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劇透】
《地球引力》《降臨》…更遠還有《2001太空漫遊》《星球大戰》這樣的傳世經典,作為有太空背景的科幻作品,《星際探索》還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新鮮感受和思考?
做為美國大片強勢出擊今年威尼斯的代表作之一,這部擁有科幻元素、眾星雲集的作品,看點多多。
野心勃勃打造最真實的太空歷險片
《星際探索》早在2016年坎城電影節期間就宣布了拍攝計劃,導演詹姆斯·格雷那時就宣稱要打造成有史以來大銀幕上最真實的太空探險片。故事靈感來自約瑟夫·康拉德的著名小說《黑暗之心》,影片《2001太空漫遊》《大都市》《銀翼殺手》和《現代啟示錄》是導演的電影參照,野心可見一斑。2017年布拉德·皮特宣布出演主角,其他參演人員也陸續就位。
這部耗資近9000萬美金的影片,匯集了包括布拉德·皮特在內的眾多大牌明星雲集:湯米·李·瓊斯、露絲·奈嘉、麗芙·泰勒、以及老戲骨唐納德·約瑟蘭…時年8月,影片在洛杉磯開拍,60天左右完成拍攝。
不過後期製作,從特效到剪輯卻耗時耗力,期間波折不斷。發行也從最初福克斯公司定下的2019年1月11日,推遲到5月24日,迪斯尼收購福克斯影業後,又將影片北美發行延遲到秋季,定在威尼斯和多倫多影展結束之後的的9月20日。
《星際探索》預告海報
充滿人文氣息的科幻大片
詹姆斯·格雷屬於質量穩定的導演,有別於好萊塢的爆米花商業大片,他的作品往往以自己成長的城市紐約為坐標,充滿人文藝術氣質。也正是因此,曾經4次入圍坎城主競賽。然而,融入警匪犯罪愛情等類型元素的作品,儘管上映後收穫讚譽不斷,卻常常因為相對傳統的拍攝風格,在坎城表現不溫不火,一次次與大獎擦肩而過。
這一次,導演轉道水城威尼斯角逐金獅,算是回到了自己電影生涯的最初福地。25歲那年,他憑藉處女作《小奧德薩》在這裡一鳴驚人,首次參賽即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在《迷失Z城》鏡頭進入亞馬遜叢林中後,詹姆斯又將鏡頭伸展到更加遙遠的外太空,首次嘗試科幻題材。
單看劇情介紹,《星際探索》是一個相當吸引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已經徵服月球和火星,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16年前,湯米·李·瓊斯扮演的父親執行代號利馬Lima的任務,飛往海王星探索外星智慧,從此音信渺無。如今,地球受到太空電磁衝擊波威脅生存,可能和這一失敗的任務有關。於是皮特扮演的若伊Roy作為精英太空人,被派往太陽系邊界的海王星執行絕密任務,同時獲知父親可能還活著的驚人秘密。
若伊踏上了這條拯救地球、尋找神秘失蹤父親的漫漫宇宙路:從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和更遠的太空深處,是他一步步發現秘密和尋找真相的旅程。這個真相,有關父親,更是關於自己的內心和存在的探索。
《星際探索》劇照,布拉德·皮特
片名聽上去像是一部類似《星球大戰》《星際迷航》或者《異型》的太空歷險動作大片,其實不然。
事實上,這也許是詹姆斯·格雷作品中觀眾最不容易進入的一部。雖然片中也有製作精良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包括影片開場的高架天梯的轟塌,以及月球上為了爭奪領地的驚險車戰,然而影片大多數時間,如同一個延伸到地球之外的宇宙公路片,在偶爾的驚險和動作之外,更多的是有關主人公痛苦的自省和療傷過程。
片中若伊的內心活動,也經常會以畫外音獨白的形式出現,「事實上這是一場有著精緻的知識分子氣的、巧妙構架連接內心的旅途,一路上一個孤獨的男人和內心的魔鬼鬥爭」,《國際銀幕》影評人如是總結。
《星際探索》劇照,布拉德·皮特
創作理念
渺小的個人也可以變成整個宇宙
導演詹姆斯·格雷在新聞發布會上講述偶然中看到的一句話,並成為自己的創作核心,由主演皮特分享:「所有的故事和神秘,總是起源於非常私人的微觀世界」。小小的個人世界也可以成為一個宇宙。影片的創作正是:在一個無限大的空間裡,聚焦一個非常小的個人世界。一個點也可以成為一個宇宙。
這個點,就是皮特扮演的若伊。
若伊作為一個男人,從小失去父親的創傷一直埋在心裡,和前女友的情感也只是不斷在記憶和腦海中閃現的影子,如今心如死水悲觀消沉,情緒沒有任何波瀾,連找他談話的領導都忍不住問:怎麼可能一直保持脈搏80以下,從來不會升高?
這也正是影片中想要討論的的主題之一:男性氣概,如何在影片中構建展示一個真正的男人形象?
《星際探索》劇照,布拉德·皮特
皮特在新聞發布會上感慨:我們是否需要在現代社會重新定義男人氣概?現在的社會總是要求男人足夠強大,不能展示自己的弱點,不能被人瞧不起,這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也製造了一道圍繞自身的壁壘,因為某種程度上,你會很羞恥,拒絕承認那些無論是真實還是想像出的脆弱和痛苦。
影片想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如果將內心打開,你是否會和愛人,孩子也和你自己建立一個更好的關係?
