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火星旅行?還需理解人體在太空中會怎樣變化

2020-12-02 DeepTech深科技

隨著 SpaceX 載人航天的持續成功,人們逐漸開始相信,馬斯克的 「移民火星夢」 是正在發生的歷史。

只是去往太空,遠不止把人類安全送離地球。離開了地球的生物和重力環境,人類的身體會在太空中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保證長期深空旅行中身體的健康?這些都有待航天生物學解答。

由此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樣本」。目前,只有不到 600 個人去過太空,人類單次停留在太空中的時間記錄是 437 天,由俄羅斯太空人瓦列裡・波利亞科夫保持。

這些也是最昂貴的樣本。要將生物和實驗設備送進太空,成本大約是每千克 10000 美元。

一份最特別的 「樣本」 來自 Scott Kelly 和他的雙胞胎弟弟 Mark Kelly。在 NASA 的 「雙胞胎」 實驗中,哥哥 Kelly 在太空中漂浮近一年,弟弟則在地球上如常生活,以此收集兩人的生命數據做對比分析。

圖 | 退休的太空人 Scott Kelly(右)和他的雙胞胎兄弟

最近,Cell 及旗下期刊發表了包括兩兄弟數據分析的一系列 「航天生物學」 文章,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研究。這也僅僅是一個開始,科學家知道應該關注人類身體在太空中的哪些變化。

雙胞胎實驗,n=1

「我總是覺得我在太空中待的時間越長,我感覺就越好,我從來沒有感覺完全正常過。」2015 年 3 月 27 日,Scott 乘坐俄羅斯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的沙漠草原駛向太空。隨後他在空間站生活了 340 天,成為在太空中停留時間最長的美國人。

他的同卵雙胞胎弟弟 Mark 也是經驗豐富的太空人,曾經有過 4 此太空梭的飛行經驗,在近地軌道的累計飛行時間為 54 天。

在距離地球不到 400 公裡的近地軌道上,空間站帶著 Scott 每 90 分鐘繞地球一圈。與大多數通訊衛星一樣,國際空間站在距離地球表面 319.6km 到 346.9km 的軌道上運行。近地軌道屬於艾倫輻射帶,由近層宇宙空間中包圍著地球的大量帶電粒子聚集而成。這些粒子的主要是被地球磁場俘獲的太陽風粒子。

在這 340 天的環地球旅行中,Scott 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做實驗,除了採集自己的血液、糞便、唾液外,他還要給在太空中的小鼠抽血、照 X 光,以用來研究太空環境中對動物眼睛損傷、骨質流失、肌肉萎縮的影響。

這些變化,也發生在和小鼠同樣作為實驗對象的 Scott 身上。因此,在遠離地球的太空中,Scott 會對小鼠生出特殊的共鳴之情。在太空中微重力和輻射環境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受損,眼睛變形,肌肉和骨量也會減少。

許多太空人都籤署了美國太空人健康追蹤研究(LSAH)。但是他和弟弟則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NASA 將以他們的研究專門立項,叫做 「雙胞胎研究」,兩人的基因相似性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理想對照組。

圖 | 雙胞胎研究(來源:NASA)

這個樣本數有且僅有 1 的研究,首次讓科學家得以應用基因組學的方式來評估太空中人體的潛在風險。NASA 希望儘可能地使用昂貴且稀缺的樣本,從全國各地調集了 84 名來自 12 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究。

由於組織上以及太空人安全的考慮,科學家們獲準從 Scott 身上抽取的血液比一個兒童住院期間抽取的血液量還要少。而研究人員必須想辦法通過一個樣本來進行有效研究。

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樣本進行了 10 項獨立的研究,涉及長期航天飛行的分子、生理和認知效應。這些數據最終表明,即使最健康的人體,在太空任務中也會面臨巨大壓力;不過人類也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Scott 的基因表達水平在著陸後六個月內 91.3% 恢復到正常。

研究人員強調,由於樣本量之少,無法做出因果推斷,雙胞胎研究的意義在於為未來的研究 「生成假設與定義框架」。

不過在國際空間站上,Scott 仍然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球磁場的保護,可以免受宇宙射線的傷害。而未來的火星任務將使宇航暴漏在更高水平的宇宙輻射中。

太空環境有5大危害

「我明白,草聞起來很香,風的感覺令人驚訝,而雨是個奇蹟。在我的餘生裡,我會努力記住,這些平常的事情是多麼神奇。」雨從天空落到地面,是因為地球的重力。經歷了長期太空旅程的 Scott,懂得了重力的珍貴。

