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地球的鄰近行星。
它跟地球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不過距離最近的時候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離地球的時候也有約4億公裡之遙。
月球跟地球的距離是38萬公裡,所以火星比月球遠150倍到1,000倍以上。
即使像現在看得到的火星發射火箭,火箭到達時火星的位置也會出現變化,所以要以能使抵達時的太空船和火星的位置重合在一起的方式來讓太空船升空。
另外,要載人的太空船還得攜帶糧食等物資,因此飛行時必須儘量節省燃料。
此時可用的行程路線名為赫曼轉移軌道〔圖1〕,透過這條軌道,在地球和火星位置剛剛好的時機發射升空,然後抵達目的地需要花費260天左右的時間。
從火星返回地球時,也必須在雙方的位置關係適當時再出發。
得等一年以上才會等到那個時機點到來,而且回來時也要利用約需260天的赫曼轉移軌道返航。
考慮到這些事後,發現從出發到回來大概要花2年8個月左右。
美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代的火星載人探測任務,然而即使飛行過程順利,太空中也到處都是危險的放射線,因此也必須解決其在飛行時影響健康的問題。
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距離地球約4.2光年遠,也是地球到月球之間距離的1億倍之多。
人類製造出來最快的飛行物體是名為航海家一號的太空探測船,時速約為6萬公裡。
就算以這個速度飛過去,抵達比鄰星也要花7萬年以上的時間。
1973到1978年間,英國一個科學家跟技師組成的團體從理論上思考無人星際旅行的計劃可能性,這個計劃將距離地球5.9光年遠的巴納德星設定為目的地,名為「戴達羅斯計劃」。
計劃中使用的是核能太空船,行進速度可加速至光速的12%,是航海家一號的1萬8000倍左右。
然而,就算用這個速度前往最近的比鄰星,也要耗費大概35年左右才能抵達。
假設這支火箭打算載人,但從壽命上來看,單程35年也太長了一點。
科幻作品裡採用像是「人工冬眠」等方式,讓乘客在太空旅行時待在休眠艙中冬眠,好讓年齡不再增長。
想必也有人是從《阿凡達》、《異形》等電影中看到這幅景象的吧。
對太空旅行來說,至少也必須要有一艘可用光速10%以上飛行的太空船,以及人工冬眠技術的確立才有辦法達成。
只是看起來,無論哪一個條件都不是近期能夠實現的。