一筆,SpaceX公司載人龍飛船成功試飛,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後有我國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星系部署圓滿落實,長徵5號B運載火箭首發,天問一號首探火星……,引領人類一圓蒼穹夢。
  • 百度《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直播即將上線,約嗎?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直播預告|百度App「宇宙生活指南」為你惡補硬核太空知識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上百度App看《宇宙生活指南》 聽大咖聊你不知道的太空知識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上百度App看《宇宙生活指南》聽大咖聊你不知道的太空知識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 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太空中的時辰有沒有晝夜之分?太空生活什麼樣?零重力究竟是什麼的感覺?在太空中度過一天是怎麼樣的?怎么喝水?怎麼吃飯?怎麼洗澡?怎麼睡覺?《宇宙生活指南》前三期的節目帶領觀眾衝破了大氣,探討了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我們離開了地球,探索了星際移民的可能性?仰望星空,打卡了宇宙奇觀。本期百度百家號《宇宙生活指南》將進入實踐篇,邀請多位載人航天領域的專家,具體聊聊「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宇宙生活指南》前三期的節目帶領觀眾衝破了大氣,探討了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我們離開了地球,探索了星際移民的可能性?仰望星空,打卡了宇宙奇觀。本期百度百家號《宇宙生活指南》將進入實踐篇,邀請多位載人航天領域的專家,具體聊聊「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宇宙生活指南》前三期的節目帶領觀眾衝破了大氣,探討了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我們離開了地球,探索了星際移民的可能性?仰望星空,打卡了宇宙奇觀。本期百度百家號《宇宙生活指南》將進入實踐篇,邀請多位載人航天領域的專家,具體聊聊「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 「宇宙生活指南」迎來太空開學第一課:聽凱叔講星球故事
    2020年,這個世紀的1/5即將過去。這一年,全球航天迎來了多個裡程碑。商業航天公司SpaceX完成了100次發射,也實現了載人龍飛船的發射。同期,我國進行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截止8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距離目的地,火星又近了一步。
  • 2020年開啟「太空旅行」元年,看看哪家公司最熱門?
    近日,據英國《快報》報導,進入2020年,太空將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話題。多家私營公司爭相進軍太空領域,再次點燃了人類的「太空夢」。而這其中,最大的變革將會發生在太空旅遊業裡。俄羅斯億萬富翁、 火箭工程師伊戈爾·阿瑟貝利(Igor Ashurbeyli)博士說:「藉助可重複利用的火箭技術,未來十年中,人們前往太空探索的價格會下降。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進入2020年,人們對太空旅行的討論似乎格外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被人類暢想了數百年的概念,正在慢慢變得切實可行。一個足以被記入歷史的標誌是SpaceX公司的太空飛行器「龍飛船(Crew Dragon)」的成功飛行。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進入2020年,人們對太空旅行的討論似乎格外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被人類暢想了數百年的概念,正在慢慢變得切實可行。一個足以被記入歷史的標誌是SpaceX公司的太空飛行器「龍飛船(Crew Dragon)」的成功飛行。
  • 《星際旅行指南》
    近日,由《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權威主編的全新圖文科普讀物《星際旅行指南》由北京儒意欣欣正式出版,成為國內第一本全彩圖文星際旅行導遊手冊。《星際旅行指南》由著名作家、教授葉永烈主編,BBC、北京天文館、科學松鼠會、《飛碟探索》雜誌社權威審讀,一致推薦。全書共集結400餘幅來自宇宙探測器的最新照片,以30萬字的超大容量進行了不失科學本質的趣味解讀,是人類有史以來對宇宙「最長線路」且最直觀有趣的一次旅行。  本書的視角從地球出發,穿越太陽系、跨越銀河系,到達宇宙邊緣。
  • 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 就是要上天
    每當跟人吹牛到最後被丟給一句「你咋不上天呢」想必你也是沒招兒的,其實不少人都公布了花錢不多的火星登陸計劃和星際旅行計劃,上天在未來也並不算件難事,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來了 其中一片海完全由甲烷填滿,海底則覆蓋著一層富含有機物的爛泥,而海邊很可能有溼地環繞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在上世紀初就已被人類造訪,而登月計劃也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發達國家徵服太空任務的名單上
  • 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亞軌道距離為零,地球軌道還得幾年
    2020年,看似很遙遠的航天科技正在一點點影響著大家的生活。   隨著技術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外太空將不再是幻想的彼岸,很可能成為普通人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7月5日起,百度百家號獨家出品的《宇宙生活指南》太空科普系列直播正式上線。
  • 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亞軌道距離為零,地球軌道還需幾年|鈦媒體...
    2020年,看似很遙遠的航天科技正在一點點影響著大家的生活。隨著技術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外太空將不再是幻想的彼岸,很可能成為普通人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7月5日起,鈦媒體聯合百家號進行《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線上直播,並將其作為T-EDGE-X全球連線科技月的線上直播活動之一,共同探討太空與普通人的關係。
  • 自費太空旅行即將成真,費用有多少?
    在今日,「太空旅行」不再只限於從事特殊研究工作的專業太空人,一般人自費前往太空旅行將隨著商業化而愈來愈普及。那麼,去一趟太空旅行要花費多少錢呢俄羅斯是最早開創不以執行任務或實驗為目的而前往太空旅行的國家。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了籌集龐大的航空航太成本,開放民間贊助。對贊助者的回報就是讓他們搭乘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太空站,整個旅程大約十天。
  • 別老想著遨遊太空!太空旅行會嚴重影響細胞功能
    太空旅行會嚴重影響細胞功能 2020-11-30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埃隆·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 太空旅行離你只有一步之遙(含視頻)
    先來講講太空旅行幾種不同的方式。比如2020年6月,商業航天初創企業Space Perspective宣布成立,計劃使用由高空氣球和密封艙構成的「海王星飛船」將乘客和科學載荷送至平流層,由一名飛行員駕駛,可搭載多達8名乘客,旅行時間為6小時。更高的亞軌道飛行和軌道飛行則需要性能更強的太空飛行器實現。美國接連多年都是依靠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運送航天員,直至2020年SpaceX龍飛船順利發射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