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黑科技——微型射頻離子發動機首次飛行驗證!
當發動機噴射離子時,還需要一個能夠噴射電子的裝置(中和器)用以中和噴射出去的離子,否則會使太空飛行器帶電,危及太空飛行器的安全。人員雖少,依然砥礪前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微型離子發動機產品研發團隊歷經五年的時間,對射頻離子發動機系統的工作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最初的射頻電路阻抗匹配、射頻感應耦合放電,到最終射頻離子發動機可以穩定工作,部件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仔細地推敲。
-
星際旅行究竟有多困難?科學家說出答案,讓人難以接受
星際旅行真的如此簡單嗎?其實答案並沒有那麼樂觀,甚至讓人有些絕望。阻礙人類星際旅行的首要因素就是距離。然而,距離也只是影響星際旅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就算通過種種方法解決了能源和能耗的問題,並不意味著星際旅行已經高枕無憂了,還有許多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在不遠處等待著。
-
世界首架「離子推進」飛機試飛成功
最令人稱奇的是,它的「離子發動機」是懸掛在機翼下的兩排八列電線/翼型電離器,可以在超高壓電源轉換器製造的4萬伏高壓下,將氮氣和氧氣電離,從而產生了每千瓦5牛頓的推力,與噴氣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相當。
-
「離子推進」是什麼黑科技?
最令人稱奇的是,它的「離子發動機」是懸掛在機翼下的兩排八列電線/翼型電離器,可以在超高壓電源轉換器製造的4萬伏高壓下,將氮氣和氧氣電離,從而產生了每千瓦5牛頓的推力,與噴氣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相當。在試驗中,研究人員用彈射器將飛機彈射出去,在沒有使用離子發動機的情況下,它可以滑翔10米遠;而打開離子發動機後,飛機可巡航飛行60米遠。
-
《火星救援》中的離子引擎可能成為現實,星際旅行已經不遠了
而支持著赫爾墨斯號宇宙飛船在火星與地球持續航行的就是離子引擎。這種引擎主要是通過向氬氣或者氙氣通電,將這些物質加速到大約每小時35萬公裡的高速然後是釋放,以此使宇宙飛船實現高速飛行。這種引擎雖然加速度不大但是可以持續很長時間,同時處於宇宙飛船中的太空人並不會感到傳統航天引擎在工作時所產的巨大的加速度、噪音以及震動所帶來的不適。這種引擎技術對人類以後探索宇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人類製造最快的物體,時速達到70萬公裡,但星際旅行還是很遙遠
帕克飛向太陽其實,目前人類所發射的高速星際太空飛行器,都是藉助星體引力進行加速的,並非靠自身動力達到這個速度。星際太空飛行器淨重一般都有幾百公斤以上,所攜帶的一點燃料所產生的加速度有限。如果要產生較大較久的推力,那就要消耗很多的燃料,這對於長時間星際飛行的太空飛行器顯然是不現實的。當然,比衝量大小除了和燃料化學能有關外,還與燃燒效率和噴管效率有關。
-
科幻作品中會出現的幾種,星際旅行的方法!
如果宇宙飛船不能達到驚人的速度,太空旅行將是一個非常枯燥的經驗。旅行者號的速度為每小時64000公裡。如果它以這樣的速度飛行,《星際迷航》中的旅行者將需要1.7萬年才能到達地球。1.超輕型發動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並提供了許多機會。具有超光速飛行能力的迅猛龍可以出現在行星大氣層中執行戰術任務,但如果它們運氣不好,它們也可能出現在行星內部。(猛禽612號在卡拉狄加執行搜救任務時失去了硬漢和塞爾。)在其他太空飛行器附近或內部運行超光速發動機可能會對船體造成嚴重損傷,這可能是由於空間扭曲造成的。使用超光速發動機進行長途旅行需要多次「跳躍」,這是危險的。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即便如此,發動機仍然需要消耗數萬噸燃料,才能在大約4年內達到其頂級速度(光速的12%)。然後發動機會關閉,「代達羅斯」太空飛行器將在茫茫太空中航行46年,最後到達目的地。因為沒有留下任何可供減速的燃料,長達50年的漫長旅行之後,太空飛行器將對目的地系統進行70小時的飛掠,然後加速進入星際空間。
-
航天新動力:離子發動機
航天新動力:離子發動機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3-03-02 發表評論>> 科學家預計,宇宙飛船需要配備不同於傳統化學能燃燒為動力的火箭引擎,實際上一種被稱為電火箭發動機的技術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採用電能加速工質產生高速噴射流驅動飛船前進。
-
《星際旅行指南》
近日,由《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權威主編的全新圖文科普讀物《星際旅行指南》由北京儒意欣欣正式出版,成為國內第一本全彩圖文星際旅行導遊手冊。《星際旅行指南》由著名作家、教授葉永烈主編,BBC、北京天文館、科學松鼠會、《飛碟探索》雜誌社權威審讀,一致推薦。全書共集結400餘幅來自宇宙探測器的最新照片,以30萬字的超大容量進行了不失科學本質的趣味解讀,是人類有史以來對宇宙「最長線路」且最直觀有趣的一次旅行。 本書的視角從地球出發,穿越太陽系、跨越銀河系,到達宇宙邊緣。
-
中國已突破離子發動機黑科技將令太空飛船速度翻倍
中國首臺200毫米離子電推進系統(離子發動機)在長壽命地面考核試驗中持續工作已超過1萬小時。該系統裝載在2012年發射的「實踐九號」衛星上,經過長達一年的在軌飛行試驗考驗表現優異。這則消息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因為長久以來離子電推進系統的關鍵技術一直被英美和俄羅斯等大國所壟斷,此次中國離子電推進系統上的重大突破,也為中國航天事業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
你覺得人類還要經過多少年,才有可能實現「星際旅行」?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目前人類對於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的地球,已經非常了解了,進行全球旅行也不是一件難事了,至此,人類把目前望向了廣闊的太空,希望能夠實現「星際旅行」。那麼,怎樣的旅行算是「星際旅行」呢?
