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要緩緩!國際空間站蠕蟲研究顯示低重力會改變基因 尤其是...

2020-11-27 前瞻網

一項對國際空間站上蠕蟲的研究顯示,太空的低重力改變了我們的基因,為未來的載人任務創造了潛在的阻礙。

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實驗,讓蠕蟲在繞地球軌道運行的空間站上進行實驗,以研究重力對DNA的影響。

研究小組發現,雖然大多數基因只受到輕微影響,但神經系統細胞,也就是我們所知的神經細胞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這是發表在《Cell Press》期刊上30篇論文之一,主要研究長期太空飛行或低重力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加緊準備在2024年將第一位女性和一名男性送上月球,並在2030年將之送上火星——這一旅程將耗時8個月。

蠕蟲研究的第一作者蒂姆·埃斯裡奇(Tim Etheridge)博士說,了解哪些基因會受到太空旅行的影響,可以幫助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降低太空旅行的危險性。

自從2000年第一批太空人抵達國際空間站以來,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包括蠕蟲、果蠅、老鼠和人類在內的一系列調查。

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的30篇新論文中,有一篇是看到蠕蟲被送到國際空間站,另一篇是放在地球上的離心機上,研究它們的基因是否有任何變化。  

研究小組發現,雖然大多數基因只會受到重力變化的輕微影響,但神經系統細胞,也就是我們所知的神經元會受到特別的影響。

據英國研究小組稱,基因變化可能是太空人在太空中出現視力和血液流動等諸多問題的原因。

減少重力對健康的影響就可以減緩太空中身體的衰退,這是深空探索的「關鍵一步」,而了解低重力對基因的影響是減少這些影響的重要第一步。

埃斯裡奇博士說,他們觀察了蠕蟲基因組中每個基因的水平,並確定了一個由國際空間站較低重力水平引起的清晰的變化模式。

他說:「這些變化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人體對太空飛行會產生不良反應。」他補充說,這「為我們降低太空飛行對健康的影響提供了一些治療目標。」

這些蠕蟲名為秀麗隱杆線蟲,它們被置於比地球上更低的重力環境中,而在地球上,通過離心機可以獲得更高的重力。

然後,研究人員在每次實驗前後檢查基因,以便更好地了解重力是如何影響基因的,並尋找可能的治療方法。

在低重力環境下,大約有1000條蠕蟲的基因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第一作者,博士生克雷格·威利斯(Craig Willis)說,克服任何生理條件首先需要了解其潛在的分子機制。他說:「我們已經確定了受重力變化影響的神經元功能和細胞新陳代謝的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基因會受到更強的影響,特別是神經系統細胞,它們通過化學信號和電脈衝在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之間傳遞信息。

威利斯說:「這些蠕蟲顯示出的分子特徵和生理特徵與人類的相似。」「我們的發現應該為更好地理解太空飛行導致的哺乳動物健康下降,並最終影響人類健康提供基礎。」

埃斯裡奇博士說:「這項研究突出了歐洲和英國科學家在太空飛行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持續作用。」

另一項研究,作為這一最新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了低重力和太空飛行的影響,以及由太空飛行引起的線粒體變化。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的一個多學科團隊通過從多個不同資源收集的數據發現,導致太空人骨骼和肌肉流失、免疫功能障礙以及心臟和肝臟問題的共同原因。他們發現線粒體功能障礙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

資深作者阿夫辛·貝赫什蒂(Afshin Beheshti)說:「我們首先想知道,在太空中的身體是否存在某種普遍的機制,能夠解釋我們的觀察結果。」「我們反覆發現,線粒體調節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一切都不正常。」

他們發現肝臟、眼睛和其他部位的問題都與與線粒體有關的通路有關——所以進一步研究發現這是一個共同的聯繫。

貝赫什蒂說:「看到線粒體如此重要,我完全驚呆了,因為它們不在我們的關注範圍之內。」該團隊希望現在能夠開發出對策,包括降低線粒體疾病風險的藥物。

另一項由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醫學發現研究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了一半時間(即幾周)的果蠅,「心臟經歷了極大的結構和生化變化」。

這項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表明,在太空中待很長時間的太空人——在月球上形成殖民地或前往遙遠的火星旅行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會遭受類似的影響。

