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研究表明零重力太空環境會影響太空人健康

2020-11-22 cnBeta

人類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因此一旦我們離開現有的環境極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和聖地牙哥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了支持上述觀點的新證據。從微重力模擬顯示,如果在太空中停留一段時間之後,人體的腸道會「滲漏」,在數周之後會增強感染某些疾病的風險。

人類的消化系統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地方。它不僅充滿會溶解其他器官的胃酸,而且還包含一個龐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如果它們逸入人體的其他部位,可能會導致諸多危險。為了確保我們的安全,我們的腸內襯有上皮細胞,這些上皮細胞形成了對細菌和其他鼻孔不可滲透的屏障。

在健康人體中,上皮細胞應該是不透水的。不過有時候由於疾病、飲食不佳而減弱,而一旦減弱就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例如1型糖尿病,炎症性腸病和肝病等等。

對於這項新研究,研究小組希望調查太空的微重力是否會影響人體腸道的這種屏障。研究表明,由於低重力和高輻射,太空旅行有可能削弱太空人的骨骼和肌肉,誘發痴呆症狀,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甚至改變基因表達。

為了研究對腸道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快速旋轉的生物反應器中培養了腸上皮細胞,以模擬微重力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下工作18天後,研究小組停止了旋轉並檢查了細胞。

結果發現在這種情況下,上皮細胞延遲了將各個細胞連接在一起的「緊密連接」的形成。隨著這些連接的減弱,壁變得可滲透或「滲漏」,隨後科研團隊利用乙醛進行了證明。眾所周知,這種酒精代謝物通常會削弱屏障,而微重力細胞很難擺脫這些影響。

首席研究員Declan McCole (UCR School of Medicine/Carrie Rosema)

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Declan McCole表示:「我們的研究首次表明,微重力環境使上皮細胞無法抵抗削弱這些細胞屏障特性的藥物的作用。重要的是,我們觀察到該缺陷在從微重力環境中移除後最多保留了14天。」

研究小組說,這些發現可能會對太空中航天員甚至返回地球後的健康產生影響。不幸的是,腸道似乎特別容易出現問題-最近對小鼠進行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宇宙輻射會影響腸道細胞吸收營養的能力,並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總而言之,太空旅行似乎對人體造成了很大的負擔。目前,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留在地球上似乎更安全。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

