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的序曲:「離子風」無人機究竟帶來了什麼?

2020-12-04 環球網

在入門級科幻《三體》中,曾描繪過這樣一個場景:人們生活在一千多米深的地下,城市建築物在樹狀枝幹上錯落排開,出行方式則是通過一個傘狀的背包式裝置,憑藉兩個同軸螺旋槳的無聲轉動懸浮在空中。

無數的「竹蜻蜓」在城市中穿行,滿滿的科幻感讓剛從185年的冬眠中甦醒的「土包子」主人公淚流滿面。。。

面對這樣淳樸的主人公,真的很想像馬景濤一樣抓著他的肩膀使勁兒搖:8012了,放棄螺旋槳和渦輪吧,離子風無人機了解一下嗎?

我說的正是前不久麻省理工學院剛剛研發成功的、全球首架以增壓空氣提供動力的飛機。

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是依靠引擎、螺旋槳等傳統推進裝置產生飛行動力,而是通過「離子風」(ionic wind)為飛機提供升力,妥妥的《星際迷航》既視感好嗎?

「離子風」無人機是如何工作的?

「離子風」,簡單來說就是讓空氣在流動時帶有被電離了的分子,這其實是一個早就被應用廣泛的技術。

比如離子吹風機、離子風淨化器、離子風散熱等等,但是,用離子風取代燃料來直接驅動飛機,還真是「歷史性」事件。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輕型電線組成的平行電極放置在飛機前方。機翼後緣裝有較厚的電線作為負極,機身裝載一組鋰聚合物電池。

在飛行時,該電極可以產生高達正電極20,000伏特的電壓,用來增壓飛機周邊的空氣,並從空氣分子中剝離帶負電荷的離子。

當離子由正電荷向飛機後方的20,000伏特負電荷移動時,離子與其他空氣分子發生數百萬次的碰撞,從而產生「離子風」(ionic wind)來驅動飛機。

此前,「離子風」只能讓小物體在空中短暫懸浮,但麻省理工這架「離子風」無人機則重達2.45公斤,翼展長5米,能夠以每秒4.8米速度飛行55米。

換句話說,以前的「離子風」只能小打小鬧,而新技術可以用更強勁的離子流讓輕型無人機擺脫地心引力,持續穩定飛行。

技術搭臺,產業唱戲:「離子風」吹散的和重建的

翻開外網,對於這一新技術都是鋪天蓋地地誇,很多科學家紛紛送出拇指鮮花,各大航空公司也都高度重視。那麼,「離子風」無人機的成功研製,究竟有哪些意義呢?

論文的通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學院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認為,這為開發出更安靜、機械結構更簡單且沒有燃燒排放的飛機提供了可能性,最終將改變航空業的面貌。

所以到底是改變了什麼面貌啊摔?!別急,到了這裡必須給大家整得明明白白的。

簡單來說,「離子風」無人機會帶來兩方面的重大改變:

一是去燃油化。

燃油成本一直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項,航空燃油價格的持續飆升,成本最終還是以燃油附加費等形式攤銷在乘客身上。

而離子風推進技術如果與傳統推進系統相結合,就可以製造出高燃油效率的混合型客機。

也就是說,離子風技術的應用,不僅讓航司對燃油的依賴大大降低,票價也會隨之下降,而且可以大幅度減少燃油飛機的碳排放,飛行全程也安靜如雞沒有一絲噪音,帶來商業與環境的雙重利好。

二是造新門檻。

眾所周知,作為飛機的心臟,動力引擎直接影響著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及經濟性,技術門檻很高,因此也長期處於技術壟斷狀態。

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獨立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

在技術孤立思潮的大環境下,離子風這樣的新技術顯然能打破壟斷的僵局,為嚴絲合縫的航空產業撬開新的可能性。

新晉國家對離子風技術的重視和押注,就有機會在核心領域彎道超車,更重要的是將安全性和話語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離子風與中國的故事

既然「離子風」技術如此重要,那中國有什麼相關儲備嗎?