皮特身上這一脆弱的情感被導演敏銳捕捉到,並在影片中加以展開挖掘。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稱讚感受到影片中的真誠,詹姆斯·格雷補充:「塑造角色的關鍵並不是擔心他是否被觀眾喜歡或者憎恨,同情還是不同情,而是真誠地展現他本來的面目,有時候這也許會將你帶入一個黑暗的世界,喜歡或者討厭,但這並不是你該考慮的問題」。
《星際探索》主創在威尼斯電影節
攝影:王遠宏
布拉德·皮特:人帥氣,演技更好
《星際探索》當之無愧的主角是布拉德·皮特,威尼斯首映後,演技得到近乎一致的肯定。《國際銀幕》影評人Tim Grierson不嗇讚美:「《星際探索》全部依靠皮特的肩膀,他成功演繹出了充滿憂鬱的傷痛」。
年齡閱歷的增長,將這位好萊塢性感偶像打造成更加成熟內斂的演員。創作生涯亦是如此,很早就成立了獨立的製作公司Plan B,與其等待好萊塢的被動選擇,不如主動出擊,將話語權和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星際探索》中皮特身兼製片人和男一號雙重身份,從一開始就參與到創作中,角色可謂量身打造。他說喜歡70年代的電影,因為角色不是簡單的好人壞人,而是人,比今天世界裡非黑即白的人物更複雜。新片角色,極有可能為他獲得明年奧斯卡最佳影帝提名的機會。
經歷歲月風霜,好萊塢俊男帥氣依舊,卻不僅僅是在外表,那是一種冷靜沉著、對世界和內心情感掌控的能力,這種歲月凝鍊出來的沉穩和劇中的氣質完美結合。
影片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若伊一個人的旅程,其他人在短暫相遇和陪同後都又消失離去。如何在劇中展示這個和世界和愛的人斬斷一切聯繫的男人角色?皮特說這是影片中他面對的最困難挑戰。無論是眼神、對話、面部的輕微動作還是整個身體語言,皮特成功演繹了這個在童年失去父親,如今繼承父業、卻要不斷揭開秘密面對真相的孤獨男子,令人感動。
布拉德·皮特在威尼斯電影節
攝影:王遠宏
震撼精美的太空影像
VS
個體永恆的孤獨
影片開場,虛焦鏡頭下閃爍著光芒的星球,鏡頭慢慢右移,我們看清背後是無盡的黑暗,再之後那個熟悉的藍色星球出現在眼前。優美的鏡頭從一開始就為全片的視覺效果定下基調。
若伊經歷的危險莫測和親人離合,都發生在無邊無涯的黑暗太空中。設定在外太空這個充滿神奇和無限想像力、同時被黑暗和孤獨籠罩的世界,為人性的探索,提供了一個神秘又極具吸引力的背景。
拍過《星際穿越》《敦刻爾克》的攝像師Hoyte van Hoytema,新片中再次貢獻了精美絕倫的影像,我們可以看到海王星的美麗光環,浩瀚宇宙的黑暗和閃爍…鏡頭畫面是向外的,伸向我們目力所不及的遙遠宇宙深處,同時影片的靈魂又是向內的,朝向人的內心深處。
《星際探索》劇照,布拉德·皮特
視覺空間上的觸角向外延伸有多遙遠,對內的人心探索就有多深。在無邊無際的黑暗宇宙中,個人的孤獨顯得如此醒目和無助。
人類避不開孤獨,卻可以選擇面對真實的自我。這是若伊父親的選擇,這場太空奧德賽的相遇,若伊和父親的情結,也終於有了了結。儘管二人的選擇不同,最後的孤獨卻是殊途同歸。
這個有關外星智慧的探索,最後回歸的還是面對親人,離別,孤獨,親情、愛情、人與人,人與家庭成員的關係時,人類更深智慧的探索。
《星際探索》劇照,湯姆·李·瓊斯
心理落差,媒體反饋的分歧
截止目前,影片威尼斯反映後,收穫了眾多好評爛番茄最新數據,20位影評人給出8 /10的平均分,metacritic 給出83分成績。
著名影評網站IndiWire 的影評人評價影片是「有史以來最具有反思、退一步思考,並且擁有奇特的樂觀態度的太空史詩之一,也是最好的作品之一。」
《綜藝》雜誌影評人Owen Gleiberman 不嗇筆墨稱讚皮特在劇中演技的同時,還寫到「格雷用不尋常的方法,證明了自己有能力拍攝一部這樣的影片。他還有足夠的視野、用不經意的手法將太空變成一種隱喻」。
法國《正版》雜誌主編米歇爾·西蒙同樣給出了5星滿分。
《星際探索》海報
不過,這部科幻大片本質上的私密氣質,和傳統中人們期待的科幻片並不相同,敘事手法和故事也不被所有人接受,影評人分裂成兩大陣營,收穫高調讚賞的同時,也不乏來自反面的聲音。
英國《衛報》《每日電報The Telegraph》和 《IndieWire》給出五星傑作高評的同時,《泰晤士報》卻用兩顆星來反對:皮特在一部枯燥無味的影片中表現得無比蒼白 ;《Vanity Fair》一方面讚賞影片視覺效果令人瞠目,一方面惋惜在科幻題材上沒有看到任何新意。
在影展場刊打分上,義大利本土影評人也表現出近乎一致的苛刻。
很顯然,這個依託科幻元素講述人類孤獨,探尋個體存在意義的故事,如果觀眾成功進入到它的情緒中被感動,這就是一部經典傑作。反之,就仿佛一程漫長枯燥的太空之旅。
《星際探索》主創在威尼斯電影節
攝影:王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