資料來源: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相關焦點

  • 新研究表明:重力會影響人類如何做出決策
    長時間暴露於零重力,例如在太空任務期間,會導致人體的若干結構和功能變化。雖然零重力對我們的身體機能的影響已經被大量研究,但對決策的影響尚未完全了解。我們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沒有重力的「專用」傳感器,需要通過例如視覺器官、平衡系統以及關節肌肉等多個器官的綜合協作才能對重力產生感知。
  • 研究表明太空飛行對太空人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
    人類探索太空,航天員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不同時段,不同地區對人體血壓和體溫的影響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眾所周知,太空旅行可以探索未知,體驗冒險刺激然而,實踐證明由於長期處於失重和真空環境中,太空飛行對搭乘太空人的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比如導致肌肉萎縮或患上癌症等 。  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太空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在一個失重、高真空環境、溫度波動大和高能量輻射的 太空環境中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
  • 長時間的太空旅行會影響太空人的脊柱健康
    一項有關在零重力環境下長期旅行的健康狀況研究,給太空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計劃帶來了新的打擊。《脊柱》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國際空間站呆了幾個月的太空人在返回地球後,脊柱上關鍵肌肉的大小面積和密度都有明顯減少。
  • 多項新研究表明:暴露在外太空會加速衰老,還會導致DNA損傷
    通常來說,如果沒有重力和大氣層,我們就會有多種健康風險,如骨密度和肌肉質量的損失、心血管和神經問題,甚至是眼睛疾病。似乎在太空呆的時間越長,影響就越嚴重。此次一共有30篇研究論文發表,所有都與長期太空任務帶來的健康問題有關。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新聞稿,這些論文總體上代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組空間生物學和太空人健康影響數據」。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太空環境對我們有影響
    太空人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驅者,承載著人類對未知宇宙的美好幻想,然而,一項數據顯示,太空人長期呆在宇宙中,身體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關於太空飛行器對太空人的影響,我們還是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研究太空中生理現象的科學家發現了一些現象。這些現象被刊登在《科學進展》中,研究表明長時間停留太空,可能對我們的大腦功能和結構造成一定影響。那是否意味著人類永遠飛不出地球?
  • 太空旅行要緩緩!國際空間站蠕蟲研究顯示低重力會改變基因 尤其是...
    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的30篇新論文中,有一篇是看到蠕蟲被送到國際空間站,另一篇是放在地球上的離心機上,研究它們的基因是否有任何變化。  研究小組發現,雖然大多數基因只會受到重力變化的輕微影響,但神經系統細胞,也就是我們所知的神經元會受到特別的影響。據英國研究小組稱,基因變化可能是太空人在太空中出現視力和血液流動等諸多問題的原因。
  • 研究果蠅發現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心臟有影響
    這項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表明,太空人在太空中花費很長的時間(前往月球殖民地或前往遙遠的火星需要這些時間)可能會遭受類似的影響,並且可能會受益於保護性措施他們的心臟健康。這項研究還揭示了新的見解,有一天可以幫助地球上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人。
  • 太空無重力環境對太空人的傷害
    太空無重力環境對太空人的傷害 2020-12-02 08:47
  • 科學家研究在太空中製造「人造重力!」
    科學家認為太空生活會對人類身體機能產生不利影響,雖然返回地球的太空人竭盡全力對著攝像機微笑,但是他們一般都不能自主站立起來。
  • 科學家在太空中發現太空人在太空中保持心臟健康的方法
    根據國外媒體《新地圖集》,一項將果蠅帶到國際空間站並返回地球的新研究的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旨在在長途飛行任務中保持太空人心臟健康的治療方法。自從太空時代開始時,太空人和太空人暫時走出地球的稠密大氣以來,人們就知道微重力環境本質上對人體健康有害。
  • 太空飛行是否會影響健康?NASA在《細胞》發表最新發現
    第三十三期專欄文章,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 黃濤,就Cell 中的論文發表述評。長按圖片掃描二維碼閱讀論文人類一直存在飛天的夢想。直到宇宙飛船的出現,太空飛行成為現實。但是人類是否可以安全的進行太空飛行,太空飛行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分子層面的影響仍然未知。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重新分布」
    尤靈斯和同事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的最新研究證實了之前關於太空飛行對大腦周圍顱脊液分布的影響,大腦下部區域比上部區域被更多的腦脊液包裹著,這可能是航天飛行過程中導致大腦在顱骨內向上移動的一個跡象。2009年,伍特斯寫了一份提案,對俄羅斯航天局11名太空人進行核磁共振掃描,用於研究大腦神經可塑性,也就是大腦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重新分布」
    尤靈斯和同事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的最新研究證實了之前關於太空飛行對大腦周圍顱脊液分布的影響,大腦下部區域比上部區域被更多的腦脊液包裹著,這可能是航天飛行過程中導致大腦在顱骨內向上移動的一個跡象。  2009年,伍特斯寫了一份提案,對俄羅斯航天局11名太空人進行核磁共振掃描,用於研究大腦神經可塑性,也就是大腦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 【兩性健康】太空做愛指南教程真人圖(高清大圖)
    「太空性愛」不可避免  克林稱,將來執行火星探險任務時,很可能是派遣男女混搭的太空人隊伍。但在那樣一個常年封閉的環境中,他們之間難免會出現越軌行為。避開政治不談,研究表明男女混合是最佳搭配。」《太空性愛》作者蘿拉-沃德曼斯披露,「太空性愛」存在著幾大艱難的挑戰。 一、溫度  零重力狀態沒有對流作用來散發體熱,而且人在微引力之下最易出汗,所以當人們性酣之際可能早已汗如雨下。
  • 是什麼神秘狀況影響了太空太空人的視力
    所有太空人在前往太空之前都擁有完美的視力,但幾年前的醫學檢查表明,他們返回時,視力會嚴重受損。此問題的確切原因尚未確定。2005年,太空人約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大約一半時,向窗外看著地球,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儘管他的視野一直很完美,但我們的星球似乎很模糊,他在專注於此時遇到了問題。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很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看似很滑稽,但其實很痛苦。最初會感覺噁心、頭暈或失去方向感。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發多種空間運動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當太空人,需要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 登上太空人訓練艙 來場零重力音樂會
    策劃這場空中音樂會的德國BigCityBeats公司介紹,這架變身夜店的空客飛機將從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起飛,飛行90分鐘返回地面,其中有25分鐘處於零重力狀態。這場零重力音樂會的現場音樂由荷蘭DJ阿明·范布倫和美國洛杉磯DJ史蒂夫·青木負責。  範布倫好奇,在零重力環境下,人們會跳出什麼樣的舞步。
  • 未來的太空之旅,人造重力也許是必不可少的!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設想一種巨型旋轉空間站,能夠產生人造重力。不過,這一夢想一直未能實現。由於零重力狀態會對太空人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未來將要實施的探索火星、小行星的任務需要持續時間更長的深空作業,打造可產生人造重力的太空飛行器成為一種必然。此外,隨著商業太空旅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可能出現的巨大充氣式輪形空間站能夠產生人造重力,讓遊客享受更為舒適的太空之旅。
  • 新研究表明,太空人並不會死於宇宙輻射
    過度暴露於太陽有害射線下是太空人們承受的的職業危害,他們因此有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至少我們是這樣認為的。最新研究表明太空人並不會過早死亡,但長時間執行任務會帶來嚴重風險。《科學報告》中發表的一項研究未能將太空人和航天員暴露在太空輻射下與死於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
  • 太空艙內微生物群變化可能影響太空人健康
    新華社倫敦10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如果要開展前往火星的載人航天任務,太空人需要在密閉太空艙內長時間生活。一個國際團隊在英國《微生物組》雜誌上發表新研究說,太空艙內微生物群數量和種類變化,對未來長期太空旅行中創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