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突破離子發動機黑科技將令太空飛船速度翻倍

2020-12-04 烽火大百科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中國首臺200毫米離子電推進系統(離子發動機)在長壽命地面考核試驗中持續工作已超過1萬小時。該系統裝載在2012年發射的「實踐九號」衛星上,經過長達一年的在軌飛行試驗考驗表現優異。這則消息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因為長久以來離子電推進系統的關鍵技術一直被英美和俄羅斯等大國所壟斷,此次中國離子電推進系統上的重大突破,也為中國航天事業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軍事專家巡航者介紹,離子推進器(Ion thruster)又稱離子發動機(Ions Engines),為空間電推進技術中的一種。其原理是先將氣態工質電離,並在強電場作用下將離子加速噴出,通過反作用力推動衛星進行姿態調整或者軌道轉移任務。離子推力器具有比衝高、效率高、推力小的特點。與傳統的化學推進方式相比,離子推力器需要的工質質量小,是已經實用化的推進技術中最為適合長距離航行的。

傳統的火箭是通過尾部噴出高速的氣體實現向前推進的,離子推進器也是採用同樣的噴氣式原理,但是它並不是採用燃料燃燒而排出熾熱的氣體,它所噴出的是一束帶電粒子或是離子。它所提供的推動力或許相對較弱,但關鍵的是這種離子推進器所需要的燃料要比普通火箭少得多。只要離子推進器能夠長期保持性能穩定,它最終將能夠把太空飛船加速到更高的速度。

離子推進器相關技術已經應用到一些太空飛船上,比如日本的「隼鳥」太空探測器,歐洲的「智能1號」太空船和美國的」黎明號「等,而且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未來最有希望成為更遠外太空旅行飛船推進器的可能就是VASIMR等離子火箭。這種火箭與一般的離子推進器稍有不同。普通的離子推進器是利用強大的電磁場來加速離子體,而VASIMR等離子火箭則是利用射頻發生器將離子加熱到100萬攝氏度。在強大的磁場中,離子以固定的頻率旋轉,將射頻發生器調諧到這個頻率,給離子注入特強的能量,並不斷增加推進力。試驗初步證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VASIMR等離子火箭將能夠推動載人飛船在39天內到達火星,未來人類往返火星將還是夢想。(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焦點