這項研究還揭示了新的見解,有一天可能會幫助地球上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人。

「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看到在太空人研究中可能導致心臟狀況的細胞和分子變化。」該研究的作者凱倫·奧克爾(Karen Ocorr)說。

「我們開展這項研究是為了了解微重力對心臟的影響,現在我們有了路線圖,可以用來制定策略,讓太空人的心臟保持強壯和健康。」

關於蠕蟲的研究結果發表在《iScience》雜誌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在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中,Mark Kelly 和 Scott Kelly 是比較特殊的兩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太空旅行的健康風險是什麼?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公布的研究結果吧
    我們已經從太空人研究(眾所周知的NASA的同卵雙胞胎史考特和馬克·凱利)中知道,延長的時空會影響大腦的血液流動,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增加炎症並導致視力模糊,骨骼變脆,和肌肉消瘦。模仿太空飛行的小鼠研究還表明,進入太空會使免疫系統老化並損害大腦。
  • 太空旅行的健康風險是什麼?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公布的研究結果吧
    太空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我們可能已經開發出了將太空人送入軌道並使他們安全返回家園的技術,但是科學家們仍在弄清楚太空旅行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尤其是從長遠來看。我們已經從太空人研究(眾所周知的NASA的同卵雙胞胎史考特和馬克·凱利)中知道,延長的時空會影響大腦的血液流動,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增加炎症並導致視力模糊,骨骼變脆,和肌肉消瘦。模仿太空飛行的小鼠研究還表明,進入太空會使免疫系統老化並損害大腦。
  • 太空健康風險是什麼?科學家這麼說
    太空是個危險之地。也許我們已經發展出技術,把太空人送入軌道,讓他們安全地返回家園,但科學家們仍然在研究太空旅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從長期來看。模擬太空飛行的老鼠研究也顯示,進入太空會使免疫系統衰老,並損傷大腦。
  • SpaceX 火箭迎來神秘乘客,3.6 萬蠕蟲將登上空間站
    或許你會好奇美國宇航局為何想要將蠕蟲送入軌道,事實上蠕蟲與人類的相似之處遠超過你的想像。它們在太空中的變化和反應能夠幫助科學家找到方法,保證人類在前往火星或者更深宇宙的長途旅行中保持身體健康。太空飛行能夠給人類帶來許多危害,最常見的危害之一就是肌肉退化。事實上,在宇宙中生活半年或者半年以上的太空人能夠失去多達40%的肌肉質量。
  • 俄研製離心機 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人造重力(圖)
    ·奧爾洛夫10日表示,俄羅斯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將安裝用於產生人造重力的離心機。  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10日報導,奧爾洛夫稱:「我們製造出小型離心機,展示了用這一方式模擬人造重力的潛力。小型離心機將在能量火箭太空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用於產生人造重力。」  今年5月,有消息稱,俄羅斯在根據美國「比奇洛可擴展活動艙」(BEAM)研製充氣艙。
  • 想要火星旅行?還需理解人體在太空中會怎樣變化
    只是去往太空,遠不止把人類安全送離地球。離開了地球的生物和重力環境,人類的身體會在太空中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保證長期深空旅行中身體的健康?這些都有待航天生物學解答。但是他和弟弟則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NASA 將以他們的研究專門立項,叫做 「雙胞胎研究」,兩人的基因相似性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理想對照組。
  • 為什麼空間站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當人類有了飛天的技術和能力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建造空間站,這樣就可以通過站更好地觀測和研究地球和太空。我們知道,地球有厚厚的大氣層,地面的天文望遠鏡要觀測太空深處的景象和奧秘,是會受到大氣層的阻擋,看得不夠清楚。只有在太空中完全沒有地球大氣層的阻攔,可以看得更遠,更清楚。而且在太空中觀測地球也是非常方便的,更重要的是通過空間站有可能還會發現一些可能存在的不明飛行物。
  • 國際空間站20年,不斷老化要修修補補,美國還沒接替者
    太空人將國際空間站上的俄羅斯艙室隔離開來。但幾周後,他們仍然無法找到洩漏點的確切位置。上個月,一名太空人做了一項小小的偵查工作,他打開一個茶包,看著茶葉在失重的太空環境中緩緩飄向微小的缺口,緩緩洩漏的空氣不斷發出嘶嘶的聲音。國際空間站已經太久了。它不時會漏水,需要太空人不斷修修補補。廁所也壞了,電池也需要更換。
