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人真的會加速衰老

2020-11-30 二三裡資訊重慶

2015年8月25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人謝爾·林德格倫(Kjell Lindgren)艱難地裝著送達國際空間站的水果。林德格倫是一項研究長期任務影響的10名受調太空人之一。最新研究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導致太空人加速衰老。

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太空對於弱小的人類而言真的很糟糕!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對人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體衰老,輻射導致DNA損傷等。

在太空環境中,不存在地球上的重心引力,也沒有保護我們免遭太陽致命射線傷害的大氣層,所以我們將面臨著諸多健康危機,例如:骨質密度減少、肌肉質量下降,出現心血管和神經系統問題,甚至出現視力紊亂。這意味著人類在太空環境的時間越長,遭受的影響就越嚴重。這可能對我們徵服外太空的宏偉計劃帶來嚴重的麻煩,無論是在月球或者火星上建立基地,還是到外太陽系或者更遙遠的太空區域旅行。

遺憾的是,風險還不止於此,近日,多篇科學研究長篇報導長期太空任務潛在出現健康問題,這些研究報告了提供迄今為止最多的一組關於太空生物學和太空人健康影響的數據資料。

這些針對太空人和模型生物體的最新研究揭示長時間太空飛行的6個潛在有害因素:氧化應激(自由基和抗氧化劑不平衡導致組織損傷)、DNA損傷、線粒體功能障礙(線粒體是人體細胞的能量包)、端粒長度發生改變、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的變化(即受環境影響的基因表達)、微生物組(人體內部和外部微生物總和)產生的變化。

其中兩個潛在有害因素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端粒長度改變和DNA損傷。雖然最新研究中列出的6種潛在有害因素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但端粒長度改變和DNA損傷尤其與衰老過程有關。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細胞核中攜帶基因的螺紋結構),端粒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短,端粒長度的顯著變化被認為是衰老加速或者與衰老相關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等)風險增大的標誌。

暴露在太空中會改變端粒長度,這並不足為奇。之前研究曾涉及同卵雙胞胎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和馬克·凱利,斯科特在國際空間站度過近1年時間,而他的弟弟馬克在此期間一直生活在地面,結果顯示,斯科特在國際空間站期間白血細胞端粒被延長,但他返回地面後基本恢復正常狀態。

研究人員對太空人往返空間站前後進行了血液採樣分析,就像雙胞胎太空人研究一樣,他們發現長期暴露太空會導致端粒延長。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還發現太空人在完成任務後,端粒總體長度會縮短。生物學家將該現象稱為「端粒交替延長現象(ALT)」,這與他們的預期不同,因為這在癌症病例或者發育胚胎中很常見。令人不安的是,他們研究的10名太空人都出現了「端粒交替延長現象」。

就延長壽命而言,端粒延長可能是一個「好消息」,但事實並非如此。短端粒和長端粒都與疾病風險增加有關,短端粒與加速衰老以及與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退行性疾病密切相關。

長端粒可能與長壽有關,卻潛在誘發癌症,因為突變細胞會活得更久,從而增大了風險。隨著時間推移,10名太空人端粒長度出現了顯著變化,但研究人員還不知道潛在的健康影響。

在太空環境中太空人端粒變長,返回地面後端粒迅速縮短。總地來講,太空人最終端粒長度比最初更短。當然端粒長度變化也存在個別現象,至少端粒長度不穩定的原因,很可能與慢性氧化應激有關。電離輻射的急性暴露現已被證實會導致氧化應激反應。在太空輻射環境中,慢性暴露與慢性應激反應有關,而端粒非常容易受到氧化損傷。

這項最新研究還表明,暴露在太空中會導致DNA損傷。特別是科學家發現太空人存在染色體倒置現象,這是暴露輻射環境的顯著特徵。據悉,當同一條染色體內發生兩次斷裂,斷裂之間的遺傳物質被倒置時,染色體倒置就會發生。

由於長期暴露在太空輻射環境中,所有太空人在太空飛行期間出現染色體倒置,而且太空飛行結束返回地面後體內染色體倒置次數繼續增多,從而表明存在基因組不穩定或者克隆性造血,這些因素將增大罹患癌症風險。

