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太空,航天員以犧牲健康為代價
不同時段,不同地區對人體血壓和體溫的影響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眾所周知,太空旅行可以探索未知,體驗冒險刺激。然而,實踐證明由於長期處於失重和真空環境中,太空飛行對搭乘太空人的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比如導致肌肉萎縮或患上癌症等 。
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太空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在一個失重、高真空環境、溫度波動大和高能量輻射的 太空環境中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
加拿大太空人鮑勃·瑟斯克(Bob Thirsk)計劃花費6個月時間在平流層活動,他將得到在宇宙空間中短期飛行和長期飛行體驗的第一手資料。專家認為,失重可引起心血管功能的改變。在飛行過程中,太空人的血液和其他體液不像重力條件下那樣慣常地流向下身。相反,下身的血液回流到胸腔、頭部,可引起太空人面部浮腫,頭脹,頸部靜脈曲張,頭 痛、鼻咽部堵塞,身體質量中心上移。在最初幾天,太空人還會生運動病,又名空間運動病,它類似於其他任何形式的旅遊疾病,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 官產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中樞而出現的出冷汗、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群。然後伴隨胃不適及嘔吐等症狀。
在地球上,發生運動病可服用藥物,以減緩症狀,但在太空梭 上,即使造成更嚴重的空間運動病,太空人卻不能使用藥物。在太空中待了三個月後,一些太空人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甚至會失去多達30%的肌肉塊。回到地球後他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此外,太空飛行還會增加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風險,以及重新激活太空人體內的潛伏病毒。當太空人返回地球時,免疫系統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及長達數月的太空生活導致他們損失8%-12%的骨密度,這可能要花長達三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另外,太空旅行的其他健康因素包括心理壓力、打亂晝夜生物鐘、極端溫度和環境噪聲,這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中斷和易感疲勞。太空人還暴露在高能量輻射下,輻射來自銀河系的宇宙射線和太陽耀斑。長期暴露在高能量輻射下會殺死細胞破壞DNA,從而可能導致患上癌症和白內障的風險增加。
事物都有兩面性,在零重力狀態下,既有壞處,也有好處。這種活動可以減輕背部疼痛,並改善血液循環。據說,外科醫生在零重力狀態下為病人做手術,會更簡單更安全。所以有人在策劃建「太空 醫院」呢!(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