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長時間的太空旅行 對太空人免疫系統有較大影響

2020-12-06 cnBeta

本周公布的一項新研究稱,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似乎會對太空人免疫系統的 NK 細胞造成損傷。這意味著,在 NASA 預期的星際旅途中,太空人的免疫系統可能會變得相當脆弱。據悉,這項研究由亞利桑那大學、休斯頓大學、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和 NASA 詹森航天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觀察對象是那些經歷了至少 6 個月太空旅行的太空人們。

(研究配圖 - 1)

結果發現,長時間的航天飛行,將對 NK 細胞產生一定的影響。

作為一種白細胞,它能夠在癌細胞對身體造成傷害時起到抵抗作用。它不僅能夠殺死癌細胞,還可以防止已經碰過面的病毒細胞再次繁殖。

在《神奇四俠》的漫畫中,編劇曾讓四名前超級英雄團隊成員執行了一次短期太空任務。

在此期間,他們的身體意外接觸到了一些『宇宙射線』,結果導致了後續的大事件。

在現實生活中,太空人同樣需要擔心輻射給他們身體帶來的各種隱患。

論文一作、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營養科學系的 Richard Simpson 副教授表示 —— 長時間暴露於輻射中,癌症將成為太空人將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本周,Simpson 談到了保持 NK 細胞活性的重要性 —— 無論在何種類型的太空船上。

這些太空船可能處於無菌的環境,但是有些病毒,能夠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存活下來,並在適當的壓力下被激活。

(研究配圖 - 2)

為進行這項研究,他們採集了之前去過國際空間站的八名太空人的血細胞。

樣品採集持續了一段時間,涉及多個不同的任務和採樣點,然後將啟程前後的血液樣本、與從未離開過大氣層的健康人群進行比對。

研究人員將樣本與 K562 白血病進行配對,以測量細胞的毒活性(NKCA)。結果表明,在在國際空間站上長時間居留的話,會導致 NK 細胞的功能受損。

體外 K562 白血病靶標的 NK 細胞毒活性(NKCA),在實驗組(國際空間站太空人)降低了50%,FD + 90,但不是對照。與『資深』太空人相比,『新秀』的減少更為明顯。在執行任務的後期(R-1 和 R+0),這種趨勢可以竟然可以保持一年的時間。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生理學會《生理學》(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期刊上。原標題為:

《NK-cell function is impaired during long-duration spaceflight》

[編譯自:SlashGear]

