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8年,在人類探索太空的豪邁徵途上,全球共計有30名太空人英勇犧牲——在太空中犧牲的太空人18人,其中蘇聯4人,美國14人(包括一名日裔太空人鬼冢承次,一名以色列籍太空人伊蘭·沃爾費曼);
在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卡門線)以下犧牲的太空人1人;
在各種訓練、測試和搜救中犧牲的太空人11人(其中蘇聯2人)。
太空人是一份極其危險的工作,不僅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更要有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
1969 年 7 月 21 日,在阿波羅11號結束了長達22個小時的逗留,即將離開月球表面之際,白宮擬定了兩份演講稿呈報給理察·尼克森總統,一份是慶祝成功的,另一份則是宣布失敗的。在那份關於失敗的演講稿中,曾經這樣寫道:「命運註定這兩位登陸月球進行和平探索的勇士將在月球上安息……如果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和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的餘生要在月球上度過,他們是否會經常凝視 250000英裡外,散發著藍色光芒的地球呢?
當然,這只是美國的一種假設而已,關於失敗的那份演講稿最終沒有用上。1969年7月24日,阿波羅11號安全返回地球,尼克森總統親自到大黃蜂號回收船上歡迎他們勝利凱旋。
但在此後的太空活動中,如前文所述,有30名太空人犧牲,在太空中犧牲的有18人,多是死於缺氧、體液沸騰,飛船解體等原因,遺骸也無法找到。
那麼如果有太空人死於其它事故,比如在飛船或者空間站裡猝死,遺體又將會如何處理呢?
事實上,太空人們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他們執行航天任務時,身體是處於非常完美的健康狀態的,發生猝死的概率極低。較大的可能性是在太空行走時,被隕石或者太空垃圾擊中。
在這種情況下,太空衣會出現破洞,太空人可能被凍死,在凍死前還有可能因缺氧憋死,或者因為人體水分在真空中被蒸發了,屍體變得像氣球一樣鼓脹,30秒之內就能導致癱瘓或者死亡。
如果有人這樣喪生,太空中的同事一般會收回屍體封存在氣閘裡,或者是其它溫度較低的地方,讓屍體置於增壓服內,隔絕屍體分解時產生的異味。有飛船返航時,將遺體帶回地球。
這一點和潛艇上的做法很相似,當潛艇中有人死去,而潛艇在短期內又無法返航時,水兵會把屍體放在溫度最低的魚雷管裡,即遠離生活區又利於屍體的保存。
除此之外,美國宇航局還曾經和一家殯儀館合作研發過一種凍幹技術,對太空中死去的太空人進行凍幹處理:用機械手臂把太空人的遺體放置在艙外真空中1—2小時,當遺體變得又硬又脆,一觸即碎時,機械手臂發出劇烈震動,可以把一名體重200磅左右的太空人,變成一個普通手提箱大小的塊狀物,在宇宙飛船裡儲存幾年的時間。
關於他們的遺體,可能還有另一種處理方式,如果他們死在去往火星的途中,怎麼辦?在火星探測中,如果出現補給意外短缺的情況下,這些遺體有可能變成其它太空人的食物——在地球上可以有英勇的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拯救戰友,從而取得戰鬥的勝利,在太空中也是一樣的。
我們還可以把太空人視為探險者,在離太空最近的珠穆朗瑪峰上,每四個探險者中就有一個喪命於此,超過200個探險者長眠於此,在積雪消退時清晰可見。但是沒有人打擾他們,更沒人打算把他們的屍體火化或者帶往別處,他們死在了為自己人生加冕的途中,他們是珠穆朗瑪峰的一部分。
那些長眠於空中的太空人們也是一樣的,他們永遠屬於太空!
關注史館,閱天地日月之祥、觀山川封域之分、習昭穆繼代之序、品禮樂師旅之事、論誅賞廢興之政!
參考文獻
[1]王思潮著.太空之路[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
[2]齊國生主編.太空資源[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6.
[3]王宏亮編著.宇宙拓荒 航天大發現時代的英雄史詩[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6.
[4]季鑫泉編著.世界與中國150年[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