微重力環境給 Scott 身體帶來的最明顯變化是航天相關神經眼症候群。這是由於血液不再通過重力吸引到腿上,而是聚集在頭上,導致眼部結構突出。

Scott 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身體會適應它,但以我的經驗來看,它永遠不會完全適應。我總是感到頭腦裡有壓力。」

與之對應,回到地球後,血液重新聚集到腿上,他的身體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適應地心引力。皮膚不適應地心引力,導致出現了皮疹和蕁麻疹。只要受到壓力,皮膚就會有症狀,甚至倚靠在桌子上也會有反應。

此次 Cell 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評析了包括 Scott 在內 56 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的身體變化。

圖 | 太空環境的危害及影響(來源:Cell)

太空環境會從 5 個方面帶來危害。

太空輻射: 空間輻射環境包括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時釋放的高能太陽粒子,以及由電子和正電子(2%)、質子(85%)、氦核(12%)和高能高電荷粒子(1%)組成的高能宇宙輻射線(GCRs)。

長期接觸 GCR,特別是 HZE 顆粒,由於其電離性、高穿透性和高能量沉積,對健康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

在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受到地球磁場的部分保護,但仍然暴露在平均劑量為每年 100-200 毫西弗特(mSv)的輻射下,而專業輻射工作人員每年的輻射量上限則為每年 50mSv。

微重力環境: 人類在地心引力的環境下演化至今天,而微重力的環境會帶來異常的生理反應。包括體液向上移動到頭部和胸部,導致下肢體積減少和代償性心血管系統變化。

骨骼和肌肉不再經歷重力負荷,這會帶來骨流失和肌肉萎縮。長期的微重力加上其他空間環境危害的協同效應,可能會加劇航天員進行長期飛行任務時的複雜健康問題。

而在進入和離開大氣層的過渡期內,又會帶來 3 倍到 6 倍的重力,會使人體系統承受壓力。

限制與隔離:深空旅行讓太空人長時間隔離在一個有限的尺寸的太空飛行器。物理和社會隔離,以及空前的距離,將可能增加心理、行為和生理健康的風險。模擬環境研究已經證明這可能導致包括海馬體受損在內的神經功能缺陷,並且增加焦慮,還可能直接導致免疫系統失調。

敵對和封閉的環境:長時間在宇宙飛船中居住給太空人的健康帶來了一個生物上不利和封閉的環境。在太空飛行器中居住,必須監測溫度、空氣品質、微生物居民、壓力、照明和噪音。

持續的噪音、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和有限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共同影響心血管、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健康。例如,環境噪音水平已被證明會導致心血管損傷、睡眠障礙和認知缺陷。

遠離地球:遠離地球可能本身就會帶來危險,這可能會引起心理壓力和破壞團隊的動力。由於通信延遲、機上醫療能力有限,以及在低地軌道以外的任務期間沒有迅速撤離或立即救援,距離地球的距離將限制醫療救治選擇和其他設備能力。

圖 | Scott 在空間站給自己抽血(來源:NASA)

飛向太空,還需要航天生物學

環境中的危害,會給太空人身體帶來六種變化。包括氧化應激(體內細胞的自由基累積過多)、DNA 損傷、線粒體功能障礙、基因調控變化、端粒 (位於染色體末端,隨著年齡的增長變短) 長度變化,腸道微生物變化。

這其中,讓科學家最為驚訝的線粒體功能障礙。線粒體在細胞組成,以及維持細胞功能所需的化學能量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研究人員在數十名太空人身上發現了線粒體功能異常。

在新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技術的幫助下,科學家能夠大致地描述這些變化。研究者認為,線粒體功能障礙表明了太空人在太空中出現的問題(如免疫系統缺陷、晝夜節律被打亂、和器官併發症)相互關聯,因為它們依賴相同的代謝途徑。

表面上看起來各個器官所展現的變化,其實是人體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在變化。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端粒長短變化。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結構,她隨著年齡增長而變短。Scott 的端粒在太空中變長了,但回到地球後不久,他的端粒就縮回正常長度甚至更短。其它被研究的十名太空人身上,也發生了這一現象。

近期發表的研究中還發現,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也會出現端粒變長。研究者認為,這些現象說明端粒延長是受到了氧化應激的影響。氧化應激破壞了端粒的正常運轉功能。科學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一現象背後的通路,但估計這樣的端粒變長不意味著長壽。