相關焦點

  •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科技日報華盛頓電(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這或可稍稍緩解人們對長期太空旅行的擔憂。
  • 在太空中,免疫系統是否有影響?
    然而,當太空中太空人現在能被護離周圍的物理力之時,那些微觀尺度上更小的威脅呢?在地球上,我們的身體竟然是高效運作的有機體,而且我們的免疫系統維持我們強大的抵抗力。問題在於,當我們離開陸地安全區時,它是否以某種方式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
  •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長時間太空旅行不嚴重影響人類基因組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3日電 (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
  • 長時間的太空旅行會影響太空人的脊柱健康
    一項有關在零重力環境下長期旅行的健康狀況研究,給太空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計劃帶來了新的打擊。《脊柱》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國際空間站呆了幾個月的太空人在返回地球後,脊柱上關鍵肌肉的大小面積和密度都有明顯減少。
  •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太空人心理造成什麼影響?
    太空人們後來稱之為「罷工」,其他人則稱之為「暴動」。無論如何定性,這起事件都說明,長期太空任務會給太空人帶來額外的挑戰。而隨著人們對火星探索任務越來越認真,這類任務必將對太空人的心理狀態產生嚴重威脅。 研究人員希望借南極來研究長期太空旅行對人類精神健康的影響。將南極比作太空確實合適。
  • 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原標題: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乘坐太空飛船長時間「旅行」,對太空人的影響遠非此前所想。據《科學美國人》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胞胎研究」項目的初步結果顯示,太空旅行強烈地影響著基因的表達方式。
  • 研究果蠅發現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心臟有影響
    這項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表明,太空人在太空中花費很長的時間(前往月球殖民地或前往遙遠的火星需要這些時間)可能會遭受類似的影響,並且可能會受益於保護性措施他們的心臟健康。這項研究還揭示了新的見解,有一天可以幫助地球上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人。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在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中,Mark Kelly 和 Scott Kelly 是比較特殊的兩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研究稱太空旅行對線粒體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喬治敦隆巴迪綜合癌症中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由於重力和輻射的變化,太空旅行會對細胞的線粒體產生不利影響。在第一個人被送入太空以來的近60年裡,科學家們已經了解了許多關於人體如何對生活在太空的失重、相對高輻射環境中的反應,而答案並不樂觀。太空會帶來各種影響,包括視力受損、骨質流失、肌肉萎縮、免疫系統受損等。
  • 太空旅行安全嗎?史上最大太空人數據集揭曉答案
    作者 |唐鳳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不止這些。但是,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可謂至關重要。愛因斯坦在雙生子佯謬中提到,有一對雙生兄弟,一個長期太空旅行,另一個留在地球。結果當旅行者回到地球後,他比兄弟更年輕。人們一直未能驗證這一理論,直到Scott Kelly和Mark Kelly成為NASA太空人。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線上版最新刊發的一項研究稱,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該項研究由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神經放射學家唐娜?羅伯茨領導。研究發現,在國際空間站內進行長時間太空飛行後,太空人的腦室會擴大,其變化百分比與飛行時間顯著相關,但與太空人的年齡負相關;太空人的腦組織(主要位於側腦室和第三腦室邊緣)會上移,在大腦頂部聚集。進一步研究表明,太空人大腦結構的變化與他們飛行後出現的運動和認知能力變化有關。
  • 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11月1日消息,前段時間火箭狂人馬斯克宣布了自己的火星運輸計劃,另外還透露了其計劃在地球上使用火箭進行遠距離客運,看到這麼多的計劃你是不是以為「太空旅行「」的時代就要來臨了?而據《科學美國人》的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的「雙胞胎研究」項目的初步結果顯示,太空旅行強烈地影響著基因的表達方式。據NASA的研究顯示太空人會在進入太空後發生肌肉萎縮、骨密度降低或視覺惡化等身體變化,NASA希望更好地了解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所有生理和心理影響,為登陸火星或更遙遠目的地的飛行任務做好準備。
  • 太空旅行的健康風險是什麼?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公布的研究結果吧
    太空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我們可能已經開發出了將太空人送入軌道並使他們安全返回家園的技術,但是科學家們仍在弄清楚太空旅行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尤其是從長遠來看。在進行任何計劃的前往火星的任務之前,這是至關重要的,以確保這些重要飛行中太空人的健康和安全。
  • 太空旅行的健康風險是什麼?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公布的研究結果吧
    太空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我們可能已經開發出了將太空人送入軌道並使他們安全返回家園的技術,但是科學家們仍在弄清楚太空旅行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尤其是從長遠來看。我們已經從太空人研究(眾所周知的NASA的同卵雙胞胎史考特和馬克·凱利)中知道,延長的時空會影響大腦的血液流動,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增加炎症並導致視力模糊,骨骼變脆,和肌肉消瘦。模仿太空飛行的小鼠研究還表明,進入太空會使免疫系統老化並損害大腦。
  • NASA最新研究:長時間太空飛行可致太空人血液倒流
    眾所周知,太空飛行會對人體會造成嚴重傷害。在繞地軌道上長時間飛行,處於失重狀態,會導致太空人的肌肉質量下降、骨骼變得更脆弱……然而,這些還都不是最危險的。資料圖(NASA)據NBC新聞13日報導,周三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醫學雜誌《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NASA最新研究顯示,太空飛行可以阻止甚至逆轉太空人上半身的血液流動。這一驚人發現對未來的火星之旅和其他長期任務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始於幾年前,當時NASA正試圖調查為什麼近三分之二的太空人在空間站待了幾個月後,紛紛出現視力模糊和視力受損。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幾十年以來,專家們一直認為,冬眠是人類實現太空長途旅行的唯一方式。人類會是下一個太空冬眠者嗎?長時間睡眠(僅僅是睡眠)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睡眠與之不同,冬眠狀態下生物體需保持睡眠新陳代謝和健康體溫,這兩種過程能使清醒的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 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長時間睡眠(僅僅是睡眠)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睡眠與之不同,冬眠狀態下生物體需保持睡眠新陳代謝和健康體溫,這兩種過程能使清醒的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在一篇最新研究報告中,日本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一種「下丘腦神經迴路」,它能使老鼠進入深度、長期睡眠,並誘導體溫和代謝降低。
  • 研究表明太空飛行對太空人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
    人類探索太空,航天員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不同時段,不同地區對人體血壓和體溫的影響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眾所周知,太空旅行可以探索未知,體驗冒險刺激然而,實踐證明由於長期處於失重和真空環境中,太空飛行對搭乘太空人的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比如導致肌肉萎縮或患上癌症等 。  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太空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在一個失重、高真空環境、溫度波動大和高能量輻射的 太空環境中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
  • 太空生活影響了太空人的健康,這可能和線粒體有關
    長期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太空人容易出現多種健康問題,最新研究表明許多變化都和線粒體功能缺陷有關。這些健康問題具體包括骨骼和肌肉質量流失、免疫功能障礙以及心臟和肝臟問題。一支多學科團隊使用了收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報告發現了使健康遭受損害的共同線索:線粒體功能障礙。研究人員使用系統方法檢查了影響生物功能的廣泛變化。該發現於 11 月 25 日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一開始我們的問題是,在太空中生活的時候人體內是否存在一種普遍機制,能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
  •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突變?不會的! 美國宇航局發現太空人與他的雙胞胎...
    隨著人類向太空進發,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和在太空中生長的變異植物那樣,如果人類也長時間在太空停留,我們的身體會不會發生變化?本版文字王裳餘落美國航天局之前發布了「雙胞胎太空實驗」的結果,引起了不少人流傳太空人在外太空待340天,8.7%的基因發生突變等言論,實際上這只是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