  • 據說中國研製史上最強離子發動機 為何它是大國必爭之地
    :原子;electrons:電子)  更具優勢的一點是,傳統發動機需要的是燃燒燃料來加熱氣體,而離子發動機需要的是電力,我們只要在飛船上安裝一些太陽能電池板,就可以利用源源不斷的太陽能轉化成的電能來加速離子了!
  • 太空黑科技——微型射頻離子發動機首次飛行驗證!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賀建武、馬隆飛、康琦、段俐(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19年8月31日,中國科學院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顆名為「太極一號」的衛星,這是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主要任務是實現關鍵技術的驗證,為實現空間引力波探測打下基礎。
  • 最後3000萬公裡,日本飛船離子發動機關停,最關鍵時刻快到了
    在銀河系中,太陽系只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星系,但對地球人類而言,太陽系內空間仍然很大,大得難以形容,如果將日光層看作是太陽系邊界(美國宇航局就是這麼認為的),那麼太陽系直徑至少320億公裡,在如此大空間裡,太陽,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都是其中之一,現在除了這些,還有屬於人類的先進人造物,多個以極快速度在太空中穿稜的無人飛船。
  • 星際旅行的開端-離子發動機
    地球石油資源終將枯竭,人類也將進入全電時代,就目前的交通工具來說,汽車、輪船、高鐵……這些交通工具都比較容易實現全電推進的,但是飛機、太空飛船怎麼辦?答案或許是離子引擎。離子引擎的原理並不複雜,是把原子電離成一價正離子,再用高電壓將離子加速並排出引擎尾部形成離子束,由此產生推力。
  • NASA披露離子發動機新突破 有望實現送人上火星
    11月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來自NASA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工程師們公布了一個在離子發動機研發方面突破了紀錄的測試,該離子發動機的設計初衷是讓它實現帶人類登上火星。這款被稱之為「霍爾推進器」(Hall Thruster)的離子發動機是目前正在處於研發當中的三款「火星發動機」中的一款,它通過使用電場和磁場來離子化諸如氙氣這樣的氣體,讓它噴出離子,並進而產生出推動推進器前進的推力。相比傳統的化學推進劑火箭,這項技術要更清潔、更安全,燃料利用率也更高,但它的缺點是它所產生的推力要相對小一些,加速度也小一些。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對於工業起步晚的中國來說,很多科研都受到了發達國家的限制,而在航天領域一直以來的霸主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直到2000年以來,中國加入了這場太空的鬥爭中去,也改變了當前的局勢。中國後來居上,在航空領域也逐漸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 如果不惜代價,能造出飛到比鄰星的飛船嗎?需要突破哪些技術?
    這是一個開腦洞的話題,感覺到了地球正在建設太陽系艦隊的時代,你猜得沒錯,《三體》中得知三體人飛船正以光速1%的速度前往地球時的心態是一樣的,否則怎麼會不惜代價呢,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的!不過既然假設了,那就老討論下需要突破哪些技術!
  • 中國造出史上最強離子發動機 加速度30公裡/秒
    【環球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13日報導,香港《南華早報》周三發表文章稱,中國研製出世界上最強大的離子噴氣發動機  報紙援引中國《科技日報》的消息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專家向客戶展示了新一代離子發動機。  1971年蘇聯發明的離子噴氣發動機已用於航天領域數十年。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製該款發動機的改進型。  報紙寫道,中國新一代離子發動機的全線性能高於衛星和飛船目前使用的同類產品。此款離子發動機的加速度可達30公裡/秒。
  • 離子發動機問世,中國突破最大裝備難題!俄媒感嘆將失去最大客戶
    中國如今研製出自己的五代機、大型運輸機、預警機、民用大客機,但是在傳統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依然處於弱勢,長期依靠進口發動機作為動力源。但是在最近,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離子發動機據簡氏防務觀察發表文章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專家展示了新一代離子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加速度據說可以達到30公裡/秒,它的工作原理與普通火箭發動機有很大區別,可以在低溫環境運行,重量更輕,燃料消耗更少。在未來,中國離子發動機將被應用於空天飛機和火箭設備上。
  • 中國式追趕!中國的新太空飛行器重返地球 多項黑科技不再是美國唯一
    中國新的原型飛船於周五「成功著陸」,標誌中國航天的雄心勃勃,標誌著中國航天有一個永久性的空間站,並將可以完成太空人送上月球。中國載人航天局表示,在關鍵試驗的早期階段順利進行之後,該太空飛行器於周二發射升空,安全地抵達了預定地點。中國載人航天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太空飛行器的機艙結構已在現場確認為完好無損。
  • 我國在航天發動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已全球領先
    霍爾發動機也叫霍爾推力器,和等離子推力器有些相似,但是研究難度高於等離子推力器。就在世界各國都在為等離子推力器研究攻關時,我國卻在大功率霍爾發動機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霍爾發動機是未來太空飛行器的推力器,是目前最先進的電推進發動機。主要用在長期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飛船或是太空衛星的推進調控。因為霍爾發動機不需要消耗任何的固體或液體燃料,主要的推進劑就是氙氣。衛星或者太空飛船使用霍爾發動機後,可以減少對化學燃料的使用,還可以減小飛行器的體積。是未來太空飛行器的主要研發方向。
  • 人類飛船速度有望在2050年前獲得重大突破,每小時可達160萬公裡
    當然,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離子推進器可以將飛船加速到每小時100000公裡,可這樣的速度在宇宙中還是太慢了。飛船的速度想要獲得突破,需要能源的突破,人類目前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一旦實現,有望將飛船的提升到亞光速,可是可控核聚變技術最理想的情況,可能還需要50年才能實現,如果不順利,有可能再過100年都無法實現。
  • 隼鳥2號離子發動機再點火,剩餘30公斤燃料,花10年飛向下一目標
    而仍然留在太空的軌道器,也分別開始執行新的擴展任務。其中嫦娥五號軌道器將飛往150萬公裡之外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而近日,日本隼鳥2號的三臺離子發動機,也再次點火,正式開啟新的探索任務。而這一次,隼鳥2號將跨越上百億公裡,前往一顆直徑約30米,快速自轉的小行星1998KY26(計劃2031年7月抵達)。
  • 航天新動力:離子發動機
    航天新動力:離子發動機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3-03-02   發表評論>> 科學家預計,宇宙飛船需要配備不同於傳統化學能燃燒為動力的火箭引擎,實際上一種被稱為電火箭發動機的技術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採用電能加速工質產生高速噴射流驅動飛船前進。
  • 中國再創霍爾發動機新高!6年實現彎道超車,100千瓦級指日可待
    我國在航天領域造詣有目共睹,包括航天飛行器,航天振動臺等,不久前,一條新聞稱,中國首款霍爾推動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持續點火時間長達8小時,點火次數高達30次,實現了我國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霍爾推力器取得傲人成績
    中國的科技發展雖然在近幾年十分迅速,但是整體技術還是落後於歐美。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國產等離子發動機獲突破,以磁場為作用力,其意義不言而喻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航空領域,還是航天領域,發動機無疑是制約該領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航空發動機,制約著一個國家的總體航空實力,而先進的航天發動機,也同樣制約著一個國家在航天領域的先進程度,不過,東方大國再次在發動機領域已獲得重大突破,以磁場為作用力。
  • 勞斯萊斯與英國航天局合作開發核動力發動機 可使太空飛船三個月...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導,英國航天局與勞斯萊斯公司近日宣布,雙方將合作開發核動力太空飛船發動機。如果成功的話,一艘核太空飛船可以在三至四個月內抵達火星,大約是當前使用化學發動機所花費時間的一半。縮短一半時間英國航天局與航空器發動機製造商勞斯萊斯公司的此次合作將共同探索把核能作為未來遠徵太空的能源。如果成功的話,一艘核太空飛船可以將前往火星的時間縮短至三到四個月,大約是當前使用化學發動機所花費時間的一半。NASA曾將核動力驅動描述為「一項改變深空探索遊戲規則的技術」。
  • 科學家發明超級離子推進器:打破NASA紀錄
    到目前為止,離子推進器主要用於深空探測器和通信衛星等太空飛行器,比如黎明號就使用了離子推進器前往穀神星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