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旅行狂想曲:飛出外太空 我們該怎樣做?

2021-01-09 搜狐網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決定解放他們的雙手並開始直立行走,或許僅僅是為了抬高身體重心,以便更好地眺望那些在遙遠星空中不斷閃爍的美麗繁星。當他們意識到那些點綴在黑夜幕布上的亮片是和地球一樣的天體時,就開始了不斷的遐想與思考:怎樣才能擺脫地球的引力,穿越那無窮無盡、黑暗空蕩的星際空間,跨越數以萬億計公裡的遙遠距離,到達另一個星體、甚至另一個文明世界?

  日前,美國科學家和科幻小說家們熱烈討論了與星際旅行相關的熱門話題,提出了許多看似荒誕的想法。有研究者預言:這項探險終將成功。因為從理論上講,這項任務並不違背任何自然定律。我們需要的只是新技術、新設想,或許還有一些瘋狂。

  行:用什麼交通工具?

  速度最快的物質是光。但即使以光速運行,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作一次往返旅行,也需要接近9年時間。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宇宙飛船的速度與光速相比還差得很遠,要想在合適的時間內實施向鄰近恆星系的旅行,我們必須在物理學上有所突破。

  舉個簡單的例子,與我們距離最近的阿爾法半人馬座比鄰星,離太陽大約有4.4光年(1光年大約等於9.6萬億公裡);人類迄今製造出的航行速度最快的飛行器是「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它的速度是每秒18公裡。這就是說,即使生活在11000年前冰川時期的洞穴人就開始用「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去探測半人馬座比鄰星,就算沒有任何意外,它目前還正在茫茫太空中孜孜不倦地飛行,僅僅完成了全部旅程的1/15。

  科學家們指出,宇宙飛船推進器的重量和推動力是目前星際旅行遇到的最大難題:今天的太空飛行器靠火箭推動,要想達到一個足夠快的速度,使我們可以在長短合理的時間內到達任何想要去的太空目的地,那麼火箭就需要充足的燃料,得到足夠大的推動力。但這樣的話,火箭攜帶的燃料重量就太大了,大得足以阻止它獲得足夠的速度。很顯然,火箭不是實施星際旅行的合適工具,人類需要找到一種僅需要很少的燃料或根本不需要燃料的新的航天方式。

  有人設想,無推進器的太空飛船也許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案。這種飛船裝備有一個超薄、超大的帆,完全展開後有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那麼大,但它同時非常輕,不會比一座小型橋梁重多少。從位於地球、空間站或者是陽光普照的水星上的基地,對準帆發射一束雷射或高能微波源為飛船提供能量,推動飛船以1/3的光速行進,大約為每秒8.8萬公裡,飛船就可以在50年之內到達半人馬星座。

  為此,我們可以挑選一批16歲左右的孩子,訓練他們成為首批太空人。等他們20歲左右時派遣他們出發,經過長時間枯燥的太空旅程,在他們65歲左右時到達半人馬星座,進行一些科學探索,然後把他們所得到的信息傳送回地球。非常明顯,人類壽命的極限決定了這批太空人「有去無回」的命運,但它畢竟可以由一代人完成。

  如果想走得更遠,就需要構思多代宇宙飛船的模型。自帶引擎和燃料是必需的,燃料的供給也許可以採用能夠產生巨大能量的核能或物質與反物質碰撞的形式。

  當然,飛船還要具備適合長期旅行的舒適環境。飛船始終以每分鐘1-2轉的速度輕微自旋,從而創造出一個類似地球的重力環境。另外,飛船內部空間的設計必須參考大建築師們的意見,合理規劃,既要像購物中心那樣有效利用,又要設施齊備,讓飛船成員感到自由舒適。

  社會結構:多代人星級移民的婚姻

  如果一代人無法完成太空探索的任務,那麼多代人星際旅行,即星際移民可行嗎?在這種設想下,飛船上的成員將會在飛船這個完全封閉的人造環境中度過他們的一生。他們將孤獨地穿行於茫茫星際空間中,度過一年又一年的時光,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斷重複著生命的過程。最後,成員們的後代將到達目的地,替祖輩完成任務。

  在過去幾十年中,太空科學家和科幻作家已在一定程度上構想了星際旅行團成員的最佳規模和組合方式。他們曾設想過許多不同類型的成員組:由身體強壯、意志超強的人組成的成員組;由生物工程和無性繁殖製造的「生化人和無性人」組成的成員組,它們看管著許多冰凍胚胎,在需要的時候解凍並孵育人類。