航天旅行會給人類帶來跨越多個器官的健康風險,包括心血管、中樞神經、肌肉骨骼、肝臟和免疫系統,以及增加癌症風險和擾亂晝夜節律。

研究者在綜述論文結尾寫道:我們所概述的生物學特徵是基礎性的,可能只是發現的開始。

圖 | Cell 航天生物學專題系列(來源:Cell)

人體如此精密複雜,它又如此依賴地球。了解人體在太空中會發生哪些變化,並制定有效的對策,將是人類未來太空探索的關鍵之一。

在太空中呆了 340 天之後,Scott 被問是否願意再次航行,他回答 「我願意去,只要是往返的。」 在空間站生活了一年之後,他不想在火星上的某個棲息地度過餘生。

離開了地球很久的他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是無聊。他看來,很少有人願意去太空生活超過一個星期,除非有目的。宇宙的美麗遠抵不過無聊。「風景很好,漂浮很有趣,但是如果你沒有正經的工作要做,能這樣多久呢?」

相關焦點

  • 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原標題: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乘坐太空飛船長時間「旅行」,對太空人的影響遠非此前所想。據《科學美國人》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胞胎研究」項目的初步結果顯示,太空旅行強烈地影響著基因的表達方式。
  • 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11月1日消息,前段時間火箭狂人馬斯克宣布了自己的火星運輸計劃,另外還透露了其計劃在地球上使用火箭進行遠距離客運,看到這麼多的計劃你是不是以為「太空旅行「」的時代就要來臨了?而據《科學美國人》的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的「雙胞胎研究」項目的初步結果顯示,太空旅行強烈地影響著基因的表達方式。據NASA的研究顯示太空人會在進入太空後發生肌肉萎縮、骨密度降低或視覺惡化等身體變化,NASA希望更好地了解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所有生理和心理影響,為登陸火星或更遙遠目的地的飛行任務做好準備。
  • 未來太空旅行票價僅需100萬美元,你做好準備了嗎?
    2020年2月18日,埃隆馬斯克和他的SpaceX 與太空探險公司宣布,預計將在2021年底或者2020年年中,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將從佛羅裡達州出發,載著遊客在400公裡的軌道上進行繞地球飛行。目前已經有4名乘客報名了這次旅行,在太空飛行前幾個星期裡,這些遊客除了帶好自己的旅行物品外,還要接受特別的訓練。
  • 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亞軌道距離為零,地球軌道還需幾年|鈦媒體...
    如此惡劣的太空環境,如此危險的太空飛行,我們還敢飛天旅行嗎?別擔心。從太空飛行器、航天服到艙內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載人航天工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用一切科學、技術與工程手段保證人的絕對安全。鄧玉林舉例說:「針對人類在太空中的一些反應,我們必須要開展醫監醫保工作,這是為太空旅行護航的重要內容。
  • 太空人太空生活6個月,身體發生變化,馬斯克火星移民會實現嗎?
    ,身體中的端粒和線粒體功能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為在太空環境中失去了地球磁場和大氣層的保護,將人體直接暴露在太空輻射當中,雖然有防護服的保護,但這並不是萬全之策,宇宙中還有失重時差等一些不利於人體的現象出現,那麼這些太空人的身體到底發生了哪些改變呢?
  • 星際旅行狂想曲:飛出外太空 我們該怎樣做?
    但即使以光速運行,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作一次往返旅行,也需要接近9年時間。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宇宙飛船的速度與光速相比還差得很遠,要想在合適的時間內實施向鄰近恆星系的旅行,我們必須在物理學上有所突破。  舉個簡單的例子,與我們距離最近的阿爾法半人馬座比鄰星,離太陽大約有4.4光年(1光年大約等於9.6萬億公裡);人類迄今製造出的航行速度最快的飛行器是「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它的速度是每秒18公裡。這就是說,即使生活在11000年前冰川時期的洞穴人就開始用「旅行者」太空探測器去探測半人馬座比鄰星,就算沒有任何意外,它目前還正在茫茫太空中孜孜不倦地飛行,僅僅完成了全部旅程的1/15。
  • 人體暴露在太空中會怎樣?爆炸還是凍結?其實還有存活的希望
    太空與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在生存環境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它沒有大氣壓,幾乎是一個完全真空的環境,它極度寒冷,是最接近絕對零度的地方。所以,要在太空中活動就必須要穿戴專業的太空服,那麼如果一個人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暴露在太空中會怎樣呢?
  • 前往火星太空要多久?要去外星旅行 人工冬眠技術是必要條件?
    即使像現在看得到的火星發射火箭,火箭到達時火星的位置也會出現變化,所以要以能使抵達時的太空船和火星的位置重合在一起的方式來讓太空船升空。 另外,要載人的太空船還得攜帶糧食等物資,因此飛行時必須儘量節省燃料。