-
兩種確定指紋形成時間的方法,量化慣性發動機可能實現星際飛行
小組正在進行實驗性研究,建造實驗性量化慣性發動機,研發傳感器,檢測該發動機是否能夠產生推力。這種發動機不需要燃料,將會成為星際旅行的動力來源。也能夠成為衛星在軌運行的永久動力來源。麥克說,科技部門的投資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收穫。按照牛頓力學原理,因為可見重力物質的減少,遠離銀河系中央的恆星的旋轉速度應當會逐步降低,但實際觀測結果是,旋轉速度並未出現降低的情況。
-
星際迷航的序曲:「離子風」無人機究竟帶來了什麼?
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是依靠引擎、螺旋槳等傳統推進裝置產生飛行動力,而是通過「離子風」(ionic wind)為飛機提供升力,妥妥的《星際迷航》既視感好嗎?「離子風」無人機是如何工作的?「離子風」,簡單來說就是讓空氣在流動時帶有被電離了的分子,這其實是一個早就被應用廣泛的技術。比如離子吹風機、離子風淨化器、離子風散熱等等,但是,用離子風取代燃料來直接驅動飛機,還真是「歷史性」事件。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輕型電線組成的平行電極放置在飛機前方。
-
我國離子發動機點火技術突破,性能超越美俄,將應用到各大領域!
離子發動機點火,一直是個難題,中國不負眾望,這項難題在吳雲教授和他的團隊的努力下,首次攻克了。讓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離子電推的國家,在性能上甚至超越了美、俄。很多人對等離子這個概念比較模糊,認為等離子離我們還比較遙遠,但其實,它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一些電視的屏幕和一些螢光燈上,都有等離子的出現,而在航空航天領域,等離子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
俄企測試太空飛行器新型離子發動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6月16日報導: 俄航天集團通報稱,凱爾迪什中心對ID-200 KR新型太空飛行器離子發動機進行了點火試驗。 照片 : ROSCOSMOS在離子發動機中,離子化氣體在電場中加到很高的速度,形成噴射推力。俄航天集團在官網通報指出,「這款ID-200 KR新型太空飛行器離子發動機功率達3000瓦,推燃比達4500秒,凱爾迪什中心的專業人員成功地實施了點火試驗。」
-
俄羅斯研發基於等離子加速器的新一代太空發動機
最新的發動機設計用於未來宇宙飛船的星際飛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Росатом)近日採購了新一代太空發動機測試項目。根據公共採購網站上的一份聲明,測試對象是離子發動機和霍爾發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新一代發動機要確保為無人以及載人太空飛行器星際飛行提供足夠推力,因此,需要大功率、高性能的設備,而離子發動機和霍爾發動機可以在失重狀態下將太空飛行器加速到傳統發動機無法達到的速度,可滿足這一要求。
-
恆星際旅行有多難?為什麼旅行者1號40年才飛了1/450光年?
茫茫星海似乎就在人類觸手可及之處,但星際旅行真的如此簡單嗎?人類離星際文明時代還有多遠?下面讓我們解讀一下!令人生畏的距離太陽系內行星之間的距離通常用天文單位(A.U.)來表示,1個A.U.取太陽和地球的平均距離,即1.5億千米。
-
這兩種星際航行方式都能超越光速,但關鍵已不是發動機,而是時空
人類要想進行宇宙間星際航行的話,理論上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常規的宇宙旅行,就是靠發動機來推動飛船,隨著發動機的進步,人類星際旅行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但是根據廣義相對論來看,這種方式之下的航行,永遠不可能超過光速,因為凡是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的話將需要無限多的能量,所以這樣看來將來的星際航行要超越光速簡直是不可能的
-
航天黑馬SpaceX:從顛覆式創新到星際旅行
Starship、Starlink 引領航天產業趨勢Starship 將開啟人類太空旅行新時代。SpaceX 的下一代運載火箭系統 Starship(即 Starship 與 Super Heavy,又稱 BFR)將使用下一代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Raptor,Starship 定位於「太 空旅行」,將於 2023 年完成首次繞月飛行5;2022 年完成火星貨運,2024 年將人類送上 火星。據 FAA 預計,到 2022 年全球太空旅行市場將逾1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