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是充滿艱辛未知的,在科技起步的階段,人類試圖進入宇宙,探索它的奧秘,但因為技術水平有限,有很多發射的衛星在中途就慘遭墜毀,甚至有很多太空人在太空中留下了寶貴的生命。我們經常說,宇宙中的時間好像非常緩慢,這是由於宇宙充滿了強大的引力,那麼這些犧牲的太空人遺骸,在太空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遺骸會分解成無機物
當生物死亡後,他們的遺骸與大氣產生反應,長此以往會分解成各種無機物。生物體內是含有大量厭氧細菌的,它們可以在空氣稀薄的宇宙中生存,並且對生物體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分解。由於太空中的環境十分惡劣,這個時候會加速厭氧細菌的分解,使得本身連接在一起的生物遺骸,分離脫落。
遺骸有可能被燒毀
遺骸的變化過程還與環境的溫度有關。大多數人認為,太空人穿著厚重的太空衣登陸太空,是因為太空的溫度非常低,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宇宙的溫度無法用簡單的高低來衡量,而是由粒子的數量決定的。在宇宙中粒子的存在數量非常少,太空人在太空中是感受不到太空溫度的,如果生物的遺骸隨著宇宙運動進入到了陽光照射的地方,溫度瞬間就會上升到幾百度,那麼這具遺骸瞬間就會被燒毀,微生物全部死亡。
遺骸有可能成為冰屍
如果說生物的遺骸運動到了陽光照射的盲區,是否就意味著不會被高溫灼傷呢?宇宙中的環境並非如此,如果這個區域沒有陽光的反射,那麼生物遺骸缺少了熱量來源,四周溫度就會變得極低,它的結局只能是被凍死。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在宇宙中,生物的遺骸都不會完全腐爛,遺骸狀態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變化。溫度過高可能會形成乾屍,溫度過低有可能會成為冰屍。
遺骸有可能成為太空垃圾
除了前兩種情況外,遺骸還有可能運動到人造衛星附近。隨著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腳步加快,很多的衛星飛船進入到了太空,不可避免就會出現很多太空垃圾,科學家曾經說過,在地球的周邊有很多的太空垃圾圍繞地球轉動,或許就包括著生物遺骸。如果撞上了同樣圍繞地球運動的衛星,甚至還會造成衛星墜毀。
如果這些生物遺骸墜落到了其他星球,基本不會成為其他星球的生命起源。畢竟,星球的環境是未知的,也許適合微生物生存,卻不能培育出生命。關於這種情況,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