  • 太空旅行的健康風險是什麼?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公布的研究結果吧
    太空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我們可能已經開發出了將太空人送入軌道並使他們安全返回家園的技術,但是科學家們仍在弄清楚太空旅行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尤其是從長遠來看。在進行任何計劃的前往火星的任務之前,這是至關重要的,以確保這些重要飛行中太空人的健康和安全。
  • 太空旅行的健康風險是什麼?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公布的研究結果吧
    我們已經從太空人研究(眾所周知的NASA的同卵雙胞胎史考特和馬克·凱利)中知道,延長的時空會影響大腦的血液流動,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增加炎症並導致視力模糊,骨骼變脆,和肌肉消瘦。模仿太空飛行的小鼠研究還表明,進入太空會使免疫系統老化並損害大腦。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在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中,Mark Kelly 和 Scott Kelly 是比較特殊的兩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亞軌道距離為零,地球軌道還得幾年
    「吳季說,走出地球、進入太空之後,人類的視角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從而帶來了觀念的變化,對地球環境、人類自身現狀和未來都有了新的思考。太空旅遊將會使越來越多的人獲得這些重要啟示,進而使整個人類從文化觀念層面出現新的進化和改變,向更高層次的智慧生命階段演進。
  • 模擬生存365天 火星旅行指日可待?
    因此,美國航天局開始在地球上模擬太空旅行,為火星之旅做先期準備。這項名為「夏威夷太空探索類比和模擬」的實驗此前已經實施三場,第一場實驗內容為如何在火星上做飯,後兩場則為隔離環境下人類共處實驗,時長分別為4個月和8個月。  而剛剛結束的正是時間最長的第四次模擬生存實驗。
  • 別老想著遨遊太空!太空旅行會嚴重影響細胞功能
    太空旅行會嚴重影響細胞功能 2020-11-30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空旅行要緩緩!國際空間站蠕蟲研究顯示低重力會改變基因 尤其是...
    蠕蟲研究的第一作者蒂姆·埃斯裡奇(Tim Etheridge)博士說,了解哪些基因會受到太空旅行的影響,可以幫助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降低太空旅行的危險性。自從2000年第一批太空人抵達國際空間站以來,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包括蠕蟲、果蠅、老鼠和人類在內的一系列調查。
  • 想去火星旅行?那你還需要一雙火星鞋
    上周,太空旅行這個想法再一次被提起,當然推波助瀾的依然還是喜歡玩太空探索的 spaceX 公司。他們預計在 2018 年,將兩位遊客送到月球之上。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以後太空旅行將會成為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太空旅行我們總不能老是穿著太空衣吧,那也太不方便了,於是,設計師就想到了,為什麼不設計一款太空旅行的鞋子呢?
  • 馬斯克:未來地球-火星旅行實現航班化
    在演講臺上,馬斯克表示在人類眼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老死在地球上,屈服等待滅絕;另一條是離開搖籃,殖民其他星球,而火星與地球的諸多相似性,無疑是最佳選擇。馬斯克也比較航空與航天運輸的差別,認為如果太空運輸工具能夠像飛機一樣重複使用,會有更多人負擔得起火星旅行。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早在2001年,世界上唯一一個提供太空軌道觀光飛行的政府機構——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將美國富商丹尼斯·蒂託送上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為期8天的旅行,他也成為人類首位太空遊客。丹尼斯·蒂託在2001年至2009年期間,共有7名自費旅客被送上太空,其中「Word之父」查爾斯·西蒙尼還曾兩次體驗太空旅行。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其中「Word之父」查爾斯·西蒙尼還曾兩次體驗太空旅行。維珍銀河創立於2004年,並於2019年10月在紐交所正式上市,它曾在2018年開啟第一輪太空旅行售票服務,共有來自60個國家的600多名首批客戶預訂了維珍銀河的太空飛行服務,在其公布的乘客名單中,不乏好萊塢明星及商業大亨。
  • 人類如何進化才能在太空中生存?
    我們怎樣能像在地球上一樣在那裡種出我們的食物?其實我有些超前在我們尋找新太陽系下的新家的旅程中,我們很有可能會在這個旅程花費很長的時間,在太空中,在向密封的飛行罐頭一樣的飛船裡,很有可能要度過幾十年,幾代更迭。人類在太空中度過的最長的時間是差不多12到1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