  • 國際空間站實驗顯示:細菌可在太空中存活多年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將細菌置於國際空間站(ISS)外部的新實驗發現,微生物可以在太空中生存數年,甚至數十年。這項研究為生命可以在行星之間旅行的想法提供了依據。細菌是頑強的小生物。它們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環境中都能茁壯成長,從極地冰層深處到最乾燥的沙漠,從地下數英裡到大氣層深處。
  • 空間站內微生物會影響「太空人」健康嗎?
    為了確認空間站內腸桿菌的品種、詳細展示每一品種的基因組成,研究人員將國際空間站內的菌株,與地球上收集到的所有1291種腸桿菌的公開基因組信息進行了對比。噴氣推進實驗室生物技術和行星保護小組的高級研究科學家卡蘇裡⋅文凱特斯沃藍說:「為了鑑別出國際空間站上的細菌是哪些品種,我們使用了多種辦法來詳細鑑定它們的基因組。
  •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突變?不會的! 美國宇航局發現太空人與他的雙胞胎...
    事實太空人和兄弟基因不一由美國航天局主持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太空旅行可能會讓太空人的基因發生變化並構成多種健康風險。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美國航天局是研究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和他的雙胞胎兄弟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之前,斯科特·凱利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1年,他的兄弟馬克·凱利則在地球上生活。科研人員對他們進行對比研究。
  • 雙胞胎實驗:人類不適合長期太空旅行,地球是我們的囚籠?
    在太空人科特·凱利前往空間站之前,科學家就採集了他和馬克·凱利的尿液、糞便和血液樣本。科特·凱利還在太空中收集了自己的一些樣本,返回地球後,科學家就對其進行了醫學分析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了太空環境對科特·凱利身體的影響,一些是我們意料之中的,一些則讓人感到驚訝。
  •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長時間太空旅行不嚴重影響人類基因組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3日電 (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
  • 未來的太空之旅,人造重力也許是必不可少的!
    她最近進行的研究顯示,太空飛行甚至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在太空飛行過程中,太空人很難保持平衡,睡眠被剝奪,心臟血管的運轉趨於緩慢,出現腸胃氣脹。此外,他們還會出現一系列太空病症狀,例如眩暈、沮喪和乏力。人類還沒有進化出適於在太空生存的特徵。科學家一直在進行研究,了解和遏制失重狀態產生的不利影響。
  • 警惕:國際空間站微生物變異,太空船墜落或帶給人類恐怖病毒?
    而最近的一則報導顯示,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上對微生物的變異情況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他們用嚴謹的實驗證明了空間站的微生物其實並不那麼可怕。這一消息讓空間站的潛在對環境危險進一步降低。
  • 除了在太空看星星 去國際空間站還能幹點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最早從2020年開始,將開啟私人以遊客身份付費到空間站的太空旅遊。  未來,要想登上國際空間站是否有錢就可以?除了當「旅館」,國際空間站還能做哪些買賣?NASA為何要在國際空間站念起「生意經」?其未來前景又如何?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採訪了航天領域的有關專家。
  • [圖]新研究表明零重力太空環境會影響太空人健康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和聖地牙哥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了支持上述觀點的新證據。從微重力模擬顯示,如果在太空中停留一段時間之後,人體的腸道會「滲漏」,在數周之後會增強感染某些疾病的風險。對於這項新研究,研究小組希望調查太空的微重力是否會影響人體腸道的這種屏障。
  • 國際空間站實驗顯示 微生物太空冶金邁出一大步
    國際空間站一項實驗顯示,可在微重力環境下利用微生物開展太空冶金,提取稀土元素等礦物質。未來,這項技術獎為人類定居其他星球提供技術支持。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把
  • 國際空間站種出了安全可食用的蔬菜,為遠距離太空旅行鋪平了道路
    最近,來自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用行動告訴你,在太空這種低重力,強輻射的條件下種植出來的蔬菜,安全可食用。因此,《火星救援》中的土豆同樣也是可以吃的。在3月份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種出了萵苣,儘管這種色拉的生長環境不同於地球上的植物,例如較低的重力和更強烈的輻射,但太空種植的萵苣作物是安全的,至少和地球種植的作物一樣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