太空任務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將繼續是蘇珊的主要關注點,包括正在進行的對端粒長度動態監測(它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和持續DNA損傷的調查,該研究也涉及到染色體倒置,這是與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相關的一種重要生物標記。

來源:上遊新聞

來源:重慶二三裡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人會加速衰老
    據國外媒體報導,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太空對於弱小的人類而言真的很糟糕!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對人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體衰老,輻射導致DNA損傷等。雖然最新研究中列出的6種潛在有害因素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但端粒長度改變和DNA損傷尤其與衰老過程有關。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細胞核中攜帶基因的螺紋結構),端粒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短,端粒長度的顯著變化被認為是衰老加速或者與衰老相關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等)風險增大的標誌。 暴露在太空中會改變端粒長度,這並不足為奇。
  • 多項新研究表明:暴露在外太空會加速衰老,還會導致DNA損傷
    新研究中列出的所有六種健康特徵在我們的健康方面都起著深遠的作用,但是端粒和DNA損傷尤其可能與衰老過程有關。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隨著年齡的增長,端粒越來越短,端粒長度的顯著變化可以被視為加速衰老和/或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症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的風險增加的跡象。太空環境對細胞端粒長度的影響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 新證據表明,暴露在外太空可能加速衰老
    新研究中列出的所有六種健康特徵對我們的健康都起著深遠的作用,但是端粒和DNA損傷尤其可能與衰老過程有關。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攜帶我們基因的細胞核中的螺紋結構)的保護帽。 隨著年齡的增長,端粒逐漸變短,這些帽的長度發生顯著變化可被視為加速衰老和/或增加罹患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症)的風險的標誌。
  • 假如太空人沒有太空服 在外太空會發生什麼
    雖然在太空執行任務時,有昂貴的太空衣供氧和各種保護,但如果太空人的失去太空衣那會發生什麼呢。如果你不試圖屏住呼吸,暴露於太空半分鐘左右不太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屏住呼吸可能會損傷你的肺,另外如果耳咽管有嚴重堵塞,耳鼓也會出問題。但理論預測和動物試驗證實,除了這些之外,暴露於真空並不會造成即時的傷害。
  • 航天史上最悲慘的事故,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太空人暴露在外太空
    徵服外太空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偉大的成就,離開地球雖然是人類的夙願,但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那些敢於冒著生命危險為人類蹚出一條天路的航天員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因為他們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而將整個人類的進步放在了比自己生命更加重要的位置。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就開始了航天之路,到今天已經將多達五百多人送出了地球,可是這其中有19人不幸罹難。
  • 太空人上太空全副武裝,突然摘下頭盔暴露在外太空,後果很嚴重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類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人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夢想,在以前人類渴望像鳥類一般飛向藍天,由於我們人類沒有翅膀,並不能完成這一項活動,但是在後來人類仿照鳥類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飛往藍天的夢想,人們的活動範圍也因此擴大了,同理太空也是人類極其嚮往和好奇的地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太空人在外太空摘下頭盔會發生什麼事情
  • 太空人在太空中全副武裝,突然摘下頭盔暴露在外太空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類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實現夢想,過去,人類像鳥一樣渴望飛到藍天,因為我們人類沒有翅膀,我們無法完成這項活動,但後來,人類模仿鳥類發明了飛機,實現了飛往藍天的夢想,我們的活動範圍也隨之擴大,同樣,太空也是人類極度嚮往和好奇的地方,如果太空人在外太空摘下頭盔會發生什麼