  科幻小說已經描繪了多代人星際旅行的社會結構圖——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社會,成員間的社會關係異常緊密,不同於我們經歷過的任何人類社會。不少研究者認為,目前軍事化的太空人結構是不適合星際旅行的。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最「熟悉的、無處不在的、容易理解和組織」的社會模式——家庭。實際上,歷史上每一個人類社會,從小規模的遊牧社會到由幾億人組成的大國,都是建立在家庭基礎上的。家庭中成員的輩分和地位非常明確,當這種關係不明確的時候,成員之間總會以內部會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也許,傳統的家庭結構是在太空生存的關鍵。

  飛船成員的組成要周密考慮,有男有女,就像一個小型社會。所有星際太空人都有均等的機會結婚生子,並保證每一個到達性成熟年齡的成員都有大約十個適齡異性可供選擇交往。為了避免飛船成員內部長期近親結婚可能會產生的一種被稱為「遺傳漂變」的不良後果,星際旅行成員社會中需要制訂一些特殊的有關婚姻和家庭的法規。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全體成員至少要有80-100人才能避免由於長期近親婚配所帶來的基因漂變問題,從而確保下一代的基因多樣性。這樣的團體可以維持這種關係超過1000年,不過要確保以下兩點:女人在35歲左右才能生育孩子和一夫一妻制。

  交流:說什麼語言

  在這樣一個獨特的社會中,讓每一位飛船成員都可以毫不費力地互相交流,一種語言就已足夠。最可能被選擇使用的語言也許會是英語,因為它已相當普及。

  但因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飛船成員的口音肯定會有不同,所以他們的後代所使用的英語將會帶有一種特有的節律和成分,也就是所謂「太空英語」。太空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和英語將不會有太大差別,只是會有一些年輕人創造出的新詞出現以及那些很少使用的詞彙丟失罷了。可以想像,諸如雪、河、冬天、蚊子這樣的單詞將不再出現。

  食物:吃什麼東西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太空食品。星際飛船上所能提供的所有食物都是自給自足的,這些食物必須可以在飛船上種植、培育及合成。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飛船成員們再也不能享受到只有在地球上才能享受到的美味大餐。

  飛船上沒有多餘空間來飼養家畜,當然也沒有可能從地球上轉運食物以填充飛船冷庫。成員們必須是完全自給自足的。有些科學家設想,飛船上的莊稼將會採用水栽法種植,它們懸浮在像排水溝一樣的容器裡,吸收緩慢流過根部的水分和養料。可選擇種植的有小麥、大米、土豆、大豆、玉米和辣椒等草本植物。

  另外,想像力豐富的農學家還提出了微生物食品的可行性。植物成熟往往要花費幾周時間,但酵母菌之類的細菌卻能夠在短短幾個小時內繁殖出幾大桶,可以造出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糖、蛋白和脂肪的原料。它們只以人和莊稼製造的含碳廢物為生,還可以重複循環利用。現在有一種由絲狀黴菌製造的蛋白產品,吃起來很像雞肉。

  鏈 接

  爭議中的火星計劃

  因移民火星計劃引起巨大爭議的荷蘭「火星一號」公司,上月中旬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英國薩裡衛星技術公司聯合宣布,「火星一號」公司擬於2018年實施首個民間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計劃,該公司已委託後兩家公司設計火星著陸探測器和衛星。

  「火星一號」公司執行長巴斯·蘭斯多普說:「2018年的任務將是一次示範任務,目的是驗證對在火星上建立人類永久居住地的最終目標至關重要的一些技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此次的設計將參照此前曾為美國航天局設計建造的「鳳凰」號火星著陸探測器,它將擁有與「鳳凰」號類似的機械挖掘臂,以及太陽能電池板、攝像機和一些實驗設備。

  「火星一號」公司此前提出在2023年將首批移民送往火星的計劃,而最新計劃延期至2025年,但前提是需要60億美元資金,如此大規模的科學項目,該機構希望通過電視選秀、捐贈等方式來募集資金,同時只提供火星「單程票」,引發了諸多質疑。(新華社記者 林小春)

http://news.sohu.com/20140109/n393231450.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光明網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1/09/nw.D110000gmrb_20140109_2-12.htm report 3692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決定解放他們的雙手並開始直立行走,或許僅僅是為了抬高身體重心,以便更好地眺望那些在遙遠星空中不斷閃爍的美麗繁星。當他們意識到那些點綴

