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火星太空要多久?要去外星旅行 人工冬眠技術是必要條件?

2020-12-05 騰訊網

火星是地球的鄰近行星。

它跟地球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不過距離最近的時候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離地球的時候也有約4億公裡之遙。

月球跟地球的距離是38萬公裡,所以火星比月球遠150倍到1,000倍以上。

即使像現在看得到的火星發射火箭,火箭到達時火星的位置也會出現變化,所以要以能使抵達時的太空船和火星的位置重合在一起的方式來讓太空船升空。

另外,要載人的太空船還得攜帶糧食等物資,因此飛行時必須儘量節省燃料。

此時可用的行程路線名為赫曼轉移軌道〔圖1〕,透過這條軌道,在地球和火星位置剛剛好的時機發射升空,然後抵達目的地需要花費260天左右的時間。

從火星返回地球時,也必須在雙方的位置關係適當時再出發。

得等一年以上才會等到那個時機點到來,而且回來時也要利用約需260天的赫曼轉移軌道返航。

考慮到這些事後,發現從出發到回來大概要花2年8個月左右。

美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代的火星載人探測任務,然而即使飛行過程順利,太空中也到處都是危險的放射線,因此也必須解決其在飛行時影響健康的問題。

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距離地球約4.2光年遠,也是地球到月球之間距離的1億倍之多。

人類製造出來最快的飛行物體是名為航海家一號的太空探測船,時速約為6萬公裡。

就算以這個速度飛過去,抵達比鄰星也要花7萬年以上的時間。

1973到1978年間,英國一個科學家跟技師組成的團體從理論上思考無人星際旅行的計劃可能性,這個計劃將距離地球5.9光年遠的巴納德星設定為目的地,名為「戴達羅斯計劃」。