其實早在2012年,中國首臺離子發動機就已經在被裝載在「實踐九號」衛星上進行在軌飛行試驗了。

不過航空與地面的離子風應用區別是,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下,離子推進器不需要給很大的推力,就可以讓飛船的速度持續增加。而在地球上,「離子風」在短時間內還不能滿足小型客機的飛行推力。

當然,現在討論離子風飛機、飛船之類的話題,都太過遙遠了。麻省理工設計的離子風推進系統的總體輸出效率僅為2.5%,遠低於常規飛機。

不過與載人飛行器相比,固定式推進系統更易於小型化,也是更適合「離子風」技術的場景。

比如取代旋翼來驅動小型無人機,甚至是非常小的飛行器,加上靜音、蓄能之類的優勢,背後隱藏著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用途。

隨手舉幾個例子,離子風無人機可以安靜飛行,也沒有螺旋翼等危險係數高的裝置,可能會讓城市無人機解禁;又或者是藉助其無限期懸停在高空的優勢,進行城市環境監測和輔助無人駕駛。

不過,想從實驗室走到市場,中間還要經歷九九八十一劫,每一步都不能出錯。在這方面,中國最直觀的優勢是,技術的底層位面與智能物聯網產業端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並充滿了飢餓感。

相關焦點

  • 星際迷航攻略
    星際迷航怎麼玩,有不少的玩家都想知道答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星際迷航遊戲玩法攻略,希望可以幫到玩家。星際迷航遊戲玩法攻略  遊戲一開始,系統會先跟玩家詢問幾項設定,例如難易度
  • 美工程師開發出「離子風」驅動無人機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設計出一種「離子風」無人機,沒有旋槳或渦輪葉片,無需化石能源或太陽能驅動。「離子風」是電流通過薄、厚兩個電極時產生的空氣推力,此前這種電空氣動力學設計只能讓小物體在空中短暫懸浮。開發團隊21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說,強勁又安靜的離子流此次成功驅動一種輕型無人機持續、穩定飛行。
  • 「離子推進」是什麼黑科技?
    而這架電動飛機和則完全不同,它沒有螺旋槳、沒有渦輪機,由帶電空氣分子碰撞而成的「離子風」提供了飛行所需的推力。正如飛機的發明者、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說:「這是史上第一架推進系統中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的飛機,將為飛機帶來新的可能性,未來的飛機會更安靜,機械設計更簡單,並且不會排放燃燒物。」
  • 四合院變星際迷航企業號
    作為投資方之一的阿里影業推出了一系列官方正版周邊,除了鑰匙扣、充電寶、手機、相機、無人機等,竟還有四合院和大閘蟹!  海報  衍生品新玩法 北京四合院變星際迷航企業號  新浪娛樂訊 電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將於9月2日在國內正式上映,為致敬星際迷航50周年,作為投資方之一的阿里影業推出了一系列官方正版周邊
  • 「離子風」吹動新飛機
    沒有螺旋槳,也沒有渦輪葉片;無需化石能源,也不需要太陽能驅動——經典科幻影視劇《星際迷航》中的離子風飛行器有望變成現實。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架顛覆傳統動力系統的飛機,即用正負電極產生的「離子風」作為驅動力。這一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雜誌上,旋即引發強烈關注。
  • 星際迷航時間線
    提起星際迷航,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這款星際迷航時間線遊戲就是由星際迷航推出來的手遊。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將在太空中不斷的進行戰鬥,戰鬥的場景都是非常真實的,是可以給我們玩家不錯的打擊感的。遊戲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可以享受遊戲帶給我們的樂趣。
  • 星際迷航遊戲好玩嗎 星際迷航玩家詳細測評
    星際迷航遊戲好玩嗎星際迷航改編自其同名影視作品,其良好的故事基礎以及嘆為觀止的震撼場面都為該作的發布奠定了很好的「群眾」基礎。是一款很有意思的單機遊戲,這裡小編給大家帶來星際迷航玩家詳細測評。
  • 世界首架「離子推進」飛機試飛成功
    而這架電動飛機和則完全不同,它沒有螺旋槳、沒有渦輪機,由帶電空氣分子碰撞而成的「離子風」提供了飛行所需的推力。正如飛機的發明者、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說:「這是史上第一架推進系統中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的飛機,將為飛機帶來新的可能性,未來的飛機會更安靜,機械設計更簡單,並且不會排放燃燒物。」
  • 比《星際迷航》更精彩的10部星際迷航電影