相關焦點

  •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我們的火箭和太空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我們能指望殖民其他星球嗎?如果說這個夢想太遙遠的話,我們能不能至少向外星球發射太空探測器,讓它們告訴我們它們看到了什麼?星際旅行和探索在技術上其實是可能的,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物理定律,但這不代表它很容易,也不意味著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星際旅行,更別說在這個世紀了。星際旅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 星際旅行?在未來我們會遇見怎樣的宇宙
    克卜勒—452b,體積是我們地球的1.6倍,公轉周期是385天,比地球多百分之五,克卜勒—452年齡為60億年,比我們的太陽老了15億年,它們有著相同的溫度,亮度是我們太陽的1.2倍,體積是我們太陽的1.1倍。你應該還記得當初你的朋友圈是怎麼被這條消息刷屏的。人人都有星際旅行的夢想!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人類的星際之旅又將怎樣開啟?讓我們一起揭開脈衝星導航的神秘面紗—— 探尋星光閃耀的「太空燈塔」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它所釋放的周期穩定的電磁輻射如同茫茫宇宙星海中燈塔上的探照燈,以多顆脈衝星為坐標基準就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自主空間導航。脈衝星導航就是以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為天然信標,引導太空飛行器在宇宙空間進行自主航行的導航方式。
  • NASA 研究太空城市,人類星際旅行能否實現?
    星際旅行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對未來的憧憬和永恆的話題,很多科幻電影也描述了人類實現星際旅行後的種種壯麗畫面和離奇的故事。但如果真的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還需要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以及人力和物力。而且高速飛行在太空中與星際塵埃和小行星發生碰撞所產生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核彈,速度越快面臨的困難也就越大。能源方面,大家可以查一下『代達羅斯計劃』,這是著名的實現聚變星際飛船概念,載質量54000噸、速度可達到12.2%光速的無人星際探測器。不過這只是核聚變引擎的概念,並不是真正的工程設計。
  • 太空旅行,真的和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一樣嗎?
    提問:人們對太空旅行有什麼誤解的呢?回答:不知道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聽我解釋,但科幻小說已經向人們宣傳無數個錯誤的概念了。圖解:電影《火星救援》的場景星際旅行將不會在我們的生命期限內發生,甚至可能永遠不會發生。我們還不知道有任何技術可以允許星際旅行的發生。「曲速引擎」是一個違背物理學的幻想。無燃料引擎只是一個非常無力的推進器——如果它真的有作用的話。
  • 星際飛船SN5原型在第一次試飛成功 太空旅行近啦
    星際飛船SN5原型在第一次試飛成功 太空旅行近啦星際飛船SN5隻是第二艘飛船原型機,也是近一年來首次這樣做的原型機。一款名為星際跳躍的蹲坐式飛行器於2019年夏季進行了幾次簡短的飛行,在八月份飛躍了自己的150米高的躍點後返回地球。星際飛船SN5的一些前身在加壓或發動機點火測試中被摧毀後,結束了這一飛行停滯。
  • 太空中旅行有3種方式比光速快:曲速引擎、超空間旅行和蟲洞旅行
    但是,我們永遠不會超越太陽系的邊緣嗎?依照目前的技術這是做不到的。40年前,我們發射了「旅行者1號」,最近它才超越了柯伊伯帶,這個柯伊伯帶就是太陽系氣體行星後面的小行星帶。但要超越太陽系的話,那就需要發明一些東西才行。
  •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飛行在茫茫太空中的太空飛行器是如何「認路」的?未來人類的星際之旅又將怎樣開啟?讓我們一起揭開脈衝星導航的神秘面紗——   探尋星光閃耀的「太空燈塔」  ■鍾海榮 張乃千 張家皓  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
  • SpaceX太空旅行:繞月旅行在即,首批2023年飛向太空
    由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創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表示,其星際飛船首批乘客將於2023年1月份開始繞月之旅,持續時間為一周。該公司工程師們正處於設計和製造星際飛船、與火箭進行組合的關鍵時期,將來這種太空飛行器將搭載100名旅行者前往月球、火星甚至更遙遠的太空。星際飛船的首批乘客包括日本商人前澤友作,他正在資助SpaceX的星際飛船改造。