  • 太空人成功進入外太空後,為何不敢看地球?他們害怕什麼?
    工業革命後人類科技有一個很大提高,隨著各種科學家出現,進一步的拉高了人類科技水平,自從第1次登陸月球後,激起了大家進入宇宙好奇心,太空人能順利進入宇宙是一個非常艱難問題,進入外太空之前會經過各種培訓,能成功進入外太空的一定是頂級人才,可是有很多太空人進入外太空後,卻不敢回頭看向地球
  • 如果太空人在外太空死亡,屍體有可能墜落到其他行星上嗎?
    但探索過程中,有成功,肯定也會有失敗;太空探索是一項偉大而危險的事業,如果太空人們在太空上出現了意外,那麼毫無疑問,結果就只有——死亡。而死亡的太空人則會被運回他們的故鄉。有人突發奇想地問:假如太空人在外太空意外死亡,屍體有可能成為其他星球的生命起源嗎?事實上,還沒有太空人在外太空死亡漂泊在太空中的例子。
  • 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2020-08-25 0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太空人在外太空逝世,遺體前往其它星球,最終進化出「外星人」?
    前幾年看過一步電影《地心引力》,裡面除了女主角安全返回地球,其他人全部喪命於外太空中,特別是男主,把最後生的希望留給女主,那一幕感人肺腑,男主的結局也不言而喻了!當時就在想,那些逝去的太空人他們的遺體最終會如何?有沒有可能飄到其他星球去?
  • 如果太空人在外太空身亡,會不會成為其他行星的生命起源?
    有的人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太空人不幸在外太空身亡,那麼他們的屍體能否成為其他行星新生命的起源呢?首先太空人在外太空身亡的機率極小,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只有美國和蘇聯有太空人在宇宙飛船中不幸發生意外。但是這也是在航天領域開始發展不久出現的,那時候的技術遠沒有現在高端。但是他們的屍體都安全回到了地球,也就是說目前沒有不幸發生意外的太空人屍體停留在外太空。
  • 太空人在外太空吃很慘嗎?
    而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在太空艙做個taco(墨西哥煎玉米卷)食物的味道暫且不予評論(畢竟食帖君也沒吃過),但單就包裝與種類來說,即使孤獨地「住」在外太空,一個吃貨太空人也不怕被餓死了,還吃得挺好的。
  • 太空人長期暴露在「宇宙射線」下,基因變異,變得更加長壽!
    這個群體就是「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右)兩兄弟2015年2月—2016年3月,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在外太空生活340天返回地球,隨後科學家比對兩份樣本,做了對比檢測,結果如下:1、身體方面長高5釐米肌肉力量變弱視網膜變厚
  • 太空人在外太空突然摘下頭盔暴露在外太空中會發生什麼?
    在太空環境中,不要說是摘下頭盔,就算是太空衣破損了一個小洞,對於太空人來說都是致命的當然用摘這個詞是不恰當的,在壓力不平衡狀態下,「頭盔」很可能會飛掉! 太空屬於一個接近真空的環境,為什麼要說接近,因為在整個宇宙中,絕對的真空是不存在的。而為了保證太空人的存活,太空服裡面是需要有具備太空人生存的條件的。例如最簡單的氧氣和具備一定的壓強。
  • 【新發現】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基因的功能特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
  • 美研究發現即使不看手機屏幕,藍光輻射也會加速衰老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即使不看手機屏幕,藍光輻射也會加速衰老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長久以來,社會上都在關注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屏幕中存在的藍光輻射對視力的影響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即使不直視屏幕,發光二極體(LED)產生的藍光也會損害視網膜細胞,甚至影響到一些大腦神經元,加速衰老過程。相關研究人員建議,人們應主動使用一些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琥珀色鏡片的眼鏡可以過濾掉藍光,一些電子設備也可以設置藍光過濾模式,通過硬體或軟體方法降低藍光輻射。
  • 玩手機傷眼又傷腦 最新研究:藍光可能傷腦並加速衰老
    玩手機傷眼又傷腦 最新研究:藍光可能傷腦並加速衰老 2019-10-24 10:55:45 來源:揚子晚報  |  作者:楊甜子 | 字號:A+ | A- 玩手機傷眼又傷腦 每天曬「藍光」還會加速衰老「真的不要時時刻刻盯著你的手機、平板或是筆記本了,屏幕發出的藍光可能會加速衰老並最終縮短你的壽命。」
  • 人在外太空,不穿太空衣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多久呢?
    而在探索外太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太空人都是需要穿著太空服或者是在太空艙當中的,在這時候大家也會想要知道,如果發生了太空艙爆裂,導致人暴露在太空當中的話,這個人能不能夠在太空當中生存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 人在外太空,不穿太空衣的情況下,可以存活多久呢?
    而在探索外太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太空人都是需要穿著太空服或者是在太空艙當中的,在這時候大家也會想要知道,如果發生了太空艙爆裂,導致人暴露在太空當中的話,這個人能不能夠在太空當中生存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