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五百萬年,從最開始的簡單細胞進化到智慧生命,從只能鑽木取火到現在可以上天入地。每一年,都會有國家將自己研發出來的衛星或者宇宙飛船送往外太空;每一年也都會有突破原先某一限制的深海潛艇問世。科技在不斷進步,目前人們最關注的已經是AI智能的未來,但同時人類也密切關注著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潛艇或者宇宙飛船其實都是為了探尋其他的生命。雖然截至目前,人們在這方面得到的信息極為有限,但是人類探尋的腳步從未停止。
在浩瀚的宇宙星河中,人們監測著月球,人們也嘗試著能不能去到火星,人們也在發現新的行星。有的人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太空人不幸在外太空身亡,那麼他們的屍體能否成為其他行星新生命的起源呢?首先太空人在外太空身亡的機率極小,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只有美國和蘇聯有太空人在宇宙飛船中不幸發生意外。但是這也是在航天領域開始發展不久出現的,那時候的技術遠沒有現在高端。但是他們的屍體都安全回到了地球,也就是說目前沒有不幸發生意外的太空人屍體停留在外太空。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有這樣子的疑問呢?因為我們知道地球時不時也會有隕石的墜落,而隕石本屬於外太空的行星,它們在高速運轉的途中,不小心掉落在地球。科學家發現,隕石上會有一些原本行星的殘留物質,如一些和地球上不同的化學元素。所以說,如果不幸有太空人在外太空遇難,那麼他們也會變成飄浮在太空中的物種,很有可能就會掉落在某一個行星當中,那麼在太空真空的環境中,太空人身上的細菌細胞能否在其他星球存活下來呢?其實這中間關乎很多的因素。即使有微生物得以倖存,那麼它能否適應新環境呢?
當然,我們肯定不希望太空人出事,從而成為科學家研究的一部分。所以在未來,科研人員應當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給太空人,我們也應當去確保太空人的健康安全,太空人在太空出事的情況,百分之零點零一的機率都不能發生。另外,研究外太空的新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科研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結果,但我們需要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