  • 等待出發的時候,看起來我們迎來了星際旅行
    今天,就著一個已不算太及時的熱點——NASA聯手SpaceX發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並成功抵達國際空間站,準備和你們聊一些由此觸發的,有關浩瀚宇宙、太空旅行的隨想。要說前往火星的決心和信心,大概沒有人能比得過他。「你想要懷抱著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在每個清晨醒來——這就是一個有能力倘遊星際的文明,意義所在。
  • 一個系列經久不衰50年的秘密 從《星際旅行2:可汗之怒》看"星際...
    同樣讓人驚嘆的是他們能開源節流,不僅讓這個系列在幾乎要被完結時重發第二春,也通過直面問題,挑戰了該系列最原本的根基。  滿足影迷的期望,幾十年以來都是這個系列的慣例,提到這裡就必須說一說電影版的第二部《星際旅行2:可汗之怒》,這部電影復活了原系列中的一個標誌性的反派,這樣做,也將他們鍾愛的角色和他們所承擔的任務——引向了新的、未知的領域。
  • 碳泡沫太空飛行器:1克重量的探測器,讓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長途旅行需要大量的燃料,這些燃料會加重太空飛行器的質量,從而讓太空飛行器變得更重更大。質量增加的太空飛行器,反過來有需要更多的燃料,這就形成了星際旅行的惡性循環。常規的推進劑,幫助人類探索太空,卻有阻攔人類向更遠的地方前進,因此想要真正進行星際旅行,人類需要更加高效的能源。
  • 布拉德·皮特的《星際探索》讓我們掉入怎樣的太空「兔子洞」
    【本文有劇透】 《地球引力》《降臨》…更遠還有《2001太空漫遊》《星球大戰》這樣的傳世經典,作為有太空背景的科幻作品,《星際探索》還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新鮮感受和思考?
  • 星際太空旅行將對太空人語言要求特別高
    最早在我們的太陽系之外殖民世界的人,可能很難向地球上的人們描述他們的新家。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離我們只有4.2光年。如此遙遠,以至於要使用目前的技術到達那裡要花費數萬年的時間。當然,大多數恆星都遠不止於此,我們的銀河系大約有100,000光年寬。
  • 星際旅行的開端-離子發動機
    地球石油資源終將枯竭,人類也將進入全電時代,就目前的交通工具來說,汽車、輪船、高鐵……這些交通工具都比較容易實現全電推進的,但是飛機、太空飛船怎麼辦?答案或許是離子引擎。離子引擎的原理並不複雜,是把原子電離成一價正離子,再用高電壓將離子加速並排出引擎尾部形成離子束,由此產生推力。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雖然是人家美國的,但作為人類的我們,是否也能夠驕傲一下呢?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
  • 科學家和小說家熱議「星際旅行」 諸多想法荒誕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決定解放他們的雙手並開始直立行走,或許僅僅是為了抬高身體重心,以便更好地眺望那些在遙遠星空中不斷閃爍的美麗繁星。當他們意識到那些點綴在黑夜幕布上的亮片是和地球一樣的天體時,就開始了不斷的遐想與思考:怎樣才能擺脫地球的引力,穿越那無窮無盡、黑暗空蕩的星際空間,跨越數以萬億計公裡的遙遠距離,到達另一個星體、甚至另一個文明世界?
  • 關於太空宇宙星際的科幻電影!
    關於太空宇宙星際的科幻電影!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外太空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了,那麼在此的知識基礎上衍生的外太空的電影也比較多,接下來,小編與你一起分享!J講述絕地武士戰勝西斯學徒後十年,銀河共和國再次面臨威脅,前絕地武士杜庫伯爵鼓動數千星系與共和國決裂,並籌建大批機器人軍隊為政變做準備。歐比-旺追查刺客行跡一路深入吉諾西斯星,發現了杜庫伯爵的陰謀,自己卻深陷囹圄,危在旦夕…《星際旅行II:可汗怒吼》抵抗暴君的故事《星際旅行II:可汗怒吼》是派拉蒙電影公司在1982年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該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圍繞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軌道運行,且根據這顆行星所處的位置推測,該星球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科學家們將地球的這個「堂兄弟」稱作「比鄰星b」。  儘管該恆星系統與我們堪稱宇宙間的近鄰,但它仍然遠在4.2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之外,如此遙遠的距離,我們有可能拜訪這個新「現身」的行星嗎?
  • 出外旅行,特別是到有毒蛇的地方,要了解一些預防毒蛇咬傷的知識
    出外旅行,特別是到有毒蛇的地方,要了解一些預防毒蛇咬傷的知識旅行中怎樣防毒蛇出外旅行,特別是到有毒蛇的地區旅遊觀光,事先不能不了解一些有關毒蛇和預防毒蛇咬傷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