    去年適值經典科幻系列《星際迷航》誕生50周年,派拉蒙推出了重啟系列的第三部電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這部電影得到了積極的評價,許多影評人對其表演、動作場面、配樂、視覺效果,以及向安東·尤金和倫納德·尼莫伊的致敬大為讚揚。其全球票房收入達3.335億美元,但並不是票房最高的星際迷航電影。
  • 《深海迷航》第13集:解鎖離子電池,探索海皇監獄
    《深海迷航》第2集:收到求救信號發現飛船殘骸《深海迷航》第3集:建造房屋探秘外星人基地《深海迷航》第4集:探秘五指山開啟傳送門進入極光號《深海迷航》第5集:勇闖海蛇洞,發現新的遺蹟《深海迷航》第6集:探秘極光號解鎖海蝦號機甲《深海迷航》第7集:下潛500米遭遇新生物,大戰裂空者
  • 《生活大爆炸》裡的《星際迷航》梗
    《星際迷航》劇集《原初》、《下一代》、《深空九號》、《旅行者號》和電影版及2009年的重啟等都是最常他們提及的,該系列的經常引用甚至對一竅不通的佩妮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其中,雷納德和謝耳朵都認為《星際迷航:原初》系列要好過《星際迷航:下一代》,但《下一代》系列中的皮卡德艦長要優於《原初》系列的柯克艦長。
  • 《星際迷航》主演:將老史波克的榮譽傳承下去
    克裡斯-派恩是洛杉磯本地出生的80後小生,他曾主演過《特工爭風》,出現在中國觀眾的銀幕上。扎克瑞-昆圖則是性格和樣貌均奇特而出眾的演員,他擅長飾演「怪人」,除了被謝耳朵奉為男神的史波克,他還曾在《美國恐怖故事》第二季中飾演一名陰鬱的軍醫,在《英雄》、《24小時》等影視劇中也有驚豔表現。而佐伊則早在《阿凡達》和《加勒比海盜》時代就被中國觀眾認識。
  • NASA在火星上發現「星際迷航」的標誌,星際聯邦艦隊降落火星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軌道探測器發現了一處特殊的地表形狀,形似著名科幻影視《星際迷航》的標誌。看起來星際聯邦艦隊將自己的標誌刻在了我們隔壁的行星上:火星軌道探測器(MRO)拍攝的新照片顯示火星的表面有一處形似《星際迷航》的標誌的沙丘。
  • 「劇宅」的假期 《星際迷航》重啟為什麼值得追?
    據已經出去的小夥伴們說,現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各熱門非熱門旅遊目的地簡直就像大片裡恢弘的戰爭場面似的,人山人海,鑼鼓喧天……  所以,幹什麼都不如在家刷劇!只要宅不死,就往死裡宅!  經典的美國科幻劇集代表作之一《星際迷航》可以說永遠都不會缺少粉絲。
  • 《星際迷航:發現號》
    影視搬運工之家今天更新第一篇文章,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美劇《星際迷航:發現號》。    相信大家大家對星際迷航電影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特別是最近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星際迷航》是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的科幻影視系列,由7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組成。下面著重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劇《星際迷航:發現號》。
  • 星際迷航之主權戰爭遊戲
    星際迷航之主權戰爭遊戲 18183手遊提供最新的熱門的星際迷航之主權戰爭遊戲專題手遊下載。想要知道2020最火的手遊是什麼嗎?大家都在玩什麼遊戲嗎?18183手遊來告訴你。
  • 星際迷航
    真愛粉1.8萬塊樂高積木打造《星際迷航》「企業號」  樂高積木是款很神奇的玩具,可以拼接組裝成各種造型。但是用樂高積木拼成《星際迷航》(Star Trek)「企業號」(U.S.S.
  • 《星際迷航》裡的政治觀
    《星際迷航:超越星辰》正在國內上映,距離1966年《星際迷航》在電視上首播,它已經在電視、電影的舞臺上延續了半個世紀的輝煌。《星際迷航》以未來世界的太空為舞臺,電影裡沒有純粹的視覺衝擊和殺戮鏡頭,但因其擁有龐大的世界觀和豐富的內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 又見「星際迷航」(2)
    星迷文化不可否認,對於一個全國性的電視節目而言,《星際迷航》劇集最初的播出收視率並不理想,但重要的是一經播出,便吸引了一批堅定而忠誠的觀眾。《星際迷航》首先滿足了人類喜愛和追求新奇未知的天性。事實上,早在1967年也有星際迷航迷友雜誌Fanzine出現,參與撰寫閱讀影迷小說FanFiction的影迷逾萬人,至1968年,大大小小的星迷集結活動已遍及全美。第一部把鏡頭對準《星際迷航》狂熱擁躉的紀錄片《星際迷航1》(TrekkiesⅠ)完成於1993年,電影以現實中的「星迷」為主要記錄對象,反響巨大。
  • 楊紫瓊主演 《星際迷航發現號》衍生劇公布
    《星際迷航4》遲遲沒有消息,許多粉絲都很焦慮。然而,官方於日前公布了《星際迷航·發現號》的衍生劇,該劇將由著名影星楊紫瓊主演。這部劇的故事將以神秘的31區為背景,並且這也是《星際迷航》系列歷史上第一次以亞裔作為第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