計劃中使用的是核能太空船,行進速度可加速至光速的12%,是航海家一號的1萬8000倍左右。

然而,就算用這個速度前往最近的比鄰星,也要耗費大概35年左右才能抵達。

假設這支火箭打算載人,但從壽命上來看,單程35年也太長了一點。

科幻作品裡採用像是「人工冬眠」等方式,讓乘客在太空旅行時待在休眠艙中冬眠,好讓年齡不再增長。

想必也有人是從《阿凡達》、《異形》等電影中看到這幅景象的吧。

對太空旅行來說,至少也必須要有一艘可用光速10%以上飛行的太空船,以及人工冬眠技術的確立才有辦法達成。

只是看起來,無論哪一個條件都不是近期能夠實現的。

相關焦點

  • 冬眠技術或改變未來太空旅行,光速設想會實現嗎?仍在探索中
    那麼登上飛船可以呼呼大睡,是不是說明未來的太空旅行可以像是磁懸浮列車一樣快速平穩?最近,ESA提出了一個從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載人探測概念,也就是「冬眠技術」的延伸。這些年,科學家們發現,與其研究更先進的火箭和飛船,不如通過讓太空人冬眠,使上述難題「消於無形」。將「冬眠技術」用於載人探測火星任務,ESA成立了專門從事相關研究的「專題小組」,希望使其成為現實。
  • Michael Najjar:我要去太空旅行
    現在,納賈爾關心的是太空技術。2011年,他開啟了全新系列《外層空間》(outer space)的創作。在這一系列中,納賈爾將自己真正化身為一名太空人,並將其參與的,諸如軍事級別萬米高空跳傘、零重力俯衝試驗、離心機測試等常人難以忍受的身體訓練,以極具張力的影像呈現出來。
  • 中國為何要去火星?美媒: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7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為何正前往火星? 2020年是開展火星探測任務的最佳年份之一。那中國為何對此投資,這與其長期太空戰略和目標又有何關係?首先,對中國來說,前往火星是任何太空大國都要達到的全球太空基準之一。成功探測能令其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登陸火星是令人垂涎的獎品。若干國家夢寐以求,但成功者寥寥。其次,火星是太陽系內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 「人工冬眠」技術新進展,一覺睡到外太空不是夢?
    在科幻電影《太空旅客》裡描繪了這樣一個腦洞大開的場景:5000名乘客乘坐飛船前往太空殖民地家園2號,每個乘客都被安置在睡眠艙中,進入冷凍休眠狀態,這一睡就是120年。美國宇航局(NASA)早前資助了一項「人工冬眠」技術的研發,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讓太空人進入短期冷凍休眠狀態。  「人工冬眠」真的可以實現嗎?乘坐睡眠艙前往太空的旅行離我們還遠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所博士王虹分享其關於大腦對體溫調控的論文於2016年發表《科學》(Science)上該項研究的最新進展。  人體是如何調節體溫的?
  • 中國為何要去火星?美媒: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
    首先,對中國來說,前往火星是任何太空大國都要達到的全球太空基準之一。成功探測能令其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登陸火星是令人垂涎的獎品。若干國家夢寐以求,但成功者寥寥。其次,火星是太陽系內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 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老鼠大腦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它們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深度睡眠狀態,可持續一周時間,該發現在太空探索領域引起很大的轟動。幾十年以來,專家們一直認為,冬眠是人類實現太空長途旅行的唯一方式。人類會是下一個太空冬眠者嗎?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老鼠大腦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它們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深度睡眠狀態,可持續一周時間,該發現在太空探索領域引起很大的轟動。
  • 夢想還是要有的!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去火星難度有多大
    前不久,趁著「探火」發射窗口期來臨,航天大國紛紛將自己的火星探測車發射升空,而我國也首次正式展開「探火任務」,實在是可喜可賀。那麼,站在科學的角度講,人類為何要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火星呢?火星上究竟有什麼秘密在吸引科學家們呢?其實答案只有一個——星際移民。
  • 科學家發現「睡眠開關」人類冬眠可能成真
    >日本科學家在老鼠身上發現被稱為Q神經的睡眠開關,只要經過強烈刺激,老鼠身體就會變冷進入類似冬眠狀態,未來如果能讓人類成功冬眠,有機會廣泛應用在醫學及太空旅行方面。這種情況跟「冬眠」極為雷同,但在這個引發騷動事件的10多年後,讓人聯想到「人類只要開啟某個模式也有可能冬眠」的新聞出現,那就是從老鼠身上找到了「睡眠開關」。如果未來「人工冬眠」可以成真,將可望用在醫療方面爭取治療時間,或是用在太空旅行,實現太空人前往火星探險的想法。
  • 只需「睡一覺」,就可以抵達火星!科學家找到了冬眠的辦法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這項科學研究成果,也與一次偶然有關。簡單來說,就是處於機體之中,可以讓原本並不需要冬眠的動物,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進入到「冬眠狀態」之中。在老鼠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Q神經元就是「冬眠開關」。當科學家們通過強電流等方式刺激老鼠的Q神經元後,發現老鼠出現了體溫降低、代謝減弱的情況,而且很快就進入到「冬眠」的狀態之中。
  • 只需「睡一覺」,就可以抵達火星!科學家找到了冬眠的辦法
    科學家們覺得這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也正是通過這件事,開始對「人工冬眠」進行研究,並且在多年的試驗中,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冬眠開關」被找到什麼是「冬眠開關」呢?簡單來說,就是處於機體之中,可以讓原本並不需要冬眠的動物,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進入到「冬眠狀態」之中。在老鼠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Q神經元就是「冬眠開關」。當科學家們通過強電流等方式刺激老鼠的Q神經元後,發現老鼠出現了體溫降低、代謝減弱的情況,而且很快就進入到「冬眠」的狀態之中。
  • SpaceX星艦計劃實驗初步成功,距離人類可以太空殖民還有多久?
    未來SpaceX希望可以增加星艦的動力,讓星艦可以在45分鐘以內,到達太陽系的任一位置,並且提供類似於太空旅遊、太空冒險等載人深空旅行的任務,星艦內設計的空間可承載100個成年人。這個計劃看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可地球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為了人類文明的更好延續和發展,將一部分人移民至外太空的星球上去獲取更多為人類所需的資源似乎是必然之舉。那麼,我們距離真正的太空移民還有多久?
  •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會不會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
    七、人類冬眠的可行性之四,人們的醫療實際、長壽欲望、探星必要中國大陸地區的「中央社」東京2020年8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說,如果未來「人工冬眠」可以成真,將可望廣泛用在醫療方面爭取治療時間,或是用在太空旅行,實現太空人前往火星探險的想法。
  • 如果人類要前往比鄰星系探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可以?
    於是,很多人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派出飛船真正前往比領星系去探索。不管我們的觀測技術有多麼強大,可是想要真正了解比領星系的詳細情況,還是需要我們乘坐飛船,親自前往近距離進行觀測研究。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類要前往比領星系探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可以?
  • 如果人類要前往比鄰星系探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可以?
    不管我們的觀測技術有多麼強大,可是想要真正了解比領星系的詳細情況,還是需要我們乘坐飛船,親自前往近距離進行觀測研究。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類要前往比領星系探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可以?可能有人會說了,人類能夠走遍地球是因為科技創造了速度非常快的交通工具,有了速度的優勢,我們能夠自由走遍地球表面各個角落。
  • 普通人去火星要多久?
    而受地球和火星運行規律的約束,基於現有運載火箭的能力,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機會²。今年夏季7、8月,人類終於等到這個前往火星的最佳時機!看點菌現在立刻收拾裝備,準備出發遠航啦。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其中主要成分二氧化碳佔比高達95%,氮氣佔3%、氬氣佔1.6%,僅有很少的氧氣、水汽等。
  • 從地球到火星究竟要多久?
    美國太空網報導,如果你想要拜訪火星,那麼你需要多久才能抵達目的地呢?這個問題取決於一系列因素,從行星的位置到推動你前往火星的技術。以下盤點了一些重要的方面。火星有多遠?為了確定到達火星的時間,首先我們必須確定地球與火星的距離。
  • 想帶你去浪漫的黑洞?太空旅行雖遠,但天文旅行正在流行
    中國天眼、青海湖外星模擬基地走紅根據網上人氣,攜程發布了2019十大國內天文旅行線路和目的地。分別是:貴州平塘縣中國天眼、青海湖外星模擬基地、稻城亞丁、庫布齊沙漠、呼倫貝爾、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北京天文館、海南文昌航天城、寧夏騰格里沙漠入選。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北京時間今年5月31日,龍飛船載著兩位資深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後,他們在空間站共停留了63天,8月1日,龍飛船脫離空間站返回地球,最終在墨西哥灣海域安全降落,成功完成了這場商業載人飛行首秀。龍飛船升空瞬間這是一個重要轉折點,意味著企業將可以向政府以及其他機構或個人出售太空旅行服務——事實上,SpaceX已經在今年陸續籤下了幾個太空旅行訂單。
  • 未來的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
    當然,在這期間執行太空遊客飛行任務的主體均為政府機構(俄羅斯),並且發射地都在位於哈薩克斯坦西南部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當中的背景是自蘇聯解體後,由於太空飛行器的操作成本極大,同時要付給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地租與使用場地費,俄羅斯為籌措經費,開放了民間資金贊助,報酬即為可讓贊助者搭乘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